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埠媳婦宴:盤盤碗碗37道菜

2020-12-22 大眾數字報

  摞滿桌的媳婦宴

  等待上桌的四醬

  做原漿豆腐的傳統工具

  □ 本報記者 陳巨慧

  婚禮是人生重要的裡程碑,在聲勢浩大、繁複冗長的迎娶步驟之後,一場喜宴會將婚禮的氣氛推向高潮。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很多新人都選擇在酒店舉行婚宴,既體面,又減輕了張羅收拾的負擔。但在民風敦厚純樸的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生活富裕起來的山裡人卻依然保留著「婚禮在家辦,家家媳婦宴」的古老傳統,招待賓客的菜系和禮俗都甚為考究。日前,柳埠媳婦宴正式入選濟南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出濟南,沿省道103線南行15公裡,便到達了群峰環峙、清泉縈繞、修竹成林的柳埠鎮。
拼湊出來體面喜酒
  在婚禮上大擺酒宴的習俗由來已久,《禮記·昏記·同牢合巹》中就對婚禮的儀式進行了記載。「同牢」指新婚夫婦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巹」是指夫婦交杯而飲。合巹禮流傳到後世,就發展成酒宴。
  柳埠媳婦宴正是源於結婚擺大席。但在過去,人們的生活水平低,條件差,連吃飯都困難,擺酒席宴請客人更成了一大難題。
  後來,當地一個聰明人根據魯菜的做法,把各種菜餚拼湊起來,做出了一桌既體面、好吃又節省的宴席,引得大家紛紛效仿。一到重大節日,尤其是娶媳婦的時候,大家就都這樣做菜,因此,這種宴席也就得了個「媳婦宴」的美名。
  在柳埠鎮文化站工作的孫廣漢是當地的文化名人,通曉柳埠的人文歷史。據他介紹,客人來到主家後,先在準備好的桌前坐下,每桌坐8人。等客人來全之後,就開始上四個壓桌菜,主要是四個時令蔬菜,客人願意吃就吃,不吃也罷,主要是為表示讓客人都坐好了,不要再隨便出入,酒宴馬上開始了。一會兒工夫,「四幹」、「四鮮」就上來了,四幹是黑瓜子、白瓜子、糖、葵花子等乾果,四鮮是西瓜、橘子、蘋果、香蕉等水果,水果中不能上梨,因為「梨」諧音「離」,意味著分離。
  接著是上點心、蝴蝶面等,讓等待的客人們先壓壓餓。隨後,一系列主菜便陸續端上來,其中有四醬:醬肥肉、醬瘦肉、醬豆腐、醬花生;四涼:韭花豆腐、粉絲菠菜、拌木耳、拌豬肺等清口涼菜;四湯:苜蓿湯、裡脊湯、辣肚湯、苦腸酸辣湯,口味分為甜、酸、酸辣、辣四種;四大件:肘子肉、丸子、本地雞、排骨,肘子肉是改良後的菜品,過去上的是大肥肉,每碟八片,每人剛好吃一片;四個拌菜:兩素兩葷,必須是花刀切,增加美感;四個炒菜:炸魚、蒜薹、青椒等青菜炒肉,可以任選兩樣,但土豆片和本地芹菜這兩個菜是必不可少的。正式吃飯時還要上「四個大碗」,即丸子湯、鹹魚湯、銀耳湯和媳婦湯。
  「媳婦湯原本不是媳婦宴上的菜,而是新媳婦過門後的第二天自己做的一道菜,做好後親自端到公婆的面前,讓二老品嘗自己的手藝,如果二老吃得可口,就說明媳婦會過日子,是一位合格的兒媳婦。」孫廣漢說,所謂的媳婦湯也就是雜燴湯,廚房裡能覓到的菜都要多少放一點,每個湯裡除了主料,還要放菠菜、粉絲等許多配料,這樣看起來比較稠,這也是日子越過越厚實的象徵。
