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中海滄校區此聲合唱團演唱歌曲《感動》。(本報記者黃嶸 攝)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 黃琬鈞) 愛心在這裡激蕩,感動在這裡吟唱,這是2019感動廈門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現場,也是一場洗滌心靈的愛心之旅。昨晚,那些響起的掌聲、淚水沾溼的眼角,是對平民英雄的致敬,對崇高品格的禮讚。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與付出,我們深愛的這座城市才會那麼溫暖,那麼美好。
獲獎者事跡贏得陣陣掌聲
歌曲《感動》,拉開頒獎典禮的序幕,將觀眾的思緒引入感動的回憶。
一生未娶的鄭獅,用60年光陰陪伴患有精神障礙的弟弟,照亮他的人生路;八旬老人王麗華將百萬積蓄捐出做慈善,為身陷困難的人送去希望;行動不便的謝漢慈堅持行走,用409項建言獻策推動城市發展……當獲獎者的故事展現在大屏幕上,他們身上傳遞出的親情之愛、同胞之愛、家國之愛,贏得無數掌聲。觀眾曾建萍說:「這些感動人心的故事值得走入千家萬戶。」
感動,在愛與奉獻的故事中蔓延,也在特區奮鬥者的身上閃耀。為實現廈門的「第二水源夢」,身為枋洋水利樞紐工程主要負責人之一的黃聰龍把青春留在大山深處;周德新是廈門大學的普通保安,也是最不平凡的學生,51歲的他用5年時間「啃」下幾百上千頁法學教材,「逆襲」成為廈大本科畢業生……他們帶來的感動,化作激勵的力量,點燃許多人的內心。「太佩服了,向他學習!」觀眾席上,50歲的劉永夥忍不住為周德新喝彩:「從他身上我明白了,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
坐在後排的吳旭東將手機舉過頭頂,努力拍下每一位獲獎者的事跡,他說,要把這些事跡帶回去,在單位支部生活會上組織大家一塊學習,把感動人物身上的奉獻精神傳遞下去。
觀眾眼角悄悄泛起淚光
本屆感動廈門十大人物評選設立了兩個特別獎項。「特別榮譽獎」頒給了廈門大學外籍教授潘維廉,當他的面孔出現在大屏幕上,不少市民一眼認出。他在旅居廈門的三十餘年裡向世界講述真實的中國,傳遞廈門的聲音,這份「不見外」的真情感動無數廈門人,大家早已把他當作「老內」。而在潘維廉心中,他的感動有著不一樣的角度。他表示,廈門這30年變化這麼快,因為廈門人很厲害,尊敬自己、尊敬自己的城市、尊敬自己的國家,是他被廈門人感動了。
歌曲《曙光》響起,全市眾志成城抗疫的畫面出現,「特别致敬獎」被授予所有抗疫一線的廈門白衣天使。當薛克營、王赫銘、陳蘭、楊春燕、陳鵬、謝藝紅等6位醫務人員代表走上舞臺,現場迸發出最熱烈的歡呼與掌聲,觀眾的眼角悄悄泛起淚光。
看著視頻畫面中醫務人員奮戰抗疫一線的身影,陳蘭也紅了眼眶,她是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師,曾作為廈門市援鄂醫療隊二隊病區主任勇上前線。「我又想起了我們在武漢奮戰的日子。」陳蘭數度哽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艱苦的戰役,但是再苦再難,我們都會咬牙堅持下去,打贏這場仗。」
晚會的尾聲,所有獲獎者齊聚舞臺,這一刻,感動無以言表,愛心默默傳遞。
《感動》唱響現場 四川作者遙送祝福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趙張昀) 「廈門是一座特別溫暖的城市,我們對於《感動》能成為感動廈門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開場曲,感到特別驕傲,希望《感動》繼續傳唱下去!」昨日,在廈門一中海滄校區此聲合唱團演唱開場歌曲《感動》之後,來自四川省廣安市的陳德舜、周鵬再次「表白」廈門這座愛心之城,而他們,就是《感動》的詞曲作者。
來自廣安的詞曲作者表白廈門
「主持人好!大家好!廈門是一座讓我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這裡,我雖然只停留了短短一周時間,但我收穫的感動和溫暖好多好多。希望《感動》的旋律能夠感動廈門、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這段來自遠方的祝福,引來現場掌聲雷動。
陳德舜、周鵬守在網絡直播的另一邊,在廣安家中全程「參加」了頒獎典禮。「這次我雖沒能前來廈門,但學生們的演唱,讓我身臨其境,這樣純真的嗓音,讓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感動。」陳德舜說。周鵬告訴記者:「我們非常想再來廈門,聽到《感動》在廈門唱響,今晚也算實現了心願。」
歌曲《感動》引發市民再創作
《感動》的背後,是一段聯結廈門、廣安兩地的佳話。這首歌曲是兩位廣安籍作者專為愛心廈門而寫的,創作源頭是音樂愛好者陳德舜去年在廈旅居一周,遇到一系列文明人文明事,令他感動至深,情不自禁提筆寫下歌詞,並邀好友周鵬譜曲。
本報報導後(詳見2019年10月30日A10版),市民、網友熱烈響應,紛紛加入歌曲再創作和演唱行列,有壹間課堂少兒藝術團、橙品少兒藝術團牽頭製作的童聲合唱版,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改編的鋼琴獨奏版,還有昨日的廈門一中海滄校區此聲合唱團現場表演版等。
