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怡
二手球鞋交易行業依然熱度不減。
繼美國的球鞋交易平臺StockX傳出融資接近完成、估值過10億美元後,近日,據36氪報導,國內球鞋交易平臺「毒」也將完成新一輪融資,最新估值會達到10億美元。巧合的是,兩家平臺的新融資都由同一投資方、此前投資過Wish、京東和Farfetch等電商平臺的DST(Digital Sky Technologies)領投。
「毒」出身於國內最大體育社區虎撲。「直男」屬性極強的虎撲用戶大多對體育、運動用品和街頭潮流具有研究興趣和購買需求,虎撲也投其所好,做起了「男版」小紅書的業務。
2014年,虎撲上線「識貨網」,匯聚用戶交流球鞋、潮流信息,並將消費者導流至淘寶店鋪。
2015年,虎撲孵化的「毒」APP上線。最初,「毒」的功能只是一個信息交流和球鞋鑑定的平臺。
2016年,「毒」增加的購買的功能,採取和「識貨」類似的模式, 引導消費者到淘寶上的賣家店。
2017 年 ,「毒」進一步完善了交易功能,使買家和賣家可以直接在「毒」自己的平臺上進行交易。
2018 年,據36氪報導,「毒」 獲得高榕資本、紅杉資本中國、普思資本的數千萬美元融資,脫離虎撲獨立運營。
虎撲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潛在消費者轉化率,給「毒」的發展帶來了先天的優勢。
不過,「毒」在自主運營中,也建立了對貨源的把控能力,以及較為專業的球鞋鑑定服務。在「毒」平臺上,賣家展示貨物,買家進行挑選,相中後拍下產品,賣家將產品寄到平臺,由「毒」提供產品鑑定和發貨配送。作為平臺方,「毒」從中抽取一定比例(成交價的7.5%-9.5%)的佣金,並對一些額外鑑定收費。
「毒」的業務形式和國外主流的球鞋交易平臺大同小異,國內也不乏同類的球鞋交易平臺,例如nice、鬥牛、有貨旗下的UFO等。但是,在鞋迷中常有「一家毒大」的說法。
2018的「雙11」期間,毒APP在蘋果的APP Store免費下載排行榜上超越京東和淘寶,登上了總排行榜的第4位和體育類下載排行的第1位。
但是,「一家毒大」不完全是「毒」的優勢積累。
事實上,「毒」由於交易量、用戶數量較大,被投訴和曝光的問題也更多。交易產品中有假貨、鑑定結果不準確、佣金比例太高、訂單被隨意取消、掃貨炒賣等問題經常在鞋迷社區和交流論壇中被反映。
相較國外球鞋交易的起步時間早,從最初線上交易的eBay,到現在有著包括StockX、Stadium Goods和GOAT在內的頭部平臺。在國內的二手球鞋線上交易方面,各個平臺無論是業務形態、交易量以及資金狀況,都處於發展早期,且存在備受詬病的缺點。
還有大量的球鞋交易存在小範圍的球鞋愛好者群體間,以及淘寶球鞋類C店上。相比於國外數家平臺齊頭並進的局面,國內市場尚未出現綜合實力足夠甩開同行的平臺。
因此,「毒」在融資完成後,想要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拉開和同行的差距,必須要加大技術、人力方面的投入,更新業務模式,減少甚至杜絕假貨是首要問題。
近年來,運動休閒風潮塑造了年輕消費者新的審美,運動品牌大力投入中國市場帶來了更多創新產品,受綜藝節目帶動的嘻哈文化風靡中國,籃球和NBA對中國觀眾的影響日益深入……種種原因刺激了中國球鞋文化圈的發展,消費、轉賣、收藏行為頻率提高。
潮流媒體網站Highsnobiety不久前曾公布了一份二手球鞋行業觀察報告,顯示全球二手球鞋市場規模或已達到60億美元。雖然沒有具體數字體現中國市場總量,但海外平臺對中國市場的興趣體現了這裡的價值。
「我知道中國光是球鞋的市場規模就超過10億美元,」 StockX的Josh Luber就表示中國球鞋市場潛力巨大,並有意在未來進入中國。
已經被奢侈品電商Farfetch收購了的Stadium Goods早在2016年就正式入駐了天貓國際。在國外享有盛名的球鞋盛會Sneaker Con今年也要首次在中國舉辦。
外來競爭者進入、本土平臺崛起、權威投資方支持,再加上一個日趨活躍的市場,中國的球鞋交易市場或許將走上良性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