  最後的主食一般是饅頭,當地人稱為「吃喜饃饃」。
  這些盤盤碗碗加起來,一共是37道,光碟子就能在桌上摞三層,讓每一個初見「媳婦宴」的人都驚訝不已。「這樣一桌酒席花不了多少錢,卻能讓客人酒足飯飽地捧著肚皮回家,是典型的鄉土風味。」孫廣漢說。
以禮待客規矩多
  「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婚禮一般要在過年前後,等四裡八鄉的人都趕回來過年的時候,挑個好日子舉行。」孫廣漢說,雖然記者來得不巧,沒有趕上農戶家熱鬧的媳婦宴,但這不打緊,在柳埠農家樂飯店裡就可以體驗到正宗的媳婦宴。
  柳埠鎮柳東村的炆東飯店,2003年註冊了「柳埠媳婦宴」的商標,將這一流傳千百年的社會傳承更好地保護起來。媳婦宴也成了這家小店的特色主打。每年農曆11月到過年前後的婚禮高峰期,小店的廚師宗成振也常到擺媳婦宴的人家中幫忙。
  按照當地習俗,結婚的頭一天晚上要宴請街坊鄰居,第二天宴請新娘的娘家人和新郎的親朋好友,這媳婦宴中午十一二點開席後,一吃就是四五個鐘頭,不掌燈是絕不能散席的。沾了喜氣的人們洋溢著笑臉,成為清冷的冬日裡小山村裡熱鬧的風景。
  「放在前些年,能入席參加媳婦宴的都是各家的當家人,也就是說只有男人才能上桌品嘗媳婦宴,一來是媳婦宴的規格高,二來也是因為山裡人比較窮。現在生活好了,大家就是圖個熱鬧,所以人越多越好。」孫廣漢說,媳婦宴安排坐席大有講究,要按親朋好友的尊貴順序安排先後坐席,一般男女賓分開坐,小孩單獨坐一桌。一桌上的最高位置讓長輩的人坐,吃菜時也要等長輩人先動筷子。
  喜酒作為助興的精神食糧當然必不可少。酒席上,當雞端上來的時候,主人就開始敬酒。敬酒時分為三次,分別為長輩、平輩、新郎新娘,每人敬酒的數量應該是一樣的,要讓客人喝上六杯酒,以示敬意。客人要是不喝,說明主人誠意不夠,要再多說好話,讓客人把酒喝下才心滿意足。這種敬酒方式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多喝就說明關係越好。
  「炒芹菜我們又叫它『催命鬼』,意思是看見這道菜上來了,就表示馬上就可以吃飯了。媳婦湯上來後,就意味著所有的菜都上齊了,沒吃飽的就要抓緊了。」常常成為媳婦宴賓上客的孫廣漢說,在酒店裡雖然能夠吃到正宗的媳婦宴,但卻享受不到媳婦宴上的禮遇,體會不到婚宴的程序和規矩,若想享受這種待遇,只能到農戶家裡去體會。
原漿豆腐福滿桌
  說到媳婦宴,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值得一提,那就是寓意著「褔氣」的醬豆腐。做醬豆腐的原料可不是市面上的普通豆腐,而必須要用柳埠鎮的原漿豆腐。
  孫廣漢說,柳埠鎮的原漿豆腐以軟硬適中、細膩鮮嫩,具有豆腐特有的香氣而備受青睞。在柳埠原漿豆腐的原產地黃巢、窩鋪、劉家峪村一帶,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古老的傳說。
