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是福 學得為增

2020-12-20 人民網

心安是福 學得為增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2014年11月12日11:35


茶道養心品茗人生

與李福增相識多年,早想寫寫李福增,今日提筆,竟然不知從何說起。轉而一想,任何事物,任何藝術都是人創造的,都離不開人,當然還要從人說起。

喜歡福增的作品,源於喜歡福增這個人,喜歡福增這個人則緣於喜歡福增的灑脫與率性,他的低調,他的不事張揚。有人說,低調是高貴的平和。這「平和」二字用在福增身上,真是恰如其分。與福增相處,你會感覺很舒服,他身上有濟南人的熱情、仗義,又有濟南人特有的幽默與情趣兒。對人對事,福增不爭不搶,坦然處之。大庭廣眾之下,話都很少。他不喜歡應酬,不喜歡參加毫無意義的所謂熱鬧場合,藝術是他的最愛。

清人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說:「學書之人,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二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 此說種種,福增皆具。他不喜功名、公道正派、謙遜謹慎,平時涉獵的範圍很廣,文史書畫皆通。許多人都知道福增書法寫得好,其實,他的畫也頗具功力。書為畫之骨、畫為書之魂,以線立骨把繪畫的手法運用到書法中,這便是福增書法挺拔而又秀美,瀟灑而又渾厚,厚重與凝重相得益彰,古雅與時尚相映成趣的真正原因;同理,把書法的線條運用到繪畫當中,則使他所畫的物體更有質感,畫面更有虛實變化,無論他的山水,他的人物,生動之中無不充滿雅趣兒,富有文人畫的哲理與意境。

於書畫一道,福增家淵頗深。他出生於一個藝術世家,在家庭的薰陶下,兒時的他便對那線條的變化,墨的濃淡乾濕,作品的章法構造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打下了深厚的藝術根基。

福增的書法以行草書成就為著。學書伊始先是在晉唐書風中探求,與晉人為友,與唐人談心,繼之又從「二王」、米芾入手,隸書推崇「石門頌」』、「張遷碑」等。

衛夫人筆陣圖有云:「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下筆一旦有力,線條就美,就有豐富的肌膚內涵。觀李福增的作品,便有這種感覺。其作品瀟灑、霸氣,疾遲有節,力透紙背,沉著痛快,渾然天成,字裡行間流溢著節奏美,非爐火純青不能為之。

一個書法家是否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取決於多方面,但最終還看自身的綜合素養。福增不但書法技巧高超,而且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他博覽群書,勤奮好學。他認為書法藝術一定要雅俗共賞,與時俱進。學習書法不一定天天臨,但一定要天天讀、天天悟,積於胸中,演化到筆下。書法家必須汲取各方面的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創新。不一定非寫唐詩宋詞,就像寫生一樣,走走看看,多創作,作品就會有動感,讓人耳目一新。面對近年來書畫圈過度商業化、娛樂化、追逐名利的現象,福增不為所動,他認為作為一個書法家,不能做市場的奴隸,要服務百姓,飛入尋常百姓家。

書道源於人心,心手隨變,書之妙哉。於書畫之道,福增已達到很高的境界。這一點,歐陽中石先生獨具慧眼,他曾為福增題字:「心安是福,學得為增。」福增說,這是歐陽中石先生對自己的勉勵。我以為,這就是真實的李福增,是對李福增最好的寫照。(張代生)

李福增簡介

李福增,男,1951年出生,山東濟南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濟南市文聯委員,濟南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濟南蘭亭書法院常務副院長,第三屆、第四屆濟南市書協秘書長。

