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有花木蘭?但姓「朱」而不是姓「花」,還有相關史料記載

2020-12-14 歷史知識小達人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一首《木蘭辭》將她的事跡流傳至今。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但是關於關於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料中並沒有記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都有。她的故鄉到底在哪裡?歷史上究竟有沒有花木蘭這個人呢?關於這些問題史學家們至今仍爭論不休。

在眾多爭論中說服力比較強的觀點,花木蘭是武漢市黃陂區姚家集鎮大城潭村,原來歷史上這裡曾有一個木蘭縣,當時的黃陂叫西陵縣,專家查閱史料這裡曾叫木蘭縣,在唐武德三年的時候被改為黃陂。相傳,大城潭村是木蘭的出生地,在灄水河畔的朱家臺上,在一棟早已荒蕪的老宅前,—塊古舊的大理石殘碑豎立門前,碑文雖然已經殘損,但是「木蘭出生地」幾個字依舊可辨,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就從裡開始流傳。

北魏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經常南下襲擾,國家規定要求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在邊關打仗的日子裡,木蘭男扮女裝隱瞞身份,吃喝拉撒都和男人們在一起,但是始終沒人發現她是女人。在戰場上木蘭立下戰功,凱旋迴家,皇帝因她戰功卓著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希望她繼續為朝廷效力。然而,花木蘭因家中年邁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孝敬父親。

花木蘭實際姓朱,叫朱木蘭,明朝學者焦竑在其《焦氏筆乘》中也說道:「木蘭,朱氏女子,代父從徵。清康熙年間的《黃陂縣誌》記載:「木蘭,本縣朱氏女,生於唐初,假男子代父從軍,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清人瀛園舊主所著《木蘭奇女傳》記載:「唐朝初期,有一個少女名叫朱木蘭,系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木蘭嫻弓馬,諳韜略,14歲時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轉戰沙場13載,屢建奇功,凱旋故裡。唐太宗李世民封她為武昭將軍、武昭公主,並賜姓李。」後人為了紀念她,在湖北省黃陵縣木蘭山建有木蘭祠、木蘭墓和將軍廟,有人史學家表示瀛園舊主筆下的這個木蘭其實與《木蘭辭》裡的是同一個人。但是 ,還有學者指出花木蘭這個人物是杜撰出來,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這個人。

