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差若毫釐,謬以千裡.——《禮記》

2021-02-08 文明江西


  「差若毫釐,謬以千裡。」出自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記錄的《禮記》,差:差錯、失誤。這句話的意思是:一點微小的誤差,結果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這句話比喻做任何事情,開始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有可能你的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會毀掉你一切的成果,浪費你的一切努力。成功往往都是由一些小小的細節決定的。

  戴聖,是春秋宋國君主宋戴公(子撝)的第二十三世孫,魏郡斥丘人(今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北鄉義)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學習儒家經典為主,尤重《禮》學研究。與叔父戴德及慶普等人曾師事經學大師后蒼,潛心鑽研《禮》學。三人苦心鑽研,各有所得,逐步形成自己的學說體系,成為今文禮學大師。戴德號稱「大戴」,戴聖被稱為「小戴」,二人合稱為「大小戴」。「由是《禮》有大戴、小戴、慶氏之學」(《漢書·儒林傳》)。
  戴聖成為今文禮學「小戴學」的開創者;後來,三家之學皆立於學官,其學興盛一時。宣帝時,戴聖曾被立為博士,參與石渠閣議,評定五經異同。終生以授徒講學和著述為業,曾選集戰國至漢初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等人所記的各種有關禮儀等論著,編撰成書。被稱為《小戴記》或《小戴禮記》。該書原為解說《儀禮》的資料彙編,後經鄭玄作注,使它擺脫從屬於《儀禮》的地位而獨立成書,成為今本《禮記》。

  《禮記》,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記錄,編纂而成,共49篇。十三經之一。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49篇分屬於制度、通論、名堂陰陽、喪服、世子法、祭祀、樂記、吉事等,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漢族哲學思想。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轂梁,加上詩經、易經、尚書、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二經;宋明又增加入孟子,於是定型為十三經」,為士者必讀之書。

  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不願做,大事就只會成空想。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樹立細節意識,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這是成功事業的最基本的前提。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全省文明辦主任會議在南昌召開,有哪些重要信息?快看這裡……

艄公老師每天渡江上課,全校僅3名學生


相關焦點

  • 一起來學習《禮記》六則為人處世之道的吧
    一起來學習《禮記》六則為人處世之道的吧《禮記》是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 《禮記》經典名句20則,簡短有哲理,精緻而深刻
    《禮記》經典名句20則,簡短有哲理,精緻而深刻。1.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傲慢不可以增長,欲望不可以放縱,不能使自己志得意滿,也不應當使自己高興至極。2. 不食嗟來之食。——《禮記·檀弓》不去吃那些帶有侮辱性質的食物,指人有節操、有骨氣。3. 差若毫釐,謬以千裡。
  • 《禮記》10句經典語錄,金玉良言,深刻透徹
    《禮記》10句經典語錄,金玉良言,深刻透徹《禮記》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史記》和《漢書》中都認為是孔子。唐代時期《禮記》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語出《禮記·學記》。獨自一個人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交流切磋,就會變得見識淺薄,孤陋寡聞。4、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語出《禮記·子張問入官》。一作:水太清則無魚,人太精則無朋。至清:極其清純。至察:過分苛求。
  • 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為什麼講這個話題呢,因為小鳳犯了一個錯,這應該是小鳳職場上最重的一次滑鐵盧。可能有人會問,問題很嚴重嗎?還真不是這樣,甚至可以說這是個「白痴」都不會犯的錯誤。接下來,小鳳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英語豐富多彩的習語#跟一失足成千古恨很類似,人有時候小小的一個錯誤,造成的損失是卻是不可彌補或很難挽回的,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就是表達這個意思,可以意為「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 禮記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
  • 定額單位——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假如每立方棄土是20元,那麼就是160萬元,真正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 配載平衡-失之毫釐謬以千裡
    配載的工作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麻痺大意,配載需要反覆核對基本的數據,降低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這些風險不可預估,配載員深知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安全生產「零容忍」的重要性。
  • 國學常識:《禮記》簡介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 宋代點茶、少兒創意畫——金玉良言書房活動,溫暖走起
    不如來金玉良言書房嘛 暖和的酒店、舒服的大沙發 好多好多的書、還有窗外的山和美麗的銀保園。 參加人數:6人(7歲以上) 參與方式:將此活動信息轉發朋友圈,集贊20後截圖給金玉良言小編報名即可。每個微信號限報一人。
  • 錯解一字,謬以千裡——評費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論
    基於此,他說《禮記》中記載了十倫:鬼神、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長幼、上下。這十倫裡面,他認為鬼神、君臣、父子、夫婦體現的是社會關係,而貴賤、親疏、上下等是地位關係,《禮記》將二者放在一起論述,就是一個人在不同場景中的「差序」,也就是「倫」。他的這個解釋,問題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