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臺灣人基本不相信西醫,每個人都在看中醫?(薛仁明)

2021-02-18 民間傳統醫學聯盟


▲薛仁明 獨立學者、作家,一九六八年生於臺灣,系福建漳州長泰縣山重村薛氏來臺之第十二代。臺大歷史系、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畢業。

大陸現在為什麼像樣的中醫越來越少了?我想,最關鍵的原因是整個中醫教育,整個中醫教育沒辦法培養好的中醫,為什麼?因為中醫教育全部都是用西醫概念來訓練的。當初把中醫的教育用西醫概念來講,是我們百年來最大的一個迷信,迷信什麼?迷信科學。

本文為薛仁明在2015年4月27日北京大學的演講。

來源:澎湃新聞

現在臺灣有越來越多的人基本是不相信西醫,每個人都在看中醫

我先談一件比較遠的事情,3月13日,我父親突發腦中風,結果送到臺灣很重要的一個醫院,當天下午我弟弟先收到了一次病危通知單,晚上我到的時候又收到一次病危通知單,醫生告訴我母親說,我父親非得要動手術不可,即使動手術,要不就是救不回來,要不就是成為植物人。我們兄弟商量,我也跟我內人商量,第一個決定就是不插管,醫院又希望我們把我父親送到加護病房,我們也拒絕,我們要讓父親在一般病房,我們要親眼看到父親,我父親如果還有一點意識,他也會很在意旁邊是不是他的親人。

後來醫院要插脾胃管,我們也拒絕了,醫院說不可以進食,我弟弟也嘗試先讓他沾一點水,後來再沾一點藕粉,主治大夫還把我弟弟痛罵一頓。

我內人是學醫的,她覺得醫院點滴裡面放了太多消炎藥,一直在跟醫生講放太多了。結果醫生說你懂什麼?然後我內人跟他說,我懂,你們放太多了,我們不希望放那麼多,他是我公公,他跟你的關係沒有我們親。

後來醫院還是一直堅持我父親腦血管破裂,一定要動刀,我內人就問他,你們動刀之後結果會怎麼樣?醫院也說不清。我父親在醫院待到第八九天就出院了。出院後,我弟弟就找了一個針灸的師傅,開始幫我父親針灸。

我那段時間在大陸,我回去的第一件事就帶我父親到臺北找我的一個中醫好朋友,請他幫我父親把脈,開藥。每個禮拜針灸針兩次,到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我父親的靜脈血塊還沒有完全打開,但他現在已經可以走到讓我的小孩跟不上。

我特別提這件事情,其實要談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前段時間在上海《東方早報》上看到一條新聞,說上海有一群不知道是文人,還是學者,還是醫學相關的人,開了一場中醫批判大會,非常嚴厲地在批判中醫,據我所知,對中醫的批判這兩年來在大陸其實一直沒有停,批判的聲音非常厲害。

我所看到的情況恰恰相反,現在臺灣有越來越多的人基本是不相信西醫。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是自由主義者,每個人都是全盤西派,年輕人沒有幾個看中醫的,但年過50之後,竟然沒有人看西醫了,每個人都在看中醫,談養生。

西醫只有特殊的情況看比較好,比如你需要開刀幹嘛。慢性病沒有人看西醫,因為大家也知道看了也是白看。現在,大陸對中醫的批判很簡單,就是中醫不行,中醫不行的原因有很多,現在厲害的中醫越來越少。

今天台灣那麼多人開始看中醫,恰恰是因為,第一很多人遇到蠻厲害的中醫,第二西醫醫師基本上已經被打破了,大家已經被西醫統治那麼久,現在好不容易看到中醫的樣子,因為臺灣的中醫很長一段時間非常不成氣侯。第一個,以前在日本統治時代就是西醫了,所以臺灣的中醫基本上沒有什麼傳承。第二個,在兩岸還沒有來往之前,臺灣幾乎很少有中藥材,因為臺灣自己能產的中藥材非常有限,所以當時臺灣的中藥材真的是天價。