三十餘載浸淫翰墨,以虛和為貴,自知、自愛而不愚妄。七十年代初師從已故著名書家張立朝先生並得力其親授教誨,書風飄逸奇肆,富有情趣。多有佳作被日本、香港、臺灣等友人收藏。藝歷錄入《泰山詩聯集墨》、《騰龍中青年書法作品集》、《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選》,以及日本寫真印刷株式會社出版的《中國現代書畫美術展》、《山東省、海南省書法聯展》、《全國第十二屆、十三屆蘭亭書法展》等多部辭書典集。2009年,被評為:誠信中國行,喜慶2009建國60周年山東籍書畫名家誠信人物。 

(責編:徐洋(實習生)、胡洪林)

相關焦點

  • 貪慾為禍,心安是福
    (原標題:貪慾為禍,心安是福) 點擊廣東世界很美好,
  • 知足常樂,心安是福
    知足常樂,心安是福很多的人都希望自己地位顯赫,名聲大噪;很多的人都希望腰纏萬貫,大房子豪華車子多多益善。殊不知,一個人除了生與死,其它都是小事,得到越多,反而失去更多。唯有知足才能常樂,唯有適可而止,才能留住幸福。
  • 心安即是福,神清便有景
    得到過,滿足過,榮耀過,繁華過,才感覺,平靜是最大的福利,心安便是最好的福氣;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品茗著棋,氣定神閒,逍遙自在,物我兩忘,才是人生的美麗。靜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心安才是福,神清便有景。
  • 人生在世,心安,即是福!(句句精闢)
    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心若安,可步步生蓮!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禪。心是人生戲的導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內心。痴與執、怨與恨,只會讓心翻滾、讓人不安。只有放下它們,才能輕鬆自然。
  • 心安是福 -中新網
    心安是福 2012年12月18日 16:19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他最大的遺憾,是還未來得及孝敬住在老家八十六歲的母親,還沒讓母親享過一天福。實際上,曾錦春每次收了人家的錢,總是心驚肉跳,他說自己的高血壓也與大量犯罪有關,是長期擔驚受怕所致。「最痛苦的感受是心慌,好像一切都是空蕩蕩的,一切都完了,精神上的心慌,讓我一直以來就是擔驚受怕。」他在牢房裡,抓著窗戶看外面的松樹,想著要是像這棵松樹一樣常青該多好,風雨來了都不怕,看到花兒凋謝,都會心酸好一陣子。
  • 夜讀|心安即是歸處,隨緣方得自在
    如果一顆心總是浮躁、忐忑、起伏不平、或驚或憂或悲,那麼這顆心一定是一顆不安的心;如果一顆心不安,那便沒有自在的心境,幸福感自然無從建立,導致失去外在的福分,或許這就是唐伯虎所說的「心安是福」。但所幸,我們在生活和歲月的洗禮下,終將懂得:心安,即歸處。
  • 禪樂《歸》|心安,即歸處
    , 花開得好, 或者菜合你口味, 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只有到了一定年齡, 經過生活的洗禮, 才懂得心安是福,心安才是歸處。
  • 身安,不如心安(深度好文)
    3平安是福人的一生,只有平安,生活才能幸福;只有平安,才能對未來充滿希望;只有平安,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只有平安,才能享受夢想成真的喜悅。人人都需要平安,自己平安,家人平安,國人平安,世界平安。「且盼兒孫魯且愚,無災無難到公卿」,為的也是平安……追求平安,是人的本能,是生活的真諦。
  • 心寬,心淨,心安(頓悟)
    來源: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盧梭說: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長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深以為然。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經歷開心與失落,經歷愜意與難過,經歷挫敗與成長。只有學會了淚中含笑,順從內心,才能活出一份恬淡和坦然的生活,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我們學佛之人要清醒地認識到,福氣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要想修福,就要修善,善心善行,要多去利益他人,一個人越是貧困、越是福薄,越要有善的發心,不可嗔恨抱怨,否則越是無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 長葛增福湖畔,傳頌著一個美麗的興水故事
