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隨著數字貨幣影響範圍越來越大,各國央行也躍躍欲試,試圖探索一條合法之路。儘管目前國際上已有多種私人部門發行的數字貨幣運行使用,但並不歸屬中央銀行監管,在使用過程中,仍有風險存在。為進一步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管理,近年來,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對央行數字貨幣進行研究。而在2020年,各國更是加快了對這一領域的探索進程,包括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紛紛在今年宣布將啟動對數字貨幣的研究,也有立陶宛、巴哈馬、柬埔寨等國在年內發行數字貨幣。隨著央行數字貨幣的隊伍逐漸壯大,部分曾對數字貨幣持謹慎態度的國家也開始轉變態度,更有地區正逐步建立相關監管體系。
研發駛入快車道
「2020年是央行數字貨幣崛起的一年。」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年內發布的報告中指出。
央行數字貨幣(CBDC),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功能屬性與紙幣相同,可以被視作紙幣的數位化形態。
在部分私人部門數字貨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央行也在推進發行歸屬於國家控制的數字貨幣。而自Facebook於2019年發布旗下數字貨幣Libra的白皮書後,更是「敦促」各國央行加快了對於數字貨幣探索的步伐。國際清算銀行在年中發布的報告也指出,除Libra作為「引爆點」外,今年在全球範圍內暴發的疫情,也導致公眾對現金產生可能傳播新冠病毒的擔憂,從而也加速了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發展的進程。
此前在11月2日,澳大利亞央行宣布與多家銀行合作啟動數字貨幣研究項目,將利用分布式帳本技術(DLT)探索CBDC的潛在用途和意義。該項目將涉及開發一個概念證明,以發行一種象徵性形式的CBDC,可供批發市場參與者在基於以太幣的DLT平臺上進行銀團貸款的放款、結算和償還。該項目預計將在2020年底左右完成,相關機構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發布有關該項目及其主要發現的報告。
除澳大利亞外,也有中國、韓國、泰國等國在年內啟動央行數字貨幣試點項目,日本、菲律賓、巴西等國則表示考慮推出法定數字貨幣,相關研究實驗也有望在來年開啟。在大環境影響下,已有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進入測試階段。2月,瑞典央行就表示,已經開始進行央行數字貨幣——「電子克朗」的沙盒測試。
瑞典央行表示,如果該數字貨幣最終進入市場,可能將被用於模擬日常銀行業務,例如通過數字錢包進行存取款或者進行付款等。同時,該項目旨在展示普通大眾如何使用「電子克朗」,因此將側重於表現其在流通環節的穩定性與實用性。但瑞典央行同時也提到,目前還未決定是否發行「電子克朗」,其合作服務公司埃森哲正在開發的試點項目預計持續到2021年2月。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國家外,立陶宛、巴哈馬、柬埔寨均於2020年逐步在本國範圍內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此前,也有突尼西亞、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已推出央行數字貨幣。
國際清算銀行執行委員會委員、創新部總監貝諾埃特·塞烏雷此前在10月表示,「2020年是全球不少央行對CBDC態度的一個分水嶺。根據BIS的調查,全球80%的央行目前已在探索研發CBDC,40%的央行在做概念原型驗證(PoC),10%的央行在做試點」。
謹慎態度不可鬆懈
各國央行探索數字貨幣逐漸形成風潮,動搖了部分曾經對數字貨幣持否定態度的國家,並紛紛加入數字貨幣的研究行列中。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國家目前對數字貨幣仍持謹慎態度。
10月,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舉行的跨境和數字支付虛擬小組會議上,美國聯邦儲備局(以下簡稱「美聯儲」)主席Jerome Powell表示,美聯儲尚未就是否發行央行數字貨幣作出決定。他表示,「在作出這樣的決定之前,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此前在2019年11月,Powell曾表示,美聯儲在密切關注數字貨幣的發展,但由於一系列法律、法規及運營的問題,並未考慮積極參與其中。
但在2020年2月,美聯儲理事Lael Brainard表示,美聯儲正在就數字支付和數字貨幣的監管和保護等一系列問題展開調查,並已經開始研究數字貨幣發行的可行性。
重建全球貨幣體系
對於擬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國家,如何實施、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是各國央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歐洲央行行長Christine Lagarde曾於11月初表示,已經開始探索推出數字歐元的可能性。此前在10月2日,歐洲央行發布一份可能發行數字貨幣的綜合報告。該報告指出,歐洲央行計劃於2021年年中就是否啟動數字歐元項目作出決定。
而在歐洲央行正在研究是否啟動數字歐元項目的同時,歐盟委員會(以下簡稱「歐委會」)表示,相關部門正為加密貨幣制定基本規則。同時,歐委會要求加密貨幣公司必須在歐洲設立實體機構、接受資本約束。
「歐洲在數字經濟時代最大的威脅來自北美眾多的Bigtech,從歐洲對公眾隱私的保護重視程度,以及率先出臺數據安全保護法規及其他強硬的手段可以看出,歐洲也擬發行數字歐元來應對這種威脅。」 業內人士裡厄(化名)評價道。
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看來,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位化發展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數字貨幣逐步取代紙質貨幣也更適應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
從當前來看,已有部分中小國家發行並使用央行數字貨幣。但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中小國家此舉大多是為擺脫經濟困境或重建本國貨幣體系。那麼,在全球央行紛紛加入研發法定數字貨幣行列的當下,是否也代表著全球貨幣體系將得到重建?
展望未來全球數字貨幣的前景,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卓此前曾公開表示:「未來可能形成一套由IMF和多個重要國家主導的多邊全球數字貨幣體系。第一種是有很多種主權數字貨幣,形成一個新的多邊協議和技術架構,代替現在所有的結構。第二種是,在這個基礎上還有一種超主權的數字貨幣,比如由IMF牽頭來形成一種新的數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