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積極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韓國、澳大利亞監管沙盒又有新...

2020-12-11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國際機構

1.亞投行宣布將在中國投資緊急公共衛生基礎設施

2020年2月10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宣布,已與中國政府就加強中國的緊急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問題進行了積極討論。經董事會批准,亞投行隨時準備通過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貸款為中國提供支持,滿足中國政府當前和長期的公共衛生需求。亞投行方面表示,期待與其他多邊開發銀行、私人合作夥伴和投資者合作,共同努力增強中國和其他亞投行成員國應對流行病及其他公共衛生緊急情況的能力。這些投資不僅能夠改善中國公民健康狀況,而且在疾病預防和健康教育方面也會產生全球影響。2月24日,亞投行宣布再向中國提供100萬美元的援助,幫助中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Source)

2.世界銀行如何幫助各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

2020年2月,世界銀行簡單介紹了該機構能夠為面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家提供的多種幫助,其中包括:1)突發衛生事件應急專門項目。投資項目可通過快車道進行準備,並可包含40%的緊急響應追溯報帳。應急項目可在約3個月時間內完成準備工作;2)對於即將發生或實際發生的緊急狀況,可在現有項目基礎上啟動或增加臨時應急子項目(英文簡稱CERC);3)對國家貸款項目組合中的現有項目進行快速重組;4)通過巨災延遲提款選擇機制(CAT-DDO)等方式給已經在實施發展政策融資規劃的國家提供追加資金,以及給面臨緊急且未曾預料的融資缺口(比如因大宗商品漲價、自然災害、突發衛生事件等引起)的國家提供補充融資;5)對於大多數脆弱國家來說,世界銀行的國際開發協會(IDA)將繼續支持加強初級衛生保健系統和公共衛生防範。(Source)

3.G20財長峰會落幕,數字稅、疫情影響成重點議題

2020年2月22日至23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開。在本次會議上,有兩項重要話題引發了全球媒體和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首先是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席Kristalina Georgieva 在周六召開的會議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將拖累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下降0.1%,而中國經濟增速將維持在5.6%左右。隨著疫情不斷在全球蔓延,這種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全球必須攜起手來遏制疫情,減緩其對經濟的影響。其次是數字巨頭崛起和全球稅制改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建議徵收數字服務稅,給予數字服務市場國更多徵稅權;同時啟用"全球最低企業稅率",避免企業通過利潤轉移逃避稅收。但是,相關提議遭到了美國的反對。經合組織建議希望各方加強溝通交流,爭取在2020年7月達成初步意見,2020年底發布基於共識的全球稅制改革解決方案。(Source)

美國

1.美聯儲理事:正在就央行數字貨幣問題展開研究

2020年2月5日,美聯儲理事萊爾·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在出席一場未來支付的會議上發表了題為《支付與貨幣數位化相關議題》(The Digitalization of Payments and Currency: Some Issues for Consideration)的專題演講。他表示,鑑於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美聯儲必須走在央行數字貨幣研究與政策制定的前沿。目前,美聯儲已經開始就分布式帳本技術及數字貨幣的潛在用例展開研究和試驗,主要關注相關政策、貨幣機制設置和法律法規等方面內容。不過他也指出,不少國家和地區進行央行數字貨幣研究主要源於現金使用量迅速下降、金融機構和支付體系薄弱等問題,但是美國擁有強大和多樣化的銀行系統,能夠滿足現有的銀行和支付服務要求。此外,布雷納德(Brainard)還談到了科技企業進軍金融服務行業這個問題。他指出,科技企業大力推動了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此前,金融服務都是由銀行等可信賴金融中介機構提供,且受到健全的風險管理和法律監督。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常常與多項服務捆綁,涉及大量數據安全,因此在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目前,美聯儲只對被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指定為具有系統重要性,或者對被特許為以美聯儲為主要監管機構的實體具有監管權力。這些機構涵蓋了兩個大額銀行同業支付系統,但並沒有覆蓋零售支付系統。因此,布雷納德(Brainard)建議將監管範圍擴大至非銀行零售支付網絡。(Source)