因此,在兩岸還沒有開放交流之前,臺灣像樣的中醫非常少,所以中醫非常沒有說服力。開放之後一些人來大陸學,以前大陸還有一些老中醫,結果學了一些回去,然後藥材這個問題也被解決了,所以就開始有一群中醫有說服力了。

大陸現在為什麼像樣的中醫越來越少了?我想,最關鍵的原因是整個中醫教育,整個中醫教育沒辦法培養好的中醫,為什麼?因為中醫教育全部都是用西醫概念來訓練的。

當初把中醫的教育用西醫概念來講,是我們百年來最大的一個迷信,迷信什麼?迷信科學,當時就覺得中醫不科學,所以我們就開始把中醫科學化,就引進西醫的那些概念,然後把中醫所有的名詞用西醫的概念來理解,來分析,這麼一分析,中醫就死了,中醫就失去了真正的生命力,最後,就培養不出像樣的中醫。

同樣道理,龔琳娜的老公老羅,他幹了一件事,他常常跟中國音樂學院的一群教授舌戰群儒,那些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心裏面的中國音樂跟老羅心裏面的中國音樂是兩碼事。

那些中國音樂學院的教授都認為老羅不懂中國音樂,可是,後來我聽聽才知道,真正不懂中國音樂的是這些中國音樂學院的教授,沒有一個懂,全部都是用西音的概念來理解中國音樂,然後把中國音樂改造成西樂那樣的標準。

我必須要誠實地講一句,兩岸的大學裡面的人都不太有資格談中國的東西,包括中國經典,他們即使可以談得頭頭是道,我覺得他們談的東西也沒有真正的生命力。

今天的題目不是說「以書院取代大學文科」,我的看法很簡單,中醫、中國音樂、中國美術、書法、還有所有中國學問,全部統統應該撤離大學體系,我們把大學體系還給談西方學問的人。

我記得,我去年8月在中國美術學院有一個朋友就跟我講,中國美術學院成立時,請了近代史上排名前三的畫家黃賓虹(黃賓虹與齊白石號稱「南黃北齊」),但他們不讓黃賓虹上課,為什麼?他們擔心黃賓虹誤人子弟。黃賓虹講的那一套跟中國美術學院那一套完全是相背離的,我今天只是借你黃賓虹的名聲,如果你真的來這邊講不是亂套了嘛。

其實所有談中國學問的每一個環節,統統都遇到同樣的困境,所以我覺得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還給他們。

別人姑且不論,我說我自己。我是臺大歷史系畢業,高中時懷著對中國歷史的憧憬,被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給打動了,結果等到我真正讀了歷史系,4年下來,我讀越多的書,我自己離通天人之際越遠,還沒有讀的時候還稍微有一點點近,越讀就離得越遠。為什麼?從我們進歷史系的第一天,就學導論,老師就開始教我們怎麼寫論文,就開始教我們怎麼分析,怎麼批判。我後來回頭想想,笑死人,我們連書都還沒有好好讀過一頁,就開始教我們批判,然後就教我們怎麼做卡片,怎麼引用資料,所有讀的書都是資料,從來沒有老師教我們好好讀過書。

全部都是在分析,在整理,在作比對。幸運的是,我後來實在受不了,我大學四年級決定不再讀研究所。我如果還繼續在大學裡面讀中國學問,那就叫自欺欺人。

當時我最認真上的一個課,一個中文系的老教授,他講《莊子》,有一次我去臺大去旁聽他的課,是面對大眾的。結果那一門課三個人聽。我在想,中國學問如果再這樣搞下去,很自動的把整個中國學問都消滅了。

後來我越來越清楚,那不是某一個老師的問題。今天,即使你再有心的人,進入這個體制,你也會做得很牽強,做得非常事與願違,即使你是唐君毅、牟宗三、錢穆。大家看一看唐君毅晚年的一些心情,他比較誠實,比較誠懇。整個體制本來就是設計給西方學問的,中國學問在這種地方一定不適合。

