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M和IgG檢測結果應當如何解讀?一篇文章全講透了

2020-12-22 澎湃新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在造成全國數萬人感染的同時,這一疫情也迅速向全球多個國家開始蔓延。2020年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最新版本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在原有診療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了血清學檢測,作為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診斷依據之一。

血清學檢測的是什麼物質?如何判讀檢測結果?本文為您一一介紹。

病毒侵入人體後,人體會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進行防禦,其中特異性抗體IgM最早產生並進行早期防禦,隨後產生IgG抗體。而血清學檢測便是通過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特異性抗體IgM和IgG的存在及含量,來間接判斷體內有無病毒及病毒感染情況。

什麼是IgM和IgG及二者的區別

IgM和IgG均屬於免疫球蛋白家族。免疫球蛋白是機體在抗原物質刺激下由漿細胞產生的一類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血清活性成分。根據其分子結構和抗原特異性的不同,將免疫球蛋白分為五類:IgG、IgA、IgM、IgD、IgE(如圖1所示):

圖1:免疫球蛋白的種類

一般情況下,在被病毒感染後,機體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來抵禦這種入侵,其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會發生如圖2所示變化:抗原初次進入機體後,經過一定的潛伏期產生漿細胞併合成分泌抗體。最早出現的是IgM,但該抗體維持時間短,消失快,在血中持續數日至數周。其次出現的是IgG。

圖2:感染過程中IgM與IgG的含量變化

IgG是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在IgM接近消失時,IgG的含量達到高峰,並在血中持續較長時間。當數月乃至數年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最初原抗體量稍有下降,可能是由於一部分原有抗體被再次進入的抗原所結合,從而暫時降低了抗體含量,但短期內抗體含量迅速增加,可能比原來抗體含量高數倍至數十倍,以IgG為主,在體內持續時間也長,IgM很少增加。本次疫情中,我們通過對COVID-19患者進行研究發現,病毒侵入人體後,IgM抗體大約需要5~7天產生,IgG抗體在10~15天時產生。IgM與IgG同屬於免疫球蛋白,有何區別,我們從含量、產生時間及對臨床診斷作用等方面對二者區別做如表1所示歸納:

IgM和IgG檢測結果解讀

如上文所述,抗原進入機體需經過一定的潛伏期才會產生IgM與IgG。在這一期間,血清無法檢出IgM與IgG,這時就體現了核酸檢測的優勢:能檢測處於窗口期的患者是否受到感染。但核酸檢測受樣本取材影響較大,怎麼辦?

二者聯合檢測,綜合判讀,彌補不足。因此,在結果解讀時,我們以核酸檢測結果陰陽性,分為兩大類:

1

當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時

(1) 當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時,IgM(+)IgG(-)或IgM(-)IgG(-):提示患者處於感染早期特別是對於核酸檢測結果單獨陽性,IgM(-)IgG(-)的情況,提示患者可能處於「窗口期」,體內尚未產生相關特異性抗體或抗體含量較低,導致實驗室未檢出。

(2) 當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IgM(-)IgG(+)時,提示患者可能處於感染中晚期或復發感染。在這一期間,人體內的病毒會逐漸被IgM抗體所中和,隨著病情的恢復IgM抗體逐漸減少,直至低於檢測限。

(3) 當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IgM(+)IgG(+)時,提示患者處於感染活躍期,但已產生持久免疫力的IgG抗體。

2

當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時

(1) 當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IgM(-)IgG(+)時,提示為既往感染者,體內病毒已被清除。

(2) 當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IgM(+)IgG(+)時,提示為恢復期患者,體內,IgM(+)含量尚未低至檢測下限。

