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考研英語閱讀理解第二篇答案解析—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素

2020-12-11 安行學堂

In the atmosphere, carbon dioxide acts rather like a one-way mirror -- the glass in the roof of a greenhouse which allows the sun’s rays to enter but prevents the heat from escaping.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類似於單向反射鏡——如溫室的玻璃屋頂,允許太陽光線的進入,同時又防止內部熱量的散失。

According to a weather expert’s prediction, the atmosphere will be 3℃ warmer in the year 2050 than it is today, if man continues to burn fuels at the present rate. If this warming up took place, the ice caps in the poles would begin to melt, thus raising sea level several metres and severely flooding coastal cities.

根據氣象專家的預測,若人類繼續以當前的速度燃燒燃料,則2050年的大氣層會比現在溫度升高3℃。一旦這種溫室效應真的發生,則極地冰蓋會開始融化,從而使海面上升達幾米,沿線城市出現嚴重洪水災害。

Also, the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would lead to great changes in the climate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possibly resulting in an alteration of earth’s chief food-growing zones.

除此之外,大氣溫度的上升會使北半球的氣候產生巨大變化,可能從而導致世界主要產糧區的改變。

In the past, concern about a man-made warming of the earth has concentrated on the Arctic because the Antarctic is much colder and has a much thicker ice sheet.

過去人們主要關注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對北極的影響,因為南極圈比北極圈冷得多,且冰層也厚得多,

But the weather experts are now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West Antarctic, which may be affected by only a few degrees of warming: in other words, by a warming on the scale that will possibly take place in the next fifty years from the burning of fuels.

但現在,氣候專家開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西南極圈─—因為幾度的升溫(換言之,未來五十年燃料燃燒所造成的升溫)足可以影響該地區。

Satellite pictures show that large areas of Antarctic ice are already disappearing. The evidence available suggests that a warming has taken place. This fits the theory that carbon dioxide warms the earth.

衛星圖像表明:南極圈中大片區域已經開始消失。現有證據表明:溫室效應已經發生。這與二氧化碳能使地球變暖的理論相符。

However, most of the fuel is burn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here temperatures seem to be falling.

但是,燃料燃燒最多的北半球溫度不升反降。

Scientists conclude, therefore, that up to now natural influences on the weather have exceeded those caused by man. The question is: Which natural cause has most effect on the weather?

對此,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迄今為止,自然因素對天氣的影響勝過人為因素。問題是,哪種自然因素對天氣的影響最大。

One possibility is the variable behavior of the sun. Astronomers at one research station have studied the hot spots and 「cold」 spots (that is, the relatively less hot spots) on the sun. As the sun rotates, every 27.5 days, it presents hotter or 「colder」 faces to the earth, and different aspects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earth.

一種可能是太陽行為的變化。某一研究站的氣象學家已對太陽的熱點和「冷點(相對較冷的地方)」進行了研究。太陽旋轉時,以27.5天為周期向地球的不同地方展示其熱點或「冷點」的不同方面。

This seems to have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s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consequently on wind circulation. The sun is also variable over a long term: its heat output goes up and down in cycles, the latest trend being downward.

這似乎對地球大氣壓力的分布有相當大的影響,從而影響風流。同時,太陽也在做長期的變化:它的熱量釋放呈升——降交替變化,最近呈下降趨勢。

Scientists are now finding mutual relations between models of solar-weather interactions and the actual climate over many thousands of years, including the last Ice Age.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models are predicting that the world should be entering a new Ice Age and it is not.

科學家們現在發現了太陽——天氣互動模式和實際氣候幾千年間的變化(包括最後的冰川時代)之間的聯繫。問題是: 基於這種模式的預測,世界現在應該正在進入新的冰川時代,而實際上並沒有。

One way of solving this theoretical difficulty is to assume a delay of thousands of years while the solar effects overcome the inertia (慣性) of the earth’s climate. If this is right, the warming effect of carbon dioxide might thus be serving as a useful counter-balance to the sun’s diminishing heat.

對這個理論難題的解決方法是:假定太陽效應克服地球氣候的慣性效應需要幾千年時間。若此假定正確,則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會有助於抵消太陽熱量的減少趨勢。

14.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would.

