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隨著《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的實施,我省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正式進入「提速」模式。太原市城鄉管理局日前發布《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手冊》,其中不僅詳細介紹了生活垃圾基本分類方法,還介紹了不少垃圾分類冷知識。
對於垃圾如何分類
居民仍有一些疑惑
太原市龍城北街的小馬花園小區有7幢住宅樓,每幢住宅樓4—6個單元不等。每個單元門口整齊地擺放著3—5個分類垃圾桶,並且由欄杆圍了起來,以確保垃圾桶固定。每組垃圾投放點至少擺放兩個專門收集廚餘垃圾桶、1個有毒垃圾桶和1個其他垃圾桶,並且在欄杆上都有基本垃圾分類指南。
小區居民劉雲強介紹:這樣的垃圾分類桶在小區已經存在近一年了,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用專門的垃圾收集車進行收集,每天由保潔員對垃圾桶外圍進行清潔。
圖自新華網 圖文無關
劉雲強說:「剛開始並不注意垃圾分類,後來每天扔垃圾的時候都會看看垃圾桶上寫的分類標籤,無意間開始將不同垃圾扔在對應的垃圾桶內。」同時,劉雲強也有些疑惑:「我還是分不清生活垃圾和廚餘垃圾,所以現在廚房垃圾桶裡的東西就扔在廚餘垃圾桶,客廳、臥室、衛生間的垃圾就扔在其他分類的垃圾桶中。」
未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
單位或個人都將被罰款
可能很多剛開始進行垃圾分類的居民都有類似疑問,大家分的到底對不對呢?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手冊》介紹,各垃圾分類項目中,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投放方法,其中不乏冷知識和日常誤區。
垃圾分類圖表 圖自新聞晨報
在有害垃圾分類中,充電電池、紐扣電池、手機電池等需要將各類電池保持完好,破損的電池要裝入透明袋封裝,投放至紅色有害垃圾桶,普通乾電池需投放至專門的電池收集盒中,不可混裝。殺蟲劑、清潔劑等日用化學品容器,必須徹底排空才可以投放。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日常用完的化妝品容器屬於有害垃圾,密封好後才可投放至紅色有害垃圾桶中。
可回收垃圾方面,除日常人們所知的紙類用品必須用繩索捆好後投放、易拉罐、金屬瓶等需要踩扁壓實投放等外,特別要注意的是,塑料瓶、塑料桶、玻璃杯、玻璃瓶和塑料盒等日常所用容器,需要用水洗淨後,才可以投放至藍色可回收物垃圾桶中。廢棄織物,如背包、書包、衣服、床上用品等需要洗淨才可以投放至織物回收箱,汙染嚴重的織物則應投放至其他垃圾桶中。
廚餘垃圾主要包括廢棄油脂、生肉邊角料、動物內臟、剩菜剩飯等,需要裝袋密封后投放至綠色廚餘垃圾桶。但菜葉、瓜果皮殼等不屬於廚餘垃圾。「手冊」規定,菜葉、瓜果皮殼以及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塵土、食品袋(盒)等,均屬於其他垃圾,需要投放至灰色其他垃圾桶匯總。
圖自新華網 圖文無關
太原市城鄉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市民對於基本生活垃圾分類已經有了了解,主要疑惑來自於其他垃圾分類。市民在投放時,務必遵循手冊投放,規範分類。
根據規定,未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到指定收集點或規定容器內的,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實行垃圾分類
能提升廢棄垃圾的轉化率
在今年3月份剛剛投運的太原市萬柏林區大件垃圾處置中心,機器正在轟鳴,桌子、椅子、門板、書櫃……一個個大型木質廢棄家具在太原市萬柏林區分揀中心東社中轉站的大件垃圾破碎機上依次排開,在轟隆隆的機器聲中變成粉末,這些粉末下一步將由轉運站再加工變成新的桌椅板凳。
該處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實行垃圾分類能提升廢棄垃圾的轉化率,大家把垃圾分類投放後就不會產生二次汙染,以後能夠利用的垃圾還會更多。東社轉運站只是萬柏林區20座垃圾轉運站中的一個,設備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一天可破拆大件垃圾、園林垃圾40餘噸。
【來源:山西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