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深圳乃至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深圳的高校版圖上又正式增加了一個成員!那就是「
深圳技術大學」。
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深圳技術大學正式去籌。不到三年時間,就完成了本科大學「從無到有」的創辦,締造了大學建設的新「深圳速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
深圳技術大學的應運而生,是深圳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亦是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落實,肩負著為全國應用型高校改革創新探索新經驗的使命。
正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的深圳,崛起一所全新的本土大學,一所時代所需、城市所需、發展所需的新型大學,一所目標宏偉的大學——努力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應用型大學。
深圳技術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大學,有怎樣的定位、怎樣的特色、怎樣的願景?
在深圳技術大學正式「去籌」之際,揭開她的神秘面紗,我們可以從解答公眾的諸多關切中,看到一所初創大學的夢想與追求,看到深圳加快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的努力與探索,看到一座城市與一所大學的初心、匠心以及面向未來的信心。
深圳為什麼需要一所技術大學?創辦深圳技術大學,是深圳產業優化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深圳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是深圳改革創新的必然選擇。
隨著深圳技術大學的正式「去籌」,深圳的高校達到14所,在校生10萬人。
事實上,這樣的高校規模,與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實力依然是不匹配的,與深圳對人才的迫切需求依然是不對等的。
2017年,深圳GDP已經突破了2.2萬億,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當前,深圳正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在這樣的宏偉徵程中,深圳急需大量人才尤其是高層次創新型應用技術人才,而在2017年深圳技能人才引進緊缺目錄中,164個職業被列入「緊缺型」,高級技能人才缺口約30萬人。
作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城市、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深圳在加快發展研究型大學的同時,亟需建設一所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引領深圳產業轉型升級,為其創建世界一流創新城市提供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關鍵技術供給支撐,為廣東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新動源。
從應用型人才需求結構上看,深圳雖有深職院和深圳信息學院等專科職業院校,但仍需加快構建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完整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搭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互溝通的人才培養「立交橋」。
可以說,深圳技術大學的誕生,是深圳在改革創新路上快馬加鞭時一個必然的選擇——
2016年1月31日市委常委會做出重要決策:創辦深圳技術大學,是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的迫切需要,是優化深圳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體系的內在需要,是為我國發展本科及以上層次職業教育探索新路。
經過一年半的籌備,2017年9月7日,深圳技術大學(籌)首屆開學典禮舉行,向226名新生描繪了藍圖——建成「適應城市高端產業發展需求,建成世界一流的應用技術大學」。2018年9月6日,深圳技術大學(籌)迎來第二屆807名「00後」本科新生及32名研究生,深圳技術大學負責人阮雙琛在開學典禮致辭中向新生們強調「這所大學是沒有圍牆的,這意味著你們的學習和探索是沒有邊界的,大學內外都是你們學習的課堂和實踐的戰場。」
據阮雙琛介紹,在學校籌建之初,有幾個備選名字,包括深圳技術大學、深圳理工大學、深圳科技大學、深圳城市大學等,市委市政府決策層最終採用的是「深圳技術大學」。
校名的選擇中,包裹的是一顆不變的初心。
阮雙琛說,「我們的初心就是堅持『應用型』定位,堅持與企業合作,堅持向德國學習;我們的方向就是要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一流的工程師和設計師。」
深圳技術大學如何跑出「新深圳速度」?近三年來,深圳舉全市之力,為學校建設提供充分保障,力推深圳技術大學走出了一條超常規、跨越式、高起點的辦學路徑。
3年,這是深圳從零開始,創辦一所本科大學所用的時間。
如果說,從30多年前的「三天一層樓」到如今「一天48件發明專利」,深圳正在創新驅動發展中上演「新深圳速度」。那麼,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具工匠精神的深圳技術大學,則以其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模式,強有力地詮釋了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深圳速度」。
深圳技術大學,如何跑出「新深圳速度」?