[A] prevent the sun’s rays from reaching the earth’s surface

[B] mean a warming up in the Arctic

[C] account for great changes in the climat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 rai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s surface

[分析] 本題考核知識點:細節推理題。

第一段將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作用類比溫室的玻璃屋頂:允許陽光進入,並阻止內部熱量的逃逸,(其結果是地球表面溫度上升)。第二段首句則直接指出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會使大氣溫度上升。第四段指出:南極氣候變化證明了二氧化碳使地球變暖的理論。所以,[D]為正確選項。

[A]和第一段內容相反。第五段說明,北半球(包括北極圈)的氣溫在下降,所以,從文中無法推知[B]。[C]的錯誤在於其片面性。第五段指出:產生二氧化碳最多的北半球溫度不升反降是因為:自然因素對北半球氣候的影響大於人為因素,所以,北半球氣候的變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作用的共同結果。

15. The article was written to explain.

[A] the greenhouse effect

[B] the solar effects on the earth

[C] the models of solar-weather interactions

[D] the causes affecting weather

[分析] 本題考核知識點:文章主旨題。

解答文章主旨題需要對全文的綜合理解。本文第一到四段為人為因素(溫室效應)對天氣的影響。第五至六段為自然因素(太陽行為的變化)對天氣的影響。最後一段為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對地球氣候的共同作用。所以,[D]為最恰當選項。

[A]、[B]、[C] 的錯誤在於其片面性。[A]只是影響氣候的人為因素,而[B]、[C]只涉及了影響氣候的自然因素。

16. Although the fuel consumption is greate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s there seem to be falling. This is.

[A] mainly because the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are rising

[B] possible because the ice caps in the poles are melting

[C] exclusively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inertia of the earth’s climate

[D] partly due to variations in the output of solar energy

[分析] 本題考核知識點:因果細節題。

第五段第二句指出,北半球燃料燃燒產生二氧化碳最多,氣溫卻不升反降是因為:迄今為止,自然因素的影響勝過人為因素。第六段進一步指出,對地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自然因素」是太陽行為的變化:太陽的運轉影響風流(wind circulaltion);太陽能量釋放呈周期性變化。所以,太陽能釋放的變化是北半球氣溫下降的原因之一,[D]為正確選項。

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導致的結果是氣溫上升,所以[A]不正確。[B]無中生有:文中沒有提及極地冰蓋融化和北半球氣溫下降之間的聯繫,而且根據常識也可排除。[C]的錯誤在於:誤把抑制因素當成了形成因素。從第五、六段可知,北半球溫度下降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尤其是太陽行為)的影響。而最後一段倒數第二句指出:地球氣候的慣性與太陽效應是相反的過程,因此它應對地球變冷起抑制作用。另外,exclusively 的過於絕對也暗示這不是正確選項。但近年的考題已經在避免留給考生這樣的線索。

17. On the basis of their models, scientists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A] the climate of the world should be becoming cooler

[B] it will take thousands of years for the inertia of the earth’s climate to take effect

[C] the man-made warming effect helps to increase the solar effects

[D] the new Ice Age will be delayed by the greenhouse effect

[分析]本題考核知識點:文中人物觀點推理題。

第七段第二句說明:科學家們基於太陽——天氣互動模式,預測出世界現在應該正在進入冰川時代,所以[A]為正確選項。

[B]的錯誤在於對第七段第三句的理解錯誤。該句說明的是「太陽效應克服地球氣候的慣性效應」,而非「地球氣候的慣性發生效應」。[C]和原文內容相反。本文最後一句說明:目前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在對太陽效應產生抵消作用(counterbalance)。第七段第三句說明:延遲新的冰川時代的主要因素是地球氣候的慣性作用,因此[D]不正確。

18. If the assumption about the delay of a new Ice Age is correct,.

[A] the best way to overcome the cooling effect would be to burn more fuels

[B] ice would soon c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C] the increased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could warm up the earth even more quickly