  據說,古時有一戶三家之口,夫妻恩愛,可婆婆卻尖酸刻薄,連一碗豆漿也不給兒媳喝。一天,婆婆去親戚家了,媳婦便趁機磨了黃豆煮豆漿喝。豆漿煮沸後,她正要拿碗舀時,忽聞院內大門有響動聲,她以為是婆婆回來了,情急之中把豆漿倒入灶頭上的罈子裡,蓋好蓋子。發現是丈夫回來了後,她如釋負重,喜滋滋地拉著丈夫去喝豆漿。可誰知揭開壇蓋一看,豆漿卻變成了雪白的固體。原來這罈子曾泡過酸菜,裡面還剩有些酸湯,豆漿倒入後便凝固了。丈夫見狀說:「娘子,你別逗我了,這怎麼是豆漿呢?」媳婦答道:「誰逗你,不信我嘗給你看。」說著真的嘗了一口,頓覺質嫩味美,也讓丈夫嘗嘗。這固體豆漿吃完後,小兩口商議給它取個名字,媳婦嬌嗔道:「你說逗你就逗你唄,就叫它『逗夫』好了。」後來,「逗夫」就演變成了「豆腐」。傳說清朝皇帝乾隆去泰山朝拜時,途經黃巢村,當地百姓以豆腐做菜侍奉,乾隆食後大為讚賞,稱之為:「食中之佳品」。
  柳埠鎮蔡峪村的劉永蘭自小便跟祖母、母親學會了做豆腐的手藝。如今她每天還要做30多斤原漿豆腐,推著三輪車轉村叫賣。記者來到她家時,她剛將十五六斤豆子打碎,準備做豆腐呢。
  劉永蘭介紹,正宗的柳埠原漿豆腐全部要靠手工完成,首先用石磨將黃豆磨碎,用水浸泡2—3小時,再把浸泡好的豆糝子放於石磨中研磨成豆腐糊,接著將豆腐糊兌適量水裝入紗布袋內進行擠汁,擠出的豆汁舀入燒開水的鍋裡,達到一定的溫度後,再用發酵後的酸漿勾兌成豆腐腦,然後裝入鋪著籠布的竹筐內,用高粱秸製成的蓋墊進行反覆擠壓,這樣豆腐就做好了。
  「原漿豆腐塊形完整,軟硬適中,做媳婦宴上的醬豆腐時,用石膏豆腐不容易成塊,用原漿豆腐卻柔韌不碎,所以一直是媳婦宴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但原漿豆腐製作時間長,工藝複雜,出產率也低於石膏豆腐,很多人都怕麻煩不願意做了。」劉永蘭感慨說。
  願意花時間做原漿豆腐的人越來越少,曾想在家操辦宴席的人也大都怕麻煩走進了飯店。凝聚著山裡人淳樸和智慧的柳埠媳婦宴,卻依舊保留著土香土味,讓人們在喜慶熱鬧的日子裡,感懷先人的恩澤,也多了分憶苦思甜的味道。

相關焦點

  • 齊魯民俗:柳埠媳婦宴原漿豆腐福滿桌
    齊魯民俗:柳埠媳婦宴原漿豆腐福滿桌 但在民風敦厚純樸的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生活富裕起來的山裡人卻依然保留著「婚禮在家辦,家家媳婦宴」的古老傳統,招待賓客的菜系和禮俗都甚為考究。日前,柳埠媳婦宴正式入選濟南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出濟南,沿省道103線南行15公裡,便到達了群峰環峙、清泉縈繞、修竹成林的柳埠鎮。
  • 農村辦宴席,330元一桌,12道菜4個碗2道湯,利潤在哪?
    農村辦宴席,330元一桌,12道菜4個碗2道湯,利潤在哪?宋宋是生活在三線城市的人,這邊很多農村還保留著在家「辦宴席」的習俗,平常誰家結婚、生孩子、過三生、滿月宴、壽宴這些喜宴或者誰家辦喪宴,都會在家辦。
  • 齊魯名吃:柳埠煎餅-中新網
    齊魯名吃:柳埠煎餅   煎餅而在柳埠一帶,群眾最喜歡吃的主食就是煎餅。  柳埠煎餅的起源不見於史料,最早的傳說是唐末黃巢起義軍在柳埠的黃巢村駐紮,當地百姓曾以煎餅相送。如此說來,柳埠煎餅的歷史也大約有千年左右了。
  • 四川壩壩宴豬肉是絕對主角 每碗蒸菜恰好16片肉
    在成都老報人車輻的《川菜雜談》一書中,四川作家艾蕪曾如此回憶「九鬥碗」:「四川古稱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從歷史上看來,人民生活比較富裕一點,一般婚姻宴客的風俗,都得有個 『九鬥碗』,即是要有九碗菜餚,擺在桌上。有錢人家,還得在『九鬥碗』之外,再加九個冷盤。」  九鬥碗,也被四川人稱為壩壩宴。看似普通的九鬥碗,背後卻積澱著厚重的傳統文化。
