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會上幼兒園,每個孩子也都會經歷一段可憐巴巴的分離時光。
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呢?
我有兩個朋友就做出過很不好的示範:
結果,兩個孩子的狀態非但沒有好起來,反而變得膽小謹慎,讓人非常心疼。
所以,如何做好幼兒園入學準備?歸納起來說就是:2檢查、2要說、2不說
1、首先我們要檢查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情況
比如,孩子有沒有病痛?感冒了?過敏了?溼疹?剛打過疫苗不適?這些小毛病雖然平時沒什麼,但上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人生中第一次「大挑戰」,環境、心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如果孩子不適,一方面會更難適應,另一方面也會加重病情。
所以,如果寶寶身體微恙,或者剛打過疫苗,不妨休息兩天再入學。
另一個就是孩子的心理狀態,有沒有做好入園的準備呢?
我們當然不能指望3歲的小朋友就能高高興興去幼兒園,哭鼻子是免不了的,但家長有沒有提前跟寶寶說過這個事情呢?有沒有提前帶寶寶去幼兒園適應一下呢?
凡事都是需要準備的,否則驚喜就會變成驚嚇。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完成這一步,不妨跟老師商量一下分批入園。
2、接下來,我們要檢查孩子的書包
雖然只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但入園的東西可不少,老師都會給到一個清單,一一對照就好,各個幼兒園不太一樣,不過主要分為幾大類:個人資料、繳費清單、疫苗接種、生活用品、學習用品,分享一個我兒子的清單,大家可以查漏補缺
另外,在孩子的書包上,我也建議大家做一個緊急聯繫卡,非常實用:
1、和老師溝通孩子生活上的細節
剛入園,老師對孩子的了解不多,家長的焦慮卻很多,大部分的幼兒園,每個班都有20-30個左右的小朋友,而相應的老師卻只有2、3位,就算是師生比比較好的幼兒園,一個老師也得面對好幾個陌生的孩子。
那麼,孩子有什麼特性?有什麼習慣?特別是小班的寶寶們,脫尿不溼了嗎?需要餵飯嗎?能自己穿鞋穿衣嗎?會洗手上廁所嗎?語言表達如何?
生活上的細節特別多,都需要我們和老師多溝通,才能幫助寶寶更好地適應新環境。特別是有一些過敏、忌口的寶寶,就更要提前說了。
有個小方法:
這些內容如果全靠口頭交代,老師根本記不住、也對不上號,不妨理一個清單,放到孩子的書包裡,這樣老師就可以看到了。
不過記得,清單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不要過多抒情、囉嗦。想和老師交流,可以通過專門的郵件、微信往來,而這種清單,更多是像說明書一樣,需要一目了然。
2、和老師溝通孩子的午睡習慣
小寶寶們進入幼兒園後,還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關卡就是睡午覺。我們都知道集體午覺時需要保持安靜,如果寶寶總是哭鬧、走動、睡不著,很有可能就會受到責罰。
很多寶寶習慣了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睡覺的方式,從來沒有在陌生的環境裡和小朋友們一起睡過,而且3歲是一個時間節點,很多小朋友會從這個時候開始逐漸不再睡午覺了,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在幼兒園的午覺不夠順暢。
那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寶寶適應呢?
我兒子不到3歲就不睡午覺了,我就曾重點和老師溝通過這個問題,擔心他睡不著而影響別的小朋友。後來老師就把好幾個類似的小朋友單獨帶到一個房間裡睡覺,允許他們多玩一會兒,慢慢的,我兒子接受了在幼兒園中午都要睡覺的「設定」,也就不再「反抗」了。
孩子還小,他們對世界的感知都來源於我們家長,孩子要一個人去一個陌生的環境,不適應是正常的,但內心的分離焦慮卻更多受家長情緒的影響。
1、不要給孩子傳遞負面的情緒
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話術,比如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要追問三連:
這樣會給孩子「幼兒園好可怕」的暗示,而是可以問他:
只要我們有技巧,一樣可以問出孩子是否受了委屈,但卻不會給孩子不好的暗示。
再比如,捨不得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抱著孩子在幼兒園門口「生離死別」、痛哭流涕,只會加重孩子的焦慮,讓孩子覺得「我真的要去一個太可怕的地方了,連媽媽都害怕了」。
不妨改變策略,輕輕鬆鬆地和孩子告別,告訴他每個白天都是爸爸媽媽去上班、寶寶去上幼兒園,晚上在一起回家,讓孩子明白這是一種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安排,他就更能接受幼兒園了
2、不要用幼兒園來懲罰孩子
就像我開頭提到的兩個朋友,一個想讓孩子忍住哭,一個想讓孩子學會聽話,但卻用錯了方法,把幼兒園變成了懲罰孩子的工具,自然就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恐懼幼兒園了。
其實,幼兒園階段的生活非常豐富,也沒有學習壓力,小朋友們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是很快樂的事情,孩子們都會愛上幼兒園。
如果孩子渡過了入學階段,還是對幼兒園有抗拒的心理,爸爸媽媽就需要找找原因了,是不是自己的引導不對?是不是孩子和老師合不來?找到原因,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