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冰篆書謙卦碑欣賞

2021-02-19 藝苑南山

李陽冰譙郡(治今安徽亳州)人。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字少溫,約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寄寓雲陽.祖籍趙郡(治今河北趙縣),李陽冰五世祖李善權為後魏譙郡太守,將家徙至譙郡(治今安徽亳州),於是在安徽亳州一帶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初為縉雲令、當塗令。李白族叔。李白晚年抵於當塗縣投奔族叔李陽冰,屢有聚會,過從良多。李白去後,託李陽冰編輯其一生詩文。李白曾稱讚李陽冰的篆文:「落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後官至國子監丞、集賢院學士。世稱少監。兄弟五人皆富文詞、工篆書。初師李斯《嶧山碑》,以瘦勁取勝。他善詞章,工書法,尤精小篆。自詡「斯翁之後,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述書賦》形容李陽冰的篆文:勁利豪爽,風行而集,識者謂之蒼頡後身。


《謙卦碑》,是李陽冰在任當塗縣令期間,應友人之請所書而刻於石的。此碑為篆書,氣勢犀利,風骨遒勁,筆法雄健。唐時散落民間,明初蕪湖王氏於當塗城內獲得,將碑轉至蕪湖秘藏家中。此本為明嘉靖5年張大用跋,清道光張幼軒題籤本。

至明嘉靖四年 (1525),始由蕪胡關監督張大用從王氏家中移立於學宮,並為之題跋云:「陽冰篆書祖秦相斯,而筆力過之,舒元輿輩論之詳矣。是刻藏蕪湖王氏,國初得之當塗縣治,風骨雅健,卓有古意。」可惜這「題跋」碑石在「文革」動亂中毀壞無存,而三塊《謙卦碑》至今猶存。

謙 亨君


子有  終彖

曰謙  亨天

道下  濟而

光明  地道

卑而  上行

天道  虧盈

而益  謙地

道變  盈而

流謙鬼神

害盈  而福

謙人  道惡

盈而  好謙

謙尊  而光

卑而  不可

逾君  子之

終也  象曰

地中  有山

謙君 子以

裒多  益寡

稱物  平施

初六  謙謙

君子 用涉

大川  吉象

曰謙  謙君

子卑  以自

牧也  六二

鳴謙  貞吉

象曰  鳴謙

貞吉  中心

得也  九三

勞謙  君子

有終  吉象

曰勞  謙君

子萬   民服

也六  四無

不利  撝謙

象曰  無不

利撝  謙不


違則  也六


五不  富以


其鄰  利用


侵伐  無不

利象  曰利

用侵  伐徵

不服  也上

六鳴  謙利

用行  師徵

邑國  象曰

鳴謙  志未

得也   可用

行師  徵邑

國也  唐李

陽冰  書

張大用跋


秦小篆書法藝術發展到唐代其書風日下,今不逮古,可謂"篆學中廢",直到李陽冰的出現,扭轉了當時的習篆風氣,結束了唐代篆書不景氣的局面。他通過現身說法使"中廢已久"的秦小篆書風得以不絕,為後人習篆提供了另一個典範,搭建了橋梁。《謙卦碑》便是李陽冰的小篆代表作。


