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了武漢市家庭教育大講堂,武漢市邀請了副教授姚莉老師講了父親回歸的話題,講座內容很生動,格局很高,分享給大家哦~如果喜歡我,請關注我哦~
————華麗麗的分割線————
堅強的父親,對孩子來說重要嗎?
如果父親是好男人,女兒是不會找渣男的,她也不會看上渣男,因為她有和優秀男人相處的經驗,渣男她看不上,她會覺得自己在男性中是值錢的,有自信的。所以一個堅強的、有力的父親,讓孩子學到了自尊自愛自信。
和父親相處多的孩子,空間能力,動手能力都會更強一些,所以數學、物理都會更好一些。
給娃一個玩具,你去玩吧,然後自己拿起手機。
孩子覺得這個玩具不好玩,然後就說,算了我不要你陪,我要媽媽陪。
爸爸想:好的,你不喜歡我,不要我陪,那正好,你去找媽媽吧。
父親為什麼在場和缺席?
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爸爸都是在場的,爸爸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打獵、務農,爸爸是家裡的主心骨。爸爸可以帶著孩子去狩獵,手把手言傳身教,教會孩子如何工作。
工業革命:爸爸的時間不再取決於自己,爸爸在流水線上的工作不能帶孩子,孩子看不到爸爸的工作狀態。
戰爭讓女人和孩子分離。
現代社會:社會競爭加劇,爸爸離家越來越遠,造成了很多留守兒童。很多父親說:我們也沒有辦法拖家帶口一起走,我們要生活,我們要活下來,我們要換工作,換城市。
所以父親的缺失與否和社會發展、環境是息息相關的。
在家庭中,如果父親缺失,那麼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拉扯,糾纏在一起,母親和兒子之間關係太近,就會崩開,媽寶男。女兒更是如此。
三角的關係才是最穩定的。媽媽應該主動把爸爸的位置留出來。
「你不在家裡還好了,在家還麻煩些!「媽媽把所有的事情都獨攬了過來,爸爸離家庭就會越來越來。
父親的離開,是媽媽和孩子協同製造的結果。爸爸是瞌睡遇到枕頭,家裡不需要我,正好,我就去工作,我去忙事業。
2,給父親塑造正面形象
不管爸爸的人在和不在,這個形象是需要誰塑造的?媽媽。
媽媽要經常在孩子心中塑造爸爸的能力、形象、塑造爸爸對家庭的關心、愛。而不是詆毀這個父親,你看爸爸啥也不幹,沒用,窩囊廢。
孩子的血緣有一半是來自於爸爸,那么爸爸也會詆毀媽媽。那麼孩子自己的一部分是不會被承認的,那一部分是崩塌的。孩子會很分裂。孩子承接了父母的分裂。
父親舉起孩子,孩子朝向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