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浙江裡的天台山,山腰見雪,還是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

2020-12-22 喵喵講旅遊

大家好,我是喵喵,今天小編我要帶大家去看一看藏在浙江裡的天台山,這裡在山腰處別可以看見雪,而且這裡還是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之地呢,走吧,我們一起去看看這裡,一同遊歷山中吧。

彭州天台山之所以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是因為它未經開發的原生態景觀,受到了很多戶外旅遊愛好者的青睞。同樣是通過戶外旅行者的發現和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戶外旅行。位於成都市彭州市通濟鎮境內的天台山,海拔約2400米,山上森林茂密,山間道路崎嶇,夏季山上盛開著美麗的杜鵑,冬季則是冰天雪地。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境內,為浙江省東部名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浙江十大旅遊勝地之一,以「佛祖道源,山水神秀」而聞名海內外,山間風光秀麗,多峭壁,飛瀑幽潭,《徐霞客遊記》開篇即寫了一篇「遊天台山記」,人文底蘊頗深。

天台山風景名勝區有眾多的風景名勝,其中最著名的有國清寺、梁飛瀑、華頂國家森林公園和瓊臺仙谷。這些景點我都去過了,印象最深的是國清寺和石樑瀑布,喜歡佛教文化的人,國清寺是必到之地,喜歡自然山水的人,石樑飛瀑值得一去。

位於天台山北部的石樑飛瀑,相對於其他景區來說比較偏僻,距天台縣約25公裡,車程約50分鐘。儘管石樑飛瀑屬於天台山風景區,但並非5 A,而是4 A景區,每人60元的門票。

浙東「唐詩之路」,不知大家曉不曉,它是一條貫穿浙江東部的古道,文人墨客自古往來頻繁,如今已發展成為山水人文旅遊線路,而石樑飛瀑正是這條「唐詩之路」的精髓,歷代文人墨客無不對此感慨萬千,留下膾炙人口的佳作。

在天台上行走時,特別是到山腰時,相對於前面那片蒼翠的柏樹林,路邊的薄雪積冰,後面的山林顯得有些沉悶,林中最多的是枯藤,老樹,堆積的落葉,幸好有積雪的襯託,以致景色不那麼單調。再走到半路,便到了華光寺。遠山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遠觀深山中的華光寺,被植被掩埋的廟宇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山後山巒起伏,薄薄的白雪皚皚的樹木遠眺,就像一棵開滿櫻花的樹。天色陰沉,仿佛要下一場風雪了。

山頂上還有一座古寺,聽說還有一個老人獨守著古寺,身著厚棉布鞋,戴著帽子,他看不出是僧人。這位老先生非常和善,也喜歡偶爾和遊客交談。他說:雪下的時候,天台成了南國的雪域:在千年古剎國清寺,踏雪訪古寺;在天下第一奇觀的石樑飛瀑,看冬韻的山水;在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漫步古樹蕭森…

是呀,何嘗不是南國的雪域呢,那麼美的地方,有著唐詩的底蘊,瀑布的飛逝期間,古寺的屹立山頂,何處都是一幅美景,怎麼會不心動呢,不是嗎? 好啦,本期小編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吧,拜拜。

