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中夏 備好清涼家電不怕入三伏

2020-12-23 家電網

端午臨中夏 備好清涼家電不怕入三伏

字號:TT 2020-06-24 12:05 作者:夏芙 來源:家電網

家電網-HEA.CN報導:到了今天,端午節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無論是吃粽子,還是划龍舟、掛菖蒲,也不論時代和形式如何變化,這些古老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為現代國人的生活乃至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貢獻了智慧、增添了生活樂趣。

近日,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據家電網了解,今年端午假期期間的天氣預報已經出爐,據中國氣象臺發布的信息,端午期間(6月25-27日),中國南方由於雨水打壓,氣溫都在30℃上下,華南一帶溼度大,悶熱感明顯,局地有高溫,像是廣東雷州半島、福建大部分地區既高溫又悶熱。華北、黃淮一帶最高溫在30℃以上,局地有高溫,公眾出遊需注意防暑防曬,及時補水。

同時,由於疫情的反覆,相關政府部門也提醒大家外出時,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必須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應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服從、配合公交運輸單位疫情流行期間採取的各項措施;外出後勤洗手,或用手消毒劑消毒,在徹底清潔雙手之前不要觸碰口、眼、鼻。

端午到來後,離今年最熱的「三伏天」時期也不遠了。按照我國曆法來說三伏天都是從夏至過後的第三個庚日算起,今年的夏至時間為6月21日,往後的第一個庚日是6月26日,第二個是7月6日,第三個為7月16日,也就是說頭伏天是從7月16日開始往後數10天,到7月26日截止。而末伏是從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計算的,今年的立秋時間是8月7日,第一個庚日是8月15日,往後數10天,到8月25日截止。

據數據顯示,2020年5月全球溫度偏離平均溫度,持續升溫的趨勢可能使2020年成為地球最熱的一年。面臨最熱一年中最難熬的三伏天,人們就需要一些清涼家電來渡過難關了。

(家電網® HEA.CN)