這樣的奔跑軌跡,流暢而優美2015年9月,市領導主持召開會議,研究應用技術大學籌建事宜,那時,大學的名字仍在醞釀當中;2016年1月31日,市委常委會上「一錘定音」,決定籌建深圳技術大學;2016年7月19日,深圳技術大學籌備辦公室揭牌,標誌著學校籌建進程全面提速;2017年7月25日,深圳技術大學(籌)正式成立;2017年9月7日,深圳技術大學(籌)舉行首屆開學典禮;2018年5月31日至6月13日,深圳技術大學(籌)通過教育部擬批准設置高等學校的公示。如今,深圳技術大學獲批「去籌」,成為高等教育星河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學校每一次的跨越,都離不開教育部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而在瀟灑奔跑身姿的背後,是無數人艱苦卓絕的努力。
強大的「引擎」,來自深圳市委市政府不遺餘力超常規發展高等教育的非凡魄力和堅定決心自籌建以來,深圳舉全市之力為學校建設提供充分保障。深圳技術大學永久校區一期總佔地面積891畝,總建築面積約97萬平方米,計劃投資80.8億元。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明確要求全市各部門要大力支持學校籌建工作,始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辦學方向。
起跑的「動力」,來自深圳大學不遺餘力的支持深圳大學將物聯網工程、光源與照明、交通運輸、汽車服務工程、工業設計5個一流應用類本科專業及相關基礎專業,連同專任教師、學術團隊、數千萬元儀器設備和校企合作、中外合作項目等優質資源整體劃轉深圳技術大學作為辦學基礎。
奔跑的「潛力」,來自深圳技術大學全體教職員工凝聚成為的巨大力量現代科學的管理體制以及濃鬱的幹事創業的氛圍,使深圳技術大學吸引了諸多海內外優秀人才,甚至有不少是跨越萬水千山而來,他們匯聚在這片熱土上,一起幹事創業,一起追求夢想,一起全力以赴,譜寫出一段段激情燃燒的動人故事。
短短三年,深圳技術大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在這片改革的沃土上,她的跨越式發展步伐穩健而紮實。
今天的深圳技術大學,有著一流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圖書館、食堂、教師公寓、學生公寓等配套用房一應俱全,校園體育館、田徑場、籃球場、體育健身等運動設施齊備,建有25間實驗室可滿足實驗實訓需求,在深圳市生物醫藥創新產業園區新建的4810平方米的學生工程實訓中心,以及合計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的石井實訓基地和圖書館。其中,最令人羨慕的就是人均居住面積達23平方米的學生宿舍,宿舍樓高達26層,學生們可一覽坪山美麗風光。
深圳技術大學的辦學特色是什麼?深圳技術大學緊密對接產業需求設置學科專業,堅持開放辦學培養國際化人才,堅持產教融合深度開展校企合作。畢業生一出校門就雙證在手:一手拿畢業證,一手拿從業資格證。
深圳技術大學的新聞,總是吸引著人們的視線。有心人會發現,她的不少新聞都與德國元素有關——
和德國一流教授籤約了!2018年3月29日,德國維爾茲堡-施韋因富特應用技術大學校長羅伯特·蓋爾布納教授一行來到深圳技術大學(籌)訪問,並當場接過聘書,該校7名教授已成為深圳技術大學(籌)的客座教授。
2018年11月19-23日,深圳技術大學(籌)舉辦2018國際周系列活動,來自德國、瑞士、荷蘭等國家的30餘位教授專家及30餘位學生齊聚深技大,共同學習、交流,國際課程、高桌晚宴、「巴伐利亞之夜」等活動依次開展。
在國際周期間,德國維爾茨堡-施韋因富特應用技術大學、德國雷根斯堡經濟促進局與深圳技術大學(籌)籤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今後深技大將和維爾茨堡-施韋因富特應用技術大學合辦「倫琴班」共同培養學生,並與德國雷根斯堡經濟促進局深度合作,設立駐德國際合作辦公室和實習實訓基地。此外,深圳技術大學(籌)和德國巴伐利亞州的5所應用技術大學籤署了合作聯盟協議,正式成立「深圳技術大學(籌)-巴伐利亞州應用技術大學合作聯盟」,將通過各類合作項目,加強學生和教職工之間的流動性,引進各類優質資源,促進產學研合作,實現共贏。
大一學生到德國實習了!今年年初,22名深圳技術大學(籌)學子來到德國參加首期實習實訓冬令營。14天裡,他們在雷根斯堡應用大學上課,參觀寶馬公司、克朗斯公司,參觀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紐倫堡應用技術大學……作為學校首批學子,剛入學半年的他們就有了走進德國大學課堂、走進德國頂尖企業的機會。6名新材料與新能源學院學生赴瑞士西北應用技術大學參加學習實訓。
今年6月,20名深圳技術大學(籌)學子赴德國維爾茨堡參加維爾茨堡-施韋因富特應用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國際周項目;7月,26名學生赴德國慕尼黑參加主題為「工業4.0」的暑期學習和交流活動;8月,20名學生赴美國國際科技大學參加暑期實訓營項目。
迄今為止,已有近半數的2017級深技大學子參加過出國交換活動。
首個中德合建實驗室成立了!今年1月,深圳技術大學(籌)中德啤酒釀造過程控制實驗室掛牌運作。作為中德智能製造學院借鑑和引進德國應用技術大學辦學經驗所建成的首個中德合建實驗室,該實驗室以啤酒釀造為教學背景,不僅引進德國啤酒釀造技術,還聘請雷根斯堡應用技術大學教授為學生進行啤酒釀造和過程控制教學。
深圳技術大學定位為「以工學為主,逐步發展為工學、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齊備,培養本科以及上層次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師、設計師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應用型技術大學」。對此的生動解讀是——這裡的畢業生一走出校門,就雙證在手:一手拿畢業證,一手拿從業資格證。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學校與德國的緊密合作。