(3) 當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IgM(+)IgG(-)時,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a. 核酸檢測過程中標本採集、運送及檢測過程中是否受到影響,同時應重新獲取該病人標本進行核酸複測;

b. 是否由於患者的其他疾病,或服用的某些藥物,引起IgM(+)抗體的假陽性,這也是核酸檢測相對於血清抗體檢測的一個優勢。

血清學檢測與核酸檢測

與血清學檢測相比,核酸檢測能夠檢測到處於窗口期的患者,及早發現感染者;與核酸檢測相比,血清學檢測的血液標本更易獲取且標本質量有保證、操作簡單快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醫護人員在標本採集和檢測過程中被感染的風險、更易於基層實驗室展開篩查工作等。如果說核酸檢測病毒的核糖核酸(RNA),是病毒存在的直接證據、金標準;那麼抗體檢測的就是患者血液中被刺激產生的抗體,是間接證據,對臨床有提示作用。一個是用於疾病的鑑別診斷,確保「不錯」,一個是用於疾病的初篩,確保「不漏」。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抗體檢測窗口期問題,以及抗體試劑不同方法、不同廠家的靈敏度、特異度不一,在臨床診斷中,不能單純的依據抗體血清學結果進行判讀。因此聯合核酸檢測方法及其他指徵進行綜合判讀、聯合應用,才能有助於提高疾病的檢出率,儘可能地找出確診患者,更有利於疫情的控制。

參考文獻:

(1.) 人類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淺談免疫球蛋白與人體健康. 中國免疫學雜誌. 2016;32(12):1889-90.

(2.) 李泉, 劉釘賓, 喬正榮, 朱小嵐, 彭孝斌, 吳小蘭, et al. SARS-CoV-2 IgM/IgG抗體檢測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斷中的價值. 國際檢驗醫學雜誌.1-10. http://nvsm.cnki.net/KCMS/detail/50.1176.r.20200304.1041.006.html[網絡預發表]

(3.) 寧雅婷, 侯欣, 陸旻雅, 吳憲, 李永哲, 徐英春. 新型冠狀病毒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技術應用探討. 協和醫學雜誌.1-9.

http://nvsm.cnki.net/KCMS/detail/11.5882.R.20200305.1652.002.html[網絡預發表]

來源:檢驗科、IVD資訊 作者:張何銳、李琦。文章僅做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原標題:《IgM和IgG檢測結果應當如何解讀?一篇文章全講透了》

