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III期研究:含鉑輔助化療更優,同源重組修復突變患者療效更勝一...

2020-12-19 騰訊網

鉑類為基礎的輔助化療在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的療效仍有爭議,復旦大學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和餘科達教授研究團隊開展的PATTERN研究,旨在評估紫杉醇+卡鉑對比標準方案用於TNBC輔助治療是否更優效,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JAMA Oncology》雜誌上。

邵志敏 教授

首批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乳腺癌研究所所長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名譽主委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餘科達 教授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行政副主任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中華醫學會腫瘤分會乳腺學組秘書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委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青年理事會理事

上海市抗癌協會乳腺癌專委會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協會乳腺癌青委會主委

01

研究背景

TNBC約佔所有乳腺癌類型的15%~20%,與其他組織學類型相比,TNBC的組織學分級較高、侵襲性更強、局部復發和內臟轉移風險更大。

有研究顯示,在未經篩選TNBC患者中BRCA1/2突變機率約為11.2%,BRCA突變相關乳腺癌和散發性TNBC表現出DNA修復異常和全基因組不穩定等特徵。鉑類藥物是細胞毒性DNA損傷化合物,可引起DNA鏈斷裂而導致細胞凋亡,因此鉑類藥物在DNA修復缺陷(例如攜帶有害BRCA突變)的腫瘤細胞中特別有效,因而鉑類藥物可用於這類患者。

基於這一原理,有研究探索了鉑類藥物在轉移性乳腺癌或新輔助治療中的療效。Triple Negative Trial研究顯示,卡鉑對比多西他賽用於未經選擇的轉移性TNBC一線治療的療效相當,而前者用於BRCA突變患者的療效更好CBCSG006研究顯示,一線順鉑+吉西他濱用於轉移性TNBC的療效優於紫杉醇+吉西他濱。多項研究證實,鉑類+紫杉類±蒽環類藥物新輔助治療可提高病理完全緩解率

鉑類為基礎的輔助化療在TNBC患者中的療效仍有爭議,邵志敏研究團隊開展了PATTERN研究,旨在評估紫杉醇+卡鉑對比蒽環類+多西他賽標準方案用於TNBC輔助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

02

研究方法

PATTERN研究是一項隨機III臨床研究,在中國9個中心或醫院開展,2011年7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間,研究納入手術病理證實區域淋巴結陽性或淋巴結陰性、腫瘤直徑>10 mm、18~70歲可手術TNBC女性患者。排除標準包括遠處轉移或局部晚期TNBC、非TNBC或曾接受過術前抗腫瘤治療的患者。入組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PCb(紫杉醇80 mg/m2+卡鉑[AUC=2],第1、8和15天給藥,每28天1周期,共6個周期)或CEF-T(環磷醯胺500 mg/m2,表阿黴素100 mg/m2,氟尿嘧啶500 mg/m2,每3周給藥,3個周期;序貫多西他賽100 mg/m2,每3周給藥,3個周期)。主要終點為無病生存期(DFS),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無遠處疾病生存期(DDFS)、無復發生存期(RFS)、gBRCA1/2突變或同源重組修復(HRR)相關突變患者的DFS和毒性。

03

研究結果

研究納入647例可手術TNBC患者,並被分配至CEF-T組(n=322)或PCb(n=325)組,兩治療組的基線特徵均衡可比,中位年齡為51歲。大部分患者為早期TNBC,74%患者為淋巴結陰性,CEF-T組和PCb組分別有94.7%和92.9%的患者完成了預設的方案,兩組分別有9.3%和8.6%的患者需要減少劑量。

中位隨訪62個月時,與CEF-T組相比,PCb組5年DFS率絕對獲益為6.4%(86.5% vs 80.3%(HR=0.65,P=0.03), 5年OS率無顯著差異(HR=0.71,P=0.22)(圖1)。

圖1 5年DFS率和5年OS率

PCb組的5年RFS率明顯高於CEF-T組,分別為91.2%和84.4%(HR=0.54,P=0.01),兩組的5年DDFS率分別為92.6%和87.9%(HR=0.59,P=0.05)

探索性亞組分析顯示,較年輕和高級別組織學分級患者更能從PCb治療方案中獲益(圖2)。gBRCA1/2亞組患者中,PCb vs CEF-T的HR為0.44(P=0.14)。

