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零售連鎖品牌在青島「攻城略地」 傳統小店夾縫中生存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文/圖 半島記者 付曉曉

悄然間,水果店遍布了島城大街小巷,一條街上同時開著好幾家店的情況已很常見。與此同時,水果店的紅火還蔓延到線上,打開手機下單,新鮮水果很快便送到家門。記者調查發現,近幾年,水果零售市場呈現出巨大活力,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現象

連鎖品牌「攻城略地」

在寧夏路某路段,不到100米距離就有百果園、宜優果業兩家水果店,均開業於去年。兩家都是水果零售連鎖品牌,前者是全國的行業龍頭,後者則是青島本地優勢品牌。

近幾年,水果連鎖店在全國各地迅速蔓延,呈現出「攻城略地」之勢。百果園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去年至今,僅一年多時間,百果園在青島開設的門店已超過30家。而在全國範圍內,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開水果零售連鎖先河的品牌,百果園歷時7年,已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了3600多家門店。

緊隨其後,水果市場上湧現出更多全國性連鎖品牌,本地水果連鎖品牌也層出不窮。在島城,宜優、一果、小熊等品牌都已具備一定規模。其中,宜優果業經過幾年培育和發展,已陸續開設了10家門店。

水果連鎖店的井噴式增長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有關。張歡麗從事水果零售業超過10年,去年成為宜優果業一家門店的店長。在她看來,「人們的消費水平普遍提高了,對水果的消費也提高了,而且比起價格,更看重品質。我們店裡有17.9元一盒和19.9元一盒的獼猴桃,19.9元的賣得更好。顧客不會計較那兩塊錢,還是想買品質更好、口感更好的。連鎖店一般定位在中高端,賣精品水果,最看重的就是品質。」

作為一種不需加工、直接食用的生鮮產品,買水果就像一場冒險,好吃與否,吃到嘴裡才知道。若不好吃,沒有後天方法可以拯救。怎樣保證貨源品質和穩定,是每家水果店經營者面臨的首要難題。比起傳統經營方式,水果連鎖品牌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百果園工作人員吳女士認為,掌控了供應鏈,等於掌控了水果的品質和成本。「我們的水果都是原產地直接發貨,也有自己的果園。並且對水果品質有統一的標準,不達標的不上市。有自己的供應鏈,成本更好控制,定價上也更有自主性。」

「規模較小的水果店在供應鏈條上很難有話語權。首先,進貨量不大,可能就沒有議價權。其次,能拿到的種類也沒有那麼全。」張歡麗經營過傳統水果店,轉向連鎖經營後,她明顯感到了便利,「我們的水果一般都是原產地發貨,由公司調配,不需要考慮貨源和配送問題,既保證了品質,也控制了成本,這樣我們就有能力向顧客提供物美價廉的水果。」

據張歡麗介紹,為吸引顧客,門店入口處的促銷商品往往定價很低,甚至是賠本銷售。「這是一種銷售策略,我們本身能對成本有所控制,定價上相對靈活,而且看重的是整體利潤。」

問題

傳統小店夾縫中生存

與水果連鎖品牌的蒸蒸日上相比,傳統水果小店的日子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在徐州路某路段,一家經營多年的水果攤於兩年前搬進了一家店面,經營面積擴大了,水果種類也增多了,但是利潤卻不如從前穩定。店主表示:「位置基本沒變,客流還是原來那些,但是店面、進貨方面的成本都增加了不少。又不敢過分提價,否則和精品店、連鎖店比,我們就失去價格優勢了。」

相鄰不遠的另一家小店則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據店主介紹,小店的客流來源主要是周邊的幾個小區,相對比較穩定,這幾年並未感受到明顯變化。這和他對小店的定位不無關係,「這片兒不能算是年輕社群,居民中年齡偏大的或家庭住戶比較多,他們的消費比較日常,所以我們主要賣一些普通的當季水果,比較貴的進口水果就很少賣。」

張騰分別在市南和市北開了兩家水果店,雖然不足以稱為連鎖,但他一直在學習連鎖店的經營方式。在他看來,「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傳統經營方式確實有點兒落後了,想生存得好恐怕很難,已經紮根的老店還行,新店更難。」權衡之下,張騰把自己的店定位在中端精品水果店。

