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淑靜
臺「經濟部」部長沈榮津在訪問節目中預估:2025年臺灣的電費將大漲33%,每度電從2.55元漲到3.39元(新臺幣,以下同),33%是預估的最大值,將逐年調漲,並不是一次到位;每月使用三百度以下的民生用電不會調漲,所以逾七成五的家庭不受影響,這是在同時照顧民生與電價穩定。
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反駁:指「經濟部」低估電費上漲的幅度,實際上大概要調漲45%。不久前有媒體報導,蔡當局與外資洽商在臺灣開發風力發電,外商予取予求,若是都按照他們的要求,未來臺灣以風力發電取代核能發電,臺灣的電費將漲到每度5.5元;漲幅超過100%。沈部長宣稱:「這種傳聞都是流言蜚語,是在扭曲、抹黑執政當局。」
孰是孰非做老百姓的只好在那裡等著,到了2025年收到電費帳單,才能真相大白。
第四核能發電廠停停建建了二十多年,最後終於完工,馬英九不願意引起綠營的反對,決定封存不予啟用。蔡英文上臺來之後,做了廢棄核四廠的決定,她也曾建議將核四廠改建為天然氣發電廠,是典型的強不知為知、外行硬充內行。
這一樁反反覆覆的核四興建案,已淪為國際笑柄。國際仲裁法庭判決臺灣電力公司賠償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一點五八億美元。沈榮津說:「這是前長官(指馬英九、江宜樺)所做的決定,我予以尊重,臺灣電力公司已於2014、2015年間,透過提列較高額度的工程款項因應,因此仲裁結果對臺電今年度的損益沒有太大影響,也不會衝擊電價。」
臺「監察院」俗稱「拍蒼蠅院」,通過報告糾正「行政院」及「經濟部」,指他們;執行核四政策的過程中迭次反覆,造成重大變動,如運轉中核電機組完成大修後,長期處於停機狀態,導致資源浪費、「能源轉型」未經完整評估等,予以糾正。
「經濟部」發布新聞稿自我解釋:已充份向「監察委員」說明了能源政策務實評估,臺電公司提報改採資產維護管理至今,保存未來資產設備轉售及再利用的最大價值;同時確保系統設備安全與可用下逐年精簡核四廠人力,配合除役自主化等業務需求,辦理核四人力轉置,調整及優化人力配置,避免核能人才與技術留失,並非「經濟部」蓄意讓機組長期處於停機狀態。但是「監察院」仍通過糾正調查報告,「經濟部」深表遺憾。
「經濟部」向「監察院」做的說明,外界沒見到全文,無法置評。但是整個核四廠的興亡過程耗費了五百多億元,完全浪費了臺灣人民的血汗錢,這筆帳要怎麼算,該由誰來負責?
「監察院」是一個沒有實際權力的機構,發出一份公函糾正某個部會,誰也不會因此去吃官司,政務官員繼續做他的官、事務官員奉命行事,沒有責任。 「監察院」的內部還有藍綠之爭;就在這個「糾正案」記者發表會上,又有三名「監委」上臺,他們代表民進黨的立場提出「不同意見書」:錯誤的是核四的規劃以及興建,而非封存;這個「監察院」調查結果不僅有倒果為因之嫌,其動機也讓人匪夷所思。
民進黨發言人也發表聲明:「監察院」調查報告沒有約詢做封存決策的馬英九、江宜樺;核四封存後、有兩年的時間,馬英九並沒有任何配套作為。蔡英文上任後,提出新能源轉型政策與替代電力的計劃,因應核四封存後的相關影響。「監察院」曾對核四的興建工程,如偷工減料、施工質量不佳、輕忽核安、經費暴增乃至官員收賄等問題,進行過調查,共有6次糾正及2次彈劾。另外,「原能會」也對核四廠工程17件重大違規事件,總計開出2290萬元的罰款。
這個政黨已經執政快三年了,還一直在做指責前任當局、推卸責任的事。民眾亟欲知道的是:蔡英文的新能源轉型政策、以綠能替代核能發電的具體計劃是什麼?只粉飾太平的預估2025年電費會漲價33%,不言其他。七年之後臺灣的供電情況會是怎麼個情況?綠色能源供電佔多少比率,燃煤發電、天然氣發電的比率會在50%以下嗎?
一律都說不出來,只連番不斷的罵馬英九、國民黨,老百姓就會問:「你們是不是根本沒有一個能源政策?」(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