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杭州媽媽在朋友圈曬了一張圖,圖上是孩子工工整整抄寫的100遍「我今後再也不漏題了」,抄寫的漢字旁邊還有為記錄抄寫數量而備註的數字。
這位媽媽在發朋友圈時還配文說:「這次100遍。下次200遍。再下次麻煩老師直接給他0分!!」 可能是因為這張罰抄圖喚醒了網友們童年的回憶,很快就被刷上了熱搜,有媒體記者去採訪這位媽媽時,她還在氣頭上,這位媽媽氣呼呼地表示:「老是漏題老是漏題,我就要罰他100遍,抄好後還貼到冰箱上,時刻提醒他!」
見此情況也有很多家長表示認同,他們認為不罰不長記性,而他們罰孩子抄寫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深刻地記住。有網友總結了家長、老師罰學生抄寫的原因一般分為三類:
一、保證類我保證以後不忘記寫作業、我保證以後不遲到、我保證以後不粗心大意、我保證以後不忘記戴書本……
二、加強記憶類抄寫漢語拼音、抄寫某個漢字、抄寫英文單詞、抄寫英文課文、抄寫古詩詞等。比如易烊千璽上節目寫錯了蔡康永名字裡的「康」字,為了加強記憶也為了懲罰自己他自罰抄寫「康」字100遍。
三、懲罰類寫比劃複雜的字,帶一定體罰的意味。比如之前媒體報導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外語系輔導員讓學生抄寫「biáng」字作為懲罰措施。
對,就是這個字,這個腦洞開得也實在有點大啊。
正是基於以上三點原因,在現實生活中不乏家長、老師用罰抄的手段作為「教育」孩子的方式。可是對於孩子而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於是孩子們開動腦筋自製了不少罰抄神器。
就是這樣幾隻筆捆綁在一起,一次性完成寫三五行的任務,甚至還能在網上找到DIY罰抄神器的教程,DIY教程裡還號稱這是學生最實用的生活技巧。
網友還加工過最牛的罰抄神器,一次性將20-30支筆捆綁在一起。
可是罰抄這樣的教育方式到底有沒有效果呢,我們來看看網友們怎麼說。有網友說罰抄課文後記憶特別深刻,以至於多年後仍然記憶猶新。
其實現在的教育專家更加傾向於「正面引導」的教育態度,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教育者能在關注到孩子缺點的同時,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從而多採用鼓勵的方式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而不是用單純的懲罰的方式讓孩子害怕、退縮、厭煩。
當教育者能夠更多地給與孩子鼓勵和支持時,孩子往往就能更加認可自己,也更願意為追求更好的自己而努力。與之相反,當孩子過多地處於被處罰的教育環境中,他就會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不好的,是比別人差的,這樣的潛意識也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認可自己。
對於罰抄這樣的教學方式,你認同嗎?回想一下自己當初的中小學求學之路,是否也有「被罰抄」的經歷呢?歡迎大家留言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