責任編輯:編輯F組

相關焦點

  • 青大附院|端午臨中夏
    青大附院|端午臨中夏 2020-06-21 0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關於消夏的那些事
    端午臨近,夏日漸長。梅雨加之高溫,讓人感覺很不舒服。旁邊再有個小娃娃鬧騰一下,衣服粘在皮膚上,越發讓人心煩意亂。現代人消夏主要是得依靠空調,空調房裡呆著,也可以四季如春。記憶中一早一晚太陽沒那麼酷烈的時候是要下地幹農活的,中午回家休息時吃涼麵和西瓜,晚上天氣好的時候就和小夥伴們一道帶著涼蓆到外面空曠的道場裡睡,好似那個時候也沒有那麼多的蚊蟲,關於熱的記憶就在這些畫面中被衝淡了。可為什麼長大了,夏天依然還是那個夏天,離了空調風扇,就覺得日子好像沒法過了呢。果然「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哪。
  • 「夏至臨端午,田裡不打鼓」,19年夏至時間,三伏天具體日期?
    文/豬友巴巴「夏至臨端午,田裡不打鼓」,19年夏至時間,三伏天具體日期?隨著氣溫的節節升高,一年中最為炎熱的季節也將到來,在農村,俗話說「夏至臨端午,田裡不打鼓」什麼意思,今年夏至具體日期,以及即將到來的「三伏天」具體日期又是多少呢?今天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
  • 三伏至:賞一窗美景,覓一處清涼
    三伏天在小暑與處暑之間,從今天7月16號開始就入伏了,到了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在這盛夏時光,最愜意的莫過於幽居在清涼的室內,吹著涼風,聽一曲嫋嫋之音,賞一窗美景,持一本書卷,安閒的度過屬於自己的美好時光。
  • 端午臨中夏 千載意蘊長:文化在傳承中創新 精神在奮進中弘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網消息: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今天(6月25日)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戴香囊……千百年來,我們祖先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出發,為端午節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習俗,這些習俗歷經代代流傳,綿延賡續,成為我們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並在現代社會得以「新生」——今天,粽子的口味不僅有甜有鹹,而且新品層出不窮,小龍蝦粽、水果粽、玉米薯薯粽成為市場新寵;網絡直播、「雲上端午」成為新的時尚。
  • 唯品會「清涼夏日家電」特賣 炎炎夏日助你清涼到底
    七月過半,小暑剛過馬上就要迎來大暑,全國迎來大規模的高溫天氣攻勢,打起遮陽傘拿起小風扇開起空調躲避酷暑成了夏日本命操作。全球最大特賣平臺唯品會7月19日推出「清涼夏日家電」特賣,一同為3.3億唯品會會員盛夏降溫,為廣大會員送上一份涼爽。
  •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天」到底是個啥?又該怎樣計算?
    「三伏天」這一詞彙其實早在老祖宗那一輩就已經流傳下來了,有句古代諺語說得好:「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句話也分別描述了一年中極寒和極熱的兩個關鍵階段。那麼,三伏天裡的「三伏」,到底代表著什麼?又是從哪一天開始的?我們又該怎麼去推算呢?還有三伏天我們要去幹些啥呢?
  • 三伏貼今日開貼 「冬病夏治」正當時
    貼敷三伏貼是中醫冬病夏治的療法之一,很多人會選擇在入伏後貼敷三伏貼,今天是入伏頭一天,記者在新泰市中醫醫院看到,來貼三伏貼的人已經排起了長隊。在新泰市中醫醫院的門診大廳,許多市民一大早就有序地排著隊諮詢、繳費,爭貼三伏「頭一貼」。
  • 端午臨中夏 時清日復長
    端午節別稱最多,除了我們熟知的端陽、五月節、重五節、龍舟節、粽子節外,還有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多達二十多種別稱。 中國首個非遺節日
  • 【三伏】冬病夏治正當時——三伏貼開始啦!
    【三伏】冬病夏治正當時——三伏貼開始啦!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三伏貼是根據中醫
  • 端午臨中夏 粽甜艾葉香
    端午節源自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楚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死去,便成了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在我國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端午這天,民間除了吃粽子、掛艾葉,還有賽龍舟、戴香囊、點雄黃等獨具特色的習俗。
  • 「冬病夏治」方法多 「三伏」時機別錯過
    「冬病夏治」方法多所謂「冬病夏治」,「冬病」指的是冬天容易出現或加重的疾病,常見的如風溼、老胃病、哮喘等病症,「夏治」是針對中醫中春夏養陽理論,在天氣比較炎熱時採取外治法提昇陽氣,驅除體內寒邪,達到扶正固本、祛邪養生治未病的目的。
  • 「孕婦過三伏,腹中揣火爐」,夏季如何解暑,孕媽這樣做清涼一夏
    「寒有三九,熱有三伏」,進入到7月份之後,三伏天就來到了,作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會避暑,孕婦們也不例外。挺著大肚子的孕媽媽們是要比普通人還要熱,更需要清涼一夏另外有些防曬霜不是孕期適用的,孕媽要謹慎選擇護膚產品,有些不合格的產品含有化學物質成分多,不要傷害到肚中的胎兒。
  • 冬病夏治此時最佳!日照市中醫醫院三伏貼文化節正式開幕
    7月16日,是初伏第一天,日照市中醫醫院第三屆「冬病夏治」三伏貼文化節正式拉開帷幕!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的傳統療法,也是非常講究時令的療法,如今初伏已至,更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節。活動現場,日照市中醫醫院門診大廳開設了三伏貼貼敷區、中醫特色療法體驗區、中醫藥文化展示區。本屆三伏貼文化節新增三伏灸項目,其中包括艾灸、督灸、雷火灸等冬病夏治治療方式。正所謂「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為隆盛的時令,此時的人體陽氣最為充沛,腠理疏鬆、毛孔擴張、經絡中氣血旺盛,並趨於體表。
  • 冬病夏治?三伏貼到底該怎麼貼?
    經過調查後發現,原來是部分醫生為了提高療效,改善配方,擅自給三伏貼加了量,將配方中的「嫩薑」改成了「老薑」,將酒精的濃度從56°提高到62°。每天三伏天開始後,很多家長除了忙著幫寶寶降暑防痱外,還會做一件未雨綢繆的事情,那就是帶寶寶貼三伏貼,為的是冬病夏治。其實,這已不是三伏貼第一次出現問題。
  • 與夏日油膩說再見,悠伴空氣炸鍋聯合十大品牌開啟清涼消夏新體驗
    正值三伏天氣,各地都發布高溫黃色預警,紛紛都採取相應措施來防暑降溫,作為智能科技家電品牌悠伴為了應對夏日油膩困擾,悠伴空氣炸鍋聯合TATA、芝華士、TCL、喜臨門、來伊份、四季沐歌、森歌、國美、天能、奧普十大品牌,一起解鎖更多#去油攻略#,對抗炎炎夏日,還大家清涼一夏。
  • 三伏天貼「三伏貼」 冬病夏治正當時
    不少市民來到縣中醫醫院貼「三伏貼」紅網湘潭縣分站7月16日訊(記者 吳志勇)俗話說,「熱在三伏」,又到了夏季養生重頭戲「三伏貼」上場的時候了。按照中醫說法,「驅寒固本,冬病夏治」,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補充人體陽氣最佳時節。
  • 雲上溪遊 第八回:花式避暑有涼方清涼一夏大冰溝
    第八回花式避暑有涼方清涼一夏大冰溝不說別的為了金榜題名的中考同學們為了即日啟程的大學學子們小宣先給大夥跳一段曾經有一個朋友問小宣:「伏天」為什麼叫「伏」小宣給的答案是「伏」就是「趴著」,別動「三伏」就是三十天都趴著
  • 「三伏貼」開貼,「冬病夏治」在島城受追捧
    7月12日,三伏入伏首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到了。  「中醫養生注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夏天,尤其是農曆的三伏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是調養人體陽氣的最佳時機。人們會在三伏天進行貼敷,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青島海慈醫療集團主任醫師朱維平介紹說。
  • 「冬病夏治」三伏貼——婦科篇
    「冬病夏治」三伏貼——婦科篇 2020-07-10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