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英國威特島誕生了一個特殊的孩子。
孩子的父親是一名牧師,得知孩子的母親懷孕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個孩子就此淪落為人人都鄙視的私生子。可命運並不打算就此放過這個可憐的小男孩,因為條件惡劣,孩子先天營養不良、體質虛弱,直到5歲還不會開口說話。
當他終於會發聲後,他就每天張著小嘴,努力學習說話唱歌。他做事情的時候喜歡觀察,一觀察就是一整天,樣子傻愣愣的。有人就斷言,這個面黃肌瘦的醜孩子一定是天生的傻瓜。
可這個在別人眼中的傻瓜總會纏著母親問一些大人們也無法回答的問題:「為什麼彈簧有時候彈得高有時候低?為什麼肥皂泡泡飄在空中,會有很多不同的顏色?為什麼有的星星亮,有的星星暗?為什麼……」
有時媽媽回答不出那些奇怪的問題,只好安慰他說:「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需要你仔細去觀察,大自然會告訴你其中的奧秘。」通常聽了媽媽的話之後,他就又獨自一人躲到一旁去「發呆」。
多年以後,英國出了一位全才般的科學家,他集物理學、天文學、光學、力學、化學等淵博知識於一身,發現了彈力定律,並於1665年出版《顯微製圖》、《顯微術或放大鏡下微小物體的生理學描述》兩本經典科技著作,奠定了他在科學史上的地位。
這個科學家叫胡克,就是當年小鎮上那個被人認為是天生傻笨的私生子!
從天生又傻又笨的私生子到偉大科學家,這個孩子是靠什麼逆襲的?從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知道,他的母親鼓勵胡克自己去尋找事物之間種種的關聯性,從而進一步尋找其中蘊含的規律,而這正正是培養孩子分析推斷能力的關鍵。
02
分析判斷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之一。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各種綜合優化而成的,是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新新事物的能力,更是現代社會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
如果缺乏理性的分析、邏輯的判斷,創造力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孩子想要擁有創造力就必須學會正確分析判斷事實真相。要讓懵懂的孩子擁有較強的判斷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讓他(她)明確事物之間的各種關聯,才有可能讓他得出正確的判斷。
可是,各種現象紛繁複雜,花花世界包羅萬象,有時要準確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繫,並不是簡單容易的事情。身為家長,又該如何來幫助孩子尋找事物之間的關聯性?
1、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從能喊出家人稱呼的時候開始,告訴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這是教會孩子尋找事物之間關聯的方法的第一步。
2、了解自然常識關係
當孩子逐步認識一些自然界事物以後,要循序漸進地告訴他諸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等等常識關係。
3、玩帶有邏輯關係的小遊戲
當孩子對家長告之的食物鏈之類的東西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家長就要改變方法,比如玩最簡單的棒子、老虎、雞的遊戲類型。
4、經常對孩子提問
經常性地對一些他還沒有學到的事物關係進行提問,讓孩子自己來觀察思考,這樣往往孩子會記得更牢固,可能還會有意外的收穫。
5、給孩子觀察和提問的機會
比如,春天裡帶孩子去野外或公園踏青,就要主動引導他:「春天來了,人、動物、植物都有一些變化,去公園玩的時候多看一看、找一找,春天有了哪些變化,以後講給大家聽。」孩子帶著問題去玩,自然會仔細觀察、查找,等遊玩回來之後你再問他可能就會給你好多他觀察到的答案。
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所得出的關係是錯誤的,不要急於否定,應該讓他為自己的結論找出充分的理由來說明白,在自己的敘述和家長的提問中他們往往會自己發現錯誤。
好啦!Luby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想要知道更多育兒經驗,關注有門小課,讓你發現精彩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