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金融科技公司?CFPB監管沙盒的優勢不止於此

2020-12-12 金評媒

來源: 譯者:渺渺 · 未央網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後文簡稱CFPB)在金融科技沙盒領域發展迅猛,並希望藉此去除限制新公司的監管陰影。但其實,沙盒的作用不僅僅是推動創新。

觀察者認為,不只是創業公司需要測試環境。要想成功實施,CFPB沙盒必須克服一個明顯的缺陷,即金融科技公司發展迅速的同時缺乏合適的監管制度來監控風險。

諮詢公司Protiviti的風險與合規管理總監ShelleyMetz-Galloway表示:"金融科技公司在監管要求限制範圍外運營有三大優勢,發展迅速、競爭力強、能夠吸引大量消費者用戶。

CFPB代理主管MickMulvaney對擴大CFPB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努力表現出明顯的興趣。今年5月份,他提出了沙盒的想法,並一再表示希望調整前任主管設立的金融科技部門。7月份,他宣布僱傭一名亞利桑那州律師,這位律師之前曾在當地負責創建美國首例沙盒,現在主管CFPB新設的創新辦公室,負責沙盒創建。

就像英國已經廣泛運用的沙盒一樣,沙盒帶來的優勢是雙向的。創業公司可在免罰的環境下進行試驗,而CFPB等監管機構能夠了解更多信息,確定公司目前是否處於監管邊緣。

但也有人認為,CFPB承諾在產品測試階段不施加消費者保護規則,這可能會導致金融科技公司出現不必要的不正當行為。

舊金山個人金融網站NerdWallet執行長、CFPB消費者諮詢委員會(現已解散)前成員TimChen表示:"CFPB認為法規過於嚴格而限制了創新,對於這種說法,我並不贊同。"

Chen說道:"創業公司應該建立更好的框架確保消費者不會違法,而不是嘗試利用法律與大銀行業務之間的空白地帶獲利,並且認為自己規模比較小,不會有人追究。這不是創新該有的樣子。"

上周,美國財政部針對金融科技行業發布了一份報告,要求CFPB、通貨審計官辦公室和其他監管機構創建"監管沙盒",以"實現與行業的穩健互動"。

CFPB前主管RichardCordray首次嘗試為金融科技公司實現免罰環境的計劃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已經失敗。該計劃被稱為ProjectCatalyst,CFPB向感興趣的公司籤發"免訴訟"信函。這個想法旨在推進創業公司和監管機構之間的接觸,同時減少參與公司面臨的執法訴訟威脅。

Cordray在任期間,CFPB僅籤發了一封免訴訟信函給網貸機構UpstartNetwork。行業許多人認為CFPB工作不到位,而且CFPB仍在計劃針對金融科技公司提起執法訴訟。

Mulvaney先是終止了ProjectCatalyst計劃,重新命名為創新辦公室,並僱傭了PaulWatkins作為主管,後者之前擔任過亞利桑那州司法辦公室的金融科技方案主管。

Mulvaney在最近的會議上表示,重新開始的計劃"可以幫助正常盈利的合法公司將產品推向市場,銀行領域的創新確實有所保留,因為行業一直以來的規則都是不要做任何有風險的事,確保安全、穩定、合法。"

支持者認為沙盒最大的優勢就是為那些將產品開發凌駕於法律合規性之上的公司提供了便利。

BallardSpahr的律師ScottPearson認為:"CFPB的計劃是讓金融科技公司在受控的環境下測試自己的產品,這樣監管機構可以了解他們的發展情況,並據此給出建議。選擇沙盒方案,公司無需準備充分開發的合規系統,這樣便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來測試產品。"

Pearson說CFPB計劃在Mulvaney在任期間重新籤發之前的免訴訟信函,保護公司免受私人訴訟和執法訴訟的困擾。

Metz-Galloway認為對於知曉自己已違反監管要求的公司來說,沙盒還可以降低監管風險。

她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一般事後才會考慮法律合規性問題。他們的目的就是賺錢,這點與在傳統銀行從業二三十年的人並不同。他們率先表示感興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違反了法律規定,這樣可以向監管機構表明態度,並計劃在不受罰的情況下縮小差距。"

