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海報
項目:借畢業作品之殼行商業陰謀之實
《致青春》遠不止是一部畢業作品那麼簡單,之所打上畢業作品的標籤,一來可為作品的缺憾提供一個緩衝帶,二來可用畢業成績來含混市場打分。不知《致青春》是不是國產片影史上最奢華的畢業生作品,但絕對是我看過畢業作品中最奢侈的一部。導演趙薇(空間)(在線看影視作品)的來頭毋庸贅筆,關錦鵬的監製,李檣的編劇,王菲的主題曲,張亞東的音樂,趙又廷(在線看影視作品)等偶像挑梁,韓紅和楊瀾的友情客串,加上事關每一個人的青春祭奠,無不彰顯出一股氣吞票房如虎的商業賣相——試問,舉國上下還有誰的畢業作品能如此囂張?
2007年,瓶頸期的趙薇選擇了回爐,開攻電影學院導演系藝術碩士MFA,此後的趙薇在表演上突然蛻變,憑藉《畫皮》(高清在線觀看)等甩脫票房毒藥的尾巴。趙薇在事業上迎來轉機,求學之路卻一度波折,一度傳出因無法交出畢業作品而延期畢業。如今趙薇的《致青春》以畢業作品之名高調上市,雖說姍姍來遲,卻是個一石二鳥的項目,既換取了學位,又賺取票子。如僅做一部畢業作品,趙薇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如此大動幹戈的項目,固然是要搭上了商業行銷的賊船。
主題:集體回憶概念先行惡俗得令人倍感親切
從創作上來看,《致青春》是一部概念先行的電影,它以青春流逝為命題,挑逗我們的集體回憶,直捅我們內心最柔軟的死穴——對於70後和80後電影票倉主力軍而言,青春的傷逝已無可避免,已然只能從緬懷中尋找慰藉,這大許就是趙薇所謂的「青春題材容易引起共鳴」罷。集體回憶這玩意向來容易引起共鳴,一如張一白的《將愛》,從1998年的電視劇版到2011年的電影版,傷逝的一代人在高壓鍋裡悶了十年有餘,早已聚變成了一鍋濃湯,就等那個開蓋的人。《致青春》和《將愛》對於歲月和青春的觸感是一個路數的,無需導演得如何高明,概念先行,只要挑撥記憶閥門,很容易令年輕人汪洋決堤。
有關當代年輕人集群的青春和愛情的影片並不多,除了《將愛》的集體追憶,《80後》算是一部。和《80後》的時間軸類似,主人公的愛情線跨越校園內外,幾乎覆蓋整個青春期,且主人公的專業均和建築設計有關。只是相比之下,《80後》偏向小情小我的純愛,《致青春》則更加深陷集體回憶。《致青春》前半程是青春的激昂與愛情綻放,語言喜感,基調陽光,後半程是青春傷逝和愛的餘悸與掙扎,調子變得殘酷和哀傷。引發我們集體回憶的主要是青春飛揚的校園部分,不論是泡妞還是翹課,不論是鬥嘴還是甩性子,無不是我們曾經鮮活的青春,惡俗的同時,又是那麼的情切。
導演和表演:習作尚佳但毛病不少女性視角表演參差
據說《致青春》作為趙薇畢業的作品得了全系歷史最高分,這無可厚非。《致青春》取材辛夷塢同名小說,由曾經執筆《孔雀》、《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和《立春》的李檣操刀編劇,文本上可謂雙保險,加上強大的製作整容,換了誰都很難掉鏈子。而《致青春》的追求遠非畢業作品那麼簡單,它作為要面對市場洗禮的院線電影顯得毛病多多。首先影片的對青春表達過於依賴荷爾蒙效應,大學四年成了這幫年輕人的集體發情期;其次敘事過於依賴臺詞,除了趙又廷一角,所有角色的嘴巴機關槍般一刻不閒;此外在影片節奏混亂,鏡頭銜接硬傷太多,比如圍棋興趣小組那場戲,老張在上一個鏡頭作為鄭微和許公子交談的靜態背景,下一個鏡頭卻是上前與阮莞搭訕的畫面。
《致青春》借楊子姍飾演的鄭微及其眾舍友面對愛情的態度與遭遇來鋪陳故事框架,主要還是女性的視角。鄭爽(在線看影視作品)積極主動,一次不可理喻的羞辱開啟了她愛情的追逐;阮莞追求者眾多,卻為了一個不值得堅守的小男人喪了性命;張瑤略顯物質,她最終選擇了苦苦追求鄭微的許公子。男生方面的人物設點更加概念化。陳孝正出身低微,一面是格格不入的清高一面是私心作祟的薄情寡義;林靜走不出父輩偷情的陰影,所以他對愛情的一味逃避;趙世永沒主心骨,是個完全沒有擔當的小男;許公子略顯花哨,相比反倒是個有情有義的好男人。女主角中,飾演阮莞的江疏影的表演風格時不時略微突兀,男主角裡,趙又廷似乎一直難以融入,韓庚(在線看影視作品)也乏善可乘,倒是鄭凱的表演中規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