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是指在晚上時吃的餐,為晚餐之後的餐,時間特指休息時間(通常為9時至11時後至凌晨4時前,因凌晨4時開始是廣東早茶時間)。城市當中,夜宵跟正餐的選擇幾乎沒有分別,而青少年開始到接近晚年常有吃夜宵的習慣,這因為工作或娛樂時間延長所致。夜宵較晚餐多了一些不容易吃飽的小吃,例如燒烤、糖水(即甜湯)、以及小炒等。因消費比酒吧、迪斯科便宜,故也是成年人把酒談天,放鬆心情或觀看夜間球賽的另一場合。
吃宵夜一定會發胖
許多減肥資訊告訴我們,不想發胖的話,晚上不要吃太多東西,尤其要跟宵夜說再見。但是國外研究調查卻發現,你在什麼時間吃比較多東西,和體重增減並沒有絕對關聯。
美國農業部將一群體重超重的女性分為兩組,一組在中午之前就吃下70%的一天所需熱量,而另一組則在接近晚餐時間吃,結果並不影響她們的體脂肪率。另一個美國官方的大型調查也指出,晚上吃了多少東西,和10年之間體重的變化無關。
專家認為,體重會增加,主要還是因為吃進的熱量比消耗掉的多,因此,維持健康體重最重要的一件事——控制每天攝取的總熱量。 所以,如果問我們可否吃了豐盛晚餐後還大啖宵夜?這要視個人生活形態而定。基本上,在活動量較大的時間,攝取較多熱量,比較恰當。上班族下了班回家,多半賴在沙發上或做些靜態活動,消耗熱量並不多,相對於白天的活動量,營養專家認為,晚餐不適合吃得比早餐和午餐多。而且,宵夜或晚上邊看電視邊吃的零食往往是多出來的熱量,吃了累積起來,當然發胖。尤其一吃完,倒頭就睡,更不好。因為睡眠時,我們的新陳代謝率會下降大約10%,太接近睡眠時間吃東西,理論上就容易把沒用掉的熱量堆存起來。
營養過剩
夜宵都吃得比較好,雖然營養豐富,但也暴露出另一個問題,即營養如何消耗。據科學研究報告,在吃夜宵時往往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會使尿中的鈣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了體內的鈣貯存,誘發兒童佝僂病、青少年近視和中老年骨質疏鬆症,另一方面尿中鈣濃度高,罹患尿路結石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況且,攝入蛋白質過多,人體吸收不了就會滯留於腸道中,會變質,產生氨、吲哚、硫化氫等毒素,刺激腸壁,誘發癌症。再加上飲酒,則更容易與「酒精性脂肪肝」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