水果因保鮮問題造成的損耗是最令經營者頭疼的事。經營者通常會根據店面規模或市場定位確定進貨種類。普通水果店會售賣蘋果、橙子、柚子等保鮮期較長的水果,以及各種時令水果,而精品水果店除普通水果外,還會賣一些進口高價水果,所以一般會配備冰櫃,規模較大的店甚至會配備冰庫。

「保鮮設備是一方面,更好的方法是把水果儘快賣出去。」張騰說,對於不具備穩定貨源的小店來說,進誰的貨、進多少貨,需要仰仗採購者的經驗。「我們肯定會參考客流量來決定進貨量,至於進貨種類,還是儘量齊全一些,因為顧客很多時候喜歡搭配著買。但是比較貴的水果,像之前賣到88元一斤的車釐子,還有現在這種68元一斤的大櫻桃,每次只進一件,一件也就十斤八斤吧。」

與進貨經驗同等重要的還有如何學會往店內引流,以及提高顧客購買量和客單價,導購的作用正是在這個環節凸顯。傳統水果小店往往是夫妻店,人手少,挑選水果基本由顧客自行完成,而如今的連鎖水果店通常會配備三到四名店員,為顧客提供引薦、試吃、挑選等服務。

「根據我的觀察,顧客走進店裡,有些是衝著特定水果來的,有些並沒想好要買什麼,這時候導購就派上用場了。」張騰認為,目前他的水果店經營狀況不太理想,最大的困境就是人手不夠。「現在全靠店長自己忙活,如果能再招到三個店員,我覺得營業額至少翻一番。」

調查

線上生意真好做嗎?

門店的水果買賣如火如荼,線上的水果生意也不甘落後。打開各類網購、外賣APP,均可以發現大量水果店的身影。有的連鎖品牌不僅進駐第三方平臺,還開發了自己的APP。各品牌都非常注重穩定顧客群,通過會員制等方式打通線上與線下,為顧客提供更暢通的購買渠道。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百果園集團銷售額突破100億元,其中線上銷售額達20億元。在百果園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號等線上渠道,顧客均可下單,59分鐘內商品即可送達。百果園工作人員吳女士告訴記者,「線上銷售額與線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一直在持續增長,尤其受到年輕顧客、白領一族歡迎」。

宜優果業同樣開啟了線上銷售,進駐了多個第三方平臺。據工作人員張歡麗透露,線上渠道自啟用到現在,銷售額持續攀升,與線下渠道形成互補。「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有些商品在門店裡賣得不多,但是在網絡平臺上可能有顧客想買,所以我們還是得在店裡備著,商品種類儘可能多一些。比如水果黃瓜,店裡沒太有人買,但是網上有。線上對線下來說其實是一種擴展。」

由線下到線上,對於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連鎖品牌來說,是大勢所趨和順勢而為,對傳統小店來說,則意味著冒險。張騰也想過進駐網絡平臺,但考慮到較高的成本和不可控的風險,便放棄了。「現在平臺的抽成是比較高的,線上渠道利潤不高,只能作為錦上添花的一種存在,像我們這種規模不大的店不太敢輕易嘗試。再就是顧客在網上畢竟看不到實物,如果覺得實物和圖片有差距,可能會影響到對我們這家店的整體評價。」

張騰認為,無論何時,水果零售的最終戰場還是在門店。「這幾年明顯感覺到水果店越開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了。不管是傳統店還是連鎖店,競爭都很激烈。水果店已經慢慢從拼產品走到拼服務的階段,而服務是在線下才能體驗到的。」

據張騰透露,如今水果市場過了暴利時期,利潤普遍不高,「賺錢的與不賺錢的大概各佔一半吧,賺錢的、中等規模的店,年淨利潤30萬元就不錯了,能達到四五十萬元屬於非常好的。」

