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燒高香、搶頭香有用嗎?

2020-12-19 明月天心

佛門裡有一首著名的《爐香贊》,是寺院舉行法會,僧眾必唱誦的贊子。「爐香乍爇,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在佛教裡,香是佛的使者,是重要的供養方式之一。燃香敬佛是為了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和供養。

禮敬佛陀不在於敬香的多少大小,而在乎是否滿懷虔誠之心。所謂心誠則靈,心香一瓣,普燻法界,凡有所願,皆蒙感應。然而,現實生活的許多人都顛倒了。每逢過年,初一、十五,香客們就爭著、搶著到寺院裡燒高香、搶頭香。好像覺得香燒的越粗越高越好,新年能討著這樣的好彩頭,佛菩薩一定能夠加持自己萬事順遂。這是不可取,也是沒有意義和必要的。

佛菩薩怎麼會和凡夫一樣有是非分別之心呢?佛教講眾生平等,佛菩薩平等慈悲對待一切眾生,怎麼會因為你燒高香、燒好香、搶頭香,就保佑你。你這不是「賄賂」佛菩薩嗎?這不是愚昧和迷信的想法嗎?

再者,我們要明白用香供佛的真實意義。別說是供香,你就是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你供的再多、再好,你的內心要清淨,不要帶有功利之心,不要和別人對比,否則沒有一絲功德。我們供佛,佛菩薩會吃嗎?不會。那我們為什麼要上供。

供佛,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我們是要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培養自己的慈悲喜舍精神,樂於布施,慈悲恩濟,讓大眾共沾法喜。佛菩薩福德智慧圓滿具足,沒有分別之心,不會因為誰供的多就加持誰。所以,沒有必要非得用最貴最好的香,也沒有必要非得搶頭香。

我們常說,「心誠則靈」,不是說到寺院必須給佛菩薩上香才不會有失恭敬。恭敬在哪裡?不在於外在的形式,恭敬在我們的心裡。佛菩薩在哪裡?他不在寺院裡,也不在大山深處,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心中有佛佛自在。

