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
「美在靜安 文暖花開」
2020年度靜安區公共文旅成果展
在靜安區文化館舉行,
全面展示2020年
靜安公共文化旅遊工作成果。
活動現場,
2020年靜安區
「十大公共文化旅遊事件」
和
「十大公共文化旅遊人物」
正式揭曉。
(名單詳情見文末)
「線上」開花
疫情下的公共文化供給
溫暖依舊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公共文化供給按下了「暫停鍵」。區文化旅遊局積極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形勢下的線上文化活動開展。線上惠民文化服務活動全面開花,讓文化溫暖城市。及時督促全區文博場館,指導景區、各街道(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確保公共文化場館逐步有序開放。
市民文化節首次「雲上」啟動,利用各類數字平臺開展線上文化服務。通過雲展廳、雲劇場、雲講堂等56個板塊將全區各文博場館及街道(鎮)的線上活動內容呈現給市民。
今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首次以網絡直播的方式,將亨生西服、雷允上、大美華布鞋等南京西路沿線的10個非遺項目串聯形成靜安非遺旅遊路線,在線宣傳靜安區非遺項目,線上觀看人數達426.1萬人次。此外,還組織動員各街鎮參加上海市民文化節「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大賽、老建築短視頻大賽、市民遊記大賽、「儂好!小康」創意設計大賽等線上賽事。
6月6日至7月11日期間,每個周六下午3點至5點,由靜安區圖書館承辦的《眾說周知——作家眼中的紅色起點周周談》準時通過騰訊平臺進行直播。邀請上海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紅色起點」系列叢書的六位作者王萌萌、吳越、陳晨、楊繡麗、程小瑩、吳海勇,以圓桌訪談的形式,帶領觀眾走進一座座充滿故事的紅色場館,聚焦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實踐,講述不能忘懷的「紅色故事」。六期節目直播觀看人數突破271萬,成功打造形成靜安「四史」學習教育品牌。
組織區文化館創作越劇《守望相助抗疫曲》、歌曲《守望》、書法《苔花》、鋼筆速寫《眾志成城》等一批抗疫原創文藝作品。收集整理全區抗疫工作中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跡,在「靜安文旅」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專欄宣傳,傳播積極向神的正能量。
精準施策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靜安樣本」
2020年,靜安區堅持先進文化引領和市民需求導向,完善「靜安十分鐘公共文化圈」,精準施策,為更高質量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靜安樣本」。
在全市首次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在文化領域,推出「靜安文化公益配送」微信小程序,打造「區塊鏈+公益配送券」的公共文化配送新模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精準公共文化服務。
多年來,靜安區致力於將戲劇藝術打造成覆蓋全區、輻射全市、聚集人氣、傳播思想、實踐文明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項目。今年更是在以「一家人一臺戲」為主題,首次面向家庭開展了全市性市民戲劇文化活動「2020中外家庭戲劇大賽」。在當天的公共文旅成果展上,2021年中外家庭戲劇大賽正式宣布啟動,將以「家有好戲」為主題,大力提升中外家庭的比例,拓展參賽區域範圍,實現長三角地區聯動,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市民文化品牌,繼續書寫新時代精神文明的「最美風景線」。
入選2020年度靜安區公共文化旅遊事件的「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活動2.0版第一次實現了全市十六個區的全市覆蓋,成功走出從「只能展示」到「既可展示,又可銷售」的跨越一步,實現文商旅聯動。
同樣入選十大公共文化旅遊事件的「秉初心,學四史,遊靜安」四史教育現場教學活動,以紅色初心為引導,品遊靜安為載體,開發優化5條具有紅色文化內涵的靜安城市建築微遊路線。參與者通過用腳步丈量靜安土地,遊覽文物建築,聆聽記憶故事,得以藉助更加生動、鮮活的形式接受「四史」教育,更深刻地了解靜安城市血脈中的紅色基因。
為更好的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由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中共靜安區黨史研究室編著,辭書出版社出版的《靜安紅色日課》也在成果展現場進行了首發。《靜安紅色日課》一書,既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讀本,也具有日曆、記事等實用性,是紅色讀物與生活結合的全新探索和嘗試。
2020年靜安區
十大公共文化旅遊事件
# 戲劇進家庭 生活更溫暖
疫情常態化下戲劇培育的新嘗試新突破
一家人,一臺戲。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的創新式展演舞臺——2020中外家庭戲劇大賽,首次面向家庭的全市性市民戲劇文化活動,623組家庭參與,是對「戲劇」的一次普及,對「家庭和諧關係」的一次推動。聚集人氣,擦亮品牌,傳播思想,實踐文明,詮釋了廣大市民是城市文化活動的見證者、參與者、創造者,也是城市文化建設和發展成果的共享者。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傳承海派文脈 文創再上臺階