2.SEC就新冠病毒相關詐騙行為發布投資警示

2020年2月4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投資警告。警告稱,近一個月以來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逐步蔓延開來,不少犯罪分子假借這一名號通過社交媒體、研究報告等方式發布詐騙信息,聲稱其公司產品能夠預防、監測或治癒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疾病,"鼓勵"投資者購買其股票,並"承諾"給予高額回報。SEC特別強調,這類詐騙行為更容易出現在微型市值股票領域。因為這些相關企業通常規模較小,市場中有關其產品服務、管理流程、財務備案的公開信息不夠完善,給詐騙牟利留下了不小的空間。(Source)

英國

1.英國成立法規諮詢委員會,通過法規改革促進創新

2020年2月4日,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發布《第四次工業革命監管白皮書》(Regulation for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在本次文件中,英國政府宣布成立監管視野委員會(Regulation Advisory Council),並任命凱薩琳·羅斯(Cathryn Ross)為首位主席。該委員會將主要負責:1)就監管改革向政府提供建議,定期發布相關報告,以促進英國快速、安全地開發和引入新興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2)與創新者、企業、學者和監管機構合作,在整個政府範圍內利用現有工作和數據,了解商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和趨勢。(Source)

2.FCA對P2P貸款等高風險零售投資表示擔憂

2020年2月18日,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後文簡稱FCA)發布年度行業報告(Sector Views)。報告指出,高風險零售投資可能對消費者產生負面影響,並再次強調了對P2P行業風險的批評。FCA表示,P2P貸款和包含P2P貸款的創新金融ISA均屬於高風險零售投資。平臺常常只專注推銷產品,而並沒有充分說明其中涉及的風險。如果P2P平臺不能有效減少業務或實現業務轉移,比如平臺仍然選擇投資更多投機性或房地產這類流動性較差的資產類別,消費者可能不僅無法獲得允諾的高回報,最終甚至可能需要自己去終端借款人那裡催收。FCA還指出,宏觀經濟因素也推動了高風險產品的增多,包括那些符合ISA要求的產品。比如,持續的低利率導致較安全資產投資回報吸引力下降,不少投資者為了尋求高回報而選擇了高風險產品,這給相關欺詐和不合規運營留下了可乘之機。此前,FCA還在Google廣告頁面投入重金,將更多有關ISA的搜索引流到一個FCA官網頁面,這裡詳細介紹了高回報高風險投資的相關內容,其中就包括P2P貸款投資。未來,FCA希望監管機構、業界能夠將更多注意力放在風險和損害預防方面,積極監督行業發展,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資決策。(Source)

瑞典

1.瑞典央行正式開始數字貨幣測試

2020年2月20日,瑞典央行宣布正在與埃森哲合作開展一項技術測試,目標是開發一種可以作為現金補充形式的電子克朗(e-krona)。瑞典央行表示,電子克朗應該簡單易用,能夠滿足安全性等多方面關鍵要求。這項測試將以分布式帳本技術為基礎,模擬用戶可以在電子錢包中持有這種電子貨幣,並通過智慧型手機、可穿戴智能設備上的行動應用程式進行支付、充值和提款。本次試驗預計持續到2021年2月。不過瑞典央行表示,目前尚無計劃正式發布電子克朗,試驗的目的只是為了增加央行對電子克朗的認知。(Source)

俄羅斯

1.俄羅斯央行公布數字資產框架與監管沙箱試點計劃

2020年2月17日,俄羅斯中央銀行發布消息稱,一個利用區塊鏈發行"數字權限"(digital rights)的試點項目剛剛完成。這個項目的目的是實現對商品、服務和其他資產(包括證券)的標記化(tokenization)。相關草案立法預計也將在近期完成。俄羅斯央行表示,代幣的發行可能包括混合資產,任何組織(如果被接受)都可以使用這個沙盒平臺發行數字代幣。據悉,試點項目所使用的區塊鏈平臺由PJSC MMC Norilsk Nickel負責開發,將在根據試點結果最終確定的《關於數字金融資產》草案通過後生效並投入使用。同時,俄羅斯銀行還表示,將針對加密貨幣問題加強反洗錢立法。除俄羅斯央行外,俄羅斯內政部也一直在積極制定相關規則,遏制可疑的加密貨幣及相關交易。(Source)

