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育遲緩?別慌,你想了解的都在這!

2020-12-13 然和教育

在上一期的內容裡,江瑞芬醫生向我們重點介紹了智力障礙和全面發育遲緩的一些常識,也提到了廣義上的發育遲緩是指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速度放慢或順序異常等現象。

全面發育遲緩通常會表現在體格發育落後、運動發育落後、語言發育落後、智力發育落後、心理發展落後等一方面或多方面。

值得我們警惕的是,發育遲緩的兒童有一部分是全面發育遲緩,將來可能發展成為智力障礙。

當然,發育慢些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全面發育遲緩,也不是所有的全面發育遲緩患兒日後都會發展為智力障礙。

那麼,假如我們的孩子已經確診是發育遲緩,我們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應對這一問題呢?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迎接挑戰、不斷地成長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孩子生長發育的特點

1.生長發育的連續性和階段性

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生長發育的過程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

一個人從受精卵到長大成人,生長在不斷進行著,所以說有連續性。

但在連續生長的過程中,生長速度不完全相同,是非勻速。

比如出生後第一年是人生中第一個生長高峰,第二年後生長速度趨於穩定,到青春期生長速度又加快,所以說又有不同的階段性。

2.各器官系統發育的差異性

同時,在兒童時期,各器官系統發育也遵循一定的規律,它們的發育速度並不相同,發育有先後,快慢不一。

比如,生殖系統在青春期前處於靜止狀態,到青春期迅速發育;呼吸、循環、消化、泌尿、肌肉及脂肪的發育與體格生長平行。

而對比之下的神經系統發育較早,神經系統在孩子生後2年內發育最快,2.5~3歲時腦重已達成人腦重的的75%左右,6~7歲時腦重已近成人水平。

發育中的大腦具有可塑性和代償性,孩子早期神經系統受損傷或發育落後時,科學的早期幹預,是有機會抓住關鍵期,促進孩子的發展和功能康復的。

3.兒童體格生長存在個體差異

生長發育雖然按一定的總規律發展,但在一定範圍內受遺傳與環境的影響。因此,兒童體格生長存在個體差異。

如同性別、同年齡的兒童群體中,每個兒童的生長水平、生長速度、體型特點都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卵雙生子之間也存在差別。

以上就是孩子生長發育的三個主要特點。

總得來說,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實是有著不同的發育標誌的。

那麼,認識這些發育特點或者說發育標誌,對於我們來說主要有哪些意義呢?

1、細緻觀察

根據教育部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出版的《0~6歲兒童發展的裡程碑》,我們的孩子在0~6歲時不同年齡階段,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發育標誌,即發育的「裡程碑」。

比如說,孩子剛出生一個月的時候,如果我們在新生兒身邊搖響鈴,孩子的手腳會向中間抱緊。

但是,如果我們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對大的聲音都沒有反應,我們就要開始警惕起來,要趕緊帶著孩子去看醫生。

所以,我們在平日照料孩子的過程中,就要注意觀察孩子的體格、語言、運動、社會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的發展表現。

我們要充分了解孩子,結合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一般發育特點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孩子身心發展的現狀是否在正常範圍內。

如果發現孩子發育偏離或異常,我們一定要及早就醫。通過對照孩子不同年齡段的發育特點以及醫生的診斷。

我們要儘早地接受現實,要相信和認可醫生的診斷,而不是堅持認為孩子只是發育慢或者比較調皮,我們也不要輕易相信「孩子大一點就好了」的社會經驗。

因為越早確診,越早認識現實,就能為孩子贏得越多的治療康復時間。

那為什麼說孩子確診以後,我們仍然需要繼續觀察呢?

正如上文所說的,孩子的生長發育遵循著一定的特點和規律,孩子的發育受內、外環境的影響,每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同時也有著鮮明的個體特徵。

因此,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並非始終如一的。

當孩子在一個階段出現發育遲緩,經過早期幹預得到恢復後,仍不能放鬆警惕。

我們需要找醫生進行定期評估,以觀預後,並對孩子整體的發育進行更長時間的細緻觀察。

2、抓住黃金期

孩子的生長發育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生理和心理雙方面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都是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逐漸朝向成熟方向發展。

正在生長發育的孩子,當他因為疾病、內分泌、營養不良、教養不足等阻礙現象出現了明顯的生長發育落後時,一旦阻礙因素得到克服,立即會表現向原有正常軌道靠近發展的強烈傾向。

如果在這個時期生長發育受到幹擾,又沒在關鍵期得到及時治療,一旦過了關鍵期,有可能就會導致永久性缺陷或功能障礙。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已經被確診為各類發育遲緩的時候,治療幹預措施越及時,康復的可能性就越大。