Watkins之前在亞利桑那州開展過一個項目,那裡的金融科技沙盒最近已經開始接受申請,他在CFPB的工作就是創建一個同樣的項目。

金融科技免罰的主要風險之一就是數位化公司使用更新的認購和營銷模式,這種情況下,他們可以擇優挑選自己的客戶群,更容易違反消費者保護法。

喬治梅森大學法學教授ToddZywicki表示:"許多金融科技模式都以使用大數據和新認購方式為前提,如公用事業付款、社交媒體發帖,以吸引傳統金融體系以外的人群。如果一家公司開始使用不同的數據,例如提供高度定製的信貸產品,這種定製產品將很快帶來差異性影響。"

Zywicki表示ProjectCatalyst在Cordray在任期間無法繼續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對公平借貸問題的顧慮。

"將創新從想法變為現實一直都是個問題,"Zywicki說道。

相關焦點

  • 監管沙盒是什麼意思?中國探索「監管沙盒」「監管科技」
    科技發展正在重塑金融業的業態,而中國在全球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大潮中已佔據重要一席。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獲得的融資額已經超越美國,位居全球首位。  在11月26日舉行的2017天府金融論壇——科技金融與創新創業分論壇上,與會人士表示,金融科技對現有的金融監管體制已經產生衝擊,並在無形中推動現有金融監管模式的轉變。
  • 從英國FCA的沙盒實驗看金融科技監管的演變趨勢
    ,被專業服務公司EY列為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氛圍最好的國家。  自2013年起,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的監管職責被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和審慎監管局(PRA)所取代,其中,FCA是FSA法律實體的延續,既負責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行為監管,也負責不受PRA監管的金融服務公司的行為監管和審慎監管。顯然,金融科技企業的監管由FCA負責(參見下圖)。
  • 擁抱監管 主動創新 國網金融科技集團入圍監管沙盒試點
    由此,國網電商公司(國網金融科技集團)成為首批入圍監管沙盒試點的金融科技公司,體現了監管部門對其創新能力的充分肯定。監管沙盒秉持柔性監管理念,在限制性的範圍內通過提供一個風險可控的真實市場空間,支持金融機構對創新產品進行探索和實踐,及時發現和規避產品缺陷和風險隱患,旨在為新興金融科技創新提供更大空間。
  • 中國監管沙盒的區域性適用研究|金融法苑
    [14](二) 監管沙盒有助於解決金融創新與現行監管之間的矛盾「 監管沙盒」 有助於提高監管對創新的適應性, 使金融機構和初創企業能在相對放寬的監管區域內測試其產品, 減少金融創新產品面世的時間和成本。其優勢和必要性體現如下三個方面。1.為金融創新提供融資機會, 減少規則障礙。監管滯後於金融創新是金融發展的普遍問題。
  • 微眾信科:以信用科技為擎,監管沙盒為舵,發揮金融服務乘數效應
    來源標題:微眾信科:以信用科技為擎,監管沙盒為舵,發揮金融服務乘數效應 「監管沙盒」最早由英國FCA(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金融行為監管局)首創實踐,金融科技企業可以在一個較為寬容的監管環境下小範圍測試其創新的金融產品
  • 「監管沙盒」擴圍提速 推動金融科技加快發展
    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應用賦能使金融服務效率大幅提升,服務成本不斷降低。金融科技在推動金融行業發展、增加經濟社會福祉的同時,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和經濟運行的規律,由於金融科技應用的電子化、虛擬化等特點,使得風險更加具有隱蔽性,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也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 預測「監管沙盒」未來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李峰...
    他認為,未來,政府不僅要強化與企業的業務溝通,還需要大力發展監管科技,通過對ABCD等新興技術的運用和監管創新來應對監管沙盒測試流程,防範金融科技風險。把試點評估的效果和行業準入、監管規則的完善緊密聯繫起來。
  • 屠光紹:要對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實施有針對性的適當性監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屠光紹:要對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實施有針對性的適當性監管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首屆上海金融科技創新博覽會暨全球金融科技節12
  • 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出爐 金融科技企業攜持牌機構「入盒」將...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6項創新應用產品中,有2項創新應用是持牌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的創新項目。要定期公布監管沙盒的試驗情況,包括技術和業務數據等,讓參與試點機構都能認真對待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孫揚說。
  • 研究報告:金融科技的運用和監管框架