為什麼不適合?第一個關鍵就是在於西方學問的根本體制,是站在客觀的、分析的一個角度。

什麼是中國學問?簡單地講,兩句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你把人家講到聽不懂,固然對方有問題,你自己也有問題,這個才是中國學問。孔子跟人家講話會不會講到人家聽不懂,不可能。孔子不只跟有學問的人講話,一個人的學問只能跟有學問的人講,那個人的學問是假的,那個不是中國學問,那是西方概念的學問。

什麼是大學?大學是西方的產物,西方的大學就是所謂知識的殿堂,什麼是知識的殿堂?我們要站在客觀的、分析的角度來看事物。今天,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地方來談中國學問,結果是什麼?就是一定要把中國的學問改造納入這個架構,這樣子你才能夠被承認。大家都知道港臺的新儒家,他們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中國儒釋道三家納入西方的哲學體系,他取得了西方的認可,開始跟西方所謂的對話,從此他們在學院佔得一席之地。現在,臺灣談所謂中國哲學,一半以上還是新儒家的徒子徒孫。

問題在哪?最後中國學問儒釋道三家的力量從此消失掉了,儒釋道真正的力量就再也不見了。這種做法簡單的講就是「西體中用」,把中國納入西方的架構來討論,來談。大陸這邊姑且不論,據我所知,這是臺灣的主流,臺灣所有會被認可的東西全部都是西體中用的東西,可是,所有西體中用的東西,骨子就是西方的。

假設有一天真的撤出來了,中醫、書法、美術、舞蹈,只要是中國的,我們全部脫離大學,另外成立一個體系,我們暫時把這個體系叫做書院體系。那這個書院到底怎麼操作?到底它的面貌是什麼樣的?

中國學問跟西方學問的第一個最大的差別是,西方學問他要把情感給抽離出來,用一種理性的,客觀的態度來分析。中國學問的第一個特色是要問你的感覺在哪裡,中國的學問一定要清楚的看到你這個人。有真人才有真學問,這是中國式的說法。

整個中國學問它建立的第一個基礎是恢復中國人的感覺狀態,所以我們將來書院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先恢復這個感覺系統,現在兩岸有非常多的所謂書院,但它的實際操作方式可能離我講的還是非常遠。

到底怎麼做?宋代以後的書院不一定是中國最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大家知道整個中國文化是從宋代之後開始萎縮的,書院固然對中國文化的傳播有功勞,可是整個書院實際操作的方式對中國文化的萎縮可能也有推波助瀾的惡果。

現在兩岸到處都在做,到處都在嘗試,我覺得可以參考的一個是在臺灣的臺北書院,另外一個是我這幾天待的辛莊師範。

我先談一談臺北書院,臺北書院其實是一個非常鬆散的機構,大概就10個左右的老師開課,目前在上課的老師只有五六個,學員來上課也非常鬆散,就是今天你要上某某人的課,你就來報名交錢,他什麼時間你就來。另外一個老師有興趣,那你就去,非常鬆散,但臺北書院上課的內容,師資,還有環境,值得參考。

先講環境,那個空間感很接近,尤其晚上的時候,會讓人家感覺你是進入唐宋古畫的那種畫面,這個地方好安靜,整個心可以靜下來。我記得有一個美術編輯一次到臺北,我帶他到臺北書院,看到臺北書院的講堂,他說,好想在這邊上一次課。

上課的內容分兩大塊,第一塊講經典,這裡講經典跟大學講法完全不同,他不是分析式的講法,更不是什麼尋章摘句,考證,到底是什麼意思。

他們講經典是直接扣著生命來談,那些外在枝枝節節的東西不談,也就是說他們這種談法是絕對不能寫論文的,因為也沒有分析論證,可是你聽著,聽著,生命會被觸動。

第二,臺北書院有很多藝的課程,他們有一位臺灣最好的京劇小生曹復永先生來談戲曲美學。第一個他戲演得好,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夠把背後的美學說的很清楚,這個很不容易。他們也請幾個重要的書法家,談書法跟生命的連接,書法後面整個中國人生命的態度。談藝的目的是什麼?藝是憑感覺的東西,從感覺中恢復中國人該有的感覺,然後再拉到中國人的生命狀態。

