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身體的生理需求,每1到2天都是會排一次大便的。通過排出大便,我們可以把體內的代謝產物排出去。並且,讓腸胃更健康。可為什麼有的人連續幾天都沒有排便,卻沒便意呢?大便去哪了?
首先我們看下機體是如何形成大便的?
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都需要進食食物。而吃進去的食物,一方面可以被機體利用,從而供給機體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通過6個小時到10個小時之後,食物會被小腸跟胃部吸收後,進入結腸的部分。
在這個過程會需要20個小時左右,最後到達直腸之後,就是大便了。這整個過程,也就是從食物變成大便大約需要30小時左右的時間。
那為什麼連續幾天都沒有排便,卻沒有便意呢?你可能理解錯了。
可能跟多方面的原因有關。第一種原因可能跟便秘有關,便秘的人群因為腸胃蠕動比較慢,從食物到大便的過程中就是比較漫長的。有這種情況的人,通常是一個星期內排便的次數少於3次。
在排便的過程,會比較困難。這種現象可以維持半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稱之為便秘了。如果你有這種情況,不要認為是小事情,還需要及時去醫院做下相關的檢查,避免出現更為嚴重的情況。
第二種原因可能跟腸胃疾病有關。如果你的腸胃蠕動非常慢,平時還總是吃油脂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像油炸食物、燒烤食物等等。更容易影響腸胃的健康,從而增加排便不暢的概率。
第三種原因可能跟環境改變有關。在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後,人們也可能因為環境的改變,如你突然去外面旅遊,在居住的環境上出現了非常大的改變之後,影響到了你的作息習慣,也可能出現沒有便意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做下飲食的調整,在吃食物上,可以吃點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薯類、雜豆類、全穀物食物等等,能促進腸胃的蠕動。
同時,還可以多喝點水,這樣也可以幫助腸胃減輕壓力。
那沒有排出來的大便,都去哪了?
上面說到,從食物到變成大便需要30個小時,即使是在排便之後,在結腸的部位內,也是可能存在沒有成型的大便,從而繼續形成大便的過程。
如果是故意憋大便的人,大便可能會被腸道再次吸收,從而再次形成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