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食療方材料生服還是炒制?送你「進階版」指南

2020-11-12 人民網科普

藥補不如食補,用在孩子身上再恰當不過。孩子體弱,多是因為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並非本身有虧損。和大人用功效猛、劑量大的中藥材煲中藥調理不同,給孩子保健,更建議選用藥食同源、安全可靠的食療方。

在之前的推文裡,我陸續提及很多給孩子服用食療方的原則,主要有5點:

① 除了消食導滯、調理小兒常見病(如感冒、咳嗽等)食療方,絕大多數食療方都要在消化好、沒有明顯外感炎症的情況下服用;

② 日常食療與喝食療方還不一樣。前者可以適量常食,後者則須嚴格按食譜給出的頻率服用(如1周1次等);

③ 通常來說,絕大多數補益食療方,建議3歲以上才可服;

④ 適合成年人的涼茶方、板藍根,尤其不適合孩子偏虛寒的脾胃;

⑤ 無論是消食導滯,還是補益,食療方都不能天天喝、長期喝。

若有積食可以視積食程度連服1~3天,若是補益則通常1周1次。而且,調理小兒常見病的食療方,通常不作為預防,給健康孩子喝之前一定要對證。

今天我們提供一篇孩子服用食療方的「進階版」指南,解決家長烹煮時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食療方材料選擇困難症!

食療方中的食藥材,究竟是選幹品好,還是選鮮品好?買不到炒制的食藥材,用生的可以嗎?

鮮品一定比幹品藥效更強更好嗎?

食藥材鮮品不利於長期保存和長途運輸,所以,經過炮製加工的幹品食藥材應用範圍更廣。有的家長把菜籃子裡的經驗用到選食藥材上,認為新鮮的就一定比加工成乾貨的要好,其實並非如此。還是那句話:食藥材無好壞,用對證、適合孩子才是關鍵。

一般來講,鮮品各方面功效都比幹品要「猛」,「猛」不代表一定適合孩子。比如,寒涼的鮮藥比幹藥更寒、更潤。這是清代名醫石壽棠的觀點:「藥有潤燥,凡質柔軟,有汁有油者皆潤。」

寒涼的鮮品養陰清熱、涼血解毒的力度也更強。如果要用到寒涼食藥材,就需要根據孩子的體質來選。比如,夏天給有虛火的孩子清熱生津,用鮮荷葉的效果會比幹荷葉好一點。如果孩子本身偏虛寒,也沒有溫病、熱證,僅作為日常保健,寒涼物就要少吃,更不建議碰寒涼的鮮品。

此外,有芳香氣的鮮藥也比幹藥味厚力雄。芳香之氣有遊竄的特點,也就是揮發性好,能鑿開體內的淤堵。所以,我們可以用花茶醒脾醒神。不過,有時過香的鮮品對孩子來說太濃鬱,幹制的反而剛剛好。鮮品往往還有寒性大、毒物類藥物毒性大等弊端,如果不炮製加工成幹藥,直接使用的話「殺傷力」很大。

但這也不是說鮮品就不適合孩子服用。比起幹品,鮮品可能更適合用於順時保健。我們常講,日常養生要順應天時。和幹藥相比,鮮藥有很強的季節性,應季而生,因此對於順時保健、時節性病症防護都有較好的功效。比如,秋冬燥邪當令,可以用新鮮百合做日常食療糖水,給孩子潤肺降燥。

一句話總結:鮮品多用於順時保健食療;幹品多用於兒童調理食療。(但並不絕對)

炒制,就是給藥材添加溫性嗎?

通常來說,炒制後的食藥材會更偏溫。像家長比較熟悉的谷芽、麥芽、萊菔子等消食導滯食藥材,炒制之後,消積力度稍微弱一點,功效會更偏向健脾。這對脾胃虛寒、受不得強力消積的小寶寶來說,是比較適合的。有些藥材炒過之後,功效會更專精。比如,炒扁豆的燥溼功力就更明顯。又比如花椒,炒制後辛散走竄作用、毒性減弱,溫中散寒的效果甚佳——通常給孩子夏天吃辛食花椒,基本默認都是炒制過的。但並不是所有中藥都是炒制後的更佳。

食療、湯方很講究,有時候稍改一味藥,適合的症狀就不同了。如果食譜中沒有寫明炒制的,就不要擅自改成炒制。如果食譜中標明炒制,但周邊藥房只能買到生制,家長可以把食藥材下鍋,開中小火翻炒至微黃即可。

一句話總結:炒制主要去毒、增溫、使藥效專;不建議擅自改動食譜。

兒童食療常用食藥材選擇清單

●山藥:

