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渴望獲得健康身體,通過攝入能量,能夠滿足臟腑的需要,從而維持身體的運行,一日三餐,就是我們能量來源。在身體有機整體規劃中,除了攝入食物之外,還需要排出廢物,有進有出,才能促進平衡。廢物的排出,往往有這些途徑,排尿、出汗,最主要的還是排便。通過這些方式,能夠促進健康。反之,只有攝入沒有排出,對身體健康則是有非常大影響的。
以排便來說,就需要特別重視,注重養生保健的人,會養成每天排便的好習慣,保持每天1—2次的排便,是有助於健康的,但是也有相當多的人,連續10天沒有進行排便,並且也沒有便意,就需要多重視了,這樣的情況,是身體調節過程中出現了異常,不由得納悶,體內的「屎」去了哪兒?
正常情況下,吃進身體的食物,需要30個小時的時間,形成糞便,分布在人們結腸中。在這過程中,往往先由小腸進行吸收營養,一些食物殘渣,會進入大腸,最後在大腸中進行積累,形成糞便。需要腸道協調努力,進行代謝,保障身體的內循環。
但不見的所有人都能順利排便,也存在一些人會進行憋大便,或者連續很長時間不排便,時間一長的話,排便提醒的神經出現失調,會讓人不再排便,不再有便意,而腸道依然進行代謝,糞便依然產生,那些沒有被拍出來的糞便,此時會被身體再次吸收,再一次的在小腸、大腸的作用下,形成了大便。在這吸收過程中,更多的是吸收毒素,或者直接形容存放在體內沒有排出來的糞便,經過一次又一次地被腸道吸收,使得糞便汙染腸道。
正常的排便順序被打亂,並且體內的雜質越來越多,垃圾越來越多,甚至會出現了排便更加困難的情況,會發現排便吃力、排便乾燥,都是因為腸道吸收過程中,水分被吸收走了。不得不用力排便,即使用力排便了,也不能排出來。而這樣的情況,往往已經是便秘了,並且屬於一種重度便秘,情況嚴重的時候,形成了頑固性的了。甚至產生了便血,危害更加嚴重。一直出現在結腸中,沒有來得及排出的糞便,會導致腸道出現了堵塞,伴隨著梗阻,對於腸道中來說,會有陣發性的疼痛感,對於整個腹部來說,則會有腹脹。
尤其是當前,一些人因為工作的原因,在出現便意的時候,不能及時排便,進行憋便,導致糞便再次被吸收。或者在飲食的時候,吃了過於精細食物,很難產生食物殘渣,導致排出的糞便減少,都會積累在腸道中。在平時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出現了便意就要排出來,千萬不要憋著,並且在飲食的時候,改變飲食結構,以高纖維食物為主,做到葷素搭配。同時要多運動,不能久坐。
連續10天沒有排便,並且沒有便意,那些沒有來得及排出來的「屎」還是在身體中,需要大家多重視。導致這一情況出現的原因,也需要大家提前關注,一定不要憋便,出現便意就要排出來,並且為了順利地排出糞便,這些方式是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