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消費者數據權力法則》正式生效

2020年2月5日,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宣布,《競爭與消費者數據權力法則》(Consumer Data Right Rules)正式通過,2月6日起正式生效。新規要求,澳新銀行、西太平洋銀行、大英國協銀行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這四家大型銀行需按照用戶要求與獲得認可的數據接收方共享產品參考數據,如利率、手續費率、信用卡和抵押等銀行產品的資格標準等信息。除此之外,新規還賦予強制性銀行業消費者數據共享義務應有的法律權力,2020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Source)

2.利好創企,澳大利亞監管沙盒規模再擴大

2020年2月10日,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審議通過《2019年財務法修正案》,為澳大利亞金融科技發展提供了更加寬鬆的監管空間。《修正案》規定,澳大利亞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時長擴展到24個月。在此期間,入選沙盒的創企可直接在安全環境下進行產品或服務測試,無需獲得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的金融服務許可證或信貸許可證。為保證無牌測試不會對消費者構成風險,相關部門還會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消費者保護措施,包括對可測試產品和服務的限制以及對零售客戶財務風險的限制。其實早在2016年,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就推出了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但是由於限制過多,最終僅有7家創企達到入選標準。而本次的《修正案》將擴大入選的服務範圍,包括眾籌資金、金融顧問、消費者信貸等均可申請並參與測試。(Source)

韓國

1.應對新冠狀疫情,韓國面向本國中小企業提供扶持政策

2020年2月7日,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宣布,將為受到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韓國中小企業和個人商戶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其中包括:1)通過政策性銀行新增約1.9萬億韓元資金支持;2)從政策性銀行獲得貸款或擔保的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如果貸款到期日在六個月內,可申請延長到期日一年,並申請本金償還日期延長一年;3)為由於中國湖北省封鎖導致採購訂單付款或商品交付出現問題的中小企業提供進出口融資支持;4)加快本年度230萬億韓元中小企業貸款與擔保資金分配速度;5)為面臨銷售額驟降的小商戶和個體經營者提供低利率貸款支持或特殊擔保支持;6)加大監管力度,監測和預防資本市場中的市場濫用行為。(Source)

2.韓國政府出資190億韓元,支持數字金融人才培養

數字金融通過創新型信息技術(例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提供金融服務,不僅改變了金融服務的產業格局,同時也提供了更多工作機會。由於金融領域數位化轉型的迅速加速,對數字金融工作專業人員的需求也在一直增長。2020年2月12日,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與首爾市政府宣布將在未來四年(2020年至2023年)提供190億韓元資金,啟動一項數字金融人才培養計劃。該計劃主要針對當前的金融業從業人員、準金融科技企業家、金融科技專業人士以及正在為金融部門工作做準備的人。課程內容將覆蓋" IT深度學習"、"大數據和文本分析"、"雲計算"和"金融區塊鏈"等理論和實踐內容。據悉,韓國政府將在今年3月選擇一個教育機構或一個組織成為這一計劃的指定數字金融教育提供商。大學、研究和/或其他與金融有關的機構均有資格進行申請。(Source)

3.韓國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再添9名成員

2020年2月19日,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宣布9家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入選創新金融監管沙盒計劃。自2019年4月1日該沙盒計劃啟動以來,共有86項創新服務入選。據悉,本次入選的創新服務涉及健康保險、P2P二手車銷售交易的安全信用卡支付服務、移動端身份識別驗證、資產管理輔助等多個領域。(Source)