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2.0版本
挖掘文創,講好故事,讓上海建築「活」起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2.0版第一次實現從6個中心城區到16個區的全市覆蓋;第一次實現從「只能展示」到「既可展示,又可銷售」的歷史性跨越;第一次嘗試把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和商業空間、夜市經濟相融合,實現文商旅的全面聯動。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文旅融合有抓手 文化扶貧有擔當
2020年跨省遊政策放開後全國首趟鐵路扶貧旅遊專列「靜安-文山號」成功開行
2020年跨省遊政策放開後,全國首趟鐵路扶貧旅遊專列「靜安-文山號」成功開行「靜安-文山號」,滿載上海市民遊客的深情厚誼,一路前行向南奔赴,將扶貧與人文、旅遊有效結合,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上海靜安,雲南文山,因首次開通的扶貧旅遊專列,交流更加密切、融合更為緊密,這趟旅遊專列是兩地人民感情的文化聯結。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整合建築旅遊資源 打響靜安文化品牌
「秉初心 學四史 遊靜安」四史教育現場教學活動
紅色初心為引導,品遊靜安為載體,承載「四史」學習教育的深刻內涵。參與者用腳步丈量靜安土地,遊覽文物建築,聆聽記憶故事,透過歷史回看走過的路,初心薪火相傳,使命永擔在肩。
# 鮮花致敬抗疫者 傳遞溫情與希望
新湖鬱金香送祝福公益活動
30萬株滿載靜安市民深情祝福的鬱金香,獻給疫情中勇擔責任的城市英雄,獻給申城無數的抗疫衛士,傳遞人們在這場眾志成城的戰役中一直守望的希望和美好。看見春天,感謝有你。
# 高端國際藝術 增色「國際靜安」
隨物生心——芬蘭藝術家組合中國首展
看似毫不費力的「低科技」配置,實則高精度的動態機械裝置。建築出身並長期在當代藝術領域跨界創作的芬蘭藝術家組合,引導觀眾去主動發現、沉思,重新審視自然界的微妙。「隨物生心」,疫情下被迫面對停滯與動蕩的藝術界的強心針,特殊時期逆全球化趨勢下國際藝術交流的可持續性發展與新轉向的優秀範例。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網際網路技術加持 社區文化「抖起來」
抖「in」北站,全市首家與抖音籤約達成戰略合作
北站「抖音矩陣」中的一枚鮮亮的因子。因與巨量引擎的戰略合作,北站的文化地標、歷史故事、人文風情、非遺傳承,輕鬆詼諧的呈現,擴大公共文化宣傳音量,豐富公共文化體驗方式。短視頻讓生活更美好。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悠揚琴聲傳承「國際靜安」城區品質
「Play Me, I'm Yours」公益鋼琴藝術主題活動
全球性城市公益鋼琴首落上海,將文旅基因注入商場,因時制宜傳遞城市關懷,愛心贈與延伸公益價值,用音樂傳遞愛與希望。體驗型商業綜合體的優勢,助推靜安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塑造標誌性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為靜安增添一抹亮色。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疫」無情 詩有愛
「人類同心,共抗疫情」詩歌徵集活動
詩歌,情感的表達,時代的迴響。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千餘篇徵稿,或深情呼喚,或富有哲理,感人至深,振撼心靈。「人類同心,共抗疫情」,鼓舞意志,凝聚力量,傳遞真情,共克時艱,共築堅強的精神堡壘。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線上線下形成合力 基層創新成果喜人
「記錄多彩生活」江寧人的線上生活市集
一場突如其來、全球肆虐的疫情,成就一場展現百姓才藝、文化宣傳、親子互動、鄰裡情深的網絡才藝大比拼。無限的網絡空間,提升凝聚力,增進鄰裡情,傳播正能量,記錄著江寧人美好幸福的多彩生活。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2020年靜安區
十大公共文化旅遊人物
# 駱新
靜安戲劇文化品牌的推廣普及者
東方衛視首席記者。以專業的素養,敬業的精神,全身心投入2020中外家庭戲劇大賽。從策劃之初到大賽落地,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廣邀社會名人,廣泛組織宣傳,全程擔任評委,專門創作腳本並錄製16集「駱新聊戲劇」短視頻,向公眾推廣和普及戲劇知識以及大賽的初衷與宗旨。對靜安現代戲劇谷「市民劇場」的轉型升級,對靜安區戲劇文化品牌在全市的推廣,對家庭戲劇在社會的普及,起到積極的高品質的推動作用。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肖英
中小學戲劇教育的辛勤園丁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高級中學校長,靜安區「校園戲劇教育聯盟」帶頭人。肖校長帶領上戲附中深入挖掘戲劇藝術教育的育人價值,以戲促美,以美育人;以聯盟為載體,開展戲劇創造、戲劇教育、戲劇傳播、戲劇普及,推進靜安校園戲劇教育的研究和實踐,推進靜安區校園戲劇教育聯盟持續創新發展,打造上海市乃至全國校園戲劇教育的優質品牌。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王萌萌