辦學思路充分借鑑德國、瑞士等國應用型技術大學辦學經驗,結合深圳實際,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發展路徑,堅持實踐辦學、產業育人、國際化辦學的思路。
一言以蔽之,就是把德國最好的經驗、最好的師資、最佳的模式都引進來,培養一流的應用型人才,而且是國際化人才。
辦學伊始,「應用型技術大學」的特徵,就猶如星星之火就在深圳技術大學璀璨點亮——
從專業設計上看學校緊密對接產業需求設置學科專業,根據深圳、珠三角地區產業發展急需,學校將在數位化網絡設備、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型元器件與零部件、機器人、精密製造裝備、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基因工程和創意設計等重點領域設置學科專業,目前已有中德智能製造、大數據與網際網路、城市交通與物流、新材料與新能源、健康與環境工程、創意設計六個學院。
從辦學模式上看充分借鑑德國、瑞士等國家應用型技術大學辦學經驗,嚴格按照國際化標準和水平,堅持高起點辦學、積極引進世界一流應用技術大學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管理體制和師生評價體系,與國外高校及機構開展共建二級學院、聯合培養學生、引進師資力量、共建實驗室、聯合成立測試中心等多種形式的深度合作,把英語、德語作為必修課,符合條件的學生,具有機會出國交流交換學習。
從校企合作方式上看學校積極與行業協會、龍頭骨幹企業、科研院所建立新型戰略夥伴關係,著力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在訂單培養、專業課程設計、聯合項目研發攻堅、實習實訓基地和研發中心建設、人才隊伍培養和交流、科研成果轉化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實現專業鏈和產業鏈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就業創業對接,促進企業需求側和教育供給側深度融合,將學校建設成為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前沿技術研發、人才創新創業的新高地。
深圳技術大學將培養怎樣的人才?深圳技術大學將努力打造最具工匠精神的大學,培養「大國工匠」,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匠人品質、人文情懷的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師設計師等應用型技術人才。
在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談及職業教育時提出,要以質量為本,持續推進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健全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政策機制。
職業教育,質量為本。這樣的精彩論斷,與深圳技術大學的自我期許和自我磨礪不謀而合。
自誕生起,「工匠精神」就成為深圳技術大學的DNA。
深圳技術大學啟動籌建以來,學校不斷創新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新模式,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探路,提出實現「工匠精神時代化、技能培養實戰化、人才培養訂單化、培養方案動態化、教學方式小班化、學生來源多元化。」
深圳技術大學在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校園規劃等各領域全過程裡,處處呈現「匠心」,凸顯「工匠精神」。
01學校對標德國應用技術教育,實行「學歷教育+企業實訓」的「雙元制」培養模式,走校企結合、產教融合的辦學新路,目前已經和150餘家行業領軍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深技大合作共建大數據與網際網路學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製造部副總裁於洪興表示,這是新時代人才培養方式的一次創新。
02課程設置秉承「來自實踐、面向應用、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理念,設置包括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技術課程、技能實踐課程和國際課程五大類,實踐性課程學分超過60%,專業均設有課外實踐學分,學生需要課下自主學習、參與學校或企業實踐項目。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深圳技術大學專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匠人品質、人文情懷的高水平應用型技術人才,可謂特色鮮明。
03辦好應用型大學,師資是關鍵。學校全球攬才,建設專業化高水平師資隊伍。截至2018年11月30日,通過全球招聘,學校已擁有一支323人的高素質、專業化、國際化師資隊伍。其中,享受國際特殊津貼2人,國家高層次人才2人,深圳市高層次人才47人。其擁有企業工程技術、研發工作經歷的專任教師佔比達50%;專任教師中約60%擁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40%曾在海內外知名高等學府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引進20餘名教授作為學校客座教授,定期在學校工作。致力於打造一支既有突出教學能力、又有豐富技術開發及應用經驗、有技術大學特色的師資隊伍。