張歡麗也強調服務對經營水果店的重要性,除了為顧客推薦、挑選水果,店裡還提供水果清洗、切割等服務,買回去的水果不好吃,還支持24小時內退換。「水果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所以這個市場還是很有前景的。想要站穩腳跟,就要留住顧客。怎樣讓顧客成為回頭客?除了水果的品質好,就得靠服務,要讓顧客獲得好的消費體驗。」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從蘇寧小店、便利蜂、7-11、紅旗連鎖,看連鎖零售便利店品牌的困境...
    連鎖零售便利店的特徵以區域化、分散化經營特點為主。不同品牌、不同區域的連鎖便利店所採取的企業戰略各有差異。運營手段和運營思路也區別於連鎖零售便利店;日系便利店相對於地方品牌則一早就進入了一二線城市,培養用戶消費行為,打造了中高端的品牌形象。
  • 長沙便利店進入爆發期 各品牌加快「攻城略地」速度
    新零售風口下,便利店成為有代表性的新零售業態之一。長沙便利店市場進入爆發期,各品牌加快了「攻城略地」的速度。近日,記者從「極智2019」湖南蘇寧小店2019年戰略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蘇寧小店將在湖南新開1000家,60%位於長沙。
  • 為什麼說連鎖化、品牌化是零售小店的最終歸宿?
    這也導致低線市場三無產品泛濫,「康帥傅」、「六顆核桃」等李鬼產品橫行,而大部分小店卻沒有辨識產品真假的能力。一方面不能主動提升門店經營效率和利潤水平,另一方面,小店無法保證所售商品的貨真價實,傳統零售門店的衰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此外,疫情帶來的多米諾效應更成為一劑催化劑,把傳統零售小店日常經營中的隱患全部暴露了出來。
  • 「夾縫中」突圍,中小區域連鎖在思考什麼?
    正所謂強者愈強,隨著母嬰零售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下線市場正在成為各大連鎖、品牌的新競技場。同時,筆者也在與下線多地本土連鎖交流中,那佔據當地 「一畝三分地」的本土連鎖面對生存環境的驟變,會有哪些認識?
  • 阿里正式殺入連鎖零售!5億入股喜士多 劍指15萬連鎖便利店
    而在便利店品牌運營層面,阿里是否會參考淘寶+天貓的策略,在便利店領域也採取天貓小店+喜士多的雙品牌策略(以天貓小店鬆散加盟為基礎,從中篩選出優質門店將其升級為喜士多)以加強對加盟門店的控制,現在過早地下結論,似乎也為時過早。
  • 新舊零售小店「巷戰」
    除了有標榜新零售體驗的「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之外,還有兩家「美宜佳」便利店在社區道路兩頭「左右夾擊」。開業之後,各家都有促銷活動,商品售價上也有所競爭。你爭我趕中,每每以分毫的優勢,爭搶附近的小區客流。
  • 水果連鎖品牌鮮豐水果完成B輪融資,紅杉資本領投
    水果連鎖品牌鮮豐水果完成B輪融資,紅杉資本領投 2018-01-22 10:16
  • 受線上生鮮銷售模式擠壓 社區小店在夾縫中求生存
    如今在網上買菜的人越來越多,不但讓新興的電商生意越來越紅火,傳統的超市也相繼推出了送貨上門的服務。這可苦了那些原本開在社區裡的小店,價格上缺乏優勢,種類又比不過超市。在重重壓力下,這些小店使出渾身解數,壓低成本、增值服務、大打親情牌……面對線上生鮮銷售模式的擠壓,社區小店在艱難中頑強地生存著。
  • 搶灘「水果零售第一股」鮮豐和百果園的生意經
    在中國連鎖協會最近公布的《2019年中國連鎖百強企業》中,百果園和鮮豐水果雙雙入圍,年銷售額增速超過30%。不過,水果零售是一個過於分散的賽道。沃爾瑪、大潤發等商超,盒馬、7FRESH等新零售物種,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傳統菜場、夫妻老婆水果店,都在共同分食著水果零售市場。
  • 從蘇寧小店看蘇寧的零售布局
    便利店並不陌生,叫得上號隨處可見(全家、羅森、7-11),這些傳統便利店紮根中國大地有一定年頭。隨著線上電商市場趨於飽和增長放緩,各路大佬相繼開拓線下市場,炒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新型便利店應運而生,貓狗獅誰也沒閒著。蘇寧小店就是蘇寧為開拓線下市場成立的便利店品牌,也是目前擴張最瘋狂的一家,不到3年的時間已成立超1萬家門店,蘇寧對外宣稱三年內要開兩萬家門店。
  • 陳清華:家居連鎖商場會步傳統零售連鎖巨頭的後塵嗎?