[D] the greenhouse effect could work to the advantage of the earth

[分析]本題考核知識點:文中細節推理題。

文中最後一句說明:若此假說(關於冰川時代的延遲)正確,則溫室效應可以對地球進入新的冰川時代起到遏制作用,這無疑是有利於地球的一面。所以,[D]為正確選項。

[A]過度引申,文中僅僅提到大氣溫度上升有助於抵消太陽熱量的減少,但燃燒燃料是否最好文中未提。[B]錯誤在於:北半球被冰覆蓋不是冰川時代延遲的結果,而是冰川時代到來的後果。[C]屬邏輯錯誤:冰川時代的延遲雖然與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有關,但地球是否會「更快(even more)」變暖則文中未提。

相關焦點

  • 2017年考研英語一閱讀理解述評及參考答案
    2017考研初試12月24日至26日進行,新東方網考研頻道時刻關注2017考研初試情況(點擊查看》》2017考研初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專題),並第一時間為考生提供考研真題答案及答案解析內容,同時新東方考研教師將為考生提供視頻直播解析。敬請關注新東方網考研頻道為您帶來的精彩內容。
  • 2016考研英語二閱讀真題解析
    2016考研試卷及答案公布(點擊進入考研真題解析專題),新東方網考研頻道時刻關注2016考研初試情況,第一時間為考生提供考研真題答案及答案解析內容,同時新東方考研教師將在考後為考生提供在線答案解析直播
  • 2010年考研英語閱讀理解分析及對應策略
    閱讀理解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間建立聯繫的過程,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閱讀者通過自身已有知識體系與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發生作用而實現知識建構的過程。考研閱讀理解 A 部分共四篇文章,共 20 道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可見,這部分所佔的比分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對於考研英語的總體成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2021年考研英語一閱讀理解A解析(瀋陽新東方)
    2021考研初試12月26~27日進行,2021考研初試情況(點擊查看》》2021考研初試真題及答案解析專題),第一時間為考生提供考研真題答案及答案解析內容,同時新東方考研教師將為考生提供視頻直播解析。
  • 2020考研英語二閱讀理解試題及答案 (網友版)
    考研英語試題及答案:2020考研初試已正式開始,中公考研各科研究院老師將對2020考研試題進行試題變化及難度解析,幫助大家做好考後準備、從容迎戰後續複試調劑!本文整理2020考研英語二閱讀理解試題及答案 (網友版)。
  • 2020年12月四級閱讀仔細閱讀第一篇答案解析(上海學校)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真題解析>四級解析>正文2020年12月四級閱讀仔細閱讀第一篇答案解析(上海學校) 2020-12-13 16:12 來源:
  • 2016考研英語一閱讀Text1真題解析
    2016考研試卷及答案公布(點擊進入考研真題解析專題),新東方網考研頻道時刻關注2016考研初試情況,第一時間為考生提供考研真題答案及答案解析內容,同時新東方考研教師將在考後為考生提供在線答案解析直播
  • 新東方2013年考研英語閱讀理解分析
    編輯推薦:新東方2013年考研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2013年考研英語已經落下帷幕,相信只要對歷年真題做了仔細鑽研的考生一定喜上眉梢,今年的閱讀理解文章的選材風格,行文結構以及解題方法依然延續歷年真題的特色,接下來筆者分別進行闡述。
  • 2017年考研試題難度解析: 考研英語二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圖)
    2017年研究生考試已經結束了,今年考研英語試題的難度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小編整理了2017年考研英語試題難度解析。 2017考研英語(二)真題-閱讀text2答案和解析2017考研英語(二)真題閱讀今年難度不大。下面給同學們提供了閱讀text2的答案和解析,以供同學們參考。26. 【答案】[B] absorb user attention27.