靜安紅色故事的創作者、傳播者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長篇紀實《鏗鏘序曲——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一書的作者。該書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為創作主題,是上海文學界、出版界的重大主題創作項目的最新成果,在「四史學習教育」宣教活動中,為打造靜安文旅品牌新地標、提高靜安紅色文化影響力以及傳播靜安「勇於創新、追求夢想」的時代精神發揮重要作用。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張安樸
用畫筆描繪靜安建築地標風貌
上海硬筆畫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以「城市記憶 歲月華章」為主題,手繪靜安30餘處建築地標水彩畫,於紙上再現靜安的璀璨人文歷史。「2020『家』張安樸、趙谷行、張樂陸美術聯展」是張老一家三位藝術家呈獻給靜安居民的文化「禮品」,將濃濃家國之情寄於美術作品之中,體現藝術家庭的精神內核與新時代的家國之基。藝術展覽提升了文化強區建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彰顯宜居宜業、潤澤民生的魅力城區特色。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秦志華
為提升靜安文化品質加持賦能
上海辭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辭海編纂處主任。積極參與靜安區文化建設,投身公共文化項目工作,為上海特別是靜安的建築可閱讀工作做出表率。在陝西北路開放工作中,帶領團隊率先推進建築可閱讀的人文體驗活動落地,尤其推動「何東公館」對社會開放,讓市民有機會身臨其中解讀百年洋房的滄桑故事;組織團隊參與校審編撰《陝西北路畫冊》出版工作,向世人展示陝西北路的美無處不在,故事一直在傳承。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姚偉國
帶領師生挖掘、推介「靜安文化」
上海市地理特級教師,民立中學副校長。長期關注張園、中共二大會址、毛澤東故居等靜安文化元素,開發「上海老味道、文創陝西北路」等特色文化課程,促進學生「深度」認識靜安,啟迪學生熱愛靜安。他主編《陝西北路文蘊探奇》,指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開展推介陝西北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等「靜安文化」系列活動,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徐哲
讓靜安百年老建築煥發新生
華僑城(上海)置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哲一直致力於主持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及上海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上海總商會大樓的開放推進工作,牽頭舉辦「鑑往知來:上海總商會百年展」,展現上海總商會的家國情懷與商道精神,並為上海總商會大樓引進國際知名的寶格麗品牌,賦予大樓新的功能價值,讓靜安區最具代表性的歷史保護建築成為上海新的城市會客廳。徐哲帶領團隊不斷創新,勇於作為,在彰顯文化自信中發揮積極引領作用。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朱惜珍
社區閱讀活動的熱情引導者
知名海派女作家。一位用心去挖掘那些飄散在歷史中的人和事,用細膩的筆觸去描摹海派風情的文化名人,也是一位熱心公益、活躍在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她,用腳步丈量城市,探尋靜安歷史的痕跡,以熱情傳遞書香,引領讀書風尚。她,帶動身邊更多書友加入社區讀書行列,共同營造「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書香氛圍,倡導讀書活動在社區「同城」效應,協力共建「有溫度」的書香社區。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崔雲姍
紮根靜安深耕中國香事文化
海歸碩士,國家高級行香師講師。曾在國外創辦「汀蘭閣」項目,以古琴、漢服等形式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紮根靜安後,投身靜安文化品牌建設,深耕中國香文化事業,打造靜安「三朝同芳」微型展,展示傳統香事魅力,開創文化體驗新亮點,提升滬上傳統香事影響力。開設疫情線上香事系列,以「醫護專場」慰問一線白衣戰士,積極參與靜安區「藝」起抗「疫」行動,用文化溫暖靜安。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 胡英霞
傳統文化的推廣者 文化援疆的踐行者
上海漢未央傳統文化促進中心主任、靜安區政協委員。她執著夢想,堅守創業,是漢文化的優秀傳播者。她帶領團隊用心打造靜安文化品牌項目,為社會各界提供專業而精良的文化服務,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溫度。她積極參與文化援疆,親自帶隊赴新疆巴楚14次,志願服務時間約164天,不忘初心,「益」路同行,用「煲湯」的心態推廣漢文化。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記者:邢蓓琳
視頻:樓英俊
編輯:史笑雨
圖片、部分資料:區文化旅遊局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還想看↓
▶
8張油票,能賣幾十萬?!警惕這種騙局,專盯咱爸媽,已有多人中招→▶
一女子洗熱水澡,竟意外身亡!家有這種東西的趕緊換!▶
名單出爐!學習實踐優秀案例、優秀學習組織獎、優秀學習供稿獎、優秀學習標兵都有哪些?▶
厲害了!靜安這幾所學校被國家教育部點名↑↑↑▶
1元購來了!定好鬧鐘,今天起連續3天,下午2點準時開賣!原標題:《2020年靜安區這十大「事件」「人物」,今天正式揭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