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個事件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原來是一個幼兒園老師留了課外手工比賽,希望小朋友可以動手做一個手工燈籠。
一個小朋友到家之後,覺得自己做不好,就向爸爸求助,爸爸自認為動手能力很強,一口就答應了下來。爸爸負責設計,孩子負責實際的手工操作。
經過一輪猛如虎的操作之後,成品做成了,第二天孩子高高興興地去幼兒園了。
下午從幼兒園回來後,孩子一點也不高興,原來是他和爸爸做的燈籠太過簡陋,一點美感也沒有,而其他小朋友的燈籠非常得好看,把自己的比了下去。
爸爸就想著在微信上向老師問下別人家的燈籠是啥樣的,自己學著借鑑下,老師吧別人家的燈籠發過後,這位爸爸傻了眼:
這,這確定是做的?難道不是家長全部包辦做的或者買的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輸我驕傲。
網友質疑,這個幼兒園作業到底是留給誰的呢?我想這也是很多家長遇到的問題,那麼,我們要如何面對幼兒園作業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一、幼兒園作業到底誰來做?
1、孩子做
如果老師布置的作業非常簡單,我建議還是由小朋友自己來操作,這樣既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態度,而且自己動手的孩子會更加自信。
2、家長幫著做
當然,現在有很多幼兒園留的手工作業確實有點難度,遠遠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這個時候讓孩子自己做就會難為孩子,也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家長幫忙,和孩子共同來完成。但家長幫著做,並不等於家長包辦孩子的作業,孩子需要參與到作業的完成中來。
3、藉助其他外力
如果老師留的作業確實超出了家長和小朋友的水平,做起來難度太大,這個時候可以藉助一些外力,比如到網上搜集一些素材。但是利用外力做出來的作業,家長要和孩子解釋明白,並讓他理解。
二、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完成幼兒園作業?
1、耐心引導
小朋友都是有一點完美主義的,當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的時候,往往就會把作業推給父母,這個時候父母要耐心引導孩子,不要指責,也不要大包大攬,最好的方式還是帶著孩子一起想辦法。
2、允許孩子犯錯
有些家長是完美主義,不允許孩子犯錯,或者覺得孩子做得不到位,其實所有的成長都是從不完美到逐漸提高的,所以家長要允許孩子出錯,也要允許孩子剛開始做的不到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孩子才會有成長的空間。
3、及時鼓勵
有句話不是說,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嗎,所以當家長看到孩子敢於嘗試,或者有一些微小進步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表揚,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的喜悅感,只有這樣,孩子在未來才會更加努力,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做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與誇讚。
幼兒園時期是孩子社交開始的第一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這個時期,同時也要認真陪伴,努力傾聽孩子的需求,因為孩子只有在用心陪伴的父母帶領下,才可以越來越好,全面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