長按二維碼 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李陽冰篆書《千字文》
    李陽冰 篆書《千字文》李陽冰在唐代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革,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李陽冰 篆書《千字文》局部 --- 李陽冰在唐代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革,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始學李斯《嶧山碑》,承玉筋筆法,然在體勢上變其法。線條上變平整為婉曲流動,顯得婀娜多姿。《金壺記》稱「陽冰尤精書學,豪駿墨勁,當時人謂曰筆虎」。李陽冰 (生卒年不詳),約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唐代文學家、書法家。
  • 李陽冰篆書《千字文》完整版
    李陽冰 篆書《千字文》李陽冰在唐代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革,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 李陽冰 篆書《千字文》局部 --- 李陽冰在唐代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為秦篆一大變革,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始學李斯《嶧山碑》,承玉筋筆法,然在體勢上變其法。線條上變平整為婉曲流動,顯得婀娜多姿。《金壺記》稱「陽冰尤精書學,豪駿墨勁,當時人謂曰筆虎」 李陽冰 (生卒年不詳),約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唐代文學家、書法家。
  • 李陽冰篆書《千字文》(高清)
    李陽冰(生卒年不詳),約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唐代文學家、書法家。字少溫,漢族,譙郡(治今安徽亳州)人。祖籍趙郡(治今河北趙縣),李陽冰五世祖李善權為後魏譙郡太守,將家徙至譙郡(治今安徽亳州),於是在安徽亳州一帶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寄寓雲陽(今陝西涇陽)。初為縉雲令、當塗令。李白族叔。為李白作《草堂集序》,後官至國子監丞、集賢院學士。世稱少監。
  • 關於篆書簡明書法工具書一
    書法是我國獨有的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社會的發展,書法也不斷演變革新,以適應實用的需要和藝術欣賞的需要。書體上,總得來說是由繁入簡,使人們用起來更為方便;從書法技巧來講,卻是千變萬化越來越多,風格也是更趨多樣。如今書法已經漸漸退出實用範疇,而更多的是藝術欣賞的需求。
  • 詩仙李白的族叔--李陽冰篆書得李斯「玉筋筆法」冠絕唐朝
    李陽冰書法初師李斯《嶧山碑》,以瘦勁取勝。他善詞章,工書法,尤精小篆。他所書寫的篆書,「勁利豪爽,風行而集,識者謂之蒼頡後身。」甚至被後人稱為「李斯之後的千古一人」。李白曾贈以詩曰:「落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吐辭又炳煥,五色羅華星。」
  • 「篆寫燕趙·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七屆篆書委員會委員作品展」開展
    12月4日,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石家莊市美術館主辦,河北聚雅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篆寫燕趙·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七屆篆書委員會委員作品展」在石家莊正式開幕。據悉,這次展覽也是本屆篆書委員會的最後一次集體活動,希望能以本次活動為新的起點,以民族文化復興為己任,讓篆書藝術的弘揚與燕趙大地新發展的嶄新景象交相輝映。秦時李斯已嘆「篆籀以前,眇邈不可得而聞矣」,遵循傳統書法史的視角,篆書無疑是漢字演進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是書法史上奕奕生光的豐碑,後世隸草行楷無一不以篆書為滋乳。
  • 重溫經典丨李陽冰篆書《千字文》,值得收藏!
    李陽冰,約生於開元九、十年(721—722)、卒於貞元初年(785—787),字少溫,原籍趙郡(今河北趙縣),後徒居雲陽(今陝西涇陽),遂為京兆人
  • 鄧石如篆書《荀子宥坐篇軸》
    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而篆書成就在於小篆。書法密碼微店 鄧石如遂工四體書,尤長於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作為震古爍今的書法大家,鄧石如是以貨真價實的創新贏得我們尊敬的一個典範。與他同時代的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把他的書法列為「神品」,譽為「四體書皆國朝第一」。
  • 以鄧石如為代表的篆刻家,他們的篆刻是流利奔放的篆書風格!
    清代中期自道光以後,書法研究注意秦漢古碑,阮元、鄧石如、包世臣等書法家大力提倡碑學,影響所及,書家紛紛搜訪金石文字,探求書體新的風格,尤其是篆書,基本上脫離了宋元以來李陽冰篆體的束縛,講究筆墨。這時期著名的篆書家鄧石如、吳熙載、楊沂孫等,都以長鋒羊毫作篆,形成流利奔放的篆書風格。
  • 一位苦練篆書的農民,如今終於成了書法大師,一幅字能值1000多萬
    鄧石如篆書《心經》在梅家的8年間,鄧石如學遍了古今法帖和刻石,尤其對於篆書尤其痴迷:「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盤,至夜分盡墨,寒暑不輟鄧石如曾經寫過一件篆書的《心經》,筆法精妙,大有古人意趣,當時的不可一世的大書法家包世臣見到了這幅字,大驚到:「此非少溫(李陽冰)不能作,世間豈有此人耶?」意思是如果不是李陽冰復生,不敢相信人間還是能寫出這樣書法的人!
  • 筆法險峭爽朗,筆力遒勁舒放,唐代李邕《法華寺碑》書法欣賞
    初學右軍書法,既得其妙,復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他工詩文,善正、行、草書,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觀常以金銀財帛作酬謝,請他撰文書寫碑頌。他前後共為人寫了數百篇,得到的潤筆竟達數萬之多。他繼李世民《晉祠銘》後以行書書寫碑文,其書法個性明顯,高勢左低右高,筆力遒勁,舒放,有險峭爽朗之感。李邕提倡創新,有似我者俗,學我者死的精僻論點。
  • 易經智慧:為什麼說謙卦是六十四個卦中最好的一卦
    提起「謙謙君子」,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實這句話是來自易經中的第十五卦「謙卦」,是初六爻的爻辭,原文是: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謙卦的客卦部分是坤卦,是地。主卦是艮,是山,山隱藏在地底下,說明山很謙虛,把自己的鋒芒都隱藏起來。
  • 李剛田 篆書講堂32講
    📑課程簡介李剛田 篆書講堂32講:是由名師授課。
  • 龔鵬程|篆書有一種人性的,甚至過分人性的氣氛
    但也許還有許多人不知道:其中篆書卻不像正書楷體那樣,只是一種字體。篆書是個體系,泛指古代的各種字體。例如秦朝,《說文解字》說:「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這裡面,除第八種隸書之外,都可歸入篆書範圍。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篆書的種類較多,基本可分為三大類,即甲骨文、大篆和小篆。
  • 漢代書法名碑:《張遷碑》全文譯文對照欣賞
    《張遷碑》,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碑高2.9米,寬1.07米,刻立於公元186年,該碑明初出土,先後收藏於樂平州學、山東東平縣政府院、泰安岱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碑額字體為篆書,正文為隸書。其中隸書以方筆為主,字體沉穩樸拙,雄厚蒼勁,堪稱漢代隸書的上品,為歷代書法名家所器重,也是歷代名人、墨客、書家、書法愛好者臨摹練習隸書的經典範本。
  • 西安碑林,書法名碑聖地,書法愛好者一定要到這裡朝拜
    碑林裡面珍藏的石刻其實大部分都是書法石刻,雕像和繪畫石刻佔比很少,而且西安碑林保存著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墨寶刻碑,這些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是書法名碑聖地,更是書法愛好者的朝聖之地。顏(真卿)、褚(遂良)、歐陽(詢)、徐(浩)、柳(公權)等等這些大書法家所書碑石及《篆書目錄偏旁字源》諸碑都保存在西安碑林,學過書法的人對他們肯定都很熟悉。
  • 開創了一個篆刻流派,生前卻靠寫字刻印謀生-碑學書家鄧石如
    清代的書法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門派:帖學和碑學,而清朝中葉以後這兩派之間不再是平衡的關係。帖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因金石大盛則導致碑學迅速成長起來。今天我們講到的這位鄧石如便是清代碑派書法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他也是篆刻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人物,開創了獨特的"鄧派"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