相關焦點

  • 【防疫科普】IgM和IgG結果如何解讀?一圖了解血清抗體檢測
    (原標題:【防疫科普】IgM和IgG結果如何解讀?一圖了解血清抗體檢測)
  • 外刊翻譯|Testing’s testimony 檢測的證詞
    抗體檢測試劑會有三種有趣的信號。僅igm檢測陽性表示該人近期感染了一次(可能是當前)。Igm和igg都檢測陽性表示該檢測者在過去一個月的某個時間感染過。僅igg檢測陽性表示該檢測者已經在一個月多以前感染過,因此其現在對此病毒免疫。
  • 外刊翻譯|Testing’s testimony檢測的證詞
    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數個西方國家已經從中國購買了數百萬過剩的抗體測試試劑,以用於本國檢測。然而,沒有一種方法被批准廣泛使用,因為儘管試劑製造簡單,但要確保它們產生有效可靠的結果仍需要努力。抗體檢測試劑會有三種有趣的信號。僅igm檢測陽性表示該人近期感染了一次(可能是當前)。Igm和igg都檢測陽性表示該檢測者在過去一個月的某個時間感染過。僅igg檢測陽性表示該檢測者已經在一個月多以前感染過,因此其現在對此病毒免疫。
  • 血清IgG、IgM檢測結果如何解讀
    在臨床實踐中,這些無症狀感染患者也是需要隔離和報告,只是沒有在確診案例報告裡。並且這些人有可能正在潛伏期階段,正好無症狀階段,臨床中,有一部分無症狀感染患者後來發病轉為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也叫隱形感染,在任何一種傳染病裡都可能出現,甚至有一些傳染病出現無症狀感染患者的比例達到80%,有症狀的反而只有20%。
  • 如何從零打造高活躍度社群?一篇文章講透實戰方法論!
    社群運營,網絡上有很多運營大神就關於如何有效打造成功的社群運營,都會有方方面面獨到的見解。今天和大家聊聊基於微信群進行社群運營的那些事兒,如何從零打造高活躍度社群?一篇文章講透實戰方法論,趕緊來LOOK——LOOK吧!
  • 新冠血清IgM和IgG抗體檢測能否代替核酸和血清IgM抗體檢測?中國駐...
    自11月7日起,自加拿大乘直飛航班赴華的中國籍旅客,必須憑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血清IgM抗體檢測陰性證明才能登機,兩者缺一不可,不用填報國際健康碼。8、我進行了新冠病毒血清IgM和IgG抗體兩項檢測,能否代替核酸和血清IgM抗體兩項檢測?
  • 如何檢測抄襲內容和偽原創內容?
    (有些行業特殊一些,哪怕是老外手寫,翻譯過來可能也讀不懂,這些通過谷歌翻譯就很難判斷)方法二:使用專門檢測抄襲和偽原創的檢測工具(四個)關於擁有這種功能的工具,一全老師一共找了四個,最早用的是duplichecker,這個在前面的一篇文章已經講過了,
  • 烤箱和空氣炸鍋哪個好用?一篇文章講透,千萬別買錯了!
    眾所周知,空氣炸鍋和烤箱都是生活中常備的廚房電器,但是兩者究竟有什麼區別?空氣炸鍋和烤箱哪個好用?這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地方,作為一名資深的廚房達人,今天就通過一篇文章,把兩者的點點滴滴都講透,千萬別買錯了!
  • 如何有效精讀一篇英語文章?
    作為一名「英語精讀」的受益者,堅持精讀文章七年,我有這個責任將「精讀」推廣給更多的人。精讀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不管是英語專業,還是英語愛好者們,如何「有效精讀」似乎成了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所有的英語文章都適合精讀,但如果能把一篇文章精讀透,好處自然不必多說。
  • 如何讀懂一篇學術論文?
    而要想能夠在眾多對研究的解讀中區分出良莠,你必須樂於閱讀原文獻,並具備獨立閱讀這些文獻的能力。你可以學會它——不過和任何其他技能一樣,你需要為之付出耐心和實踐。閱讀科學論文跟讀博客或報紙上有關科學的文章完全不一樣。你不僅要用與原文不同的順序來閱讀各個章節,還必須記筆記、多讀幾遍,還可能得查閱其他論文,以便理解一些細節。
  • 牆面裝飾:乳膠漆和藝術漆哪個好?這篇文章終於講透了
    在日常的裝修中,人們常說牆面裝飾是一個家庭的門面,也是房子主人性格和品味的體現。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牆面裝飾材料大致有乳膠漆和藝術漆,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藝術漆和乳膠漆哪個好?這是很多人都很困惑的事情,接下來一篇文章講透藝術漆和乳膠漆這點事,為大家揭開兩者之間的「小秘密」。
