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勞動教育 培育時代新人

2020-12-13 廣西新聞網

2020年04月16日 07:08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胡啟明 編輯:羅婧

胡啟明

勞動是幸福之源,要幸福就要奮鬥。中共中央、國務院前不久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勞動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這為新時代全面加強勞動教育,培育時代新人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加強勞動教育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加強勞動教育是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價值彰顯。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是人的本質性規定,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勞動是實現人的解放的重要手段,勞動提升人的主體地位。《意見》指出,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的價值取向。

加強勞動教育是對新中國成立後勞動教育方針的繼承和發揚。新中國成立後,教育同生產勞動緊密結合作為教育的基本原則貫穿於各個時期黨的教育方針之中。早在1957年,毛澤東提出「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勞動人民要知識化,知識分子要勞動化」。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強調「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在新的條件下,如何更好地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入21世紀,我們黨對教育方針提出新要求,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德智體美勞作為整體納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之中,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進一步體現。《意見》提出的「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勞動教育方針的繼承與發揚。

加強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對勞動教育迫切需求的精準供給。長期以來,黨和國家在教育政策中賦予勞動教育重要地位,但在實踐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這就要求培養大量能夠將現代科學技術與生產勞動密切結合、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協調統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時代新人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知識,還要具有創新精神、工匠精神、實幹精神以及組織實施能力等素養,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些最終指向並聚焦到以「勞」培育時代新人。

加強勞動教育,全方位培育時代新人

把握勞動教育的時代性。深入研究勞動教育的時代特徵,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重點從三個方面凝聚共識、統一思想:一是全面了解勞動教育在黨的教育方針中的發展脈絡及現實要求;二是深刻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時代性,系統分析新時代開展勞動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三是樹立勞動教育意識,充分認識「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是培養時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遵循勞動教育的規律性。勞動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各學段學生年齡特點不一樣,各類型學校條件存有差異,社會、學校、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不一樣,需要遵循勞動教育規律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一是建立不同層次的勞動教育體系。構建從小學到大學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促進各層級子體系相互貫通,形成完整的勞動教育閉環。強化小學生的勞動啟蒙和勞動習慣養成、初中生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增加、高中生的職業體驗和理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把課程目標、課程資源、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四個環節逐級打通,確保勞動教育有效實施。二是明確家庭、學校、社會的角色定位。家庭勞動教育是勞動行為習慣與勞動品性養成的基礎,要讓學生從日常家務做起,彰顯日常生活勞動的基礎作用;學校勞動教育是勞動觀念教育與勞動能力培養的主導,要科學設計勞動實踐課程,在規範化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通過廣泛開展社區服務和志願服務活動等多樣化社會勞動教育,形成協同育人格局。三是因地制宜加強勞動教育。結合各地區和學校實際,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勞動教育。比如,可以組織學生走進工廠、車間,在生產製造中接受勞動教育,或結合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藝活動等開展勞動教育。

強化勞動教育的創造性。緊密結合實際,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趨勢,注重實效,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創造性。一是創造性拓展勞動教育新形態,把勞動教育與國家需求、社會服務緊密聯繫在一起,特別是與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緊密結合。如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有的高校學生志願者為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做疫情數據處理,這種勞動教育體現了勞動和專業知識以及社會治理的高度契合;二是依靠新技術,結合新業態,將創新性元素融入勞動教育,在勞動實踐中提倡創造性勞動。比如,高校可打造線上線下實踐平臺,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提高大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的創造性能力。

(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基地)