給孩子食療,最常選的食材之一便是幹山藥,補脾止瀉之力更強。炒幹山藥分2種:麩炒以補脾健胃為主,土炒以補脾止瀉為主。注意孩子若明顯脾虛溼盛,不建議大量吃新鮮山藥(即淮山)。

●芡實:

孩子脾虛洩瀉、遺尿,適合用偏溫的幹芡實;生制的幹芡實更能收澀;炒制的更溫,且功效更偏健脾開胃。

●百合:

新鮮百合較寒,善於清餘熱,治肺熱咳嗽;幹百合主要以養陰潤肺為主。

●蓮子:

鮮蓮子甘平,幹蓮子甘溫;夏季應季保健選鮮蓮子,體質虛寒的孩子選幹蓮子。注意蓮子芯大寒,煲食療方前一般都要先去芯。

●荷葉:

鮮荷葉性偏寒,清熱之力較強,適用於調理溫病虛熱;幹荷葉利於清暑利溼,適用於夏季泡茶保健用。

●山楂:

生山楂消食功效很強,通常不建議健康孩子常食;炮製後的幹山渣更適合用於消食導滯,但味道偏酸;孩子不適應酸味,可以用炒制的幹山楂,降低酸味。

●麥芽

生麥芽行氣消食(尤其消麵食),健脾開胃。炒麥芽偏溫,藥效更溫和,更適合小寶寶消食導滯。

●谷芽

生谷芽的功效和麥芽類似,常用於給孩子消食導滯。炒谷芽更溫和,強健脾胃的功能更明顯,同樣更適合小寶寶。

萊菔子

萊菔子無論生制還是炒制,都是消積行氣的。不過,生萊菔子更偏升氣,就是把堵塞中焦的濁氣往上排出;炒萊菔子更偏下氣。小寶寶稍有積食,可以直接用8g炒萊菔子泡水喝。

●雞內金

生雞內金消積藥效猛;孩子年齡小、脾胃虛弱、積食較輕的,建議選炒雞內金,健脾功效更明顯些。

●神曲

神曲本身味甘偏溫,下氣調中,化水谷,消宿食;炒制過後更溫,化水谷、消宿食的力度會更強;如果孩子體質虛寒、積食,更適合用炒神曲。

●薏米

生薏米有清熱利溼的功效;而炒薏米更偏溫性,主要功效主要是健脾止瀉;體質虛寒明顯的孩子,可以把薏米換炒薏米。

●白扁豆(扁豆)

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炒扁豆更溫,收澀能力也更強;體質虛寒明顯的孩子,消積祛溼時更建議用炒的。

●紅棗(大棗)

紅棗和炒紅棗的功效基本一樣;脾胃虛寒的孩子更適合用炒紅棗,沒有也不苛求。

●石斛:

幹石斛清虛熱,用於口乾煩渴、病後虛熱等。鮮石斛則清實熱,可以應對如積食化熱等病症。

所以,今後再為孩子選擇食藥材的時候,最好先對證看看當下孩子的症狀更適合寒的還是溫的,再進一步選擇乾鮮生炒。這也是我們一貫強調的對症下藥和用藥安全。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相關焦點

