攝影的景深和三維空間有什麼關係?如何展現攝影畫面的立體感?

2020-12-22 攝影家趙許生

在三維空間中,前兩維是長度和寬度,第三維就是景深。

景深是從銳焦點到柔和焦點的過渡,超出圖像的焦點區域。銳聚焦區域,以及聚焦的程度,被稱為景深。

當畫面中提示信息能夠使欣賞者感到各個物體在前景、中景和背景所處的位置,看到它們相互為空間所分隔時,景深得到了成功的表現。提示信息越強烈,景物的景深感也就越強。

攝影本身是平面的二維空間,但是通過攝影人的巧妙構圖布局,可增強畫面的空間感,使人們的視線從前景移向中景,並擠向背景,使觀賞者視線注意到中景有不同的區域,背景也有不同的區域。隨著這些區域從前後的逐漸縮小,景深使得了很好的表現,使攝影的畫面具有縱深感,立體感和空間感。

線條透視和空間透視是非常重要的表現景深的技法。攝影者在進行攝影創作時要靈活進行運用。

本文由趙許生原創,轉載請聯繫我們並註明出處。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作同步展示,謝謝分享。

趙許生簡介:

趙許生,河南遂平縣人,八十年代畢業於河南大學文學系,攝影家、作家、航空攝影專家、資深媒體人、中央級媒體副總編輯、主任記者、中國百家媒體記者聯盟發起人。

相關焦點

  • 攝影平面圖像表現三維空間感,畫面經營不可錯過景深的表現
    雖然攝影呈現的是平面的圖片,但觀者從圖片中看到的確是真實存在的場景或是依託於現實創作的場景,而真實存在則是三維空間的展現。在三維空間中,前兩維是長度和寬度,第三維便是景深。在一張照片上,景物的三維空間表現得越充分,那些景物看上去也就越真實。
  • 3種方法將二維照片塑造成三維立體感,愛好攝影的你趕緊學一學!
    一、利用光影表現立體利用光影來表現畫面,使畫面表現的更為立體。在繪畫中經常使用光影來表現畫面的立體,尤其是素描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和明顯。素描中有明暗五調子:亮部、中間色、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五調子的規律是塑造立體感的主要法則,也是表現質感、空間感等的重要手段。
  • 風光攝影,如何拍出立體空間感?
    你肯定有大把的機會要去拍風光。那麼如何拍好?利用前景風光照片通常都是有前景、中景、後景的層次。如果在你拍的風光照片中設置一個前景,就很容易增加了風光照片的空間感,有了空間感,二維的照片自然就展示了三維立體感。
  • 手機攝影,如何拍出「層次感、空間感」?一篇文章告訴你
    剛學攝影時,老師說過:」照片是二維畫面,現實是三維世界。想將平面畫面變的立體,要學會製造「空間感、層次感」,將想展現的主體放你搭建的「模擬三維空間」中。簡單說,就是用最少的元素,藉助畫面的空間感,層次感,突出主體。
  • 自然風光前景的選擇和空間感的體現,攝影新手必知
    前景的選擇和空間感的體現攝影就是用二維畫面再現三維空間,因此如何在照片上表現出被攝物的空間感和深度感顯得極為重要。創造照片中深度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是攝入有利的前景。配合廣角鏡頭,此時的前景就為觀眾的眼睛創造了一個「帶入點」,將觀看者拉入場景中,賦予畫面一種距離感和空間感,例如巖石、一朵花、人造物體、樹木等都可以成為這個「帶入點」,只要和畫面和諧就好。但是這樣做會使畫面中部的景物看上去空洞,缺乏趣味。
  • 如何把二維圖片變成三維效果?三種技巧讓照片更有層次感、空間感
    具有視覺空間感的照片充滿活力和想像的空間,但想要拍攝出一張具有空間感的照片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得,這是因為我們說所的攝影,都是建立在二維平面上的。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都是三維的,而相機只能看到二維平面上的景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拍出的照片和所見的實景不同的原因。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藝術家們早在100年前,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們通過透視關係,虛實結合等手法變現了畫面中事物的空間關係,讓觀眾們感覺到作品中的空間感。對於攝影,我們同樣可以利用這些手法來將二維的畫面「變成」三維的畫面。
  • 光圈、焦距和拍攝距離如何影響景深,如何運用綜合手段控制景深?
    什麼是畫面的景深呢?我們拍攝的畫面,從本質上說,只是一幅平面圖畫,呈現的是二維世界,並不是三維空間。但是,攝影記錄的是真實世界,只是藉助於二維畫面,達到表現和還原三維空間的目標;世界是立體的,拍攝畫面是平面的;現實的空間有長度、寬度和深度,拍攝畫面只有長度和寬度,並不具有深度。
  • 風光攝影時,如何獲得畫面更大的景深效果?
    因此應以f/8~f/16小光圈拍攝為宜,有經驗的攝影師都常常採用較小的光圈來獲得更大的景深畫面的。對於初學者朋友,有必要先了解什麼是景深?景深(DOF),是指在攝影機鏡頭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夠取得清晰圖像的成像所測定的被攝物體前後距離範圍。光圈、鏡頭、及拍攝物的距離是影響景深的重要因素。