【聲音】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廈門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江曙曜:
一如既往為城市文明建設和美好生活鼓與呼
17年前,報社採編聯席會上的一場頭腦風暴,萌發舉辦感動廈門十大人物評選的創意。她像一顆種子,在廈門這片充滿生機的熱土上,生根、發芽、抽枝、開花、結果。
每一次評選,都是一次正能量的傳遞釋放,一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揚光大。我們通過評選舉薦活動,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盡忠報國、孝親愛人、助貧救弱、匡扶正義等社會美德用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人物宣揚出去,更加可學可親可信可教,帶動了社會風氣的轉變和提升。這場評選已經成為廈門城市文明創建過程中標刻市民文明自覺的熠熠生輝的品牌活動。
黨的新聞宣傳事業是廈門日報社人終極託付的事業。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城市文明建設和明天的美好生活鼓與呼,保持實幹實效的團隊文化,秉承多做少說、做就做好、一做就是十年二十年的務實工作作風,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勝之低調」,把市委、市委宣傳部交付的工作任務按時保質做好。整理/本報記者翁華鴻圖/本報記者黃 嶸
市委文明辦副主任、市愛心辦執行副主任虞聖堅:
讓感動和愛心的精神力量茁壯成長
總有一份溫暖令人如沐春風,總有一份力量讓人奮然前行。一串感人的故事,一座愛心積累的城市。在愛心廈門建設如火如荼,用道德之美、向善之魂標刻城市文明新高度的濃厚氛圍中,我們迎來了感動廈門十大人物第十屆頒獎典禮。評選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湧現出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愛心人物、愛心故事,而評選本身也是一種愛心的奉獻。評選出來的十大人物,他們給我們帶來了感動,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心廈門建設,也給了我們砥礪前行的力量。
下一步,我們將延續感動廈門十大人物評選活動,通過樹立先進典型人物標杆,帶動、引領更多的人加入愛心廈門建設。今年底,還將在全市選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愛心先進人物和愛心先進單位,並進行表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讓感動、愛心的精神力量茁壯成長。
整理/本報記者翁華鴻圖/受訪者提供
中國建設銀行廈門市分行行長黃建鋒:
致敬時代感動常在為愛心廈門建設貢獻力量
從愛心飲水站到如今全轄71個網點的「勞動者港灣」,廈門建行一直用實際行動為城市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作為全國文明單位,我們始終保持奮鬥者的姿態,與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同頻共振,用「建行速度」解決社會痛點,用「建行深度」惠及百姓生活,用「建行溫度」回饋社會發展。
其中,面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第一時間推出了定向捐贈、定期壽險、專項慰問等六重保障,以及「加信貸」「減成本」「乘服務」「除責任」等十大舉措,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同時,我們正在深入推進金融科技、住房租賃和普惠金融三大戰略,通過搭建建行政融支付系統、「銀醫通」平臺,運營市場化集中式存房項目,以及積極參與「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基金」項目等一系列舉措惠及民生。
致敬時代,感動常在,廈門建行將不斷努力,為文明城市的發展、愛心廈門的建設,貢獻建行智慧和力量。
整理/本報記者毛慧琴圖/本報記者王火炎
【評委聲音】
市委文明辦一級調研員雷清平:讓感動催生新的感動
感動廈門人物的平實故事,事跡真實可學,精神感人肺腑,品質令人敬佩,他們是平凡人當中的英雄。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了人間真善美,傳播了社會正能量,為「文明廈門」「愛心廈門」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我們要大力學習和弘揚他們的感人事跡,讓感動催生新的感動,讓愛心在廈門上空恆久激蕩,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和諧!