  • 3歲以下寶寶別隨便吃食療方!這樣調整飲食事半功倍
    常關注我的家長都知道,幾乎每一期講疾病辨證解析食材後,我都會給出切實可行的食療方,並特別標明適用年齡。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3歲以上寶寶,在消化好、無病痛時,對證少量多次分服。」家長會問:為什麼3歲以下的寶寶不能吃這些食療方?3歲以下,食材少放一些、水加多一些可不可以吃呢?可以喝湯不吃渣嗎?3歲以下有適合的食療方嗎?
  • 3歲以下寶寶別隨便吃食療方!這樣調整飲食事半功倍
    3歲以下有適合的食療方嗎?   甚至有不少家長問:用食療方煲出的湯水衝奶,餵給嬰兒寶寶可以嗎?看來家長們對食療方的依賴還是比較大,我們的讀者中家有3歲以下寶寶的也比較多。本期我就來好好說一說這個超熱門的問題。
  • 寶寶4種腹瀉類型的食療方
    2010.05.17    NO.73  寶寶腹瀉、嘔吐都容易造成寶寶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如果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就有可能造成寶寶脫水。寶寶腹瀉要對症食療,下面就為 你介紹4種腹瀉類型的食療方。
  • 寶寶愛發脾氣怎麼辦?6個開心食療方用起來
    原標題:寶寶愛發脾氣怎麼辦?6個開心食療方用起來經常帶寶寶看繪本的家長,都會留意到,情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很多繪本都會教孩子如何少發脾氣、少大喊大叫,理解並管理自己的情緒。這是因為,一不如意就大發脾氣,尖叫狂喊、哭哭啼啼的孩子,確實不少。如果愛發脾氣已經成為習慣,這個問題從中醫的角度理解,就是肝氣鬱滯,木不疏土。
  • 火鍋底料炒制,是手工炒制好還是機器炒制好?
    火鍋底料炒制,是手工炒制還是用機器炒制好?大多數人可能認為人工炒制的火鍋底料更好,但是專業火鍋底料製造廠家告訴您,不一定!影響火鍋底料味道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對火候的掌握。人工炒制火鍋底料的缺點是容易疲勞,烹飪不均勻,即使加熱源穩定,烹飪溫度穩定,長時間呆在鍋旁,且不說人受苦,關鍵是人們容易疲勞,翻炒不均勻,易粘貼,糊鍋,影響火鍋底料的口感,效率很低。那麼機器炒制的火鍋底料怎麼樣呢?對於機器炒制火鍋底料,許多人的最初想法是無法控制的,尤其是對火候的掌握,認為它不如人工。認為用機器炒制只能保證煮熟,沒有想問可言。
  • 寶寶愛發脾氣怎麼辦?6個開心食療方用起來
    究竟是鬱鬱寡歡的心情影響到了肝木,還是不得疏解的肝氣影響了心情,就好比要區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在我看來,兩者是相互影響的。這也是我常讓家長多關注孩子情志,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的原因。否則,用再多方法調理情志、肝木,也得不到較好的效果。肝木不舒,還會影響脾土。「土得木而達」,肝木疏洩通達了,脾土才能健運。反之,則脾胃乃傷,百病由生。
  • 1歲寶寶能吃羊肉?按照這篇食療方溫補陽氣
    我的很多補益食療方都是3歲以上的孩子才適合,這是因為孩子五臟六腑成而未全,脾胃更是虛弱,稍微一補就容易受累不消化,給ta過補反而是害了ta。0~3歲期間,最好的呵護脾胃法是按需餵養,少食多餐,吃少吃軟吃清淡,每頓7分飽,不要過度追求補益。但仍有很多家長太心急,諮詢我如何給低齡寶寶補虛。那就聊聊如何用應季羊肉食療方,給低齡段寶寶冬季補虛吧。
  • 雞蛋蒸煮煎滷都適合寶寶嗎?2個食療方補虛消積
    有哪些對證調理的雞蛋食療方?雞蛋的量和做法要充分考慮孩子能不能接受一般家長都會安排給孩子1天吃1個雞蛋。但其實每個孩子的個體情況不同,吃多少,怎麼吃,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國膳食指南》中推薦2~3歲兒童每天蛋類的攝入量為50~70克(約1個雞蛋),4-5歲的兒童每天為70~105克(1~2個雞蛋)。如果脾胃虛弱、消化不好、有病痛,就要酌情減量,或者先暫停吃雞蛋。以下是雞蛋食用量需要控制、調整的特殊時刻:小寶寶添加輔食一段時間後,可嘗試將1/4的蛋黃碾碎了吃,循序漸進,逐步加量。3歲以上,才可以開始吃整顆雞蛋。
  • 4道川貝食療方調理寶寶秋咳
    也就是說,在沒有發病時,沒有必要時不時煮川貝燉雪梨等食療方,給寶寶預防秋咳。其實,如果川貝用對證了,咳嗽是能較快緩解的,也不需要長時間服用。如果已經服川貝比較久了,卻仍然未緩解咳嗽,很可能是沒有完全對證,寶寶的咳嗽不是單純的熱咳、燥咳。
  • 4道川貝食療方調理寶寶秋咳
    寶寶熱咳久咳,川貝就能常吃久吃?那麼,川貝可以經常用來保健嗎?寶寶的體質特點多為虛寒之體,秋冬最需要的是溫補,而不是長期服用寒涼的食藥材傷脾損陽。也就是說,在沒有發病時,沒有必要時不時煮川貝燉雪梨等食療方,給寶寶預防秋咳。其實,如果川貝用對證了,咳嗽是能較快緩解的,也不需要長時間服用。
