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家清水安三在中國的感人事跡

2020-12-15 北京周報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講述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倖存的中國「慰安婦」故事的長篇紀錄電影《二十二》在這一天上映。

  曾有超過20萬的中國女性被日軍誘騙、強迫,淪為「慰安婦」。她們受盡各種難以想像、啟齒的虐待,大部分被折磨至死,少數倖存者即便重返家園,面對的也是無休止的歧視,侮辱和排斥。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可謂罄竹難書,而日本政府對戰爭罪責含混不清的態度,更加令人心寒。

  但是,在那個時代,依然有一些有良知的日本人,堅守著內心的善念。日本讀者齋藤文男先生最近為《北京周報》日文網站撰文,講述了日本教育家清水安三在中國興辦學校,救助女童的感人故事。

1917年,清水安三於瀋陽的基督教會前(櫻美林學園提供)

  1919年的秋天,華北大旱,農作物全面絕收,千裡餓殍。剛剛從奉天(瀋陽)搬到北京的傳教士清水安三(1891-1988)用馬和騾子拉著板車,深入災區,花了一周的時間找到了799個孩子,然後將這些孩子送到了位於北京朝陽門外的一個收容所內,給他們提供小米粥還有窩窩頭。

1919年,因饑荒而四處尋找食物的農民一家(清水安三紀念館提供)

  收容所的經營雖然十分困難,但第二年春天雨量充足,小麥也獲得了豐收,還沒到小麥收穫的時間,安三先生就給了孩子們一人一袋麵粉。回程時,安三先生也是親自乘坐著板車,把孩子們送回到家人身旁,有許多孩子的父母甚至在路邊跪下磕頭表示感謝。

在北京的收容所喝小米粥的孩子們(清水安三紀念館提供)

  收容所於當年5月關閉。當時,收容所所在的北京市朝陽門外一帶是北京的貧民街,很多姑娘迫於生計,只能去賣春,但是每天也只能拿到20到40錢的報酬。安三先生夫婦認為,要救濟這些姑娘,僅僅教會她們讀書寫字是不夠的,必須教會她們些手藝活,讓她們能夠自食其力。

  於是安三先生和妻子橫田美穗制定了一個計劃:上午由安三先生教姑娘們讀、寫和算數,下午則由安三先生的妻子美穗教授刺繡等手藝活,在姑娘們完成製作之後,就將這些工藝品對外出售,然後付給她們20到30錢的工錢。夫婦倆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姑娘們的命運,使她們堅守貞操。為此安三先生決定創辦一所學校,校名取「崇貞」二字,象徵著「崇高的貞操、不二的貞操」。由於學校是半讀書半做工的性質,因此最終將學校命名為「崇貞女子工讀學校」。

  安三先生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一棟適合辦學的房屋。將房屋稍作整理之後,他親自製作了招生海報,並將海報貼在了陽明門的街角處。海報上用中國人喜歡的紅色的毛筆寫道: 

招生

初小一年級二十五名

學費免収

報名日期洋暦五月二十八號

  「崇貞女子工讀學校」於1921年5月更名為「崇貞學園」,從而開啟了陳經綸中學的歷史。 「崇貞學園」在創辦18年後的1939年,已發展為小學6個班213人,中學3個班55人,還新建成了三棟教學樓、一棟體育館和一棟圖書館。學園的規模逐步擴大,但安三先生的夫人美穂卻積勞成疾,在1933年12月19日不幸因病去世。去世前,她留下了遺言「請把我的遺骨帶回中國,葬入學園的土中」。安三先生完成了夫人美穂的遺願,在美穂去世後的第二年,安三先生將她的遺骨埋在了崇貞學園的一個角落,並在旁邊立了一個小小的大理石碑,上面刻著以下文字:

  「清水美穂一生不求自己之安逸 供其全身三分之一於學校 三分之一為丈夫 三分之一為児女 其一生未著珍貴衣履 所用之物皆係友朋所贈之舊者 不幸早歿臨終時 囑日將我白骨帯往中國葬埋 此為我対於中國最後之供獻」

  「她當時才38歲,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崇貞學園的發展也正要走上正軌時,她卻離開了人世。還沒吃上一頓好吃的飯菜,還沒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崇貞學園庭院裡的花兒還沒來得及盛開,樹兒還沒來得及結果,她卻就這樣走了。」

1918年,從日本同志社女子學校畢業時的橫田美穗(清水安三紀念館提供)

  數年後,安三先生給曾經在美國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一同學習過的小泉鬱子寫了封求婚信。小泉鬱子在當時是活躍在日本女子教育界和新聞界的明星,兩人在北京-東京之間來來往往互寄了很多封書信之後,鬱子發來了以下這封電報。

  「小女子雖不才 但這是上天的旨意 我願幫助你共同完成這神聖的使命 鬱子」

  當時有許多日本人看不起在中國北京的貧民街經營一個小小的學校,還帶著三個孩子的清水安三。大名人鬱子願意成為他的繼室,簡直讓人難以置信,鬱子的決定也遭到了身邊人的一致反對。但鬱子不顧反對,於1936年6月1日,在天津教會的一個小小的房間裡和安三先生舉辦了婚禮。