相關焦點

  • 被國人傳頌千年的「花木蘭」,其實不可信?專家:首先,她不姓花
    大多數國人,都是從語文課本上的《木蘭辭》知道的花木蘭。而1998年,迪士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拍成了動畫片,將花木蘭的故事推廣到了全世界。那麼,花木蘭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但是關於木蘭的祖籍和姓氏,在史料上的記載都差不多,大部分都認為她是安徽亳州人。這與木蘭姓魏這種說法一樣,源自木蘭廟前的石刻。《亳州志》中說木蘭是:「亳州東魏村人」。在姚奎的《木蘭歌》,以及明代何出光《木蘭辭賽神曲》等等記錄中也同樣認為木蘭是安徽亳州人,但是這些說法應該都是通過前人的史料中所得,也沒有經過嚴謹的考察。所以木蘭到底是不是安徽亳州人,就跟木蘭到底是不是姓魏一樣,尚且存疑。
  • 四大省份「爭搶」木蘭故鄉,花木蘭究竟是哪裡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華夏大地出了無數風流人物,不論是有史料記載的,還是神話傳說,這些人物因真、善、美,而被後人謳歌、崇拜並傳承其精神、品格。同時,一些歷史上可能不存在的人也會被後人推崇,並出現「爭奪其故裡、故鄉」等現象。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花木蘭。
  • 古籍記載花姓源於何姓,你知道原因嗎?
    而隨著「漢化姓」(少數民族改漢姓)、「改姓」(避禍改姓等)、「隨姓」(歸附大族勢力改姓)和「賜姓」(皇帝賜姓)等等姓氏「變更行為」的發生,許多姓氏或「分化」或「融合」,「姓衍多姓」和「姓出多源」現象在中國姓氏源流史上已司空見慣。如姬姓,被稱為「萬姓之祖」;而許許多多的姓氏,更不是只有一個源頭。今天強哥就跟大家講一個古籍記載與何姓有關的姓氏——花姓。
  • 景區搶名人屢見不鮮,花木蘭原籍究竟在哪裡,武漢黃陂人?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代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每一個上過學的中國人對《木蘭辭》肯定是不陌生的。關於她的故事流傳,也正是從這首《木蘭辭》開始。但花木蘭終究姓什麼,是哪裡人,又是哪個朝代的,史書並無明確記載。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錄於《古今樂錄》,後經隋唐文人潤色。
  • 沒有什麼「花木蘭」,只有一個活潑潑的奇女子 | 短史記
    一、木蘭是一個複姓如果以《木蘭辭》為史料依據(也就是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開篇的那首長期存在於語文教科書的北朝民歌),我們可以說「花木蘭」這個名字根本就是錯誤的。(4)再繼續考證,徐中舒還發現,《廣韻》裡談「沐」姓時,使用的史料依據是東漢人應劭寫的《風俗通》;談「沐蘭」這個複姓時,使用的史料則是南朝宋的何承天寫的《姓苑》。如此就可以知道,東漢以前是沒有「沐蘭」這個複姓的(至少像應劭這樣的中原學者沒聽說過)。於是,徐中舒推測「中國有此姓始於元魏」,也就是鮮卑人拓跋氏的北魏政權統治中國北方那段時期。
  • 姐不止是一個傳說——關於花木蘭的七大猜想
    冒頓面對的最大對手就是木蘭領銜的魏國守軍,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戰由此展開……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海報上打英文為「Mulan」而不是「Hua Mulan」,或許很多人有些許疑惑,甚至理解為舍姓留名,是為了讓外國人好記。我望著海報,欣然一笑,想必是歪打正著,花木蘭,從頭到腳,這位姐姐就是一個傳說。
  • 歷史上的姜子牙的姓氏究竟是什麼?他到底是姓呂還是姓姜?
    有意思的是,姜子牙在歷史上有很多姓名,比如姜太公、姜尚、太公望、呂尚、呂望等等。那麼歷史上的姜子牙的姓氏究竟是什麼呢? 根據以《史記》、《呂氏春秋》為代表的各種已知史料的記載,姜子牙的「姓」為姜姓。
  • 我國有一複姓,極為霸氣,史書上僅記載過一次,跟你的姓相關嗎?
    中國現在文獻記載的姓氏有5600多個,大部分都是幾千年代代相傳下來的。姓氏一般來說是分為單姓和複姓,單姓也就是只用一個字的姓,而複姓指的是兩個及以上漢字組成的姓氏。單姓根據統計來說有6931個,還有一些是沒有記載進文獻中的,單姓的人口也是比較多的。人口最多的四大姓王李張劉,都屬於單姓。
  • 要麼被摧毀,要麼長出花木蘭的靈魂
    花木蘭無疑是中國古代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之一,並且讓全球人為之傾倒。關於歷史上究竟有沒有花木蘭真人?我查到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關於木蘭的姓氏也有不同的說法,其中根據元朝的《孝烈將軍祠像辨證記》文獻裡有記載,稱木蘭是將軍,是一個孝義剛烈的女子,也就是說木蘭是真實存在的,但裡面表明木蘭不姓花而姓魏,是安徽亳縣人,她和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曹操是同鄉。