第三個,臺北書院的師資,他們的師資最重要的他們除了是經師之外,更重要是人師。所以臺北書院的師資本來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一定要有相當的年紀,因為沒有相當的年紀,你生命沒有辦法累積到那個厚度,生命的智慧沒有辦法到達那種通透。

北京辛莊師範有一點不太一樣的感受,現在全世界有一種體制外的非主流教育體系,叫做華德福教育,辛莊師範是要培訓華德福的中學師資,看他們的實際操作,我感覺他們在嘗試中國式書院教育的可能性,這個嘗試非常有意思,這個嘗試可能比兩岸其他的書院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具有啟發性。

辛莊師範所招收的學生,從20幾歲到40幾歲,很多人其實在外面已經當了很久的老師了,到了這個地方,一切歸零,重新當學生,過團體生活。每天早上5:30起床,6點開始站樁、練武術,7點吃早餐,這個師範沒有廚房的員工,所有的學生就是廚房的員工,這個師範也沒有打掃的工人,所有師範的學生就是打掃工人。早餐之後,他們上比較重要的主課,中國文化,他們第一個邀請的是臺灣的王振華先生談中國文化的精神。王振華先生所講的某些內容其實不見得有多好,但王振華先生人非常好。王振華先生的調性,可能也是辛莊師範想要達到的一個理想。你講什麼其次,人要保證後面的這個學問,這個是中國學問的根本。

我在他們那邊上史記,不管談劉邦,談項羽,都是在談他們自己生命的連結,談怎麼跟你生命的連結,談怎麼對應當代的社會,這是辛莊師範談學問的方式。

上完史記之後,有一個小時是帶著他們看京劇,讓他們恢復中國人的美感,讓他們感覺到中國人身體線條,中國人聲音,中國人的審美標準。中午,他們又有一群人先回去做飯,到了下午,他們要去田裡面種地。傍晚有一些人再回來做飯,晚上去禪修,最後再自習讀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書,10點30分準時就寢,集體生活這樣子過一年,他們這些課程有一個特色,基本上不空談,即使談中國學問也不空談,談來談去一定要你自己有感覺,不談沒感覺的東西。

辛莊師範跟臺北書院有一些通性的東西,不談純粹抽象的東西,不談跟生命無關的東西。所以林谷芳先生在臺北書院創辦的時候,他就特別強調臺北書院所談的學問叫做立命之學。

中國的大學,根本的問題就是他完全沒有能力處理你的安身立命,你在這個地方待得越久,你只會越惶恐,你的生命只會越不安穩。你即使有某些地方好像還安穩,常常都是因為外在的肯定,社會的認可。可是你內在生命的安穩並不是因為你在這裡學到什麼東西,這個大學體系給你哪些安穩的力量?哪些生命的指點?沒有。大學沒有能力扮演這個角色。

現在,整個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人心不安。南懷瑾講過,二十一世紀全世界最大的病是精神病。我上一次來北大講《躁鬱時代的讀書人》,後來好幾個人跟我說,他們之前從來沒看過我的書,也沒有聽過我的講座,那一天純粹是衝著我的題目來的。為什麼?因為他有這個困惑,有這個躁鬱。

這個躁鬱的問題不只是大陸和臺灣,是全世界的問題,大陸的浮躁躁鬱恐怕在全世界比較靠前,因為大陸信仰真空,然後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科學崇拜,把自己給活活困死。

我昨天接受《北京晨報》訪問,記者跟我提了一個看法,因為我跟他強調了臺灣的祭祀傳統保存得非常好,現在非常多的人,甚至知識分子,都參加早晚三柱香,不管是對家裡面的祖宗神位,或者到廟裡面,很多人保持著這個習慣。

記者模擬很多知識分子的話語說,早晚三柱香難道不是一件非常愚昧的事情嗎?我只好不客氣的回答,會覺得早晚三柱香是非常愚昧的這個想法才真正愚昧。我就跟他說,今天所有的華人世界,除了中國大陸之外,臺灣、香港、馬來西亞那些華人,甚至不止是華人,韓國、日本每天三柱香,每天祭祀,或者祭祀是他生活很重要一部分的人有多少,難道你好意思說,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其他所有這些人都是愚昧的嗎?

