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視劇版《致青春》開拍 辛夷塢:「寶貝女兒」又「出嫁」了
電視劇版《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劇照
即便青春題材已經泛濫市場,但憑藉極高的原著及電影人氣,「致青春」三字,依然對外界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昨天,由華視娛樂、慈文傳媒等製作的電視劇版《致青春》在上海召開發布會,宣布正式啟動,導演楊文軍、《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原著小說作者辛夷塢率主演楊玏、張丹峰、陳瑤、馬可等整齊亮相。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辛夷塢直言,電視劇版彌補了電影版未能完整呈現劇情的缺憾,自己也會把關劇本,「站在觀眾的立場上,我還是很期待的,看劇本的時候好幾次都被逗樂了」。
電視劇版彌補遺憾
2013年,趙薇執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獲得超高票房的同時,也掀起了影視劇的青春風潮,女主角鄭微從大學到職場的愛情與成長,更讓眾多觀眾和讀者念念不忘。如今,電視劇版在時隔兩年後啟動,也令外界頗為期待。對此,辛夷塢同樣不失興奮:「這本小說寄託了我最多的青春情懷。可能會有人覺得電視劇沒有趕上最好的時機開拍,但是這幾年團隊一直在磨劇本,劇本畢竟是一劇之本。」
在辛夷塢眼中,雖然電影版收穫了不俗的票房成績,但由於容量和篇幅有限,很多情節還沒能展開,這讓劇版有了更多發揮的可能。「電影是更為藝術的提煉,電視劇則能比較充分地展現情節。電影版中鄭微進入職場的部分只有半小時,但在小說裡這部分原來有大概10萬字的情節,很多東西都不得不刪減了,這是我的遺憾。」
而對於導演楊文軍領銜的劇版主創,辛夷塢也顯得很信賴,更對陳瑤、楊玏、張丹峰等演員讚不絕口,「幾個演員都很貼合,我覺得選得很到位。同時《致青春》除了有青春洋溢,更多的還是一些比較深的情懷,楊導作為70後,從成年人的角度回看這段青春,可能會有更多的感悟,把握也會更到位。」
改編解決「遺留難題」
熱門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總難免遭到原著粉絲的挑刺,如何保留原味,是外界最為關心的問題。對此,辛夷塢直言,小說在創作時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所以難免需要一些改編和創作,「比如書裡林靜(男二號)去了美國以後基本沒出現,但這麼重要的角色怎麼能在電視劇中缺席這麼長時間?這是在劇本上需要解決的」。
辛夷塢同時表示,從籌備到開拍,自己一直關注電視劇版的劇本,不斷給出自己的意見。「作為原作者來說,拍得不好別人也罵我。從目前來說,我覺得劇本做得很有意思,原著大部分的情節都保存下來,加的東西沒有改變原來的精髓,反而讓人物更豐滿。」
當然,辛夷塢也不忘提醒讀者,100個人心中有100個哈姆雷特,《致青春》 的改編同樣如此,「像我自己喜歡金庸,但是可能每一版的郭靖、黃蓉,都和我想像中不一樣。我覺得關鍵還是在於,這本書的精髓的東西在——青春的時候,我們勇敢,我們錯得起。鄭微有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精神,她不怕傷害,她錯得起,即便是錯了都是我心中最美的傷疤」。
賣版權像嫁女兒
從跨界編劇的流瀲紫,到介入影視投資的桐華,以及親自執掌導筒的落落,最近一段時間,熱門IP 作者參與影視改編的例子很多。同為暢銷小說家,辛夷塢就沒有動過親自操刀改編的念頭?對此,她坦言自己也曾猶豫,但最後還是決定將劇本交給專業的編劇團隊,「寫小說時我可以天馬行空,但電視劇要視覺化,如果真正轉行做編劇,還是需要一些系統專業的知識和鍛鍊」。當然,出於對作品的愛惜,辛夷塢也在逐步嘗試編劇的工作,「未來我可能會和職業編劇合作,他們負責框架,我做細節,以及我也會考慮在編劇方面進修。」
而對於近期《羋月傳》、《鬼吹燈》等熱門IP遭遇的版權之爭,辛夷塢直言,把作品改編權交給影視公司,就像是嫁女兒,作者常有「丈母娘」般糾結。「給女兒找婆家,當然希望是有很優秀的資質和團隊。同時我希望我能夠更深層次參與,不是說女兒嫁出去就跟我沒有關係了。無論是小說家的身份,還是未來嘗試做編劇,我都希望專注做創作,其他方面會交給經紀團隊打理,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擅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