當然,這裡所說的「幹預」是從醫學視角來看的。

從教育視角來看,發育遲緩孩子的教育和學習是終生的,任何時候都是黃金期。

只是說,介入的越早,孩子就能越早接受到符合社會性的規範行為,就能越早建立起他的良好習慣,他所形成的錯誤經驗就越少,接收我們給他的有用經驗的機會就越多。

當我們錯過醫學上所說的「黃金期」的時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就此放棄孩子。

相反,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更大的努力,幫助他順利地進入社會進行常態生活。

3、定期複診

在此前的科普文章中,我們也了解到了臨床醫生在確診、治療和複診這一系列過程中的作用。

臨床醫生會針對發育遲緩兒童的特定目標症狀或共患病需要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還會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推薦適宜的、科學的教育和行為幹預。

另外,由於孩子在各個不同的生長時期,將會表現出不一樣的發育特點、面對不同的挑戰,或者是遭遇到不同的問題。

因此,我們作為父母,就要學會重視兒童保健系統的定期健康檢查。

通過臨床醫生的體檢,醫生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神經心理髮育等方面進行評估。

我們在醫生的幫助下,能夠了解孩子現階段的發育症狀,檢測上一階段的治療康復效果。

同時,我們還可以預測孩子下一階段的生長發育風險,並儘早確定合適的幹預或治療措施。

所以,作為發育遲緩患兒的父母,我們也一定重視孩子的定期複診。

來源:然和教育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孩子體格發育遲緩,不單單只是說話的問題,這四個方面你都了解嗎
    提到兒童發育遲緩,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通常就是自己家孩子比同齡人說話晚一些,或者是個子矮一些,其實家長們有所不知的是這些只屬於兒童發育遲緩中的一部分,從嚴格上來說兒童體格發育遲緩是指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出現體格生長、運動、認知、語言交流方面落後或異常的情況。所以兒童發育遲緩,並非只是不會說話!長得矮小這麼簡單,這4個方面家長還需特別注意!
  • 三不翻六不坐,擔心孩子發育遲緩?掌握髮育硬核知識讓你心不慌
    每天晚上,寶媽群總是響個不停,幾乎每天都有媽媽提問,孩子六個月啦,還坐不穩,是不是發育遲緩啊?孩子十個月啦,還不會爬是不是發育遲緩啊? 現在家長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多了,不少家長也有了早期幹預的意識,加上國家政策落實,嬰幼兒隨訪制度的推行普及,媽媽們更重視孩子的發展。
  • 孩子五歲之前,這幾個表現明顯,說明出現了發育遲緩,別乾等著了
    導讀:孩子五歲之前,這幾個表現明顯,說明出現了發育遲緩,別乾等著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五歲之前,這幾個表現明顯,說明出現了發育遲緩,別乾等著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的這3種表現,很可能是發育遲緩,別以為是孩子「乖」
    中國的教育總覺得孩子越乖越招人喜歡,但並不是「乖」就一定好。有次幫媽帶寶寶去打針,聽到旁邊兩位寶媽在聊天,其中一個說這是他們的第一胎,全家人都很期待。孩子生下來後超級聽話,不愛哭鬧,大家都說有福氣,生了這麼乖的寶寶。
  • 孩子出現這4種表現時,說明發育遲緩了,家長別大意了
    一個孩子的降臨,往往預兆一個家庭的希望,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從來都不敢怠慢。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往往會特別關注孩子的表現。因為通過寶寶的一些表現能夠看出孩子以後的發展。而寶寶以下四個表現,通常都代表著其智力發育可能相對於同齡孩子來說相對緩慢,家長一定要早點發現。
  • 寶寶的這3種表現,很可能是發育遲緩,別以為是孩子「乖」
    中國的教育總覺得孩子越乖越招人喜歡,但並不是「乖」就一定好。有次幫媽帶寶寶去打針,聽到旁邊兩位寶媽在聊天,其中一個說這是他們的第一胎,全家人都很期待。孩子生下來後超級聽話,不愛哭鬧,大家都說有福氣,生了這麼乖的寶寶。
  • 判斷孩子是否語言發育遲緩有竅門嗎?這幾個問題你應該了解
    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據我們了解,大多數家長對語遲的了解僅限於孩子不會說話這一點,對其他的症狀所知不多。這也就造成了一個窘境:當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嚴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父母才會有所發覺,而不是在語遲出現初期就採取幹預行為。國外有一項專門針對語言發育遲緩的調查研究,調查結果表明語遲兒童的初次就診時間與首次發現時間居然有7個月的延遲。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家長先別慌,你想知道的在這裡
    說到語言延遲,父母都應該知道,父母希望孩子健康。當孩子遇到一些問題時,一些父母也會感到焦慮。最近,有收到後臺私信說孩子6歲,不會說話,可以理解與他說話的內容,但他不會說。語言發育遲緩嗎?儘管許多父母都知道語言發育遲緩,但他們對語言發育遲緩的了解並不多。讓我們了解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
  • 語言發育遲緩讓孩子不會說話,這些問題你應該先了解一下
    別人家的孩子好像總能在各方面都壓自己孩子一頭,無論是學習、體格還是性格。兩個孩子明明在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父母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寶貝比自家這個不爭氣的傢伙要更聰明。可問題是希望寶貝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你,事先成為別人家的家長了嗎?
