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出現和普及,轉變了人類知識的創造和傳播方式。教育公平也不僅僅是讓孩子擁有同樣明亮的教室、同樣嶄新的課桌椅,而是擁有同樣了解世界的渠道、同樣連接世界的速度。現階段,教育公益已從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教育,逐步轉變為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最新最好的教育。
而2008年被稱為「中國民間公益元年」。現如今,中國公益走過十年,日漸趨於專業化。特別是在教育公益領域,純物資捐贈的公益1.0時代已成過去,正式邁入了以軟性扶持為核心的公益2.0時代。近日,米樂教育開展名為「網際網路+」時代教育公益的突圍與創新的線上論壇,旨在討論如何藉助網際網路推動教育公益的創新;以及在技術的不斷發展的今天教育公益的發展機遇等問題。
教育公益事業十年 從捐物到利用網際網路賦能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教授吳錦良認為,十年來,以希望工程為重要標誌的捐錢、捐物和援教時代,邁向了多元化全方位提升教育硬體和軟體實力的時代。而十年來最主要的變化有兩大方面:多元化教育公益發展格局的形成。過去十年,各級各類公益慈善基金、教育基金會、對口援教、結對助學和教育公益志願活動有了長足的發展,多元化教育公益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信息技術給教育公益帶來的革命性影響。信息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的發展,給教育公益帶來了革命性影響,這種影響還將持續擴大,其影響的深度和廣大不可估量。
過去十年,國家不斷加大扶貧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善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比如,,2012年教育部實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等。這些針對農村教育制定和實施的政策和工程,使得農村學校和學生的物質條件有了基礎保障。十年來,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迅猛,教育公益也搭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當前,教育公益已經從傳統的捐物資、捐學校、改善學校硬體設施,逐步向幫助學校配備信息化教學系統、利用網際網路賦能優秀鄉村教師、提升學校軟實力等方面轉變,不斷縮短城鄉教育差距,改善中國教育資源不均衡現狀。米絡星集團CEO、在線教育平臺米樂教育創始人劉瓊如是說。
政府企業民間聯動 促進教育資源最大化利用
在吳錦良看來,政府是公益鋪路者與掌舵人;民間公益機構是公益踐行者與划槳人,而企業是公益支持者與加油人。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民間財力的壯大,我國教育公益資源日益豐富,但還很分散、有待不斷挖掘和有效整合。在他看來整合的原則和方式有兩個層面:第一層面,完善國家法律和政策框架,特別是各種相關扶持政策和配套政策的落地。而第二層面,就是讓專業的機構和人做專業的事。不要讓教育家做企業家的事,讓企業家做教育家的事,而應該相反,教育家做教育家的事,企業家做企業家的事,各盡所能,各展其長,各司其職。圍繞同一個目標,把不同渠道的能力匯聚起來,那教育公益資源的整合。
杭州公益小天使負責人陳祖江談到,社會資源猶如土壤,而民間公益機構則是製造花盆的人;造出不同形狀的花盆,讓社會愛心企業聚集在一起;播撒教育公益的種子,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參與教育幫扶服務,共同培育出愛的花朵。政府則好比是陽光,給予所有良好政策的開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通過一個人的長處幫助他人的短處取得均衡發展。
技術變革 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教育作為人類文明傳承的基石,一直和推動文明發展的技術有著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聯繫。相比與遠古時代我們口口相傳、結繩記事、文字的發明之後,教育方式就發生了重大變革,文明之火也由此點亮。之後無論是從活字印刷術帶來的書籍普及,還是網際網路帶來的信息爆炸,每一次技術的重大變革之前,都依賴於教育不斷的積累,而在這些發生之後,又會再次推動教育以新的技術載體加速前進,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米樂英語產品總監王中說道。
在他看來,每次新技術進步對教育的推動,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獲取知識方式的改變;其次即知識產生方式的改變;最後就是知識的傳授方式即教育方式發生的改變。現在知識處於冗餘狀態,每個人都可以從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中無窮無盡的獲取知識。現在學習的主要問題就變成了如何學得更有效率,而這個問題,就屬於學習方法的範疇,從知識學習到方法學習的轉變,同樣也是從傳統的單純記憶到學習思維方式的轉變。米樂英語現在所用公益的方式,傳播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好的學習方法,讓那些地處邊遠的孩子們,不僅在當下有所收穫,更能讓他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