我們被科學主義洗腦得多徹底,洗腦到連拿三柱香都覺得是愚昧,這麼愚昧的教育才可怕。弄到最後,只會讓你的生命越來越不安。

中國大陸最嚴重的問題是人心不安,所以,將來書院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心安的問題,讓人安身立命。今天書院培養的學生有辦法安身立命,這些人將來才有辦法去安別人的心。

因此,書院將來扮演的角色可能會比大家想像的更大,更積極。他不僅要扮演老師,扮演文化工作者,甚至要扮演從政者的角色。換言之,書院將來要培養的是一個個可以身心安頓的士人,中國傳統講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那個「士」。

大學是培養知識分子的,知識分子是腦袋加思維的。書院要培養的是士,士是什麼?士要先有感受,先能夠感覺,然後自己先能夠心安,「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然後知道先修養自己,修己已安人,這個叫做士。

知識分子沒有修行的問題,沒有修養的問題,他們是每天在想,每天在批判,每天在分析,跟士完全不一樣,千萬不要把士跟知識分子扯在一起。

培養出士之後,士很重要一個角色是要從政,這就牽扯到現在中國最大的一個問題,政治的問題。

我今天談「以書院取代大學文科」,看起來是一個非常不現實的命題,可實際上是最有現實感的命題。

【推薦閱讀】請點擊 

學針灸、艾灸,一定要聽倪海廈老師講的針灸課!太珍貴了,必須收藏!

整理出來了!倪海廈講解金匱要略全集——共77集

轉發珍藏!倪海廈老師講解黃帝內經全集——共75集

大愛!分享大型中醫紀錄片《黃帝內經》1-60全集,歡迎收藏!

轉發珍藏!倪海廈講解神農本草經全集

免費收藏!《溫病學》完整72全集視頻

免費珍藏!感謝大醫倪海廈講解傷寒論共58集(高清全集)

免費珍藏!倪海廈老師人紀針灸課程78集(高清)

健康,人人都想要!沒有病就算健康嗎?

免費珍藏!沒有好中醫,人人自學中醫,《中醫診斷學》全集

免費珍藏!沒有好中醫,人人自學中醫,《方劑學》視頻全集

愛心讚賞!請點擊下方

本公眾號所分享文章僅供參考學習之用。發布內容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可隨時和我們聯繫。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人士請勿試藥! 合作交流:daosheng2019