市委講師團團長蘇秋華:感人精神溫暖人激勵人
評審過程中,我被一個個不同的事跡感動著。其實感動廈門人物大多是普通人,生活中都很平常,但他們的事跡中卻都充盈著感人的精神。那是疫情期間白衣披甲最美逆行的愛國情懷,是平凡崗位上的忠於職守愛崗敬業,是危難時刻的捨己為人見義勇為,是平凡生活中的奮發向上努力拼搏,是傾其所能仁心仁愛扶貧濟困,還是一生不離不棄的手足深情。這種精神溫暖人,感動人,也激勵人。這種精神,是我們這個城市的文明本色,也是我們這個城市讓人熱愛、讓人倍感舒服的原因。
廈大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導許清茂:每個獲獎者都能打動心靈
我們的評選標準,始終是緊緊圍繞「感動」二字。在這一次的評選中,每一位獲獎者都有能夠深深打動讀者心靈的優秀品質,比如一生未娶的哥哥,陪伴照顧患有精神障礙的弟弟60年,兄弟同吃同住、同床而臥,這種手足相依的深情,相信不僅深深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廈門所有的市民朋友。
近期廈門日報對過往的感動廈門人物進行系列回訪報導,可以看出,他們打動讀者的優秀品質還在發光發熱,直接印證了歷屆評選是很成功的。
2007感動廈門十大人物獲獎者彭軍:這是用愛回應愛的過程
我主持了每一屆感動廈門人物頒獎,真切地感受到他們身上感動人的精神力量。曾獲評感動廈門人物的李春花奶奶,在頒獎典禮現場問我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給她鮮花和掌聲,她只是做了一個平凡人應該做的事。還有「老外」潘維廉,他不斷宣傳廈門,用實際行動建設廈門和國際之間的友誼之橋。感動廈門人物在獲得稱號之後,沒有停止腳步,而是在「感動」路上越走越遠,付出越來越多。我想這就是愛,它從來都不會遲到,一直默默地在我們身邊不斷地延續,而感動廈門十大人物評選正是一個用愛回應愛的過程。
2015感動廈門十大人物獲獎者謝啟明:用行動向愛心廈門告白
感動廈門十大人物的評選,不僅是一座文明城市的人們積極向上精神風貌的投射,更是這座文明城市裡的人們用滿滿的愛心行動對愛心廈門最好的告白!每位感動廈門人物的英雄義舉、忠孝善美事跡,令人「淚目」,溫暖了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
評選活動讓感動的正能量傳遞到愛心廈門每個人的心裡,並成為人們的日常習慣。讓愛心廈門充滿溫馨、和諧、友愛,也激勵更多人向上向善,樹立美好的社會風氣!
熱心市民王長樂:向愛的方向不斷前行
作為感動廈門十大人物的專家評審之一,我的內心充滿激動和崇敬。在參與評審的過程中,平凡的人物,樸素的情感,忠實的堅守,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平凡人物的生活故事傳遞給我們不平凡的人生價值與生命真諦,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感動廈門人物評選是這座城市精神價值的承載者和傳揚者,鼓舞著我們向「善」的方向前行,向「愛」的方向追尋,讓這座城市的每個人都因為愛心廈門更具生活感、歸屬感和認同感,讓愛心在鷺島上空恆久激蕩!
整理/本報記者翁華鴻陳 璐本組圖/蔡茂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