圖2 DFS探索性亞組分析結果

另外,研究者分析了中國TNBC人群的胚系突變譜並發現22種基因為胚系突變基因,其中12種基因為HRR相關基因,在TNBC患者中的發生率為20.2%。研究者評估了472例非BRCA1/2突變患者的12種HRR基因,17例患者的DNA樣本不可檢測,總體上,120例患者攜帶有害HRR突變(66例攜帶BRCA1/2突變,54例為非BRCA1/2突變),401例患者不攜帶相關基因突變。在54例攜帶HRR突變患者中,PCb vs CEF-T 的DFS HR為0.12(P=0.08)(可能是由於樣本量小導致的結果)。綜合分析顯示,HRR突變患者使用PCb方案(對比CEF-T)的DFS更優(88.4% vs 76.3%,HR=0.39,P=0.04)。相比之下,非攜帶者中,兩治療組的DFS無明顯差異(85.9% vs 81.2%,HR= 0.70,P =0.15)

兩種治療方法的耐受性均良好,未觀察到與治療相關的死亡事件。

04

研究結論

PATTERN研究是對比PCb和CEF-T方案用於TNBC輔助治療的首個隨機對照研究,研究顯示,紫杉醇+卡鉑可能是可手術TNBC患者的可替代輔助化療方案。此外,篩選適合含鉑輔助治療的預測因子需要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Yu KD, Ye FG, He M, et al. Effect of Adjuvant 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on Survival in Women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 Phase 3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Aug 13]. JAMA Oncol. 2020;10.1001/jamaoncol.2020.2965. doi:10.1001/jamaoncol.2020.2965