日本

1.歐洲央行和日本銀行發布分布式帳本技術聯合報告

2020年2月12日,歐洲央行(ECB)與日本銀行聯合發布了一份題為《平衡分布式帳本環境中的機密性和可審計性》(Balancing confidentiality and auditability in a distributed ledger environment)的專題報告,簡介了雙方對分布式帳本聯合研究的第四階段成果。人們對開發穩定幣、央行數字貨幣(CBDC)或其他類型數字資產等結算資產的興趣日益濃厚,這些資產均可在基於分布式帳本技術(DLT)的平臺上使用。由於參與實體擁有節點並在彼此之間共享交易信息,因此DLT網絡上的交易自然會引發有關隱私的問題。目前,市場出現了一些所謂的增強隱私的技術/技術(privacy-enhancing technologies/techniques,簡稱PET)以解決這些問題,例如集中於限制第三方對信息的訪問。同時,為了確保落實問責制,必須在基於DLT的支付和結算系統上安排可以進行檢查交易的第三方("審計員")。而歐洲央行與日本銀行本階段的研究就是探討如何在分布式帳本環境中維持機密性和可審計性的平衡,並在報告中概述了確保交易機密性的基本功能,評估了即使確保機密性也可以有效地進行審計的可能性。本次研究相關結果可以用作選擇PET以及設計交易審計流程的起點。(Source)

新加坡

1.MAS:感謝新加坡金融機構積極採取措施,為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客戶提供支持

自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包括中國、韓國等國的金融機構都及時為受到影響的個人和企業用戶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新加坡也不例外。2020年2月14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對這些政策表示了認可和歡迎。迄今為止,新加坡銀行業提供的支持措施包括允許受影響企業和個人客戶延期還款、延長貿易融資設施支付期限以及為營運資金提供額外資金支持等。這些措施均符合新加坡銀行協會(ABS)有關公司債務重組的準則。而新加坡的保險公司已明確表示,私人綜合健保雙全計劃(IP)、IP附加險以及大多數其他個人和團體健康保險政策都將涵蓋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的住院費用。此外,一些保險公司向被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壽險保單持有人提供了額外的幫助,例如在診斷後提供一次性付款以及住院期間的每日現金付款。(Source)

越南

1.越南央行宣布不會對電子支付企業的外資所有權比例設限

2019年11月,越南央行發布了一份該國電子支付企業外資所有權比例限額的徵詢意見,該修訂意見旨在平衡外商投資與本土企業創新發展之間的平衡,保證越南的金融領域安全和國家主權。一個月後,越南工商會舉行了一次研討會,邀請法律專家、金融科技和電子支付公司就擬議規則發表意見。根據意見反饋,越南央行於近日宣布,將不會在今年6月向政府提交這一提案。越南央行表示,電子支付領域供應商對技術的依賴度很高,而國際投資對這一領域的發展非常重要。目前,不少數字支付企業的外資所有權比例已經超過了49%,如果對相關法規進行修改,勢必會影響這些企業的運營,甚至影響這個支付、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勢頭。(Source)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相關焦點