燒香只是我們修行的助緣,一切隨緣,不要刻意強求,否則就是一種外相的執著,不利於修行。你搶著頭香,那只是數字上的第一,有沒有功德和這沒有任何關係。想要求福,福在哪裡?在我們的心裡,在我們的行為裡。有善因,才會結善果,從來因果不空。願大家文明上香,如理如法,得佛菩薩慈悲加持。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高考前,逛神廟,燒高香,拜文殊,求如來,你怎麼看?
    下面選錄了部分網友的留言:@小魚魚:考前求求神,拜拜佛,可以是信心的源泉;@榛子酥:燒個香拜個佛,和過年的「祝你萬事如意」沒有區別,是一种放松,是心理寄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大道無術:那些嘲笑燒香拜佛的人,難道沒參加過高考?壓力有多大啊,你知道嗎?人家找心理安慰不可以嗎?
  • 搶頭香、搶福袋、搶零花錢的臺灣新年!好新奇!
    原本等待在廟門外的香客便蜂擁而上,搶奪插上第一炷香。此炷香被稱為「搶頭香」。2年前,我曾到臺北的行天宮體驗過一場「搶頭香」盛會。凌晨12點一到,行天宮先進行一場約半小時的祈福祈安儀式,結束後才開放信眾「搶頭香」。每敲響一個鐘聲,信眾們紛紛虔敬雙手合十敬拜。
  • 遊客喜「燒高香」,五臺山環保香遇冷,低廉「土香」威脅健康
    遊客喜「燒高香」,五臺山環保香遇冷,低廉「土香」威脅健康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興王 發自五臺山 2014-10-05 20:05
  • 港臺腔:臺灣人如何「搶頭香」
    除夕「圍爐」之後,臺灣民眾有進廟宇祭拜的習俗,尤其是搶頭香。因為如果能趕在宮廟開門時進門搶放第一炷香,就意味著來年運勢順利,獲得最佳的祝福。所以除夕深夜各宮廟門口都等著很多信眾,門一開便拼盡全力奔跑搶頭香,場面衝擊力很強。家住彰化的淇淇說,「過年蠻多節目。」
  • 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有什麼深刻含義?
    編者按:逢年過節,無論是否皈依三寶,總會有很多人前往寺院燒香拜佛。一般人可能不清楚,在佛菩薩像前,究竟燒幾柱香、磕幾次頭合適,是不是燒的香越多越好、越貴越好、越高越好?其實不然,只要一片至誠,燒三柱香、磕三個頭也就夠了。那麼,燒香拜佛究竟有何深刻含義?
  • 臺灣臺中梧棲浩天宮:民眾除夕夜搶頭香場面混亂
    臺中浩天宮搶頭香再度翻爐!(圖片來源:臉譜網臺中浩天宮粉絲專頁)  中國臺灣網2月17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過年搶頭香,竟然把香爐撞倒!  臺中浩天宮搶頭香再度翻爐!  臺中浩天宮搶頭香再度翻爐!
  • 太昊陵不讓燒高香和箔紙了,伏羲享用的祭品換了口味,求神還靈嗎
    過去,香客們攜帶的大量的高香、箔紙、寶、裱、冥幣等各種祭祀物品到這裡進行焚燒,以此來表達對始祖的追思虔敬之心。而如今,來這裡祭祀的人們一進門,就可以免費領到三株環保香。傳統祭祀方式與現代文明相結合,老者和年輕人慢慢都接受了。
  • 拜佛為什麼要燒三炷香?看完你就明白了!
    但大多數人對為什麼要燒香及燒幾炷香並不了解,只是認為多燒必然不會怪,甚至覺得既然到寺院了,如果不給佛菩薩燒幾炷香會對佛菩薩不恭敬,會「得罪」佛菩薩。更有一些愚痴的信眾,信奉民間傳言,熱衷於燒高香、頭香,搶做功德,等等,這些行為對於正信佛教來說,都不是如理如法的,是不被支持的,對於信眾本身而言沒有利,反而容易走向功利、迷信的極端。
  • 為什麼上香要燒三根,人們又為什麼搶著燒頭香?燒香上有大學問
    我們很多人都有燒香的習慣,老祖宗有一句俗語叫做「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燒香的時候,我們都會先上三根香,在各地的寺廟中,大多數免費的香也是每人三根。那麼,燒三根香究竟是為什麼呢?佛家、道家、民間都有對燒三根香不同的說法。
  • 燒香拜佛,就會「有求必應」嗎?不要再愚痴了!
    按照漢傳大乘佛法的習俗,農曆春節及初一、十五,包括諸佛菩薩的誕辰,善男信女有到寺院焚香禮佛、祈求平安的習慣。對於很多人來說,到寺院一趟不燒幾炷香,此行就不算圓滿。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因此在寺院中經常見到,有人抓著大把的香,挨個佛像逐一禮拜,燒香拜佛真能有求必應嗎?
  • 陳山聰攜愛妻燒高香祈福,著急「摸龍床」求子心切