    在某種程度上,金融科技的應用可能無助於降低金融體系中的固有風險,反而可能會放大或暴露新形式的金融風險。因此,作為監管機構應考慮如何在適當的監管框架下將金融科技的金融創新應用於證券業。「監管沙盒」是測試金融科技的一項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已針對各金融科技子項目技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沙盒」測試。
  • 新華財經調研|澳大利亞監管沙盒注重提高創新效率
    (二)監管特點業內人士認為,澳大利亞「監管沙箱豁免」(Regulatory Sandbox Exemption)的特點是,注重時間效率和風險控制。ASIC管理監管沙箱盒的方式,使處於試驗階段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夠應對監管風險,從而減少上市的成本和時間。
  • 國際 | 國際金融科技監管動態(2019年7月)
    此外,峰會還同意對谷歌、亞馬遜、Facebook和蘋果等大型科技公司徵收數字稅。峰會認為,數字稅不局限於其公司所在國,大型科技公司同時也應該向其利潤來源國繳納相應稅款。其次,應當設立一個最低稅率來阻止各國通過「競相降低」稅率的方式來吸引數字跨國公司在其國家開展業務。1.
  • 國際 | 國際金融科技監管動態(2019年6月)
    金融數據交換平臺:該項目將由金融安全研究所(FSI)負責,以推動金融公司、信用評級公司、公共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研究機構等之間的數據交易。此外,FSI還將建立一個輔助數據經紀系統,預計於2019年底到2020年上半年期間啟動。
  • 金融科技樹:各國金融科技政策比較(下)
    創新中心由監管機構建立,並向受監管或不受監管的公司提供支持,建議或指導,以瀏覽監管框架或確定監管政策或法律問題。監管沙盒是受控的測試環境,有時通過使用監管機構依法提供的酌處權,具有監管寬容和緩解的功能。加速器是指金融科技提供商與中央銀行/監管機構之間的夥伴關係安排,以開發可能涉及資金支持或主管部門支持/批准將來用於中央銀行業務或執行監督任務的用例。
  • 重慶監管沙盒首批應用出爐:支持重慶方言的智能銀行服務在列
    8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發布了重慶市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對公示的5個應用項目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數字函證平臺,為會計師事務所、銀行等提供數字函證服務,解決傳統銀行函證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差等問題。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表示,滿足條件的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可根據自身服務和產品研發情況,隨時進行申報。
  • 保險科技:變革與監管 - 金融科技 - CIO時代—新技術、新商業、新...
    這種「金融服務」和「技術」的融合創新顛覆風靡全球,備受風投和資本青睞。保險科技是金融科技的子範疇,卻有著不同的內涵、作用與發展路徑,其可能衍生的風險問題也應當得到充分認知和考慮。   一、 保險科技區別於金融科技的內涵與認知   保險科技狹義上指應用於保險創新的新科技手段、產品和模式,側重在非保險傳統機構的科技創新公司和模式。
  • 這裡有各國、各領域最全面的金融科技監管政策解讀!
    各國Fintech監管政策面面觀為了提高國家在金融科技創新方面的競爭力,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生態環境,同時防範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各國針對金融科技制定了「創新中心」或「監管沙盒」等包容性的監管舉措。其中,英國是施行金融科技政策的先行者。下圖為各國的fintech監管機構及頒布的相關政策。
  • 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香港金融科技方興未艾 發展大...
    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金管局」)自2017年9月起,陸續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金融科技監管沙盒2.0、虛擬銀行牌照等措施,既滿足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也提升了金融產品的服務素質。香港金融科技周2020上,金管局公布了一項名為「商業數據通」的全新金融基建,讓銀行與商業數據源之間的數據流動更安全、更有效。
  • ...瑞典積極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韓國、澳大利亞監管沙盒又有新...
    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常常與多項服務捆綁,涉及大量數據安全,因此在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目前,美聯儲只對被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指定為具有系統重要性,或者對被特許為以美聯儲為主要監管機構的實體具有監管權力。這些機構涵蓋了兩個大額銀行同業支付系統,但並沒有覆蓋零售支付系統。因此,布雷納德(Brainard)建議將監管範圍擴大至非銀行零售支付網絡。
  • 陳文:金融科技如何監管?
    而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科技企業迅速做大做強,利潤增速不斷刷新,企業估值數千億、數萬億的背後體現的是頭部金融科技的「虛胖」。金融行業的部分利潤被以技術服務之名轉移到技術公司,而實體的真實資本成本也沒有得到真正降低。對於金融科技創新的監管需要一定的包容,但絕非縱容。在金融科技創新過程中,確實會出現很多沒有遇到的新問題,在問題產生時,不能「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