相關焦點

  • 江蘇常州:加強學生勞動教育 培育時代新人
    常州市:加強學生勞動教育 培育時代新人    中國常州網訊 日前,記者從常州市教育局獲悉,為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常州市從制定政策、研發課程、拓展基地、創新機制、營造氛圍等方面積極探索,全面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
  • 培養有勞動素養的時代新人
    培養有勞動素養的時代新人 2020-03-27 來源:《光明日報》   新時代為什麼要加強勞動教育?如何紮實開展與時俱進的勞動教育?
  • 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 培養一代又一代高素質勞動者
    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培養一代又一代熱愛勞動、勤於勞動、善於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這為大力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培養正確勞動價值觀。
  •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大力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歷史方位,對勞動和勞動教育作出重要論述。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明確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必須增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緊迫感、責任感。
  • 時代新人培育的內在要求與實現路徑
    時代新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有生力量,應當重視道德建設對時代新人的塑造作用,挖掘時代新人蘊含的多重內涵和作用,並分析「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對時代新人培育所提出的內在要求,探索符合教育規律和個人成長規律的時代新人培育路徑。
  • 培育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時代新人
    「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發布非常及時,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構建起一套系統化的、具有生動實踐意義和時代特徵的高校勞動教育實施體系,把學生培養成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時代新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書記劉向兵這樣描述該校深入推進勞動教育的「路線圖」。
  • 【校園文化】姜山鎮繞嶺小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著力培育時代新人
    【校園文化】姜山鎮繞嶺小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著力培育時代新人 2021-01-15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勞動教育樹時代新人(新論)
    勞動教育,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以勞動立德樹人理念,對推動勞動創新、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    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勞動教育是成長成才的題中之義。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以勞動立德樹人理念,對推動勞動創新、建設教育強國意義重大。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的記載。
  • 勞動教育是培育時代新人的必要途徑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並明確學校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實施途徑。這一意見的發布是及時雨,是警醒棒,擊中了當下教育的痛點,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全面加強勞動教育,已經刻不容緩。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3月20日)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現就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提出如下意見一、充分認識新時代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加強勞動教育的新要求(一)重大意義。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長期以來,各地區和學校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 培育時代新人的三重維度
    【摘要】培養時代新人是當前教育的重要目的,時代新人關乎國家的未來發展和前途命運。培育時代新人應充分發揮新人主體、教師和院校的作用,通過強化社會服務與實踐養成、強化教學指導與潛能激發以及注重思想引領與理論探索等方式,確保時代新人能夠以最新的思想武裝自己,意識到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個人理想和國家理想結合起來。
  • 厚植愛國情懷 培育時代新人
    而在這背後,一次次充滿正能量的網絡科普和宣講,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一堂堂飽含深情的雲端思政課……成為厚植愛國情懷、培育時代新人的土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少年兒童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作為一名輔導員,我們是少先隊員成長過程中的參與者、指導者和引領者。
  • 「勞動最光榮,奮鬥最幸福!」踐行新時代勞動教育
    圖片源自網絡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加強勞動教育,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需要;是促進學生能力全面培養和提升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接受知識教育、培養審美認知能力的有效方式;是促進青少年健康健全人格培育和塑造的重要途徑。
  • 傳承勞動精神 共育時代新人
    在當今世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重視勞動教育,讓青少年學會勞動、學會做事、學會創造,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青少年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所以傳承勞動精神,加強勞動教育,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 【紅色傳奇進校園】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為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興寧區各學校積極開展「紅色傳奇」進校園活動。通過組織召開主題班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小手拉大手傳遞紅色力量等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色精神,傳承愛國主義。澳華小學1 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2020年7月14日下午,南寧市澳華小學的各班級召開「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主題隊會,在主題班隊會上,全體師生通過觀看《紅色傳奇》紀錄片、分享紅色書籍讀後感、演講紅色故事、演唱紅色歌曲、感悟紅色精神等多種活動形式傳承紅色基因
  • 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行動構想
    2015年國家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聯合出臺《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的勞動教育的意見》,兩《意見》的出臺,讓勞動課成了學生的必修課,讓勞動教育成了學校、家庭、社會的必選項,把勞動教育擺上了重要日程,推向了新的高度。
  •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改革的實現路徑
    原標題: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改革的實現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勞動教育納入黨的教育方針,這是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豐富發展,更是新時代弘揚勞動精神、倡導勞動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高校肩負著培育時代新人的職責使命,是青年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陣地。
  • 宿州:抓好思想引領 培育時代新人
    在運作過程中,團市委聚焦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創新方法舉措,整合多方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學習教育實踐活動載體,為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營造優良環境。據了解,宿州市紅領巾學院課程設置為「4+4」模式,即4項基礎課堂教學和4項特色實踐活動,每周交替教學。
  • 【強國教育叢談】深刻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理論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勞動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指明了方向。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部署,這是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的價值與實現路徑
    ■專家解讀《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是實現人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全黨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勞動教育,構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體系,標誌著我國勞動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理清勞動教育的內涵邊界,正確理解勞動教育、把握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求的關鍵點是有效開展勞動教育的必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