  • 何姓來源,是「指河為姓」,還是「音訛為姓」?
    說到何姓來源,姓氏典籍和何氏家譜都說韓姓的一支在韓國滅亡後改為何姓,即人們常說的「韓改何」。當今大多數何姓人都認同這個說法。但是,在韓姓是怎樣改為何姓的問題上,何氏家譜與歷代姓氏典籍的觀點卻大相逕庭。何氏家譜記載的何姓來源有多種,主要有:「指河為姓」、「驚答成姓」、「手紋得姓」、「居河為姓」、「急智得姓」、「避禍改姓」等,其中影響最大是「指河為姓」,尤其在南方各省的何姓族群中,「指河為姓」可謂入耳入腦,根深蒂固。而唐宋以來的大多數姓氏史籍都指出何姓來源於「音訛為姓」。到底哪個說法更可信?「指河為姓」是在何姓族群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觀點。
  • 歷史上久遠的貴族姓,看看你的姓是否屬於早期貴族
    在遠古時候只有作出大貢獻的人,才能被賜姓,這個姓就成為個人榮耀的象徵。只要有人見到這個姓的人,就會對他非常的敬畏,慢慢這個姓的人就成為了貴族。早期貴族姓一般都比較難念,甚至現在的大學生都不一定讀的出來。因為早期貴族姓筆畫很複雜,在歷史長河上這些姓有的變得簡化,有的直到當今為止還沒有改變。
  • 有姓東方的,那有姓西方的嗎?
    姓東方的,我們比較熟悉,歷史人物有東方朔,藝術形象有東方不敗。那麼,有姓西方的嗎?姓西門的倒有。歷史人物有西門豹,藝術形象有西門吹雪,還有鼎鼎大名的《金瓶梅》中的西門慶。那麼,有姓東門的嗎?姓東郭的倒有,我們知道課文《東郭先生和狼》。
  • 人為什麼要有姓氏?古代最尊貴的姓又是哪一個?
    姓大概是一個人一生唯一永遠的標誌,雖然我們知道貴姓只是禮貌用語,但在古代姓確實有貴賤之分,比如明朝皇帝姓朱朱性自然就成為了國慶也就是高貴的姓氏,一些文臣武將甚至把被賜姓為朱是為榮耀。如大家熟知的鄭成功,他被賜姓為朱,當時被全國百姓尊稱為國興,也可見這是一種極大的榮耀,是典型的以姓為貴跟皇帝家攀上親戚,還有唐朝的凌煙閣24功臣之一的李績,基本因為徐世紀後來因為功勞巨大被唐高祖李淵賜姓李叫李世績,李世民繼位後為了避會去掉了名字中的世,故稱為李績。史書上也記載為李績。
  • 有人姓死 有人姓「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
    戰國時期有一本叫做《世本》的書,專門記載了從黃帝到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系就是祖宗譜系;居邑就是居住地點。《世本》記載的這些信息非常珍貴,可惜在宋朝就散佚了。中華民族歷來重姓氏,歷史上有很多這種書,有些流傳至今。
  • 我國一霸氣複姓,史書上僅記載一次,今成普通單姓,是你的姓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也是文明古國。曾幾何時,中國人的「姓」和「氏」是分開的,氏,屬于姓的一個分支,並由貴族獨佔,「貴有氏,賤無氏」,那麼,誰生了幾個兒子,兒子可以同姓,但不同氏,甚至與父親不同。
  •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孟」意為家中排行老大
    事實上,孟姜女並不姓孟,而是姓姜。叫「姬」、「姜」的女子,大部分都是「姬」、「姜」兩家的女兒。  究其原因,還是跟那時候選媳婦要看她的姓氏有關。甚至於,對沒姓的女人來說,想當別人的小妾,都要看運氣了。  孟姜女姓姜,家中排行老大   作為歷史上最能哭的女人,孟姜女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
  • 姜子牙姓什麼,叫什麼?
    不過,實事求是得講,絕大多數人還真不知道歷史上的姜子牙是誰!我們對於姜子牙的記憶表象,多停留在幾十年前那部電視劇《封神演義》及現代翻拍版,或是在它的同名小說中。真實歷史中的姜子牙,肯定是與之大相逕庭,而且連究竟他姓誰名誰,恐怕都要仔細討論一番。下面,我們撥開文學和神話的外衣,談一談歷史上真實的姜子牙。一、姜子牙姓什麼、叫什麼?
  • 《史記》記載唯一吃過龍肉的人,你若是這些姓,或許是他的後人
    然而,世界上真的有龍存在嗎? 有人認為有翼方是真龍,有人認為應龍與青龍是祖龍,事情究竟如何我們已無從考據,畢竟現代人從未見過龍,也未見過龍的屍骨。 儘管我們沒有見過真龍,但翻閱史書,依舊能找到有關龍的史料,《史記》還記錄了歷史上唯一一個吃過龍肉的人。
  • 山東村落有個罕見姓,《百家姓》中查無此姓,自稱明朝皇族後裔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姓和氏分別代表兩個意思,姓是指一個家族的族號,氏則是這個家族之下的分支。但是自秦漢開始,姓氏便合為一體,根據《通志·氏族略》中記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中國人非常重視姓氏,這也是封建社會時期士族門閥制度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