相關焦點

  • 跟著唐詩遊天台!"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浙江天台山
    浙江省長袁家軍在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劃了重點,要「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天台是這條「詩路」的目的地。1月29日起,讓我們跟著唐詩遊天台!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400多位詩人從錢塘江南岸出發,一路南下,棹聲帆影,載舟揚帆,直達天台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他們經過的這條路,就是浙東唐詩之路,天台山就是這些詩人的目的地。天台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以其神山秀水、佛宗道源、桃園勝境等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其作為這條詩路的頂點地位。「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
  • 三天兩夜自駕遊台州,邂逅你與唐詩之路的故事
    說起可以與唐詩來場美麗邂逅的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中國黃金海岸線上的優秀旅遊城市——浙江台州,必須榜上有名,早在1200多年前,唐朝詩人杜甫曾寫下「台州地闊海溟溟,雲水長和島嶼青」的詩句讚美台州。台州,是一座詩意盎然的山海水城,是一方人文薈萃的聖地,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製造之都。而若說起台州與唐詩的那些事,就不得不提浙東唐詩之路。
  • 帶你循唐詩之路,吟詩詞歌賦,遊詩畫浙江
    千百年來,眾多文人墨客從錢塘江出發,過蕭山、經紹興,自上虞向南過曹娥江,溯源而上入剡溪,走新昌天姥、過天台山石樑飛瀑,載酒揚帆,踏歌而行,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章,在浙東這片土地上,踏出了一條「唐詩之路」。今天,讓我們一同探尋這條「唐詩之路」,走進詩詞的意韻風雅裡,沉醉於詩畫浙江的美麗風景中。
  • 鄭柵潔省長談唐詩之路:率先啟動浙東唐詩之路建設 高標準打造詩路...
    一是浙東唐詩之路:天台今年4月被稱為「中華第一高瀑布」的天台山大瀑布建成運營,新昌位於天姥山風景名勝區的鼓山公園建成開放,上虞、嵊州等地完成「詩畫剡溪」曹娥江綜合整治,柯橋謀劃建設稽山鑑水唐詩路,蕭山著力打造浙東唐詩之路起點漁浦
  • 中華第一高瀑:浙江天台山大瀑布試運營!
    人們驚喜地發現消失了六十年的天台山大瀑布又恢復了往日的雄姿,與相隔不遠的赤城山遙相呼應,重現了孫綽筆下「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的壯美奇觀。據悉,五一前,大瀑布景區實行限流預約體驗制度,遊客可通過「天台山旅遊網」預約免費體驗券進入景區遊覽,每天限流500人。
  • 徒步海拔2400多米的彭州天台山,山腰見雪,山頂72歲老人獨守破廟
    知道彭州天台山已經很久了,這是一座很冷門的山峰。說起天台山,全國同名的不止一座,而對於長期生活在成都地區的人們來說,最熟悉的莫過於邛崍市境內的天台山,因為它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4A級旅遊景區的身份,而與之相比彭州的天台山不過是一座籍籍無名的野山罷了。
  • 唐詩來過(行天下)
    然後,她專注地核實著手機裡我們轉的木蓮花豆腐錢。她大概以為我們在找一個叫「李白」的村裡人。木蓮花豆腐果然好喝,被初秋的暖陽輕輕裹著走了一段山路,這一杯清涼正合心意。踏上謝公古道,一張黛綠色的浙東唐詩之路地圖立在道旁,曾被歷史短暫懸置的巨大空間,此刻清晰地、具象地鋪陳在我們腳下。
  • 國家5A級,天台山景區向全國人民免費開放啦!
    即日起到4月30日,和合聖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天台山景區向全國人民免費開放啦!天台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佛教天台宗發源地、道教南宗創立地、活佛濟公出生地、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也是和合文化發祥地。除國家5A級國清景區和石樑景區之外,赤城景區、濟公故居等天台境內的國有A級景區也都在4月30日前對全國人民免費開放!
  • 藏在名畫裡的唐詩與古文:詩情畫韻的舍筏登岸
    無論是在詩論還是在畫論中,品鑑一個作品之優劣,都要看其是否有興味、不匠氣;看其是否有神韻、見意境;看其是否有韻外之致、有象外之意,能讓人持續心旌搖蕩、流連吟誦間唇齒生香。古代常在畫上題詩,亦有因詩之意韻涵味無窮而作畫為之寫形,詩畫一體,自古難分。
  • 天台山:這有秀麗的山水,得天獨厚的景色,是一個度假聖地