加入民間中醫聯盟,傳承民間絕技

請關注微信:qihuangmisu

看完之後,別忘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臺灣人基本不相信西醫,每個人都在看中醫?
    我想,最關鍵的原因是整個中醫教育,整個中醫教育沒辦法培養好的中醫,為什麼?因為中醫教育全部都是用西醫概念來訓練的。當初把中醫的教育用西醫概念來講,是我們百年來最大的一個迷信,迷信什麼?迷信科學。本文為薛仁明在2015年4月27日北京大學的演講。
  • 從臺灣人偏愛中醫談起
    臺灣作家、學者薛仁明之前在北京大學做了一場題為「用書院取代大學文科」的講座。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項目引來眾多質疑和爭議,該如何發展「中國學」是爭論的一個焦點。長期關注和研究中國文化的薛仁明在談到中醫時說,這兩年來在大陸對中醫的批判一直沒有停,在臺灣人們卻更願意相信中醫。最關鍵的原因是迷信科學,把中醫科學化中醫就失去了真正的生命力,最後,就培養不出像樣的中醫。
  • 臺灣學者薛仁明:為什麼大陸像樣的中醫越來越少了
    我想,最關鍵的原因是整個中醫教育,整個中醫教育沒辦法培養好的中醫,為什麼?因為中醫教育全部都是用西醫概念來訓練的。當初把中醫的教育用西醫概念來講,是我們百年來最大的一個迷信,迷信什麼?迷信科學。▼本文為薛仁明在2015年4月27日北京大學的演講。
  • 相信中醫和用中醫治病的人,都是有福之人,這樣說對不對
    老百姓在這幾十年宣傳的誤導下,認為西醫的治療就是科學的治療,在這條道路上前赴後繼,到死方修。中醫在治療癌症等疑難雜症方面優勢非常明顯,痛苦小,花費低,病人的生活質量高,但是相信中醫的人卻是少數。所以我說相信中醫的人是有福之人。如果同樣都是存活三年或五年,為什麼不選擇中醫呢?我相信中醫會讓患者活更長的時間。
  • 中醫在臺灣成「香餑餑」 醫生收入逼近西醫
    各綜合性大醫院裡,中醫科室多處於弱勢地位。患者大都會選擇「快速、便捷、分類精細」的西醫治療病情。但近年來,西醫界醫療糾紛不斷,加之慢性病增多,臺灣人對養生越來越重視,注重 「以養為主,陰陽調合」的中醫,開始成了「香餑餑」。  整形醫院,也借中醫「熱力」  「在我們醫院,西醫有50多個科室,中醫卻只有一個科室」。
  • 外國人為什麼不相信中醫和中藥?中醫是否靠譜?
    中醫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和西醫治療的方法不同,中醫治療相對來說治療時間更長一點,但是藥物的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小,而且中醫主要以調理身體為主,更適用於大多數人。中醫非常複雜,是一門傳統醫學,但是美國人為什麼不相信中醫和中藥?
  • 中醫把脾歸為五臟之一,為什麼西醫把脾切掉人還能存活?
    中醫「脾」中醫把脾歸為五臟之一,為什麼西醫把脾切掉人還能存活?在中醫臟腑學說中,脾屬土,居五行核心地位;功能上主運化水谷精微,輸布全身。如果打個比方說,脾非常類似於發動機中的「化油器」,在維持正常運行中不可或缺,被稱為「後天之本」並不為過。
  • 純中醫診所不能洋為中用 ?專家:限制中醫用西醫方法是下策
    「新標準明確了設立兩類中醫診所的條件,開辦純中醫診所的條件進一步放寬。目前看來對中醫診所的標準不放不行,放了下面接不住更不行。」史宗明說,鑑於中醫診療服務的專業性、內容廣泛性,目前基層衛生監管隊伍的知識庫存和能力還遠遠不夠。現在每年都會有新聞曝光醫藥相關機構和人員違法經營,虛假廣告等問題,現在放開中醫診所管理,很多人擔心中醫問題會不會更多?
  • 當每個人都能熬桂枝湯,中醫人才的培養更有希望
    人才培養應該精英化不能批量生產張懷瓊(上海市衛計委副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發展辦公室主任)要思考中醫藥人才培養之路如何走,先要給中醫人才做一個分類。   在我看來,中醫人才可以有基本和非基本兩類。基本的就是一般的,就是會看病的醫生,你在哪裡開個診所,都能看。
  • 國醫大師鄧鐵濤:中醫並非落後,而是超前了,所以西醫看不懂中醫
    正因為「醫道相通」,中醫才會被認定為偽科學,自清末年間,西醫流入,中醫的傳統地位造成了衝擊,胡適、錢學同都開始站在西醫的立場上去篤定中醫,時至今日,中醫的「廢」和存依舊存在爭議
  • 這個問題困擾了1.5億人!得了糖尿病看中醫還是西醫?