    2月8日,據港媒報導,陳山聰和老婆來到龍母廟燒香祈願,儘管近來情況嚴峻,不過寺廟中的祈福人群依然不少,陳山聰此次前來也是帶著願望來燒高香,還和老婆「摸龍床」,看來在新的一年,陳山聰也想早日當爸啊。陳山聰這次不單自己有準備祭拜的用品,而且還買來巨大的高香,跪在地上念念有詞,非常虔誠的祈願,不知道新年陳山聰有什麼願望呢?
  • 鐵礦石超級熊市壓垮貿易商:1噸賺1塊錢「就燒高香了」
    鐵礦石超級熊市壓垮貿易商:1噸賺1塊錢「就燒高香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23 14:40:19
  • 爭先恐後給拜登打電話,日韓「搶頭香」?這種舉動有意義嗎?
    當美國主流媒體宣布拜登「勝選後」時,日韓的爭鬥開始了,雙方爭搶「頭香」,比誰先和拜登接觸。菅義偉是安倍內閣的官房長官,他與歐巴馬政府的副總統拜登有些交集。但菅義偉和拜登卻很少見面,都是時任首相的安倍晉三與拜登進行了會談。於是,菅義偉政府找到了前任美國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向這位在民主黨內頗有影響力的前總統女兒尋求幫助。
  • 拜佛為什麼要燒三炷香?看完恍然大悟!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薩紀念日,我們會發現寺院裡香客不斷,寺院裡的香菸霧繚繞,寺院請香處人滿為患。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到寺院就燒香呢?燒香真的有用嗎?不燒香是否會對佛菩薩不恭敬?怎樣燒香才如理如法呢?許多對佛教了解甚少的人,心裡可能存在諸多疑問。
  • 農村老人愛說:「千裡燒香,不如在家敬爹娘」,原來有寓意
    春節過大年,也是我們燒香的季節,燒香在過年期間有悠久的歷史,也是祈福的一種儀式,也是一種感應,據說這燒香會傳遞信號,跟我們現在的4G差不多,這裡一燒香,某個地方就會收到,從而將你的香菸和你的許願接收到,然後綜合你的表現,看你是否符合條件,條件達到的,自然會將你的願望幫你實現,如果不符合條件的自然要被淘汰,過年不但愛燒香,而且現在演變成為了燒香、燒高香、燒頭香的現象
  • 臺北龍山寺點燈盛況依舊 信眾輪流排20天搶頭香
    原標題:臺北龍山寺點燈盛況依舊 信眾輪流排20天搶頭香(圖:臺灣「中廣新聞網」)   中新網1月8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香火鼎盛的龍山寺點燈,8日起開放排隊,不過20天前,已經陸續有信眾來排,還有人用椅子佔位,依舊出現千張椅子排隊佔位的盛況。
  • 臺灣過年沒春晚,看看人們如何過除夕?
    拜天公的儀式結束前要焚燒祭天的壽金(紙錢),焚燒壽金首先要燒長壽金再燒壽金,並把供神的茶酒倒在供桌前,每倒一杯嘴裡就念一遍平安進財,三杯酒與三杯茶倒完後就代表六合。最後才燃放鞭炮,當鞭炮放完後也就代表整個儀式完成。
  • 過年去寺廟燒香,別太隨意,這「四條」禁忌須牢記,來看看吧!
    我們來到寺院燒香拜佛時也要切記一些禁忌,雖然說心中有佛就不用在乎什麼形式,但是我們還是要了解一些禁忌和講究,才會實現心中的願望。我們在去寺廟拜佛前三天,就要開始戒葷腥,不能吃油葷等食物,日常多吃點素食,因為按照菩薩的意思,不能殺生,要以慈悲為懷,除此之外我們也要要在拜佛之前洗去身上的塵土,第二天穿著乾淨的衣服和鞋子去寺廟。同時我們要注意不能穿的過於華麗,尤其像大紅大紫的衣服都是不適合穿的。
  • 又香又脆的小食過年不能少,嚼著嘎嘣脆,吃著滿口香,趕快試試
    小時候每到過年,媽媽必會炸上一大鍋,即可當零食,餓了也能飽腹,咬一口嘎嘣脆,吃一口滿嘴香,特別好吃。特意向媽媽請教了這小饊子的配方,今天魚兒就分享給小夥伴們。4、取出麵團,案板上撒上薄面,用擀麵杖擀成長方形薄片,儘量擀薄一點兒,面片擀得越薄,炸出來越脆。5、切成長條面片,大約10cm寬,然後對摺,切成梳子刀,對摺的頭不切斷,一共切8刀,第8刀切斷,然後打開面片,將兩個邊斜向按壓一下。
  • 過年做這道菜也有好意頭,年年有「魚」
    老媽子像往常一樣將魚蒸熟,但我們卻發現,魚肉很難嚼得動,害怕吃了有問題,將蒸好的魚當垃圾扔掉了。後來才曉得那是脆肉鯇,現在我們有時也會聊起第一次吃脆肉鯇的經歷。這道菜選取的是脆肉鯇魚骨和雞肉一起燜煮的方式,非常鮮美,因為這魚肉的特殊性,所以久燜也不會爛。過年做這道菜也有好意頭,年年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