  • 攝影初學者學會深化畫面的空間感,才能使平面的照片變成作品
    攝影與繪畫一樣,屬於空間藝術的範疇。雖然攝影最終呈現的圖像是平面的,但圖像內容卻在攝影者的經營下與現實場景相符,具有三維的空間效果。在攝影創作中,攝影初學者倘若能學會深化畫面的空間感,才能使得畫面形象成為主觀和客觀的結合,成為藝術作品。
  • 攝影基礎知識:什麼是焦距?焦距與視角、景深有什麼關係?
    在攝影創作中,攝影者對攝影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個基本知識——焦距,它到底有什麼用處,以下為你詳細講解。什麼是焦距?焦距是指無限遠的景物在焦平面結成清晰影像時,透鏡的第二節點至焦平面的垂直距離。
  • 攝影常識:什麼是透視?攝影師必學理論知識,控制透視的5個方法
    透視感的作用前面我們講了攝影語言,而透視就是攝影語言的一種。在拍攝照片時要控制透視,通過透視感表達氛圍和情緒,比如強烈的透視可以表現誇張的空間感,用削弱後的透視效果就能讓作品看起來更緊湊,居中。攝影中的透視感重要嗎?
  • 攝影基礎知識:景深和它的決定因素
    新手在學攝影時都會接觸到一個專業術語:景深。伴隨著景深而來的還有深景深、淺景深等方面的知識。今天詳細的給大家講一下景深方面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什麼是景深? 當鏡頭對著被攝物體時,被攝物體與其前後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範圍,這個範圍我們將其稱為「景深」。因為景深範圍內的畫面清晰程度不一樣,所以景深又被分為深景深、淺景深。
  • 攝影基礎知識:景深是什麼?
    說到景深,很多小白可能會對這個攝影名詞有點不明白,而說到要如何控制背景虛化,就會知道要調整光圈、拍攝距離或焦距。背景虛化效果就是因為景深範圍較小而形成的,景深範圍的大小決定了背景是清晰的或是虛化模糊的。那麼,景深是什麼呢?又該如何去控制?景深是什麼?
  • 讓攝影作品有空間感、立體感,這3大透視原則不得不懂
    眾多攝影者感嘆:攝影是一門技術!其實,並不然,攝影兼具技術和藝術,它是一個充滿靈性的領域。如何在平面的畫面上表現出空間感和立體感,攝影者可以利用透視來進行創作。透視一詞的概念來自於西洋繪畫,可視作一種在2D的平面表現立體空間感的構圖技法。
  • 攝影技巧:影響景深的四大要素
    #攝影技巧#一.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景深?景深就是照片前後形成清晰畫面的距離。也就是清晰的範圍。說的好理解一些就是畫面虛化程度。背景虛化的效果會讓主體更加突出,明顯。相信大多數朋友對背景虛化,主體清晰而背景一片虛化的照片都有十分的好感。
  • 從零學攝影第二期 景深和它的決定因素
    1什麼是景深?  在第一期文章《如何控制相機曝光》中,筆者和大家分享了關於光圈、快門、感光度三個因素對曝光所產生的影響,不知大家是否有練習並掌握。當然學攝影的路畢竟還很漫長,今天將和大家分享景深以及影響它的幾個因素。
  • 攝影技巧:攝影構圖4個訣竅,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層次感,試試吧
    很多攝影老師都提到,風光攝影要有層次感,這個層次感是指的什麼,怎麼拍出,有層次感的風景照片呢?,層次感這東西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下面介紹幾個能讓風光照片更有層次感的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廣角鏡頭增強了畫面「遠大近小」的特性,強化了畫面前景和後景的距離。從而有效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二,善用引導線大自然中有非常多的引導線,比如:公路,電線桿,護欄,流水,呈方向性的礁石等等。這些東西都可以作為引導線,引導線能有效地增強畫面的縱深感,層次感。
  • 攝影構圖——前景與縱深感,空間之美
    在攝影中,空間的壓縮感、縱深感及層次感會給人以一種「此景只應天上有」的美感。今天要說的就是能夠實現這種美感的構圖方法——前景與縱深感,以便實現空間之美。在風光、建築、人像拍攝中,攝影師都喜愛使用前景縱深感構圖,這種方法也是抖音、快手等自媒體攝影師酷愛的創意攝影方法。
  • 什麼是攝影空間感?2種空間形式,讓你看透空間感
    攝影的空間感有2種形式:縱深感和平面感每張照片都有空間感,只是有強弱之分。表現空間感的元素主要有:透視、影調分離、色彩分離、近大遠小、形狀變化、位置高低、重疊、對焦、物體材質、空氣散射。1.縱深空間感縱深空間感是二維的畫面感覺到三維的空間,這只是一種錯覺。一個只有寬度和高度的照片利用了一些視覺元素讓我們產生有深度的錯覺。
  • 焦距——空間感展現的最佳工具
    在講長焦前需要插入一個概念——景深 所謂的景深即拍攝時,畫面在縱向空間中的清晰範圍,而影響景深有四個要素: (1)焦距:即本節課程中的內容,因為焦距影響了近大遠小的空間關係,從而造成了短焦距鏡頭容易拍出深景深,長焦鏡頭容易拍出淺景深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