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可直中取」是什麼意思呢?姜子牙的另一句話你一定聽過

2020-12-19 陽光小船兒

「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了。

俗語,是群眾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漢語詞彙語句,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它們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

俗語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那麼我們大家聽過的一句俗語「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是什麼意思呢?

這齣自於封神演義中的一個典故:周文王姬昌見姜子牙在渭水河邊用直鉤釣魚,有些不解,問姜子牙為什麼這樣做,姜子牙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意思就是"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凡行事堂堂正正」。完整來說還有後兩句:

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不為金鱗設,只釣王與侯。

大意是:我姜尚,做事寧可直著來,甚至於連魚鉤也是直的,也絕不拐彎抹角去做事。

我的魚餌不是為那些金貴的魚準備的,只等那些王侯將相(即西伯侯姬昌)前來上鉤。

這也正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典故的由來。

我們都知道,姜子牙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周朝開國元勳。

他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被姬昌提拔重用,成為首席智囊,並最終輔佐姬昌建立霸業。

現在多用來形容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又可以說是寧可在正當的方面多辛苦,也別走歪門邪道動歪腦筋。

古代的時候,儘管科技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也很低,但是古人對於人生社會的思考和感悟可是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所以說,古人的智慧拿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也是具有其自身的價值的。

就拿「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這句話來說,雖然現在沒有紛亂的社會,也不需要直鉤垂釣,但是我們可以賦予這句話更加廣範的含義。

結合社會現實來看,直中取是一種態度,是一種不低三下四,不放棄尊嚴的豁達精神。

在當今社會,你越是低三下四委曲求全,求別人給予施捨的時候,往往你什麼也得不到,因為這個社會看不起放下尊嚴的人,沒有人想要結交比自己差的人為朋友。

結合戀愛觀來看,「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變成了一種豁達的愛情觀,那就是:寧可堂堂正正珍惜喜歡自己的人,也不要畏畏縮縮,刻意追求那些求而不得的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結晶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所以大家明白了,「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與「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都是出自姜子牙的故事。而且這句話拿到現在的生活中,都能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END—

