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孩子還是童年時期的時候,我們一般就能從TA的外在顯示特徵,如性格、習慣、思考和行為表現方式等,看到TA未來的發展軌跡。
雖然說孩子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學校和家庭這三個環境,但歸根到底,家庭才是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啟蒙基地。而來自父母的言行,則會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影響。
因此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相比較以往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發展的傳統教育,現在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個性化教育似乎更受歡迎。
那麼什麼是個性化教育?家長該如何實現個性化的家庭教育呢?不妨一起來看看吧!
通俗點來講:個性化教育就是細化到每個孩子,熟悉了解每個孩子的特性,並為每個孩子量身定製適合TA們的教育。讓教育更高效,精準,個性化!
相比較學校老師的大班式、一對多的教學方式而言,在家庭裡兩個父母對一個孩子,一對一甚至二對一的家庭教育方式,自然更容易實現個性化教育!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首先,家長的教育觀念會影響其教育態度、教育期望、教育方式,因此要想家長實現正確的個性化教育,前提一定是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家長應該轉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舊觀念,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長,以後做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其實就是一定意義上的成才了。
再有要樹立全面化的人才觀,孩子不一定要學習成績好才能成才,有藝術天賦或是演講口才,亦或是有良好的品德或讓人相處舒適的高情商等,以後都能成為孩子立足於社會的「砝碼」。
最後家長要意識到孩子是作為一個不依附於誰,而獨立存在的個體。父母可以引導,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權,更要做到愛而不寵,養而不驕。
二、選擇正確的教育方法
當然教育觀念只是想想還是不夠的,重要的是付諸.到實際的教育活動之中。
如讓孩子參與家庭大小事務的決策,這樣更容易贏得孩子的合作;
讓孩子在一定限度內有自主選擇權,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注意觀察和表揚孩子的優點,提醒但別過分強調孩子的缺點,讓孩子對自己認知更深,但也能學會自省。
父母應儘可能地選擇引導式教育,讓孩子在一定限度內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與接受。
當父母與孩子能做到換位思考、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時候,家庭教育就容易展開得多,當然在這種民主的基礎上也更個性化得多。
三、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是孩子的成長基地和教育啟蒙場所,合格的父母一定知道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多麼重要。
父母在家庭中不知不覺教給孩子的,比孩子在學校學習到的還重要。
在家庭中,幸福恩愛的夫妻關係能給與親子關係以好的養分,沒有哪個孩子能在父母關係惡劣的家庭環境中,健康快樂地長大成才。
因此父母要注意,維護好夫妻關係,不要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
還有如情緒穩定,不要把從外面接受到的糟糕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帶著孩子一起看書、做簡單的家務等;
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要耐心正面地給予回答;
家庭成員之間不要撒謊,要互相謙讓......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的言行堪稱孩子的表率,一定要多加注意。
一個優秀的家長一定懂得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管教是既不苛求,也不放任。
讓孩子處在家庭的幸福、溫暖中的同時,又能得到道德上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