40年代初,用捐款建成的講堂(櫻美林學園提供)

  在和安三先生結婚的前一年,鬱子曾經到訪過崇貞學園。她不會說中文,所以只能說英語和日語。聽到她說話,孩子們都眨巴著可愛的眼睛,感到十分好奇。課間的休息時間,她走進校園,發現有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正拿著上課用的讀本,一邊指著貓和狗的圖片,一邊出聲念道「貓」、「狗」。看到這個場景,鬱子也模仿他的口型念了起來。不知不覺間,全校的學生都聚了過來,一起指導她中文的發音。這種情景在學園中常常發生,小泉鬱子也從中體驗到了共同學習的樂趣和「教學相長」。

  之後,鬱子夫人和安三先生兩人共同致力於崇貞學園的發展。1945年日本戰敗,中國政府於同年11月接管了學園。夫婦二人懷著遺憾的心情回到了日本。

  但是,安三、鬱子夫婦並沒有放棄,為了使崇貞學園「工且讀書」、「學而事人」的精神在日本得以傳承下去,兩人在回到日本後創辦了櫻美林學園高等女子學校。之後,櫻美林學園先後設立了中學、高中、短期大學,並最終在1966年設立了櫻美林大學。

空中俯瞰櫻美林學園(2013年攝、櫻美林學園提供)

  在崇貞女子工讀學校創辦時期,不惜勞苦的美穗夫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那之後,鬱子夫人又用自己的教養與熱情使崇貞學園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兩位妻子的支持下,安三先生終於在櫻美林學園實現了崇貞學園的教育理念。

樹立在日本滋賀縣高島市役所前的清水安三先生的半身塑像(齋藤文男於2017年6月14日攝)

  後來,崇貞學園發展為北京市陳經綸中學,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該校也繼承了崇貞學園「學而事人」的辦學精神。2005年3月30日,安三先生半身塑像的揭幕儀式在陳經綸中學舉行,校長張德慶評價道:「安三先生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我校繼承了先生的教育精神,我們應該充分認可先生的功績。」(李一凡譯)

