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你好。我是自嗨小文章。我們每天解讀《封神演義》,了解一下封神背後的故事。
上一節我們說道,姜子牙下山後來到朝歌,投靠了結義兄弟宋異人。在宋異人的幫助下,姜子牙開始了多種謀生嘗試,可惜都以失敗而告終。巧合之下,姜子牙收服了五路神,讓宋異人看到了姜子牙陰陽術數的能力,因此在都城朝歌南門開了一個命館,開始了謀生之道。而在姜子牙去西岐之前,還依次發生了火燒玉石琵琶精、拒絕起造鹿臺,再給比幹留下玉虛符命之後,才去了西岐。姜子牙隱匿在磻溪做隱士大賢。而實際上,當姜子牙把心思放到封神的上的時候,姜子牙就不在是一個純粹的隱士,直鉤釣魚只是一個噱頭罷了!
01:
被安排的武吉
武吉本是一個砍柴的樵夫,家中有一老母,生活雖然算不上富裕,但是母慈子孝,也算是其樂融融。這一天,武吉砍柴,恰好遇見了姜子牙。武吉與姜子牙的對話開始後,主要表現了三層意思。
一是武吉詢問姜子牙名號,嗤笑姜子牙一個耄耋老人也學人家有名有號;
二是武吉為姜子牙提供了釣魚的的正確姿勢,也就是書中說的香餌釣金鰲;
三是姜子牙說武吉左眼青,又眼紅,有殺人之禍。
單單就寫一段話,就表明了姜子牙本就不是一個隱士。當他看出有殺身之禍後。並沒有本著道家濟世救人的思想,去指點武吉趨吉避兇。雖然武吉自己也明確表示拒絕。但是按照姜子牙在朝歌打賭算命的時候,應該說一句:
若我說得有半分差池,你還來磻溪尋我!
而在武吉事件中,姜子牙完全沒有表現出世外高人的氣度和風範,反而處處和武吉爭辯,幾要爭先。在小編看來,如果聯繫上下文的話,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有兩個,一是推算出武吉有自己有緣,二是姜子牙需要用武吉作為投名狀,向文王姬昌顯示自己偷天換日瞞天過海的本領,以徵服文王。
所以在後文中,文王畫地為牢囚禁武吉,以殺人償命要處死武吉時,姜子牙再展示自己道家道術通天徹地的手段時候,就可以借武吉的嘴說給文王聽。再加上文王自詡先天數術舉世無雙,結果被姜子牙所瞞。這樣一來,姜子牙也就引起了文王的興趣,也就應了姜子牙在垂釣磻溪的時候,自寫的一首詩了:
短竿長線守磻溪,這個機關哪個知。只釣當朝君與相,何常在意水中魚!
02:
三顧茅廬其實在商朝
在武吉回家看望母親,把誤殺他人的前因後果說給母親的時候,母親當即決定:
此老善相,莫非有先見之明。我兒,此老人你還去求他救你。此老必是高人。
姜子牙知道與武吉有緣,便要武吉拜自己為師,然後傳他保命之法。武吉按照姜子牙的說法,成功躲過一劫。關鍵是姜子牙告訴武吉說:
你睡過一夜起來,只管去做生意,再無事了。
按照常理,殺人放火是大罪,即便有法術通玄,也應該找個地方暫時躲避。等風聲過了,再出來尋找工作。而姜子牙非要武吉隨意亂逛,其目的就是一個,讓武吉成為一個活蹦亂跳的廣告,把這個消息傳到文王心裡。姜子牙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用文王最擅長的先天數來使文王徹底折服。
果不其然,文王不久就見到了武吉,武吉為原原本本地把原因說給了文王。文王當即沐浴齋戒,尋找磻溪大賢姜子牙。
原著中用三首歌成功俘獲了文王的求才之心。第一波樵夫們的「我曹不是滄海客,洗耳不聽亡國音」,第二波樵夫們的「古來賢達辱而榮,豈特吾人終水滸」,第三便是死而復生的武吉。
這三件事都是姜子牙授意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文王到來,並且每一首都明確表明了自己是個才華橫溢的人,需要等明君非到來。等真的明君到來的時候,姜子牙又消失不見了。只剩下道童說:
不在了,同道友閒行。或去去就回,或三五七日,或逢山遇水,談玄論道,總無定期。
無奈之下,文王暫回,等到了沐浴齋戒三日,也就見到了姜子牙。
03
在這個故事裡,姜子牙充分展示了自己作為一個營銷自我的天才,有謀略,有手段,既會營造噱頭,又會打廣告,把姬昌等人玩弄在 股掌之中。所以姜子牙根本不能算是一個真的隱士,一切都是一個圈套罷了。
而作為文王姬昌,肯定也是看出來了,那文王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應付辦法呢?最大的破綻就在徵討北伯侯崇侯虎的這次戰爭中。具體文王怎麼想,怎麼做,我們下回分解。
我是文史客棧店小二!您的每次關注和點讚都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