  • 國際監管動態:法國推進央行數字貨幣測試,韓國修訂P2P貸款市場監管...
    (Source)韓國1. 韓國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再添4名新成員韓國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於2019年4月1日推出,目前入選的創新服務項目已經超過110個。今年下半年,FSC將重點關注來自大數據、人工智慧、數字身份驗證、支付、數據安全性等領域企業提交的沙盒資格申請。
  • 全球央行:數字貨幣「求快」還是「做對」?謹慎態度不可鬆懈
    來源:北京商報隨著數字貨幣影響範圍越來越大,各國央行也躍躍欲試,試圖探索一條合法之路。儘管目前國際上已有多種私人部門發行的數字貨幣運行使用,但並不歸屬中央銀行監管,在使用過程中,仍有風險存在。為進一步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管理,近年來,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對央行數字貨幣進行研究。
  • 2020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競速:做快還是做對?
    本文由比推和AAVE共同推出回顧2020年,各國央行競速數字貨幣研發與測試。新冠疫情使得無現金支付趨勢加快,全球研發央行數字貨幣同樣加速。許多國家都對數字貨幣採取了積極開發,謹慎使用的態度。這令美國業界擔憂,美國或難以在新一輪數字貨幣全球競爭中佔得先機。5 月 29 日,數字美元項目發布了第一份白皮書,旨在為創建美國央行數字貨幣提出框架。美聯儲理事布雷納德在8月詳細介紹美聯儲對數字貨幣的研究進展時稱,美國政府自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開始加速數字美元研究。
  • 【數字貨幣趣談】瑞典央行負責人稱 瑞典現金使用率正在下降
    瑞典央行曾計劃發行數字貨幣,目前,世界各國的現金使用率都在降低,廢鈔政策頻頻出現,那麼在瑞典,現金使用率的現狀又如何呢?我們來聽一聽央行負責人如何回答。Q:各國央行都在積極研究數字貨幣,計劃發行數字貨幣。在瑞典的情況怎樣?
  • 國際金融科技監管動態(2019年12月)
    文章稱,IMF目前正在調查跨境央行數字貨幣(CBDC)影響,並可為政策辯論提供信息;IMF可以幫助促進各國和有關各方之間的合作,並幫助各國評估有關CBDC的政策,並研究改善支付系統的替代手段。IMF稱,各國在積極探索數字貨幣的程度以及與發行此類貨幣的距離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同時,央行數字貨幣在降低現金成本、增強金融包容性和支付系統的穩定性等方面有好處,但仍面臨中央銀行成本、運行風險等各種挑戰。
  • 中國監管沙盒的區域性適用研究|金融法苑
    2019 年 10 月 30 日, 中國人民銀行 ( 以下簡稱央行) 上海總部發布 《關於促進金融科技發展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導意見》 ( 以下簡稱 《指導意見》) 。[3]《指導意見》 指出, 將支持金融機構強化戰略部署、 探索設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 研究探索監管沙盒機制等體現了金融管理部門對當前金融科技發展和監管的理念。
  •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
    在12月8日,由北京商報社、北商研究院出品的《解碼央行數字貨幣》正式發布,從地方試點篇、監管篇、個人篇、支付篇、機構篇、場景篇、資本市場篇、清算篇、跨境篇和全球篇等10個維度出發,全景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並對後續走向進行分析預測。
  • 國際 | 國際金融科技監管動態(2019年6月)
    澳大利亞將嚴厲打擊使用加密貨幣避稅的行為據《雪梨先驅晨報》於2019年6月6日報導,澳大利亞國家稅務局(ATO)正計劃對使用加密貨幣進行避稅的行為進行集中調查,首批調查將涉及12起案件。該機構相關負責人Will Day表示,至少有一起案件涉及一家"全球金融機構",該機構可能涉嫌隱瞞納稅人的資產和收入細節。
  • 陳文:如何正確認識央行數字貨幣?
    基於服務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加速推進我國版央行數字貨幣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的研發測試。如何正確認識央行數字貨幣對於數字經濟發展的助力機理,以及如何構建符合智能型數字經濟要求的數字貨幣生態系統,成為了當下必須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 有支付寶為什麼還要央行數字貨幣?亞洲各國也都投身這一「時代的...
    FX168財經報社(訊) 數字貨幣無疑是目前金融業最前沿的領域之一。這一領域自比特幣問世12年以來迅速躋身金融科技業最耀眼的新星之一,如今全球各國的金融機構幾乎都已經斷定,數字貨幣勢在必行。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全球80%的央行都在積極探索如何應用央行數字貨幣。