    天台山位於中國浙江省天台縣城北,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主峰華頂山在天台縣東北,海拔1098米,由花崗巖構成。多懸巖、峭壁、瀑布。這裡的景色得天獨厚,還有秀麗的山水,令無數文人騷客為其傾倒。更有「天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矣」的詩句來表達。
  • 唐詩為媒 新昌天台仙居臨海共推「新天仙配」旅遊線
    浙江新聞客戶端通訊員 喬安 攝「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這首家喻戶曉黃梅戲曲目中傳唱的經典愛情故事,如今乘著唐詩之路文旅融合的東風,在新昌、天台、仙居、臨海四縣(市)的合力演繹下,內涵日趨豐富深遠。
  • 旅遊:石樑飛瀑的美景在於浪花萬朵,似堆雪撒珠,終年不絕!
    天台山,石樑飛瀑如虹掛,風吹過,捲起了點點水珠, 劍氣襲人,天地間充滿了悽涼肅殺之意,陽兒反手拔劍,平舉當胸,目光始終不離楊芳的手。夏天就該玩水,因此到了天台自然不會錯過石樑飛瀑。與瓊臺仙穀類似,石樑也有上下出入口,而這一次我們選擇的是自下而上。
  • 浙江台州天台山,當年徐霞客為什麼會喜歡這個地方?
    浙江這個地方,一直是我非常嚮往的地方,這些年因為工作關係,只去過杭州,其他諸如紹興、舟山、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等蜚聲海外的這些地方,更是我夢想著一定要去的地方,尤其是紹興,上學時學的魯迅課文,早已駐進了我心裡。
  • 誰道青山行不盡,更向深山深處行 :「青山行不盡——唐詩之路藝術展...
    中國文聯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許江講話 許江懷著自天台山秋旅帶回的激蕩抒懷,指出浙江唐詩之路是突顯浙地人文與風物傳統的時代性文化工程唐詩之路是中國人詩性心靈的發生現場,這是一條山川壯遊之路,溪山無盡,行旅亦無盡。這也是一條詩意興發之路,天地無涯,情致亦無涯。中國美術學院將「唐詩之路」確立為長期學術項目,未來,學校將與浙江文藝界、學術界的同仁們一起,推動詩路研究、弘揚詩路文化。
  • 濟公故居,天台山大瀑布一日遊
    作者|寒江雪為了讓自己在詩和遠方的路上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我報名參加了椒江區體育藝術中心手機攝影初級班的學習。2020年10月28日是我們攝影班秋季第一節野外攝影學習交流課,在羅老師的帶領下,我們24位學員來到了天台山旅遊風景區。
  • 雪竇山下,唐詩之路,棲霞坑古道
    棲霞坑是浙江造山運動留下的斷巖帶,地處雪竇山的千丈巖、三隱潭、徐鳧巖之南的峽谷中,筠溪穿村而過,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自然風光。棲霞坑,舊稱桃花坑。《四明山志》記載,桃花坑「在二十裡雲之南。然地當孔道,西界越嵊,東通奉鄞,行人往來不絕……」通過棲霞坑的古道,是著名的「唐詩之路」的寧波段,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詩篇。唐詩之路,是從紹興會稽山,經嵊州、新昌、餘姚、奉化、寧海直至天台山的路線。
  • 詩人觀畫中之松,稱其似天台山上曾見的勁松,足見畫中松之神韻
    畫中松景雲生卒年不詳,詩僧,安史之亂後尚在世。岑參有詩《偃師東與韓樽同詣景雲暉上人即事》贈與,中云:「山陰老僧解楞伽,潁陽歸客遠相過。據此則知其為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幼通經論,早慧穎悟。喜草書,曾學於張旭,事見《宣和書譜》卷一九與《書史會要》卷五。亦能詩,《全唐詩》收詩三首。這首詩是描摹詩人在品觀畫作後的藝術感受。作者景雲乃盛唐詩僧,善草書,與岑參同時代。這首詩平白如話,似乎是隨手寫來,但其中的心理變化和觀畫中表現出的藝術層次感則非常清晰,別有意趣。詩的首句富有口語色彩,「畫松一似真松樹」,這是表明詩人對畫作的第一印象。
  • 浙江新昌:文化禮堂延續「唐詩之路」文脈
    李白名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提到的天姥山,位於浙江省新昌縣,而在天姥山下的儒岙鎮橫板橋村,村裡的文化禮堂裡時時會響起琅琅的誦讀之聲。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如今的浙東地區文人墨客往來頻繁,李白、杜甫、王維、元稹、賈島、杜牧等詩人都曾在此留下詩作,這條山水人文旅遊線路也就有了「唐詩之路」的雅稱。
  • 清音歌盛世 流連詩路間 浙江交響樂團廣東巡演《唐詩之路》
    浙江在線5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伴隨著詩人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千古絕唱,5月24日至28日,浙江交響樂團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的大型詠誦交響套曲《唐詩之路》分別在廣東珠海、廣州、河源、肇慶四城市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