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詩貴在意境,境貴在清新,清新貴在脫俗,脫俗貴在雅致,雅致貴在意象,意象貴在用詞,用詞貴在一致。一致貴在差別。初看這首詩的題目,不覺有什麼驚喜之處,也為詩人捏了一把汗。七律是格律詩中最羈絆思路的難度最高的體載,私人敘舊的寫詩題材又是最容易落入俗套的角度。但是,首聯中,讀了第一句就為作者的表達拍案驚絕了。作者避開常見的思維模式,不概述,不比興,不寫人,而寫字畫,以字畫這個主題意象開篇,以形象借代了人物情節,入手清新,然後再轉回正題。真是詩的功夫在詩外。
再看第二聯頷聯,第三第四句,青山對碧水、萬仞對千帆、雲留白對雨作詩。工整合律,雲留白是國畫的獨有技法,雨作詩,具象的雨與抽象的詩虛實詩巧妙融合在一起,不失雅致。通常詩人寫詩用的數詞「一、二、三、九、十、百、千、萬」等由於用得太多太濫了,難出意境,都會儘量避而不用,而此聯卻用上了。詩中但見青山疊翠,壁立千仞,峰巒起伏而漸遠,蒼茫大地的遠景中,橫雲出岫,氣象萬千。青山之間綠水環繞,聚流成河,蜿蜒曲折而流舸遠去,點點揚帆迎著風雨奮勇前行!好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意境深遠。枯燥乏味的數詞在渾宏大氣的意境美中自然淡化入句了。
再看頸聯,第五句第六句,顯然詩人是收方有度,上面寫了廣角鏡頭的大背景,在有限的八句篇幅中,惜墨如金地及時把筆鋒角度進入細節描寫,粗中有細。翠竹搖曳多姿,掩映了飛瀑流泉的轟嗚漱聲,相映成趣,動中有靜,靜中有聲,如身臨其景。炊煙嫋嫋升起的村捨生機盎然,倒映在村邊微縐春水之中,好一幅人間煙火美景盡收眼底。下一句,筆觸細膩地再深入地伸歸景物中的青松和綠柳,兩種樹,一剛勁有力而屹立,一柔和婀娜而相衣,作者在這是照顧到起承轉合,此聯進入到「合」字的章節,剛松去「和」綠柳,是一個哲學思辯的處理,而綠柳輕垂似無心骨般,卻是「逸柳」,中華文化歷來崇尚超逸脫俗的淡泊名利思想,從廣成子到莊子,從竹林七賢到八大山人,閒情逸趣是中國文人的精神情結,《清明上河圖》和《富春山居圖》,一美俗一清雅,一入世一出世,相互依存。國畫以逸品為最上品。詩中一個逸字,點透玄機,這是主題,是詩眼,是合字訣的關健所在。再看柳樹迎風飄揚,樹下波光閃爍,柳樹的倒影在瀲灩水波中搖碎為萬千點綠影,灩分枝,多麼細心的觀察和體驗啊!竹掩鳴泉對松和逸柳,村倒映對灩分枝,灩是形容詞作名詞,村和灩是名詞對,倒和分是動詞對,映是動詞變位名詞,映對枝寬對。
頸聯是全篇的細節和轉關總樞杻。如果說是第五、六句是內涵豐富的詩腹,則尾聯是全詩的豹尾。詩人仍然不忘初心以形象表達,用蘺疏、菊聚兩個意象承前啟後,既照應了與畫家對語的題材角度,用國畫中的景物元素繼續演繹發揮,又藉此隱喻了友情之間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關係,長相知不相忘。雖然詩人與友人畫家聚少離多,但互相之間情誼相傾,志趣相投,操守相仰,雖然各自生活在雙城各寄的節奏上,如疏蘺相隔,卻菊首相聚。詩畫之誼,墨香相聞。詩情畫趣躍然紙上。全篇作為七律平仄合律、對仗工整、押韻優美,閱之意尤未盡,讀之口齒留香,詩盡而意無窮。(藍月)
【詩人簡介】麥進通,男,屬馬。原藉中國廣東茂名市。筆名藍棠,88屆中文系學歷。1991年任《青年文學報》主編,主張詩歌是主體的抒情藝術而詩歌的終極是創造美。詩歌,小說,散文,劇本散見中外報刊,2010年參加寫電影劇本《宗師》並拍攝出品在中國央視6臺播放,微電影《裁縫》獲全國首屆微電影大賽銅杯獎。現為《中華詩壇》社長,【中國詩歌周刊】社長。主要從事古體詩詞創作和詩評。字:大通,號:散木,道號:藍布衣道人,中國著名風水大師,三寶持戒金剛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