  • 國際監管動態:以色列推出數據監管沙盒,新加坡完成數字銀行牌照...
    泰國央行開發使用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商業支付模型2020年6月18日,泰國銀行宣布正在開發一種使用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商業支付系統模型。該計劃以Project Inthanon為基礎,將開展相關可行性研究,並開發將CBDC集成到商業創新平臺的流程。在本次測試中,泰國央行選擇了Siam Cement及其供應商的採購與財務管理系統為試點平臺。
  • 監管沙盒是什麼意思?中國探索「監管沙盒」「監管科技」
    平衡 金融科技發展推動監管模式轉變  與會人士也表示,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也對現有的金融監管體制帶來了衝擊,未來的金融監管要在嚴密防範風險的同時積極支持金融創新,儘量在創新和監管之間取得平衡。  「我們不能因為金融科技有安全隱患就不用,也不能因為科技給金融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就忽視它的安全隱患。
  • 以美元霸權為尺 全球央行數字貨幣已分為三種類型
    這種數字貨幣對美元霸權沒有任何影響。巴哈馬被稱為「美國的郊區」,它還可以繼續做「美國的後花園」。如巴哈馬一樣,只為解決國內貨幣支付、存儲、流轉、監管的央行數字貨幣還有美國的盟國或關係友好的國家,諸如:加拿大、挪威、瑞典、以色列、丹麥等。從這些國家央行的表態中,其數字貨幣沒有取代「美元」的任何「企圖心」。
  • 數字人民幣要來了!試點全面展開,一文看懂央行數字貨幣背後邏輯:智...
    那麼,推出數字貨幣的背後原因是什麼?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國海證券和新時代證券關於數字貨幣的兩份研究報告,揭秘數字貨幣的前世今生以及央行推出數字貨幣的背後邏輯。數字貨幣是數字經濟的貨幣發展形態。 2020 年疫情以來,以「新投資、新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為主要特點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重要力量。
  • BitTok觀點——簡析央行數字貨幣CBDC及各國推行的動機
    央行數字貨幣 CBD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目前全球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給出其定義為:央行數字貨幣是一種新型的貨幣形式,由中央銀行以數字方式發行的、有法定支付能力的貨幣 。
  • 央行數字貨幣有了新動作,漢邦高科數字水印加密技術打開新藍海
    數字貨幣的推出帶來銀行IT新一輪技術創新和更新改造的機會,數字水印技術可用於數字貨幣防偽,A股上市公司漢邦高科(300449)精於該項技術,並與清華大學及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在鈔券防偽上有合作。其或將受益於數字貨幣的快速發展打開新藍海,備受投資者青睞。
  • 世界各國央行正在考慮各自的數字貨幣
    上周五,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和包括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在內的七家央行發布了一份報告,列出了央行數字貨幣的一些關鍵要求。
  • 「深度」數字貨幣的緣起、演進與監管進展
    隨著國際組織和世界主要國家對數字貨幣的研究逐漸深入,我國學者也對數字貨幣的內涵進行探索性歸納和界定。李建軍(2017)認為,數字貨幣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數字貨幣既包括現有的電子貨幣也包括虛擬貨幣和加密數字貨幣。狹義數字貨幣專指加密數字貨幣,包括主權數字貨幣和非法定數字貨幣。鍾偉等(2018)將數字貨幣定義為比特幣等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或央行發行的國家信用保障的數字貨幣。
  • CMF:央行數字貨幣的兩個核心特性是法定性和數字性
    自2008年比特幣的概念被提出後,關於數字貨幣的討論主要分為三輪,第一輪是關於比特幣能否成為新一代法定貨幣,第二輪是Libra推出後關於超主權貨幣的討論,是否有可能出現eSDR功能貨幣,第三輪是當前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討論。就概念界定而言,可將數字貨幣按照三個維度來進行劃分,即是否以數位化形式存在、是否由央行發行、是否使用區塊鏈、密碼學等技術。
  • 數字貨幣的元年會是什麼時候
    與加拿大、瑞典、日本、巴西、埃及、菲律賓、印尼等全球其他國家央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國際清算銀行、金磚銀行一起,研究全球法定數字貨幣的開發及推廣。 不同國家推出數字貨幣的需求不同 「現金具有匿名性和防偽等安全功能,另一個特點是作為支付手段不需要清結算。銀行轉帳、第三方支付等在轉帳時都需要跨帳本清結算並由此產生效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