    這些年,在糖尿病預防康復領域,中醫特別是民間中醫,已經落敗於西醫. 中醫和西醫治療糖尿病的角度、思路不同,決定了治療的方向也不同. 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屬於終生疾病,必須終生服藥控制病情.傳統的中醫可不是這麼認為的,老祖宗公元前2世紀「黃帝內經」已有「消渴」的認識..... 西醫是看人生了什麼病?
  • 孩子咳嗽,看中醫還是西醫更好?網友的發言出奇一致
    天氣越來越冷,冷熱交替不定,早晚溫差大,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很容易出現的症狀就是咳嗽。最讓人心煩的的就是,有些咳嗽一折騰就是一個月左右。新手媽媽安安就遇到這樣的困擾,於是在網上發帖救助,詢問大家是選中醫看好還是西醫更快。結果立馬引起不少人跟帖回復。
  • 中醫和西醫哪個更科學?中醫真的很不靠譜嗎?
    中醫和西醫,一直都在掐架,誰都不服誰,今天院長就來說說自己的觀點。其實我覺得中醫和中藥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中藥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的科學性的,畢竟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青蒿素是以中藥為起點,這個榮譽是給中藥的,並不是給中醫的。
  • 西醫化的中醫教材錯在哪裡?
    當年我自學中醫,看中醫學院教授編的中醫學基礎教材,一看就知道它是用唯物主義的邏輯思維去理解中醫的,他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割裂開來了,也就是把形與神對立起來,不認為人是一個完整有機的整體,最多認為是交互作用。但是我們要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觀來看,就會發現中醫教科書裡面認知的不是本質而是表象。就像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他認為各個行星之間相互是獨立的,這肯定是錯誤的。
  • 為什麼現在去看中醫,也要先看片子?傳統的「望聞問切」過時了?
    程女士的女兒抵抗力較差,一到換季的時間就會感冒發燒,最近女兒總是發燒,怎麼也不退燒,程女士聽朋友說某某醫院,有個老中醫調理身體很好的,便帶著女兒過去,到了那發現來看病的人很多,還有很多外地的人跑過來看病,程女士覺得人那麼多那估計靠譜,結果等了大半天,終於在臨下班前排到了程女士
  • 哪些病看中醫?哪些病看西醫?這樣選就對啦!
    選中醫還是選西醫,在這個問題上不少朋友都有「選擇困難症」掌握了其中的規律在擇醫問題上就會更方便啦!,已經幫助無數人減輕痛苦、消除疾病。3呼吸系統疾病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癒」。這種說法到中醫面前,似乎就不是這麼回事兒了。因為如果用中藥辨證治療,可能一兩天就會痊癒。
  •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
    其他亞健康狀態:西醫生化檢查等指標沒有異常的狀態,如體質虛弱、心情煩躁、食欲不振等亞健康症狀,都可通過中醫進行調理。    偏頭痛:看中醫。首先檢查明確病因,在排除器質性問題後,採取中醫調理。偏頭痛大多沒有病因,屬於功能性紊亂,西醫沒有更好的辦法。    二、常見病    感冒:中西醫皆可。
  •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這裡都總結好了
    關於中醫和西醫之間的爭議一直都有,但大部分人對於醫學還是秉持著嚴謹推崇的態度,網上有人對中西醫之間的區別做了一個總結。1、中醫給人找健康,西醫給人找疾病。2、中醫以調理為主,西醫以對抗為主。3、中醫讓人稀裡糊塗的活;西醫讓人明明白白的死。
  • 中醫VS西醫,哪個比較好?請把道理說出來
    不管中醫西醫,肯定都有誤診,肯定都有治死人的。 梁啓超的腎就是被西醫協和醫院誤診的,他之所以不張揚,是認為這是一次失誤,也就是一個個案,和整個西醫體系沒有關係。當時西醫剛進入中國沒多久,如果去張揚這次誤診,可能會引起國人的誤解。
  • 化學教授自學中醫治癒絕症,直言西醫只是一個醫療超市!
    人的生命運動是自然界最複雜的運動,學中醫有機會能夠研究世界上最複雜的運動,所以中醫人都是非常有幸的。為什麼人人都能夠研究中醫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命,沒有條件限制的,你想研究都可以研究,你把自己研究透了,中醫就入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