相關焦點

  • 鉑敏感卵巢癌一線維持治療!PARP抑制劑Zejula(則樂)進入歐盟審查...
    此次申請基於III期PRIMA研究(ENGOT-OV26/GOG-3012)的結果。研究中,接受一線含鉑化療後病情緩解的晚期(III期或IV期)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Zejula或安慰劑維持治療。主要終點是無進展生存期(PFS)。
  • 關於PARP抑制劑在晚期乳腺癌中的OS獲益研究
    2018年1月,FDA批准奧拉帕利成為首個治療攜帶BRCA1/2突變、HER2陰性晚期乳腺癌(ABC)患者的PARP抑制劑。今年,另兩項在攜帶BRCA1/2突變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評價PARP抑制劑療效的III期研究結果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但仍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 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III期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卡瑞利珠單抗組中位OS達27.9個月。這是全球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III期研究,也是第一個公布OS結果的中國自主研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研究。我們邀請作者團隊對文章進行解讀。
  • » BRCA突變卵巢癌重磅!Lynparza(利普卓)一線維持治療:無進展...
    數據顯示,在接受含鉑化療實現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的新診BRCAm晚期卵巢癌患者中,與安慰劑相比,Lynparza一線維持治療具有長期無進展生存(PFS)益處。卵巢癌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八大常見原因,2018年全球新診斷近30萬名患者,死亡約18.5萬人。大約22%的卵巢癌患者有BRCA1/2突變。
  • 小野製藥在日本提交Opdivo+含鉑雙藥化療一線...
    此次申請基於Opdivo一線治療NSCLC III期CheckMate-227試驗的第一部分(Part 1)和第二部分(Part 2)的結果。這是由小野製藥與百時美施貴寶(BMS)合作開展的一項全球性、多部分、開放標籤、隨機試驗,在先前未接受過化療(化療初治)的IV期或復發性NSCLC患者中開展。
  • ...美國FDA批准Rubraca,治療BRCA突變轉移去勢抵抗前列腺癌(mCRPC)
    鑑於在攜帶這些突變的mCRPC男性患者中所觀察到的的緩解水平和持續時間,Rubraca代表了這一患者群體中一個重要而及時的新治療選擇。」前列腺癌基金會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官Howard Soule博士表示:「FDA批准Rubraca,對轉移性去勢抵抗前列腺癌和攜帶有害BRCA突變的患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RECIST標準不適合評估卵巢癌新輔助化療療效;EB病毒篩查可降低...
    結果表明,單獨使用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版評估上皮性卵巢癌新輔助治療療效並不準確。  本次試驗共納入了1566例18歲以上的卵巢癌、輸卵管癌和原發性腹膜上皮癌的女性患者,患者被隨機均分為三組,其中有779例(50%)患者接受鉑新輔助化療後再進行手術。  這些患者隨訪時間的中位數為29.5個月,評估體系為RECIST和GCIG CA125。
  • PARP抑制劑應用於維持治療,助力患者抗擊復發卵巢癌
    長期化療對患者來說難以承受,而維持治療藥物的不良反應一般較小,適合長期使用。 大概70%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都會出現復發,復發時間一般在一年半左右。反覆復發後對鉑類更容易耐藥,治療難度更高。如果在多次復發的間隙使用維持治療, 就可能推遲復發,從而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所以,對於卵巢癌患者來說,維持治療非常重要。
  • 結直腸癌與微衛星不穩定的10個臨床問題
    雖然微衛星狀態對Ⅲ期CRC的價值尚存在爭議,但氟尿嘧啶單藥輔助化療不獲益的結論對不能耐受含鉑方案的患者仍有重要提示價值。因此,美國NCCN指南及美國胃腸病協會均建議對所有CRC無論年齡及分期,都應該進行MSI/MMR檢測。
  • 2019ASCO閉幕總結:今年十大癌種精華研究成果有哪些?
    O+Y聯合治療首次被證實可使晚期肝癌患者獲益,ORR31%1/2期CheckMate -040臨床研究中O藥(納武利尤單抗)聯合CTLA4抑制劑伊匹木單抗(Y藥)用於既往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首個臨床研究結果在2019 ASCO公布。
  • PROfound III期研究結果顯示,利普卓降低攜帶BRCA1 / 2或ATM突變的...
    上海2020年9月22日 /美通社/ -- 阿斯利康與默沙東聯合宣布,PROfound III期臨床研究的最終結果顯示,較恩雜魯胺或阿比特龍,利普卓(奧拉帕利)為攜帶BRCA1 / 2或ATM基因突變(同源重組修復基因[HRR]突變的一個亞群)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帶來了具有統計學和臨床意義的總生存期
  • 癌症研究:新輔助化療為晚期宮頸癌患者帶來81%的生存率!
    總而言之,二者聯合在腫瘤治療中的療效已被證實和肯定。有研究表明,ⅠB 2 ~ⅡB期宮頸癌患者行新輔助化療後的總生存率優於單純放療者。有專家針對ⅠB 2 ~ⅡB期宮頸癌患者行紫杉醇聯合順鉑新輔助化療後,發現79.0%的患者化療有效,其中10.5%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的效果,也就是說所有可見腫瘤病灶完全消失,而68.5%的患者為部分緩解,即病灶直徑縮小30%以上。
  • 膀胱癌(MIBC)新輔助治療!阿斯利康Imfinzi+Lynparza(英飛凡+利普卓...
    該研究共入組了29例cT2~T4a可切除性MIBC患者,這些患者在計劃性膀胱切除術前6~8周接受Imfinzi治療,每4周一次給予1500毫克持續治療2個月(最多2劑/周期),同時接受Lynparza治療,每天兩次每次150毫克,持續治療56天(每個周期28天,2個周期)。對20例接受膀胱切除術的患者進行療效評價,27例進行安全性評價。
  • 君實生物PD-1單抗聯合化療III期臨床達主要研究終點;默沙東...
    這些患者已經接受過化療治療,但是疾病繼續進展。這是Enhertu在全球範圍內首次獲批治療HER2陽性胃癌。研究結果表明,氟唑帕利單藥用於鉑敏感的復發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含鉑治療達到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後的維持治療,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氟唑帕利是恆瑞醫藥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PARP抑制劑。
  • 禮來Retevmo治療肺癌&甲狀腺癌療效強勁
    禮來(Eli Lilly)近日宣布,精準腫瘤學藥物Retevmo(selpercatinib,40mg和80mg膠囊)註冊I/II期臨床研究LIBRETTO-001的結果已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結果分為2篇文章發表,重點關注RET基因(轉染期間重排基因)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隊列和RET基因改變的甲狀腺癌患者隊列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
  • 跟隨王哲海教授細讀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肺鱗癌的III期...
    在此,我們回顧並更新該項開放標籤的中國關鍵III期臨床研究的療效、安全性/耐受性數據,替雷利珠單抗聯合雙藥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鱗狀NSCLC(RATIONALE 307)。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兩種化療方案客觀緩解率分別高達73%和75%,延續了II期研究中BGB-A317-206替雷利珠單抗聯合紫杉醇+鉑類鱗癌隊列中80% ORR的驚豔結果。此外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兩種化療方案的中位緩解持續時間分別達到了8.2個月和8.6個月,約為化療組(4.6個月)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