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島一村》崑山上演 勾起兩岸鄉愁
原標題:《寶島一村》崑山上演 勾起兩岸鄉愁 新華社南京7月18日電(記者劉巍巍)跨越50多年人間離合,縈繞在兩岸之間的濃濃鄉愁,如今濃縮在一臺舞臺劇中。真實反映民族融合和兩岸關係的話劇《寶島一村》近日在崑山上演,眾多民眾觀影后認為,短短200多分鐘,凝結濃濃鄉愁。
-
想念眷村的故事和包子嗎?「話劇之王」《寶島一村》回來了!
這個故事,是屬於億萬中國人的情感經歷,十年間曾帶給40萬觀眾歡笑和感動。這是值得你二刷三刷的溫暖故事,這就是你心心念念的《寶島一村》。 可能身邊有很多在'眷村'長大的臺灣朋友,對這個地方既熟悉又陌生,昨晚看了《寶島一村》,歡笑中含有淚水,淚水中又充滿歡笑,終於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和情感。
-
「讓眷村故事一代代講下去」——臺灣經典話劇《寶島一村》在上海...
新華社上海7月2日電(記者許曉青)20多名演員,20多名技術工作人員,耗時近10年,巡演超過220場,觀眾突破20萬——講述海峽兩岸半個多世紀來眷村記憶的經典話劇《寶島一村》1日下午在上海舉辦創作回顧座談會。 「我是眷村的第二代,我覺得有責任把眷村的故事講出來。
-
賴聲川大戲"寶島一村"要來青島 上演眷村生活
年年巡演,每年只演一個月,巡演城市不超過5個,這就是《寶島一村》;2015年,賴聲川經典大戲《寶島一村》終於要來青島,8月1日、2日將在青島大劇院上演。日前,該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啟動本年度大陸巡演,不同於以往賴聲川戲劇的爆笑風格,《寶島一村》笑中帶淚,留給觀眾深深的感觸和反思,就像賴聲川說的,雖然是臺灣特有的現象,但裡頭的情感是全世界共通的。
-
《寶島一村》五周年紀念 賴聲川講眷村人故事
《寶島一村》五周年紀念 劇情簡介 搜狐娛樂訊 這是一個從意外旅程到落地生根的大時代故事 從1949到60年代,因政治環境的動蕩意外渡海而來的戰後新移民,在原本只是暫時落腳的村子落地生根,發展出了「眷村」這種臺灣所特有的有著自己的生活型態與族群文化的居住區域,而這齣結合了表演藝術與影視界雙大師王偉忠與賴聲川的精彩好戲,將呈現出「眷村」三代住民、四個家庭的故事。
-
《寶島一村》讓林青霞看得「像個傻子」
由臺灣知名戲劇導演賴聲川和「綜藝教父」王偉忠聯合打造的話劇《寶島一村》,將於2010年1月5日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內地首演。這齣反映臺灣特有族群「眷村」文化形態的戲劇作品,不僅題材極具分量,而且吸引到臺灣「金鐘獎」視帝視後屈中恆、萬芳等大批實力派演員的加盟,導演賴聲川自信滿滿地宣稱這是「十年來臺灣最成功、最轟動的一部戲!」
-
《寶島一村》演繹眷村一代 談父探親宋少卿哽咽
宋少卿 看過話劇《寶島一村》和賴聲川新戲《那一夜,旅途說相聲》的觀眾一定會對宋少卿的演技給予大大的肯定,他不僅能完成大段的相聲貫口,11月25日至27日在保利劇院上演的《寶島一村》,觀眾將再次見到宋少卿,他將飾演一位「有點同性戀傾向」的軍人。 在談到《寶島一村》中的這個軍人時,宋少卿一下打開話匣子,而說到最後則幾度哽咽,臺下記者也有人聞之落淚。在《寶島一村》這部戲中幾乎所有飾演「眷村一代」的演員,現實生活中都是「眷村二代」,飾演空軍軍官周寧的宋少卿也不例外。
-
《寶島一村》演到第9年,這部劇成了活的「眷村博物館」
7月1日,當年原創者和導演之一的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也來到上海,9年來一路相伴的劇組成員再度聚首在舞臺上,講述9年來他們的故事。臺上的幕布打著一行字「感謝一路上有你」,演員們坐成一排,臺上臺下都滿溢著一種溫暖和感動。而陪伴這部劇整整9年的男主角屈中恆說,「《寶島一村》就是一家活的眷村博物館,是一家還沒拆的眷村,我們永遠活在眷村裡。」
-
新書《我住寶島一村》首發 王偉忠籌備眷村題材電影
臺灣電視製作人王偉忠的新書《我住寶島一村》近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昨天,在該書的首發式上,王偉忠稱這本書與賴聲川話劇《寶島一村》有很大關係,並透露想拍攝一部眷村題材的電影。 《我住寶島一村》一書中,王偉忠記錄了自己生活的點滴和人生感悟,涉及了諸多臺灣當地的社會文化現象。
-
眷村中的大陸客 《寶島一村》喚醒臺灣共同記憶
這齣戲劇舞臺已在臺灣上映,每次賣票哪怕兩個小時剛剛上網,馬上就搶售一空,我相信未來賴聲川會把這一齣戲劇《寶島一村》待到所有的華人世界演出,今天《解碼陳文茜》讓你先睹為快,這是今天送給大家的文茜私房新聞。
-
走訪臺北「眷村文物館」:一齣戲挽救了眷村文化