  • 瀘州五大名宴,數十道著名菜
    酒城名酒宴主廚桑治介紹,此宴席共有5道涼菜,10道熱菜,兩道點心。 吃了這桌用名酒烹飪的宴席,會不會「吃醉」呢?桑治均說,這些名酒在菜餚裡只是一個點綴,只有酒的香味不具備酒的濃烈,能讓客人吃出似醉非醉之感。
  • 長沙過春節必須要吃12碗,這些菜不僅美味,背後還有不一樣的寓意
    長沙十二碗,顧名思義,那就是十二碗菜的大聚集。為什麼是十二碗呢?原來,長沙人認為除夕夜一桌上的十二碗菜餚,每一碗菜餚都對應著一年十二個月裡面的一個月,長沙人盼望著在新的一年中,可以過上美好富足的生活,月月有菜,就是喻指「月月有財」。
  • 天氣炎熱,媳婦做了道菜老公吃了五碗飯,吃過之後天天嚷著還要吃
    這道菜真的是超級簡單隨手一炒美味就出鍋了,關鍵是還超級下飯,吃過泡豇豆炒肉,是不是超級下飯,那根本不算什麼,豇豆還可以這樣做,下飯到吃飯吃的停不下來。快手零失誤,看看這道菜是怎麼做的吧【材料】:豬肉或牛肉一塊,最好是坐墩肉,豇豆、蒜、茴香、八角、花椒、小米椒、澱粉、生抽、鹽
  • 象山秋季十六碗:口感柔軟鮮到極致,這道菜乾鰳魚饞了嗎?
    秋季十六碗象山象山縣商務局象山縣餐飲協會新的一期「十六碗」系列又與大家見面啦!今天登場的象山「秋季十六碗」正是這個季節才會推出的美味海鮮佳餚~本期我們分享的是菜乾鰳魚這道菜~一起跟著小編來學起來吧!鰳魚雖然多刺,但鮮美異常,與菜乾搭配,中和了海魚的腥味,提升鮮美度,真正是鮮香合一。鍋內放油,油熱後下薑絲爆香,放入鮮鰳魚煎一面。噴黃酒,放醬油、醋、白糖、水和泡漲後的菜乾,大火燒開改小火。將魚燒熟再用大火收汁,撒蔥花出鍋。
  • 家鄉美食:雜燴全家福,湖南酒席的頭碗菜
    宴席的頭碗,能夠充分地展示主人的飲食品味和宴客的誠意,通常是充滿儀式感的硬菜。在湖南,傳統的酒席套路,頭碗是「全家福」,本地人稱之「雜燴」。
  • 七夕用破碗盛菜遭質疑,連破碗都捨不得換?
    七夕用破碗盛菜遭質疑,連破碗都捨不得換嶽雲鵬出生在河南農村,早年在飯店打工,到今天成為德雲社的主力相聲演員,非常不容易了,相信他付出了很多常人難以想像的汗水,並且能遇到郭德綱這樣的伯樂,而且在郭德綱老師的培養下終於出人頭地了,這樣的成功經歷也是非常勵志了。
  • 男人,請乖乖吃你自己碗裡的菜!
    可能也就是因為這種男人與女人的先天性生理構造不同,才會讓男人總是不滿足……自己碗裡的菜都還沒吃完,就開始想著別人碗裡的菜。很奇怪!明明平常喜歡吃的就是青椒肉絲,可是看到別人的魚香肉絲吃的津津有味,也開始覺得魚香肉絲好吃;原本最喜歡吃清脆口感的生菜,看到別人碗裡的白菜又覺得好像比較顧身體;原本對小白菜不感興趣,看到別人瘋狂搶購去了,你竟也跟著人潮瞎起鬨。
  • 彭應欽:九鬥碗·一條龍·壩壩宴
    文/彭應欽 「九鬥碗」,也被人們稱作「九大碗」「九個碗」等,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別為:鹹燒白、甜燒白(夾沙肉)、蒸肘子、櫻桃肉、香碗、粉蒸肉、蒸蛋卷、蒸全雞、蒸全鴨。
  • 1碗豬油拌飯到底有多香?兒時最難忘的就是這個味!