相關焦點

  • 俗語「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什麼意思?古人遠行都會牢記
    文/上冬俗語「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什麼意思?俗語在現代社會使用的比較少了,有一些城市中的年輕人甚至都沒聽過幾句俗語。這些話雖然聽起來很簡單,又十分通俗,但許多話都是當時人們智慧的結晶,簡單的話語又包含了一些人生道理。
  • 俗語:「莫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是什麼意思?說得太對了
    導語:俗語:「莫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是什麼意思?說得太對了常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光看一個人的外表是看不出什麼來得,有些人說的話也是不能相信的,就好像有人說自己是個很直率,很仁義,沒有壞心腸的人,實際情況卻不一定是這樣,在民間既有一句俗語是:「莫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說的就是不要相信那些說自己直爽的人,對於滿口仁義道德的人也要多多防備。
  • 「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它們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這些俗語是老人的經驗總結,貫穿了他們整個的生活經歷,而這些俗語不但成了我們指導生活的箴言,也是我們飯後閒談的話語,那麼這句話「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有什麼說道?
    在農村,對於每個老人來說都會說一些關於生活方面的一些俗語,其中不乏一些天氣變化,農田耕種和鄰裡關係的。在農村,這些俗語構成簡單,多以白話文與方言組成,通俗易懂,這或許也是俗語在農村「風靡」的一種原因吧!
  •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
    文/青夕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工作學習會用到 我們都清楚在農村流傳下來了各種各樣的俗語,設計的範圍也特別的廣泛。
  • 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有句俗語,叫「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跟大家一樣,在初念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蒙,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夠。後來查了下資料,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要我們可以吃著肉,喝著酒,口裡念著佛,也不要吃著素去罵人。
  • 農村俗語「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具體是什麼意思?
    前言:農村俗語「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具體是什麼意思?農村的俗語又來了!擁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農村,確實蘊含著豐富的「寶藏」。比如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句話,叫做「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至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在以前的農村,條件還是非常差的,很多人也沒有像樣的住所。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講究?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講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俗語就是最體現傳統文化特色的樣式之一,和成語不一樣的是俗語的歷史更加悠久,也更被人所熟知,即使是深山老林的錯落人家,也會說上幾句俗語。看似簡單易記的俗語其實蘊含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啥意思?謹記老祖宗的道理
    小編在這裡為您分享的是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啥意思?謹記老祖宗的道理。在那一年,冬日寒冷。一抬腳,外面厚厚的雪直直的灌進長筒的雨靴裡,每日上學都要走好幾裡的路,手常常被凍的裂開,老師在講臺縮著肩膀講著課,下面的學生們也都瑟瑟發抖,這使得小編對此印象尤為深刻。而在那一年內,家家戶戶的老人們都早早的開始備起了薄棺。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到底是什麼意思?
    導語: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到底是什麼意思?中國歷史發展悠久,文化資源豐富,除了上層的詩詞歌賦等高雅文化還有下層勞動人民創造的通俗文化。古代老百姓們在勞動過程中得到不少的經驗,並把這些經驗編成朗朗上口的俗語,就這樣代代相傳。
  • 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究竟是啥意思?
    比如「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短短十個字,說透成功的秘訣,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太過猶豫、畏首畏尾,否則幹不成大事。 既然是通俗易懂的俗語,當然也少不了婚喪嫁娶的句子,就像咱們常說的一句話:「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決定結婚之前,一定要遵從自己內心所想,不要被別人的看法左右。
  • 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以前在農村,對於兩個人是否能夠結婚要求很嚴格,需要看兩個人的屬相,生辰八字,年齡等等。如果有其中的一項不適合,家裡的父母就會覺得,這兩個年輕人不適合在一起,尤其是關於年齡適不適合的俗語也有很多。那麼,這句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是什麼意思呢?總得來說就是男女在一起,如果有年齡差的話,寧可男方比女方大七歲,也不要女方比男方大一歲。
  • 農村俗語「寧可餓死,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中流傳著很多簡明精練、膾炙人口的俗語,反映了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有的關於農耕勞作、有的關於生活瑣事、有的關於風俗習慣、有的關於人生哲理……總之,農村俗語是祖先們根據生活經驗積累而來,對子孫後代們的生活大有裨益,不過有些俗語需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並不是所有的農村俗語都值得學習與傳承
  • 俗語:西高過於東,家敗損人丁,有什麼意思,你聽過嗎?
    在農村,我們會聽到很多的俗語,有的是跟氣候有關,有的是跟莊稼有關的事,有的是跟人有關。今天我們所說的是跟房子有關的俗語,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建房都是要講究風水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好運,而且房屋的建造跟南北方的地域也有關係。就比如說男方蓋房,考慮最多的是防潮,而北方考慮的更多的是保暖和抗寒。從古至今,我們蓋房都有很多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不同。今天我們看一看這個俗語所說的是什麼意思?看看你們聽過有是否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丨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怎麼會有這種說法?
    農村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這句俗語在各地說法存在差異,理解也各不相同。這句話說的人很少,偶有聽聞,沒有什麼實用意義。那麼這句話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呢?可能地區不同,表達的意思不盡相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在我們哪裡,經常聽到人們說的一句話叫「試人新,窮一生"。這句話表達的心理,既有勵志的正能量,又包含自卑的陰暗面。而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與試人新,窮一生,有相近之處。棺材是幹什麼用的,不用說都知道。實際上,寧可試人棺這上半句,是為了襯託不要試人鞋的重要性。而試人棺,卻沒有什麼具體的意義。
  • 民間俗語:男抖窮,女抖賤,你聽過完整版的麼?背後有什麼含義?
    文/思源民間俗語:男抖窮,女抖賤,你聽過完整版的麼?背後有什麼含義?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我們總說俗語,大家真知道什麼是俗語嗎?其實俗語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約定俗成的一種語句,像咱們常說的諺語、口頭語等等都屬於俗語。
  • 農村俗語『寧可讓狗咬,不敢讓鵝擰』,什麼意思呢?有啥道理?
    鵝是農民養殖家禽的一種,它們外表的樣子非常漂亮,白色的羽毛,紅色的額頭,在水裡優雅的遊著,可是鵝可是一種對領地佔有欲極強的動物,一旦有人踏進它們的領土,它們就會追著跑著去『擰』人,而且咬住住不鬆口,農村有句俗語『寧可讓狗咬,不敢讓鵝擰』,又是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含義?聽老農民怎麼說
    其實這些口頭禪就是我們所說的俗語,通常都是一些農民朋友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平日的農作總結出來的接地氣的話,那麼「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含義呢?聽老農民怎麼說。作為中國人的我們都知道,中華文化是源遠流長的,而且這種文化不光是一些有形態的,還有一些無形態的,而無形態的就是指古時候傳下來的一些俗語,口頭禪,並且這種俗語雖然說起來並沒有那麼高大上,但是無論經過了多久,到現在還是讓人朗朗上口,多讀幾遍也就懂得什麼意思了,特別是有生活閱歷的人,就更能懂意思了。
  • 農村的這12個俗語,你可能聽過,但可能不了解它的意思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很多的農民朋友,通過生活中實踐和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農村的這12個俗語,你可能聽過,但可能不了解它的意思。1.農村俗語:「初一寒露後,衣裳不曉顧」。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一輩留下來很多俗語,看似很普通,但仔細琢磨以後,發現這些俗語可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在裡面。雖然裡面難免有些是封建迷信的東西,但多數都是通過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所以才能流傳至今。下面筆者繼續給大家分享三句俗語。看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