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和朋友聊到農曆春節時,總愛跟小時候的過年來比較。比較後總感嘆,年紀越大,年味兒越淡。但再怎麼淡,總有些「具有臺灣特色的春節活動」,仍是目前臺灣人津津樂道的公事,例如「搶頭香」、安太歲、排百貨公司福袋、在家摸個兩把麻將。
臺灣是一個充滿宗教信仰的社會,無論平時或過節,佛道教的廟宇未曾打烊。除夕夜開始,臺灣人吃過團圓飯、領(發)過紅包後,「越夜越美麗」的民眾會啟程前往家裡附近的大型宮廟上香祈福。
有些廟宇會將廟門暫時關閉。工作人員會以紅紙封貼主爐,當向神明請示子時(23點至凌晨1點)的吉刻屆臨,才將廟門開啟。原本等待在廟門外的香客便蜂擁而上,搶奪插上第一炷香。此炷香被稱為「搶頭香」。
2年前,我曾到臺北的行天宮體驗過一場「搶頭香」盛會。凌晨12點一到,行天宮先進行一場約半小時的祈福祈安儀式,結束後才開放信眾「搶頭香」。每敲響一個鐘聲,信眾們紛紛虔敬雙手合十敬拜。
也唯獨在大年初一凌晨,外界才有機會看到行天宮的大門敞開。結束後,行天宮馬上關閉大門。
有些民眾為了「搶頭香」,無所不用其極地拔得頭籌。3年前,彰化縣的南瑤宮就曾出現「程咬金頭香哥」。
當時,具有百年歷史的彰化南瑤宮首次舉辦搶頭香活動。不料,活動一開跑,民眾蜂擁衝入主殿的剎那,竟有一名工作人員不按牌理出牌,搶先偷插頭香,令在場民眾錯愕傻眼。
這段影片旋即在網路掀起一陣熱烈討論。自此,「頭香哥」封號不脛而走。即便「一戰成名」,但當時的脫序行為卻讓這位「頭香哥」十分懊悔。今年,他特地向媽祖懺悔,表示絕對不會再犯。
今年,為了吸引更多民眾「搶頭香」,南瑤宮準備祭出大禮。凡在初一搶得頭香者,將獲得臺幣8888元的大紅包、二香者為6666元,三香為5168元獎金。「搶頭香」成為臺灣過年期間的另類「全民運動」。
「太歲當頭坐,無災也有禍」,除了搶頭香,篤信命理的臺灣人更會照自己的生肖,初一在廟宇點太歲燈。例如:今年是馬年,本命年的屬馬者被稱為「坐太歲」,通常會到廟裡點個「太歲燈」,來安太歲;「正衝」的屬鼠者,也會一道安。
在臺灣的信仰中,凡是坐太歲或衝太歲者,不是大好就是大壞。長輩通常會告知:「行事低調小心,出門注意安全」。這一年,通常會以靜守為主,以靜制動,靜待天時。
搶完頭香、安完太歲,就可回家睡覺了嗎?那我會這麼問您:「請問,您是老人嗎?」好戲還在後頭耶!
過年除了拜廟求平安,更是血拼好時機。每年的大年初一,臺灣各大知名百貨公司、商場都把「抽福袋」作為促銷的「必殺技」。這些商場無不以汽車、現金、禮券、珠寶、3C產品等大獎吸引人潮,且還標榜「限量」,很難不挑起民眾的搶奪欲。
坦白說,「抽福袋」其實是一場耐力和賭性的拉力賽。有些體力過人的年輕人在搶完頭香後,就直接拉起板凳,甚至搭起帳篷,在大門閉鎖的百貨公司門口,漏夜邊夜排隊、邊守歲,只為抽個福袋好過年。
可別認為這些福袋是「免費大贈送」,而是得花錢購買的。一個福袋少則1、200元臺幣,多則2000千元。至於花那麼多錢,究竟開袋能見多少喜,就是一場活生生的「賭注」。
曾有人只排了4個小時的隊,就抱走價值臺幣50多萬元的汽車頭獎,或是歐洲來回機票;但有人排了10多小時,甚至團圓飯都沒吃,卻只拿到水果禮盒,現場上演「一家歡喜一家愁」的現實場景。
花了大錢,卻抽了爛福袋,怎麼辦?或許,從朋友或家人口袋賺取「零花錢」,彌補犒賞自己,也是不錯的方式。
臺灣法律是嚴禁公然賭博。但和大陸一樣,過年期間,三五好友在家「摸個兩把」麻將,警察大多「法外開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少臺灣人可以在牌桌上,築起「城牆之戰」,一坐就不動如山,一連打三天,除了洗澡、上廁所,幾乎和牌桌成連體嬰。
但這也造成不少附帶傷害。輕微者爆發肩部肌腱炎、肌膜炎;網球肘;腰背痛、椎間盤突出;膝部關節痛,以及頸部疼痛;慘烈者則一命歸天。
幾年前,曾經有一名50多歲的臺灣男子,趁著過年期間和親朋好友在牌桌上熬夜廝殺。一坐下來,就是2、3天,過程甚少活動筋骨。最後,正值戰況最激烈時,突然趴在牌桌上,長眠不起。
當然,要賺零花錢,也未必如此「高風險」。近幾年,臺灣小到幼稚園,上至80歲老人更熱衷在彩票投注站中,拿起銅板,買幾張刮刮樂,或花個幾百、上千元臺幣買幾張彩票,過一下「白日夢富翁」的乾癮。
這,便是搶頭香、搶福袋、搶零花錢的臺灣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