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5 09:59:27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圖片來源於CFP 幼兒個性化教育: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個成長檔案 長期以來,教師普遍將幼兒視為一個整體,並存在著大量的橫向比較、對幼兒「一刀切」、追求幼兒水平一致的現象。但其實,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將遭遇不同的問題,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和早教老師為孩子制定一個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如,「為肥胖兒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的研究」、「為踢足球的幼兒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的研究」……針對不同孩子的興趣特點,老師們都應專門為他們創設一個適合他們的活動區域。老師們還可以經常圍坐在一起,針對個別幼兒的引導活動交流看法,說出心中的困惑,探討解決之道。 楊老師給洋洋記錄的成長日記 家長眼中的好孩子都是那些能遵守各種規則、聽話的孩子。而洋洋恰恰與之相反,不願聽從教師安排,喜歡自行其事,還經常攻擊別人。不斷出現問題的洋洋被家長歸入「不乖」的行列中。然而在要求「同一種聲音,同一種行為」的環境中,該如何對洋洋這樣的「個別兒童」進行教育呢?北京市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以下簡稱棉幼)十一五研究的課題「幼兒個性化教育的策略」不僅針對個別幼兒進行個性化教育,而且針對每一個在園兒童都進行個性化引導。 楊老師的日記這樣記錄著她對洋洋的觀察: 鏡頭一:音樂活動時,洋洋跟著老師唱了兩句後就坐不住了,先是玩弄自己的鞋子,然後扯扯身邊女孩子的頭髮、衣服,弄得小朋友直嚷嚷……讓他上前表演時,他卻突然跑到鋼琴前,東摸西摸,老師制止他後,他就朝著小朋友們做了個鬼臉,惹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他卻像沒事人一樣地走開了。 鏡頭二:小朋友們玩搭積木遊戲,洋洋跑過去搶小朋友搭好的積木。明明急了,想搶回來。洋洋拿起積木就向明明頭上砸去,嘴裡還喊著「打死你!」孩子們被嚇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經過觀察,楊老師發現洋洋很喜歡聽故事,每次都很認真。而且,他還能把聽過的故事有聲有色地講給小朋友聽。小朋友給他鼓掌他很高興。於是,為了避免他和其他幼兒發生衝突,楊老師專門為他設置了一個活動區域,專門為他準備了一個複讀機,讓他在活動時間自己聽故事,這樣既滿足了他的需求,又不幹擾其他幼兒的活動。到了安靜活動的時間,老師就請他給小朋友講故事,時間長了,他也願意聽老師的話了,和小朋友的衝突明顯減少了。 洋洋任性、不受約束、攻擊別人等突出問題不僅影響了他與小朋友的相處,也讓他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因為他知道大家都不願意和他玩。但是當他講故事得到小朋友掌聲的時候,他就有了成就感,由此洋洋的行為習慣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棉幼實施個性化教育的具體過程中,老師們還會刻意為孩子記錄成長檔案,而且是目前最受幼兒家長歡迎的電子檔案。從幼兒入園到離園,在三到四年的時間裡,從託班、小班、中班到大班,每一階段都會以文字、照片、錄像的形式從體檢記錄、生活掠影、藝術創作、教師觀察等十幾個方面為孩子留下在幼兒園生活學習的記錄。最後還有畢業典禮的錄像、老師對孩子的評語、園長的祝福等豐富多彩的內容。棉幼保教主任姜蘭告訴記者,「孩子在棉幼每一點一滴的進步、改變、成長,家長都能從這張資料光碟中找到痕跡。」 案例二:個性化教育:胖孩子大鵬走出了陰霾 大鵬是一名大班孩子,喜歡畫畫,一到幼兒園活動區活動的時間,他就喜歡坐在美工區裡畫啊畫,在家裡也一樣,幾乎到處都有他的作品。可是大鵬不喜歡運動,長得也很胖,同學都因此取笑他,就連老師也時常不經意笑話大鵬。大鵬從而變得鬱鬱寡歡,這讓他的爸爸媽媽很犯愁。 於是,爸爸媽媽和老師商量,希望老師能幫助解決這個問題。正好幼兒園馬上要開運動會了,老師就有意識地在區域活動的時候邀請美工區的小朋友畫一些關於運動會的海報,這需要孩子們具備一些關於運動的知識和經驗。在這種氛圍之下,大鵬也開始嘗試著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了,並在繪畫作品中有所體現。於是,老師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對大鵬進行了表揚,並鼓勵他回家也堅持運動,和爸爸媽媽一起為班級製作運動會海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大鵬開始漸漸接受了運動,並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下能夠堅持運動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巧妙地運用了揚長補短的策略,在大鵬愛畫畫的長處和不愛運動的短處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幫助大鵬逐漸形成了運動的習慣,促進了大鵬的全面發展。 網友「中坐寸立」:不敢讓孩子太早上幼兒園,怕他失去自己個性 眼看我家小寶就快2歲半了,感覺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但我和我家夫人的想法是不要那麼早讓小寶去幼兒園。 因為,雖然寶寶早上幼兒園的好處是可以早點加入集體生活,能鍛鍊寶寶的膽識,自立能力,交際能力,學會容忍和謙讓,得到專業幼教,使寶寶全面發展等等。但我們擔心孩子太小受幼兒園教育會讓他喪失個性的培養。特別是小孩在3歲前的個性教育是很重要的。而幼兒園的模式化教育就會將小孩朝統一化和無差異化的方向培養,那麼更減少了小孩受個性化教育的機會和時間。而且小寶在他外婆家還有2個讀小學的小表哥跟他玩,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有幼兒園生活的效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