  • 孜然肉片是用孜然提前醃製,還是和孜然一起炒制,大廚告訴你答案
    你可能錯過了夏季的燒烤,但是你還可以在秋天、在家中找回那種味道,一道孜然炒肉應該是最能滿足你挑剔的胃口了。孜然肉片不僅有滿滿的肉香味,而且由於加入了噴香的孜然,更是將味道提高了一個層次,由於它的簡單易操作,成為了許多人家中的家常菜。但是對於孜然肉片的製作細節,如何才能讓它更香,我們還是要值得注意一下的。
  • 寶寶風寒感冒,中醫:推薦食療方,治感冒還能健脾胃強體質
    >風寒感冒風寒感冒食療方針對寶寶風寒感冒,本文推薦的這款「大蒜生薑紅糖水」,就是一種很實用有效的食療方,在患有風寒感冒的初期,先試一試這個小偏方,不要著急給寶寶吃藥,以生薑、蔥白類具有辛溫發汗作用的食物做藥膳。
  • 小孩睡覺磨牙怎麼辦 5種食療方能改善
    很多的媽媽們會發現寶寶有夜間磨牙的情況,寶寶夜間磨牙會帶來很多的危害的,會影響到牙齒的健康,會影響到睡眠的質量。那麼我們該如何改善小孩睡覺磨牙的食療方! 夜間磨牙對寶寶牙齒有四個危害 1、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有的時候,寶寶的潛意識能感覺到自己在磨牙,很容易睡得不踏實。
  • 5道驅蟲食療方用起來
    這就告訴家長,孩子出現症狀,判斷是脾虛還是有蟲很重要;平時合理服用食療方,幫孩子防蟲、驅蟲同樣重要。5道驅蟲食療方給健康消化多個保障家長初判孩子確實肚裡有蟲後,建議帶孩子就醫,進一步診察,在確定孩子腸道感染寄生蟲的情況下,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驅蟲藥,不建議自行服用:適合孩子服用的驅蟲藥:3歲以下的寶寶,可以吃寶塔糖;3歲以上的小孩,可以吃腸蟲清
  • 5道驅蟲食療方用起來
    這就告訴家長,孩子出現症狀,判斷是脾虛還是有蟲很重要;平時合理服用食療方,幫孩子防蟲、驅蟲同樣重要。5道驅蟲食療方給健康消化多個保障家長初判孩子確實肚裡有蟲後,建議帶孩子就醫,進一步診察,在確定孩子腸道感染寄生蟲的情況下,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驅蟲藥,不建議自行服用:適合孩子服用的驅蟲藥:3歲以下的寶寶,可以吃寶塔糖;3歲以上的小孩,可以吃腸蟲清;如果孩子腸道寄生蟲情況比較嚴重,
  • 小兒夏季暑熱症,中醫推薦的11個食療方,能有效預防
    食療方一:荷葉冬瓜粥。取新鮮的荷葉兩張,洗淨後煎湯500毫升左右,濾後取汁備用。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塊狀,加入荷葉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早、晚服用。適用於發熱不退、口渴、尿少的寶寶。
  • 小兒夏季暑熱症,11個中醫食療方,讓孩子「輕鬆一夏」
    ,輕鬆應對夏季熱由於對寶寶「夏季熱」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所以小臻醫生推薦一些家居湯飲的食療方,經濟便捷,應付「夏季熱」的效果也不錯。食療方一:荷葉冬瓜粥。取新鮮的荷葉兩張,洗淨後煎湯500毫升左右,濾後取汁備用。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塊狀,加入荷葉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早、晚服用。適用於發熱不退、口渴、尿少的寶寶。
  • 關注食療方:寶寶便秘吃什麼?哪種效果更好?
    引起寶寶便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媽媽天天大魚大肉給寶寶吃,沒有吃青菜,也沒有吃粗糧,自然會引起便秘問題,當然也有可能是寶寶本身腸胃存在一定功能性缺陷,不過什麼原因引起的,可能對於大多數媽媽來說,她們並不關注,她們只想要了解一下到底面對寶寶便秘吃什麼效果更加好?
  • 奶水多少與年齡無關 四款催奶食療方簡單實用
    建議媽媽們一定要為寶寶著想,飲食要清淡,多喝一些湯水,促進奶水的分泌。豬腳姜,產後12天吃較好「我的胸部就是一個飛機場,又扁又平,生怕寶寶沒有奶水喝」,24歲的南方人陳小姐,覺得自己胸部如「飛機場」,擔心自己不會有奶水。寶寶剛出世時,經過護士引導,給寶寶多吮吸,並在飲食上進行調整,也實現了純母乳餵養。
  • 醋泡黑豆韭菜生薑牛奶羹 4款食療方讓你遠離宮寒
    原標題:調理宮寒吃什麼好 4款食療方讓你遠離宮寒 面色憔悴、月經不調、閉經、手腳冰冷、月經不調等症狀都有可能是宮寒造成的。當你面臨宮寒時,你是過分擔憂還是取置之不理的態度?其實,這兩種態度都不可取,宮寒可以調理,無需過分擔憂,但是亦不能忽視它,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健康隱患。以下,小編給你介紹幾款調理宮寒的食譜,讓你不再做「宮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