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在稱呼一些中亞國家的時候,經常會在這些國家的國名後面加上斯坦兩個字。一般來講,世界上主要的斯坦國家都聚集在中亞一帶,然而其中有一個國家也稱呼中國為「斯坦」國家。那麼斯坦國家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斯坦這兩個字的意思,查看世界歷史,我們可以知道斯坦這兩個字最早源於古波斯語,「STAN」是斯坦的原名。這兩個字指的是面積比較大的地區,比如說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等。
從這一點來講,稱呼中國為中國斯坦也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我國的國土面積確實很大。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美國沒有被稱為美國斯坦呢?
實際上再西亞一些國家也存在斯坦國家,比如說巴勒斯坦,其原名為Palestine,其結尾的「stine」和古波斯語「stan」是不同的,但是音譯過來也可以被稱為斯坦,「stine」出自古閃語,意思是人的意思。
而在德語裡,也有一種斯坦,它的尾部音為「STEIN」,意思是礦石的意思。
由此可見雖然有很多國家被稱為「斯坦」,但是根據語言不通,國家的特點也是不同的,斯坦並不都是一個意思。
而時過境遷,現在已經很少有國家稱呼我們為中國斯坦了,但有一個國家是例外,它就是歐亞交界處的亞美尼亞。那麼這個亞美尼亞為什麼到現在還執著地稱呼我們為斯坦國家呢?
其實也和他們的語言有關,亞美尼亞在古時候是小國,那時候他們稱呼中國為「Cenastan」,到今天則演變成了「Cinastan」,翻譯過來就是「秦那斯坦」。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統一王朝就是由秦朝開端的,所以以大秦代表中國,也是可以說得通的事情。
此外「Cinastan」最早來源於梵語「Cīnasthāna」,而「Cīna」曾被翻譯為「震旦」。這也是外國對於中國的最早稱呼。「震旦」有曙光、黎明的意思。中國為在東方處在日出的方向,所以他們就用震旦稱呼我們。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也被命名為「震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