相關焦點

  • 中國當代發明家創新事跡感動「山城」
    中國當代發明家創新事跡感動「山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2日 23:5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7月12日電(記者 崔靜)中國當代發明家創新事跡巡迴報告活動12日在重慶舉行,發明家不畏艱難、矢志創新的精神,讓近千名聆聽報告會的「山城」人民為之動容。
  • 【精神文明建設】講感人事跡 立高尚品德
    佛山舉行2020年第二季度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交流活動  珠江商報訊 記者王曉琦報導:昨日下午,2020年第二季度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佛山電視臺舉行,推薦宣傳35個先進典型,包括「佛山好人」10人、佛山「新時代好少年」3人、佛山傳播正能量致敬單位2家、
  • 西北大學研支團學習支月英事跡助推教育扶貧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李川)10月13日下午,西北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在陝西省富平縣青年志願者之家召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會。會議由黨支部書記張得康主持,研支團全體成員參加了學習會。
  • 傳記電影《吳大觀》首映 再現航空英雄感人事跡
    傳記電影《吳大觀》首映 再現航空英雄感人事跡   電影網訊(圖/楊楠 文/張瑋) 6月23日,電影《吳大觀》在京舉行了首映禮,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丕民
  • 感人的事跡 奮進的力量----西固區舉辦學習朱峻甫同志先進事跡專題報告會
    4月2日,西固區舉辦學習朱峻甫同志先進事跡專題報告會,5名報告團成員感人肺腑的發言,讓這位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走進了聽眾的心間,震撼心靈
  • (身邊的感動)15年的堅守:追記優秀公安民警王江感人事跡
    (身邊的感動)15年的堅守:追記優秀公安民警王江感人事跡   新華社哈爾濱2月20日電(新華社記者梁書斌)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公安民警王江紮根偏遠山村
  • ...孩子的心靈——「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跡引發教育戰線熱烈反響
    11日,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刊發了時代楷模張桂梅的感人事跡,眾多網友紛紛留言,向「燃燈校長」致敬。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雲泉深深地為張桂梅的事跡所感動:「張桂梅老師長期紮根大山深處民族地區辦教育的事跡,不斷地感動著我們。
  • 《設計》專訪|清水吉治/朱鍾炎:見證中國設計教育飛速發展是非常...
    《設計》:老師去中國很多的地方上過上課,您覺得中國的設計教育跟日本的設計教育有什麼區別?日本有哪些教學方值得中國學習和探討?  清水吉治:我之前也說了日本的設計教育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歐美的影響的,因為歐美設計方面發展的要早一些,而中國的設計教育開展的相對晚一些,這也是我要來中國的原因,能夠見證中國設計教育的飛速發展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其實現在中國發展得很快,尤其是科技這方面比日本發展還快,與其說是中國學習日本,不如說現在有很多方面日本是要向中國學習了。
  • 河北共產黨員網報導我縣一中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劉東感人事跡
    河北共產黨員網報導我縣一中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劉東感人事跡 2020-12-08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陶瓷的代表——京燒清水燒
    自唐朝時日本就不斷地從中國學習製作陶瓷工藝,千多年來日本陶瓷產業發展迅速,品種眾多,包括美濃燒、九穀燒、志野焼等,目前由國家經濟產業部認定的傳統工藝品的陶瓷產地一共有31個。其陶瓷製品形式繁雜,各有各獨特的歷史,也有各相交融的部分。
  • 「人民教育家」於漪事跡被搬上舞臺,中福會兒藝新創話劇《師者之路》
    《師者之路》是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歷時三年打磨的精心力作,結合人民教師的崇高品質,根據獲得「改革先鋒」獎章、基礎教育改革優秀教師代表、「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的於漪老師的先進事跡為基礎進行創作。 25日《師者之路》舉辦了一場開放日活動。此次的媒體開放日暨戲劇公開日其實也是在探索以戲劇為核心的「文教結合」形式。
  • 安家?身無所安,何以為家?
    近期爆火的電視劇《安家》,看似是在聊房子,實際上折射出的,是中國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眾多關乎民生、家庭的核心問題。三軒家所做的只是給房屋打包了一個家具包,這也是日本中介常做的事情。影片中也有說明,醫生想要保留家具包,可以另外付費購買。
  • 甘州區教育系統舉辦「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築夢育人使命」主題師德師風先進事跡報告會
    近日,甘州區教育系統舉辦了「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築夢育人使命」為主題的師德師風先進事跡報告會,教師節受表彰的「師德模範」「美麗鄉村教師」「優秀教師」等十名代表分別在甘州區思源實驗學校和甘州中學作了報告。這次報告會是甘州區教育系統慶祝第36個教師節的系列活動之一,活動緊緊圍繞「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教育脫貧託舉希望」這一主題,乘全區布局調整之勢,堅持「一優化五優先」原則,發揮本區「師德模範」等優秀教師的榜樣、示範和引領作用,通過身邊的真人
  • 好少年 好榜樣丨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感人事跡
    原標題:酷面孔  好少年 好榜樣  快掃碼,來掌上蘭州圍觀20位「新時代甘肅好少年」 和5位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甘肅候選人感人事跡
  • 疫情期間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跡徵文800字5篇
    下面小編整理疫情期間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跡徵文800字,歡迎閱讀。疫情期間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跡徵文800字1大年三十,我們一家圍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中國加油!疫情期間最美逆行者感人事跡徵文800字22020年的春節,本是熱熱鬧鬧的過年期間,卻半路殺出個「瘟疫君」!這無疑使我不能安逸得過個好年了,本來以為能在過年期間能和許久不見的父親嘮一嘮嗑,卻沒想到是和父親「疫」起過年!
  • 三家安麓:中國真正的頂級奢華酒店
    最近幾年國產奢華的酒店發展扶搖直上,慢慢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安麓就是其中一個。起家於中國的安麓,是的姐妹品牌,由中國旅遊協會會長、世界旅遊聯盟主席段強,攜手安縵創始、吉合睦聯合創始人 Adrian Zecha 創建,其酒店品牌特徵是師承中國文化,崇尚美好自然,打造具有前沿的國際水準時尚元素,選址於門戶城市和自然文化勝地,可以說每一個安麓都是獨一無二的手工藝品。
  • 「時代楷模」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西安舉行
    新華社西安9月6日電(記者許祖華)9月5日、6日,「時代楷模」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報告團成員用樸實真摯的語言講述了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感人事跡,引起強烈反響。  5日下午,報告會在西安市陝西賓館舉行。
  • ...小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
    10月23日早晨,青西小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為弘揚人民教師高尚師德,激勵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做好「四個引路人」,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在道德浸潤中引領時代風尚,弘揚新風正氣。
  • 愛如潮水真情觸動心靈 感動廈門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跡催人奮進
    一生未娶的鄭獅,用60年光陰陪伴患有精神障礙的弟弟,照亮他的人生路;八旬老人王麗華將百萬積蓄捐出做慈善,為身陷困難的人送去希望;行動不便的謝漢慈堅持行走,用409項建言獻策推動城市發展……當獲獎者的故事展現在大屏幕上,他們身上傳遞出的親情之愛、同胞之愛、家國之愛,贏得無數掌聲。觀眾曾建萍說:「這些感動人心的故事值得走入千家萬戶。」
  • 支月英事跡首次搬上藝術舞臺
    本報訊(記者 徐光明)9月8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教師故事」——支月英事跡專場故事會在江西省南昌師範學院舉辦。晚會首次以支月英為創作原型,通過藝術形式完整呈現了她紮根山區、奉獻教育的感人事跡。全國邊遠貧困地區農村校長助力班學員等觀看了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