    杜鵑出手不凡這3件大事引發了業界的巨大關注,之所以如此受關注無非是在新零售概念橫行的年度裡,作為傳統的泛家居連鎖商場會面對或者迎來怎樣的影響?一如曾經不可一世革了別人命的零售連鎖巨頭們在網商平臺、新零售面前紛紛投了誠、繳了械!他們的今天會是中國建材連鎖渠道的明天嗎?
  • 2019水果零售大會暨進口水果資源對接會即將召開
    水果零售方面:中國水果人從擺攤賣水果,到現在多業態多維度密集、激烈競爭,水果店越來越連鎖集中化、連鎖超市越來越重視水果經營、生鮮電商、微商、社交社群社區電商輪番上陣……中國市場有全球最豐富的水果零售業態和最多的水果零售網點。未來連鎖超市將調集更多的資源來經營水果,水果店領域的收購、投資將會越來越多,水果在電商中還會有新故事。
  • 廈門傳統書店沒落夾縫中生存 「異形」書店新興
    舊書店努力維繫著傳統閱讀方式每年的此時,各式各樣的讀書活動都會讓廈門籠罩在濃濃的「多讀書、讀好書」氛圍中。  閱讀,讓許多人停下匆忙的腳步,重新走進飄著書香的「黃金屋」,尋找書籍中的「顏如玉」。然而,當人們把目光重新投向久違的書店時,卻發現,取代此前「一買一賣」的傳統書店,越來越多「異形」書店正在興起,而無論是在夾縫中生存的舊書店,還是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新概念書店,都面臨著舉步維艱的窘境。
  • 零售效率革命另一面:社區團購擠壓傳統便利店?
    目前,根據傳統便利店在整體環節的有無和具體形式,可將社區團購主要細分為三種形式。一方面,社區團購可依託於傳統非連鎖便利店,一般為社區夫妻店。另一方面,社區團購也可背靠網際網路巨頭,以其旗下連鎖便利店或前置倉為基礎實現規模化。
  • 百果園啟動A股上市:全球最大水果連鎖企業,水果零售上市潮將至
    這意味著,這家早在2001年就已成立的國內水果零售巨頭正式衝刺「水果連鎖第一股」。事實上,早在今年6月1日,百果園就向中國證監會國際部遞交材料,擬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並在後續已獲證監會批准;而就目前情況來看,百果園更傾向於境內上市。
  • 蘇寧小店50多家、果唯伊近60家……三五天一家店,新零售擴張兇猛
    齊魯晚報記者 任磊磊 攝近兩年,果唯伊、蘇寧小店、倍全等連鎖店一下子湧入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齊魯晚報記者了解到,果唯伊進入濟南以來,已經開設了近60家店,蘇寧小店今年已經開了50多家,倍全也開了50多家。這打破了老百姓印象中對傳統零售店的印象:他們不再單打獨鬥,也不再擠牙膏式地鋪店。
  • 聯商超市周報:紅旗連鎖走出四川 蘇寧小店開放加盟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6.8-6.14),紅旗連鎖走出四川,披露兩則對外投資;50家重點零售企業5月零售額同比降10.5% ;蘇寧小店正式開放加盟;北京主要商超連夜下架三文魚
  • 春節生意,原以為是小店,其實大店和連鎖店更拼
    商務部:中國網絡零售2017年總銷售額達7.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2%,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37.9%,比上年提升7.6%。走馬觀花瀏覽一下,店招五花八門的各類小店,捲簾式防盜門緊閉,尋常推理,店家這是回家過年去了。論做生意,小店的店家很拼,即使在大年三十晚上,一條商業街幾乎燈火通明;生意好的端坐店中,穩穩地捫錢。看著安靜的店鋪,真感覺店家累了,一年打拼下來,真該好好歇歇啦。
  • 2020年青島餐飲發展十大趨勢
    連鎖企業更重視供應鏈    供應鏈正成為餐飲連鎖企業的核心能力。過去餐飲企業更注重菜品研發和消費者管理,但規模化經營後發現後端供應鏈的建設才是核心競爭力,優秀的餐飲品牌更需要供應鏈管理能力、整合能力和應變能力。在中國,供應鏈做得好的企業有海底撈、絕味食品等。今年,島城將會有更多的餐飲企業打造自己的供應鏈品牌。
  • 小店不小、大有所為,中小零售數位化轉型新方向
    而對於那些依然走著傳統零售的老路、高度依賴線下銷售的中小零售企業而言,如何加速數位化轉型發展,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生存課題。後疫情時代,中小微零售企業如何轉型?下沉市場到底是「藍海」還是「亂局」?線下零售市場是否真的毫無光明?蘇寧新十年的戰略全新定位「零售服務商」的落地,或將為中小零售企業帶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