04與德國應用技術高校合作辦學是學校的重要辦學特色之一,校園裡,德國教授經常出現在課堂上,每周四晚上的德語角氣氛熱烈,工業4.0論壇匯聚了十幾所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專家學者。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技術大學創辦伊始就十分重視黨建工作,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一流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目標,紮實推進學校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深圳技術大學(籌)於2017年6月成立黨總支;2017年11月校領導班子到位後,臨時黨委同時成立。目前,學校臨時黨委下設7個學院臨時黨總支、13個黨支部。各學院臨時黨總支副書記、各支部書記、校團委副書記均已到位,且絕大多數由中層幹部或黨性強、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好的優秀副高級以上黨員教師擔任。
自籌建以來,學校始終高度重視黨建陣地建設,嚴格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誌、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標準,2018年11月,在前期已建設「黨員之家」基礎上,高標準建設起「深技大黨旗紅—學習教育培訓基地」,並日益良好發揮其黨員教育管理、黨建交流互動、主題黨日學習三大功能,有效推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有效增強黨性教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使其成為黨員的「心靈之家」和「信仰之家」。
深圳技術大學有怎樣遠大的規劃?深圳技術大學對標世界一流應用技術大學標準,未來將爭取開設34個專業左右,全球攬才,至2025年教職工總數達到2000人,其中專任教師1500人。
深圳技術大學正式「去籌」,深圳崛起了第三所本土大學。
誕生伊始,深圳技術大學就萬眾矚目。未來,她將成長為怎樣的一所大學,既不負囑託,也不負期許?
2017級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郎海城在開學典禮的致辭,說出了深圳技術大學第一批學生的心聲:「我們相信自己,相信學校,因為敢吃第一隻螃蟹的人總有引領時代潮流的勇氣和能力。深圳技術大學,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深圳技術大學,師生齊心,正一起追夢、一起圓夢!
胸懷凌雲志,積極謀未來。展開學校的藍圖,我們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將來,深圳技術大大學將以傲然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爭取開設機器人工程、光學工程等34個左右的專業。
——強力推進全球攬才計劃,對標世界一流應用技術大學標準,至2022年,在現有教師隊伍基礎上再引進500名專任教師。
——每年引進20名具有教授職稱的國內外高端人才引領各學科發展,從德國、瑞士等應用技術大學引進短聘或長聘高水平外籍教師20人,從國內企業、產業界引進高水平技術骨幹30人;從歐洲、北美等製造業發達國家引進80名博士、博士後。
——截至2022年,力爭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2人。
——到2020年,爭取在校全日制本科生達5000人。
——組建物聯網安全研究中心、雷射智能製造研發中心等5-10個研發機構,成立大數據及移動網際網路創新創業中心、雷射生物醫療技術應用中心等3-5個產學研中心,成立1-3個技術轉移中心,轉化教師技術成果,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重點面向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推動一批重大科研基礎設施與條件平臺高質量發展,著力建設智能製造、網際網路與大數據、新材料與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著力提升學校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能力。進一步抓牢抓實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打造科技創新戰略高地。
——學校將按照「開放、共享」總體設計策略進行建設,學校永久校區一期佔地面積891畝,計劃於2019年7月部分投入使用,六大學院教學樓、圖書館、體育場將全部建成,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去籌」,為深圳技術大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
當前,深圳技術大學正以昂揚的鬥志、紮實的行動,努力把藍圖變成現實,朝著建設國際一流應用技術大學的目標闊步邁進!
招生情況2017年,深圳技術大學(籌)依託深圳大學在廣東省進行招生。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物聯網工程、光源與照明3個專業共招收226名本科生,市內最低錄取分數480分,市外最低錄取分498分,平均分493.5,高出一本線(485)8.5分。最高分學生536分,高出一本線51分。首年招生,學校就展示出了十足的吸引力。
2018年,深圳技術大學(籌)繼續依託深圳大學在9個專業面向廣東省招生,考生報考踴躍,超廣東省高分考生優先投檔線(理科500分)12分滿額投檔,最終錄取807人。在錄取人數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錄取排位大幅提高,生源質量進一步提升。
隨著深圳技術大學的正式設立,2019年,學校將開始獨立招生。歡迎優秀的你加入這所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大學。
(本文原標題:《深圳高校版圖又正式增加一個成員:深圳技術大學!明年開始獨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