若不是因為風靡海峽兩岸的話劇《寶島一村》,喚起了觀眾對眷村文化的共鳴,這片位於臺北市中心的眷村就會被當作房地產商爭搶的黃金地皮……有些類似1956年崑曲《十五貫》的成功被譽為「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話劇《寶島一村》挽救了瀕危的眷村文化。舊址建起文化館眷村,指的是1949年從大陸來到臺灣的國民黨部隊及其眷屬居住的村子。
-
細數臺灣眷村名人「那點事兒」
《寶島一村》,將在11月與南京觀眾見面。至此,這一部講述臺灣眷村故事的話劇,已經在大陸多個城市成功上演。此劇乃臺灣「話劇大師」賴聲川和「綜藝教父」王偉忠共同「記憶」的創作結晶,將近來在臺灣興起的「眷村文化熱」帶到大陸,並持續延燒。 眷村在臺灣形成於1949年後,不單是國民黨軍隊及其眷屬所落戶、居住處,更是包含了根植於臺灣本土文化孕育而成的族群文化。
-
上劇場打造《寶島一村》專屬版 用戲劇傳承臺灣眷村歷史
《寶島一村》專屬版發布會現場。上劇場供圖中新網上海9月29日電 (周卓傲)2008年12月5日,《寶島一村》在臺北首次全球公演,這個鄉愁的故事一講就是十餘年。2020年因為疫情的特殊關係,演了12年的《寶島一村》不得不停下大陸巡演的腳步,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上劇場決定製作推出《寶島一村》專屬版,繼續將這份時代的珍藏的作品傳承下去。「《寶島一村》變成更重要的一個歷史文件,記錄一個顛沛流離時代的漫長後續。隨著時間的腳步,它的含義從對臺灣眷村歷史的描述,漸漸擴大屬於對世界流離失所難民的生命記錄。」
-
《寶島一村》媒體報導及藝術評論
但是近年來,這樣的眷村已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都市化的摩天大樓。時至今日,仍屹立不搖的眷村只剩下不到兩百個。 由臺灣劇作家同時也是導演的賴聲川所創作的新舞臺劇《寶島一村》,內容主要使用普通話及福建話作為人物的對白。故事是敘述三戶人家在一個眷村生活五十年來的點滴。
-
臺灣大學生崑山實習交流:體驗不一樣的充實美好
中國臺灣網8月17日崑山訊 為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昆臺兩地青年人才交流合作,吸引臺籍青年來崑山就業創業,崑山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崑山市臺協會、臺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聯合主辦了臺灣大學生來昆實習活動。活動由國臺辦授予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稱號的崑山市臺協會微創業基地承辦。
-
《寶島一村》上海首演贏口碑 觀眾哭笑中領走眷村的包子
《寶島一村》昨晚上海首演贏得口碑笑完了抹一下眼淚,抹完眼淚繼續笑……昨晚,賴聲川和王偉忠合作的舞臺劇《寶島一村》來到了上海,在上海大劇院進行了滬上首演。和之前所有的演出一樣,上海的觀眾和舞臺上20多個演員一起度過了一個悲喜交加的夜晚。散場後,觀眾無不起立鼓掌,很多人眼裡噙著淚花。
-
屈中恆為《寶島一村》熱身:演員是高危職業
臺灣電視明星、舞臺劇「新人」屈中恆,在賴聲川、王偉忠合作的話劇《寶島一村》中出演的「老趙」獲得了好口碑,去年在上海演出時,不少觀眾為他最後的長段獨白留下熱淚。昨天,屈中恆趕到上海為《寶島一村》11月17日至20日在東方藝術中心的演出熱身。
-
臺灣眷村的三重理解
以前聽臺灣同胞總是說起眷村,起初一直不明白它是個什麼含義,以為是一個特別的地理名稱。
-
《寶島一村》來京 王偉忠始終一口京片子(圖)
明年2月初,由王偉忠和賴聲川導演聯合製作推出的舞臺劇《寶島一村》即將與北京觀眾們見面。王偉忠是臺灣婦孺皆知的金牌電視製作人。令人驚訝的是,從小在眷村土生土長的王偉忠竟然就是「北京人」。說到他製作電視節目成功的秘訣時,王偉忠透露說,他的製作公司就像是一個眷村,人與人的想法各不相同。
-
臺灣遊赴眷村尋找歷史的痕跡
核心提示:眷村在臺灣,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於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國民黨軍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六十年後這裡已凋零,但它孕育的人才和影響力,意外地成為臺灣軟實力... 眷村在臺灣,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於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國民黨軍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