  • 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長千萬不要慌!
    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其中,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
  • 孩子不說話是懶得說話?不,其實那是語言發育遲緩
    給大家講這麼一個故事,事情發生在兩年之前,孩子叫做歡歡,大概是三歲不到得樣子。當時歡歡的父母都在國外工作,於是歡歡就被寄放在了爺爺奶奶家裡。老兩口對於孫女那是相當的疼愛,基本上歡歡要什麼,他們就給孩子給什麼。
  • 寶寶發育遲緩怎麼辦 發育遲緩的症狀
    嬰兒發育遲緩怎麼辦,如何分辨一個孩子是否出現了發育延遲的情況。這是很多家長都擔心的問題。那麼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分辨孩子是否發育遲緩,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孩子發育遲緩的症狀。發育遲緩的症狀第一:如果你有跟其他寶寶對比的話,一旦發現寶寶到了9個月時仍不能主動伸手去拿東西,同時在有大人攙扶時也不能用自己的雙腿支撐體重。
  • 了解語言發育遲緩真正原因,父母不要再耽誤孩子的開口說話
    語言發育遲緩耽擱不起每個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背後可能都聽過「貴人語遲」這句話,我們經常遇到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就診延遲的案例,特別想了解除了「貴人語遲」,還有那些因素耽誤了孩子!有人分析,兒童發育性語言遲緩和全面發育遲緩,在兒童性別、父母文化程度、家族史方面的差異等,都有關係,這些會讓孩子的首次發現年齡、就診年齡以及延遲就診時間上不斷延後。
  • 寶寶這4個表現,說明智力發育遲緩,你家孩子有沒有
    為什麼有些寶寶明明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是各種表現差強人意,讓很多父母開始懷疑寶寶的智力是否發育遲緩,當寶寶有這4個表現時,說明智力發育遲緩,家長們要注意了,看你家孩子有沒有中。正常來說,當長輩們與寶寶玩耍時,為了讓他們玩得開心,會儘量想辦法逗笑寶寶,這時寶寶因為長輩滑稽的肢體語言、動作就會笑出聲來,這是一種正常的笑容。
  • 孩子五個表現,是生長發育遲緩了,別耽誤了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但是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且營養攝入量不同,因此一些孩子可以正常發育,但有些孩子發育遲緩。例如,年齡相同的孩子有些長的高,有些長的矮。有些說話早,有些說話晚。發育較慢的兒童通常是由發育遲緩引起的。
  • 孩子發育遲緩怎麼辦?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對於孩子們來說,春天更是骨骼生長、大腦發育的主要季節。近日,山西省人民醫院兒科生長發育門診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主要針對生長發育遲緩、身材矮小、性早熟等相關問題。那麼,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家長有哪些認識誤區呢?又該如何助力孩子長高呢?
  • 到底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你真的了解麼?
    有些孩子確實是說話說得晚些,但可以後來居上;然而,並不是所有「慢啼」的孩子都是大器晚成,許多有發育障礙的孩子大多有語言發育較慢的情形。所以應謹慎地評估,而非僅從片面資料來下定論;否則,可能造成父母不必要的困擾,或延誤孩子適當的治療時機。
  • 家長記述|在中美星星橋學習三個月讓發育遲緩孩子恢復正常
    3.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將一個發育遲緩的孩子恢復到正常,實現了0語言到說句子的目標。其實這三件事成功的背後都是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迎來了人生的光明。今天我主要分享的內容是我如何做到讓發育遲緩的孩子三個月內恢復正常,希望今天我分享的內容能給各位家長帶來信心和力量。孩子發育遲緩一拖再拖2018年2月18日我的女兒誕生了,從小就能看出她是個安靜、聽話的孩子。出生開始各項指標都正常,但唯獨說話總是比別人慢很多。
  • 孩子五歲之前,這幾個表現明顯,說明出現了發育遲緩,別乾等著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的成長發育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總會想的法子給孩子各種補,但是成長發育是一個不容易被察覺的過程,等到發現成長或者停滯不前的時候,有些時候就已經晚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並不是無跡可尋~當孩子出現這些行為表現時,可能孩子就是發育遲緩了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成長和學習的過程,而且所謂各方面發育也都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發育遲緩的類型也是很多,有些是心理,有些是情感,有些是生理上。
  • 什麼是發育遲緩? 揭秘發育遲緩是什麼病
    重慶北大陽光兒童醫院發育遲緩專家盧以紅主任介紹,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能夠正常發育,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