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大學有什麼能夠讓學生也有「自食其力」機會的話,除了勤工儉學和出去兼職外,便要數「拿獎學金」了,每個學期的獎學金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吸引力還是很大的。
大學拿獎學金難不難呢?其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一旦觸碰這幾個雷區,那麼就會很容易前功盡棄,獎學金也與其無緣,我們先來看看大學獎學金是如何分類的。
大學的獎學金大致可以分為哪幾類
大學的獎學金大致可以分為校(院系)獎學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二三等獎學金,這個主要以學習成績考核為主,大部分普通學生也是主要拿這個。除了校獎學金外還有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獎學金,後者所獲得金錢更多,但是評比要求和考核內容也更多。其實除了這些外一些大學還有以個人或者組織名義命名的獎學金專門獎勵進步大、勤工儉學或者優秀的學生等。
大學想要拿獎學金遇到這幾個雷區,往往會功虧一簣
掛科。有很多同學成績十分優秀,平時也參加各種活動競賽、獎項拿到手軟,不過卻因為一門或者個別科目沒有考好,掛科了,這個時候無論你綜合績點如何的高,平時表現如何的好也往往會與獎學金無緣。筆者就見過因為體測或者英語等其它科目掛科而沒有獲得獎學金評選資格的。
當然也不是絕對的,部分院校允許補考通過後並且滿足其他條件的同學也有資格參與評選,但無疑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違規亂紀,違反學校紀律被處分通報等。有些同學「不拘小節」,或者不經意間就違反了學校紀律,比如作弊,違反學校規定打架鬥毆等,筆者還見過有的學校不允許學生違規使用電器,而有的學生沒有注意違規使用,從而取消評選獎學金資格的。
因此一定要了解院校的規章制度,不要小瞧和不重視,一旦踩入這個雷區,往往這一年的評優、獎學金會與你無緣。
心態不穩,急於表現、忽視自身真實需求。很多同學在競爭獎學金的時候也會陷入這個雷區,為了將來拿到獎學金,參加這個社團、那個活動和競賽,忙來忙去,結果忽略了自身的學習,最後忙了一個學期卻還不如其他認真學習的學生。所以在精不在多,不要忽視自身真實需求。
想要拿獎學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自然是學習成績,再多的外力堆積也不如自身的硬實力,一般評比校級獎學金,學習成績佔比會達到50%-70%左右,然後才是德育分。
多參加競賽活動。筆者認為像社團、學生會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參與與否,但是競賽活動有能力的話還是儘量參與,不僅關係到獎學金的加分,其實也是擁有更多的「經驗」,無論成不成功,在未來就業競爭中會佔得先機和有利地位。
處理好人際關係。和大學的輔導員、學生幹部等還是要處理好關係的,在很多時候能夠成為很大助力,有的同學說我不善於言辭,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怎麼辦,最起碼要做好「自身的分內事」,不被他人厭惡,不讓其拉後腿。
最後
筆者認為如果自身真的優秀,獎學金也只是為你增加一些點綴,並不是代表一切,也無法掩蓋自身鋒芒,希望同學們放平心態,不急不躁,在大學能夠認真學習,不要虛度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