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高考志願填報
高校招生實行平行志願,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盡力規避退檔風險,但是,每一年都有部分考生因為個人填報不當而導致退檔。
眾所周知,退檔的結果是個人造成的,而最終的損失必然由考生個人來承擔。退檔造成的後果是較為嚴重的——直接滑落到較差的高校後者調到後一個批次。
實際上,造成考生被退檔的原因雖然很多,約有5種情況;規避退檔風險的辦法也是很多的,至少有4種辦法。只要稍微留心,一般情況下,考生都能夠有效規避風險。
造成退檔的原因共有5種,有的原因較為常見,有的原因則較為少見。
其一,考生對自己定位不準確,在平行志願中選擇的所有院校都過高,沒有填報「保底」的學校,而且沒有合理的梯度,退檔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其二,不服從專業志願調劑造成退檔。
這類考生佔所有退檔考生的絕大部分,雖然其絕對人數非常有限。不服從專業志願調劑,歷來是平行志願退檔的主要原因。新高考改革後若非「投檔到專業」,只要允許考生選擇專業,不服從專業志願調劑仍可能是造成考生退檔的主要因素。不服從專業志願調劑而被退檔的考生,基本屬於進檔考生中的低分考生,而所報專業又是該校相對熱門專業,按專業志願錄取時排不上隊,輪到冷門專業錄取時因其未填報相關專業且院校沒有調整專業計劃擴招而無緣錄取。
其三,受單科限制,這類退檔考生人數並不多,且集中在有限幾所院校。
招生院校全部招生專業均設有單科限制,可以按單科限制分數線設置攔截,如果只有部分招生專業提出單科限制,就無法設置攔截。因單科限制而被退檔的考生,都是因為投檔院校只對部分專業設置單科限制而致。此類考生按高考成績可以被順利投檔到該校,但因在進檔考生中成績偏低,未能正常錄取沒有單科限制的專業,在剩餘專業錄取過程中,又因單科不到線而無法錄取,最終被迫退檔。
簡單舉個例子,某高校二級學院文科招生,在某省市投放12個計劃,分布在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英語、漢語國際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和金融學7個專業。其中,英語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提出「英語高考成績原則上105分以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提出「英語高考成績原則上100分以上」的單科限制要求。實際錄取結果是12名進檔考生中8名被正常錄取,4名相對低分考生英語成績均不到105分,雖然選擇服從專業志願調劑,但因排序在後,既不能錄取到無單科限制的專業,又不能被英語單科限制專業錄取,最終只能被退檔。
其四,受身體條件限制造成退檔。
投檔系統根據考生成績和志願選擇進行投檔,無法兼顧考生的所有情況。而學校在錄取時,從考生將來專業學習和考生人身安全出發,只能選擇將部分身體條件不符合專業要求的考生作退檔處理。這啟示考生,在填報院校志願時,一定要看清楚學校招生簡章規定,仔細對比《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分析判斷自己是否可能會因身體條件等因素受限。
其五,未參加規定的面試,這類退檔情況較為罕見。
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並未注意到「需要參加面試」的要求,也沒有在規定時間參加面試,即使該考生被成功投檔,院校也無法將其錄取。
這樣的教訓同樣提示考生:填報志願時必須通讀學校招生簡章,確保自己符合其要求後方可填報。
那麼,考生該如何有效規避退檔的風險呢?
其實,很簡單,謹慎一點就好了。
其一,建議考生填滿所有院校志願和專業志願,爭取最大的錄取機會。考生如果少填一個院校志願,可能就失去了一次被錄取的機會。
其二,要注意院校的排序和搭配。考生所填的院校雖然平行,但是並非是「平等」志願,計算機在對考生個人志願檢索時是按考生填報的院校順序逐個進行。因此,考生要注意院校排列的順序,院校志願之間要有一定的梯度。具體如何填報還要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和對於學校的認識,以及對於風險的態度。
其三,注意招生學校和招生專業的特殊要求。如身體條件、性別、外語口試、單科成績等不符合院校招生專業要求,考生不要填報。如果投檔到院校因不符合專業招生要求被退檔,其後面投檔的機會就非常少了。
其四,考生儘量選擇服從專業調劑。
我國高考錄取方式可以預見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將以平行志願為主,各省級招辦應該逐步完善批次的設定、投檔的比例、考生的救濟,志願的徵集模式等方面做出更加深入的改革和探索。在考生和院校之間真正建立起良性的雙向選擇機制,最終實現一檔多投。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造成的退檔,最終造成的損失均由考生和家長自行承擔,冷絲再次提醒,一定要小心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