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光明幼兒園—任曉燕
任曉燕,1973年7月生,籍貫天津,中共黨員,漢族,本科學歷,高級教師職稱,現任北京市東城區光明幼兒園教師,主要榮譽:2012年7月,被評為北京市學前系統優秀支教工作者;2012年12月,獲北京市幼兒園半日活動評優「一等獎」;2013年12月,評為北京市幼兒園市級骨幹教師;2012年9月,榮獲東城區「人民教師」稱號;2015年9月,榮獲東城區教育系統「師德標兵」稱號。任曉燕老師忠誠黨的幼教事業、熱愛幼兒,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二十四年來一直堅守在幼教一線,具有高尚的師德,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她用真摯的愛、真實的行動滋潤每個
孩子,讓幼兒在「真愛」的花園裡幸福、快樂地成長。任曉燕是家中的獨生女,從小成長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裡,父母都是聾啞人,特殊的家庭環境使她經歷了更多的磨難,也讓她感受了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更多的關愛。正是這眾多誠摯、純潔的愛,呵護著她健康成長。她將愛化為對事業的追求,實現成為一名幼兒教師的夢想。
作為東城區教育系統師德宣講團成員,每一次的宣講,都讓她更堅定了自己的教育誓言「把真愛獻給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在愛的滋潤下成長」。她以愛護兒童、了解兒童為工作準則。在實施教育的同時關注幼兒心理的每一個細小變化,敏銳觀察到不同幼兒的需要,給予關愛與引領,成為他們熱愛、信賴的大朋友、分享快樂的貼心人。班裡那些聰明的孩子她喜歡、能力弱的孩子她關注、淘氣的孩子同樣是她的朋友,身為母親的她更能理解孩子的期待,家長的那份牽掛。在她的眼裡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閃光點,這就是深受孩子和家長喜愛的燕子老師。
任曉燕深知作為一名新時期幼兒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完善自己,才能以新的教育觀念、行為影響孩子,才能勝任看似簡單卻很神聖的工作。為了圓夢從小喜歡繪畫的她,最初工作的幾年裡周末她都是在中央美院的地下教室度過,她只關注收集繪畫等方面的書籍,隨著對幼教工作深入了解,有關幼兒藝術教育及心理方面的書籍已堆滿案頭。
她不僅研究繪畫方法、研究孩子、甚至什麼年齡班的孩子用什麼樣的繪畫工具進行創作她都用心琢磨。看:棉籤、筆帽、海綿棒、瓶蓋、茶葉桶、酒瓶、紙盒都成了孩子們創作的材料和工具。走進她的班級,處處都是任曉燕和孩子們用靈巧的雙手創作的作品。在她眼裡好像什麼東西都有靈性,春天修剪的樹枝、夏天娃娃農莊裡的收穫、秋天院子裡的落葉、冬天飄落的雪花,萌發孩子們對大自然愛的情懷,對生命的呵護和無限的創意空間。
任曉燕是園裡有名的「破爛王」,在她的引導下孩子們使用廢舊材料創作了數百件藝術品,她和孩子們沉浸其中是那樣的快樂和享受。園裡專門為她和孩子們出了《燕子老師畫成長》紀念冊,收錄近200幅作品。近年來她積極參與了《幼兒園和諧發展課程》《幼兒園欣賞畫教學實踐案例》的教材編寫。
任曉燕積極參加教學改革,大膽創新,勇於實踐,擅長藝術領域教學,具有較強的研究意識與反思能力。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全國、市、區獲獎。在學習貫徹幼兒園《綱要》及《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前提下,全面了解幼兒教育新動態,緊跟現代教育步伐,在尊重幼兒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獲得經驗,把師愛融入到精心設計的每一個活動中。
她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為了大班主題活動「我愛你北京」的開展,讓孩子們感受真實、豐富多樣的老北京民俗場景、民俗文化,她運用陳鶴琴先生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理念,充分利用博物館教育資源,精心策劃了 「大手拉小手、走進博物館」親子尋寶活動。她注意挖掘每個環節中的教育契機,從實地考察、活動設計、規劃路線、實地參觀,藏圖尋寶到統計展示……孩子們通過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了解、感知老北京的文化風貌,有效地將博物館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相融合。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積極的態度,認真觀察、不怕困難、主動與人溝通、合作,激發幼兒從博物館裡尋找獲得知識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作為市級骨幹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任曉燕充分發揮骨幹作用。在美術教學研究過程中,她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親自示範、悉心指導青年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多次受到市、區級領導和觀摩教師的好評。她還多次到外省市、郊區拉手園指導教師工作,為她們提出環境創設、區域設置、材料投放以及幼兒的一日生活組織等指導建議,有效帶姐妹園教師業務提高。2012年她被評為北京市學前教育系統優秀支教工作者。先後被北京幼師、廊坊師範學院聘為培訓講師。
在市教委委託北京開放大學承擔的「北京市幼兒園新入職教師網絡培訓項目中」作為項目導學教師,她對新教師進行了在線業務指導,開創了教師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全新培養模式,在項目組新教師的網絡研討與分享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為平臺教師答疑解惑、解讀分享並進行專業點評,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稱讚,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的專業示範引領作用。作為一名市級骨幹教師,二十四年來她在幼教這片沃土辛勤耕耘、甘於奉獻。與孩子們一起生活、學習、遊戲,陪伴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將是任曉燕一生追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