  • 中考英語閱讀理解100篇:中考英語閱讀理解真題及答案(3)
    英語閱讀理解在英語考試中得分比例很大,新東方小編整理了中考英語閱讀理解100篇以及答案,供大家參考。    >>初中生英語經典閱讀理解附答案匯總(100篇)   「Volunteering makes you look at the world differently.
  • 解析2012年考研大綱變化 各科複習重點策略
    從試卷內容的結構上,跟往年來比沒有任何變化。第二,試卷的題型結構。試卷的題型結構保持了三種題型。第一種題型是選擇題。第二種題型是填空題。第三種題型是解答題。題型的比例依然是保持了8、6、9的分布,8個選擇、6個填空、9個大題。分值和題型的結構跟往前是保持一致的。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考點和要求。
  • 2014年考研英語(一)解析:閱讀縱覽 理性閱讀
    2014年考研英語(一)閱讀縱覽萬學教育 海文考研 考研教學與研究中心 張宗望千呼萬喚中2014年考研英語終於揭開了面紗。單從閱讀來看,總體而言要難於去年。一、今年的閱讀有如下特點:(一)在題目設置上今年的考察題型和往年相比並沒有實質的變化,依然是以細節題為主,其次是推理題和主旨題。考試重點應放在對文章細節和結構的把握上,此外,考生要切記在做題時不要帶入自己的主觀臆斷或根據常識解題,考研英語閱讀考察的是具體文章的具體內容或根據具體內容推斷出來的信息,我們應該立足於文章本身對選項進行判斷。
  • 2020考研英語二真題及答案:閱讀理解及翻譯
    今天2020考研英語二考試已經結束了,小編正在發布2020考研英語二真題及答案,現在已經整理出2020考研英語二真題及答案:閱讀理解第一篇和第二篇、以及翻譯部分,並公布出來,希望有助於大家。2020考研英語二真題及答案:完型答案1.tricky2.for example3.fortunately4.descirbe5.while
  • 2013英語四級仔細閱讀第二篇答案及解析(滬江版)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真題解析>正文2013英語四級仔細閱讀第二篇答案及解析(滬江版) 2013-06-15 16:24 來源:網絡資源
  • 2021考研英語(一)大綱解析之閱讀理解
    2021考研大綱解析:英語一閱讀部分大綱解讀,望考生及時查看。一、大綱原文該部分由A、B、C三節組成,考查考生理解書面英語的能力。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A節(20小題):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義、具體信息、概念性含義,進行有關的判斷、推理和引申,根據上下文推測生詞的詞義等能力。要求考生根據所提供的4篇文章,從每題所給出的4個選項中選出最佳答案。
  • 深度解析2016考研英語(一)真題閱讀
    真題閱讀Text1 2016考研英語已在今天下午落下帷幕,今年英一考題的傳統閱讀部分在選項設計方面難度略有增加。下面筆者就閱讀第一篇進行深度解析。 真題閱讀Text2 2016考研英語已在昨天下午落下帷幕,今年英一考題的傳統閱讀部分在選項設計方面難度與往年持平。下面筆者就閱讀第二篇進行深度解析。
  • 歷年考研英語真題解析:2008年閱讀理解
    文章難度基本保持穩定   首先考研閱讀理解PartA的四篇文章難度依然呈現遞增式的現象。前兩篇比較簡單,後兩篇相對較難。這一趨勢已經維持了十幾年,也就告訴我們09年的考生在考場上的時間分配上可以依循「15,15,20,20」原則——即前兩篇每篇15分鐘,後兩篇每篇20分鐘。
  • 2016考研英語:閱讀理解的錯誤選項特徵總結
    >列印流程考前六大注意事項 2016考研終極預測試題 考前須知六篇 初試提分寶典答題技巧:考研政治  考研英語中,閱讀理解的分值比重比較大。都教授一直以來在不斷地對閱讀理解進行研究,也在不斷的教學和摸索中,總結了一些經驗。下面和大家分享下閱讀理解中錯誤選項的特徵,希望大家可以避免犯錯。
  • 2014年考研英語二真題答案及解析(全文)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1月4-6日舉行。今年考研報名人數為172萬,比2013年減少4萬人。以下是中國教育在線整理的2014年考研英語真題答案及解析,供參考。
  • 2018考研英語(二)真題:閱讀理解TEXT3真題及答案
    2018年考研真題考研英語二真題閱讀理解TEXT3真題及答案已經公布,詳情如下:Text3Whilefossilfuels-coal,oil,gas-stillgenerateroughly85percentoftheworldsenergysu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