    當暖暖給家人做飯時,雖然從買菜、擇菜、洗菜,到烹炒的過程繁瑣,可一想到暖寶、婆婆、老公他們吃得盤盤見底、津津有味的樣子,內心就特別的滿足。就像前幾天暖暖打開後臺看見有位暖粉留言說,她特別想念家裡爸爸做的那道只有生日才能吃到的拔絲紅薯。一份普通的拔絲紅薯包含著爸爸滿滿的愛意,在特殊的日子裡只為你「獨家定製」。這位暖粉的留言也讓暖暖想起多年前,姥姥給我做的那碗豬油拌飯。
  • 河南農村喜宴500元一桌,24道菜碗碗都有肉,不知道你吃過沒
    河南農村喜宴500元一桌,24道菜碗碗都有肉,不知道你吃過沒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不同地區擺桌的風俗大有不同,河南農村地區的酒席和其他農村地區一樣選擇在自家院子裡可以用來擺桌的空地,對於一些大戶人家就會宴請親朋好友,沒有十幾桌是說不過去的,一桌就500塊錢做十幾桌也是需要花掉好幾千,這在不少人看來還是有些貴,但是想到一桌就有24個菜就會覺得好便宜
  • 真愁人,日韓料理咋這麼多碗碗碟碟
    看看隔壁踐行分餐制,碟碟碗碗鋪滿全桌,吃個飯就像搞餐具展示的韓國和日本,那才真正讓人頭大。的確,「西方分餐,東方合餐」的固有印象該被打破了,東方人分餐起來,可比西方人精緻講究得多。緣起中國的分餐制傳統的日韓料理常給人「菜少碗多」的鋪張感,原因之一,便是分餐相比合餐,需要的碗盤更多。
  • 八盤十二碗,河南鄉村裡的老式宴席,聽菜名就讓人流口水!
    按照當地風俗,婚宴的菜品豐富程度最高,有八盤十二碗共二十道菜,這些廚師師傅從昨天下午就開始忙碌,為的就是今天中午客人們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式的八盤十二碗宴席,八盤分別是:小炒羊肉、香菜木耳、紅油肚絲、大片牛肉、手撕燒雞、黃瓜、水蜜黃桃、羊肉拌芹菜,這些菜有葷有素有熱有涼,在婚宴開始的時候先端上桌。
  • 布法羅雞翅這道菜都很受歡迎,對於超級碗派對更是如此!
    對於任何聚在一起的人來說,這道菜都很受歡迎,對於超級碗派對更是如此。瑪莎的雞翅小貼士:買整隻的雞翅,雞翅頂端完好無損。除了做出更好的表現,這些技巧還能讓你在吃雞翅的時候保持住,而且它們在烤爐中會變得非常脆脆(最後一口)。
  • 舊味暖心∣川渝壩壩宴,九大碗裡是鄉味
    不遠的地方,隨地而挖的土灶上,疊著高高的蒸籠,熱氣騰騰;簡易的案板上堆滿菜餚、餐具,一碗碗菜流水一樣的端上桌子……這是當地吃壩壩宴的熱鬧場面。農村裡的傳統宴席,就是擺「壩壩宴」,更老的說法叫「九大碗」,簡稱「九碗」。
  • 8桌南北方不同城市生日宴,在朋友圈沸騰了,網友:看餓了求蹭飯
    江蘇生日宴這是一對來自江蘇的小兩口的生日家宴,兩夫妻新婚不久,這是老婆親自下廚給老公慶生做的一桌美味佳餚。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蘇不僅景美,女性朋友更是漂亮、賢惠、知性的代名詞,這一點從這6道菜就可見一斑。無論是色、香、味、形俱佳,讓人一看就食慾大開。
  • 攤牌了,這道菜是我最愛的下飯菜,簡單炒一炒,能下3碗米飯
    攤牌了,這道菜是我最愛的下飯菜,簡單炒一炒,能下3碗米飯吃飯就少個下飯菜,在家裡吃飯,其實不用那麼多道菜,只要有一兩道下飯菜就可以了。下飯菜不是那些龍蝦鮑魚,而是簡單的青椒炒肉、麻婆豆腐、魚香肉絲等等,這些才是真正的下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