  • 做了質量低劣的基因檢測怎麼辦?——上次兩個檢測結果對比的後續
    今天我要講的基因檢測是醫療級的基因檢測,而類似於兒童天賦檢測和祖源檢測,由於市場魚龍混雜,重要性也不夠不在我討論的範圍。由於基因檢測的專業性和重要性,之前我一直在跟大家強調,如何選擇一個靠譜的檢測公司,及如何用合理價格做檢測項目。 大家都知道目前對於腫瘤的內科治療無外乎化療、靶向和免疫,尤其是後兩者在越來越多的腫瘤治療中體現出堪比治癒的治療效果。一些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甚至已經取代化療作為首選方案。
  • 搜狐醫藥 | 仲景宛西董事長孫鋒:宛西如何講透中藥故事
    搜狐醫藥 | 仲景宛西董事長孫鋒:宛西如何講透中藥故事   8 月 14 日 2020 西普會上,仲景宛西製藥董事長孫峰分享了宛西製藥對於中醫經典的傳播、傳承的理念——「三分鐘講透經典
  • 這篇文章把數據講透了(四):數據挖掘
    本文將為你重新解讀數據的概念和價值,以及數據的價值是如何在「數智化」時代下一步一步得到運用與升華的;因內容頗多,筆者將分幾期為大家進行講解。 ,如何對淨菜進行加工烹飪,讓它變成有價值、有意義的美味佳餚,即數據挖掘的過程。
  • 魚和熊掌可兼得嗎?
    一定會有人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貓咪當然是送人啦,既然女主人都懷孕了,寵物神馬的肯定不能養了,貓咪那麼髒,還有寄生蟲,要是衝撞了女主人就不好了等等。但是我要說的是,魚和熊掌,其實是可以兼得的。 魚和熊掌,其實是可以兼得的一、提前給貓咪和女主人都做好檢查就好了貓咪身上攜帶的寄生蟲中,只有一種會對女主人肚子裡的寶寶有影響
  • 寫一篇好文章的經驗秘籍,全在這兒了
    親身思考和感悟的東西,才是自己的東西,才能做到信手拈來、得心應手。日常思考感悟多了,下筆就不會膚淺空洞。    如何寫出一個好題目    1.好題目有什麼魅力?題目是文眼,是主題思想。通常可以採取「樹靶子」「列現象」「講問題」的辦法,引出話題。二是「尾要翹」。做人不可翹尾巳,但做文可以也最好是翹尾巴。翹尾巴就是要有力量、有氣勢,讓文章的結尾揚起來而不是落下去,能夠提神來勁,具有感染力和戰鬥力。    3.講究「起承轉合」。文章講究個「章法」,好文章可以「大開大合」,放得很開,收得很緊,張弛有度,收放自如。
  • paperyy和知網檢測結果相近嗎?
    對於靠譜的定義,小編理解的就是查重結果準不準,或者查重的結果和學校使用的系統查重出來結果是否更接近。而因為每個學校、機構要求的查重系統不一樣,各個查重系統收錄數據和算法都有差別,所以沒有絕對的對錯。 若想要對比結果更加準確,一個強大的數據資源庫是必備的,PaperYY的論文查重系統覆蓋了10種數據類型和20種專業參數,收錄了16個資料庫,對比數據高達50億條,同時支持目錄、封面、參考文獻的識別,支持引文的提取,資源系統是非常完善的。 PaperYY不僅給出更精準的查重結果,還在PaperYY的檢測報告中清楚的標出論文優化的方案。
  • 全面解讀基因檢測進入消費級市場的關鍵點
    技術提供商不透明的定價讓服務提供商不得不把價格抬得極高;信息不對稱和科學普及度低讓消費者甚至把基因檢測和星座算命聯想到一起。  第二、基因測序的時間周期和良好的用戶體驗之間還有巨大的差距  最近有一篇文章比較火,講述了一份生物標本如何開始它的「旅行」直到完成了一次基因檢測。
  • 如何找到一篇文章的「主旨」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被教導要根據大意來討論和分析文章。知道如何識別一篇文章的主旨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讀者和作家。What is a main idea?主旨是什麼?文本中的大部分細節都引用了主要思想。基本上,這是在一篇文章、一本書或其他非虛構類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主題。術語主要思想通常與信息性的、非虛構的文本聯繫在一起,比如報紙文章。大意是告訴讀者文章的段落、文章或其他部分要講的是什麼。
  • 領秀演講|如何提高孩子的公共演講能力?這一篇講透了
    公眾演講技巧不僅可以讓你學會如何做一場令人難忘的演講,也可以讓你在與他人交流時更有效率,幫助你成為某一領域的思想領袖,並讓你的觀點更廣泛地傳播。公眾演講技巧並不僅僅是在很多人面前做演講,同樣重要的是,當你在和他人談話時,知道如何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當然,當眾演講也是讓人倍感壓力和焦慮的一件事。即使是自信的領袖也會對此產生恐懼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