    大伙兒運石子、挖土方、修水渠,沒用多長時間就建好了增福廟水庫。剛建成的增福廟水庫,不僅為周邊農田提供了灌溉水源,而且水質澄澈,成了增福廟村及周圍村鎮群眾日常休閒的好去處。「那時水庫不深,各種魚類、水鳥都能看到,這裡甚至出過一二十斤重的大魚!」當時還是少年的王銀方,就常和夥伴們到水庫邊玩耍。
  • 中年人,願你心安,祝你健康!
    時間匆匆,不知不覺間,我們已從意氣風發的青少年,慢慢走向中年,心態也漸漸地發生了變化,人到中年,難得的是心安,希望的是健康。守得內心一份安靜,人生才能越走越踏實。中年人,生活不容易,但也要讓自己過得去。中年人,願你心安,祝你健康。
  • 花一分鐘進來為孩子積累福報增福增慧!
    世人之福,皆有定數福盡災來,祿盡人亡古語言: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當今社會很多人在拼命的賺錢說多留點錢財給子孫殊不知你留錢財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其實什麼留給子孫最好,最好的是福報世間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福報來的如果孩子不懂惜福
  • 心安是福,人到中年最好的生活狀態,有這四個,你有幾個?
    一、心安。心安就是心靈的歸處,人到中年最怕遇到不順心的事,工作事業陷入困境,家庭生活遭遇感情的困惑和苦惱,甚至會有變故和意外,讓自己的心靈難有安寧,一刻也不能安頓;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讓生活變得平安順遂,積極向上,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 如何為去世的父母眷屬超度增福?《地藏經》中的辦法
    如何為去世的父母眷屬超度增福?如果你給回向的人,他的本身就有福德、有力量,已經生到人天中了,那你這一念、一回向,增加他的力量,增加他的功德,使他更增勝了,能夠增長聖因,「受無量樂」。 【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
  • 福蓉科技:淨利潤同比增21%
    原標題:福蓉科技:淨利潤同比增21%   8月20日,福蓉科技
  • 學會心安,天地自寬(深度好文)
    中國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左宗棠說:「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學會心安,不執著於過去的錯誤,不計較今朝的得失,不憂患明天的成敗,知足感恩,用心過好每一天。於是國王問它:「別的植物都枯萎了,為什麼你卻生長得這般勇敢樂觀、毫不沮喪呢?」 心安草回答說:「國王啊,那是因為我一點兒也不灰心失望,也沒有非分之想,我只想好好做顆心安草。」 寓意不言自明,不妒不怨方能健康快樂。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 增福鄉 生態宜居之所 休閒度假之地 養生養老樂園
    產業美發展綠色產業增福土雞作為增福鄉和周邊鄉鎮群眾傳統養殖項目,紅冠、綠耳、黃羽、烏皮、黑腳是其鮮明的地域特徵,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在山間林地、房前屋後敞養增福土雞。增福土雞食五穀雜糧、飲山間泉水,經過自然法則的選擇,肉質鮮美、營養較高,早已成為當地群眾過節食材、宴請貴賓、贈送禮品的最佳選擇。
  • 真正的愛情,是長久為伴,是讓你心安
    真正留給彼此的時間並不多,甚至可以說少得可憐。同居一室倒也還好,彼此間起碼有個照應,而異地的情侶就沒那麼幸運。1.距離太遠,就更需要陪伴很多異地的情侶熬不過去的原因,無非就是陪伴少了。工作的失意,生活的疲憊無處傾訴,在需要一個肩膀依靠的時候,他卻不在身邊。
  • 平平安安就是福,平平靜靜就是順
    3 平安是福人的一生,只有平安,生活才能幸福;只有平安,才能對未來充滿希望;只有平安,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只有平安,才能享受夢想成真的喜悅。人人都需要平安,自己平安,家人平安,國人平安,世界平安。平民百姓信奉「知足常樂」,圖的是平安;英雄偉人總想「解甲歸田」,盼的是平安;山中耕夫說的「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為的還是平安;宦海文人感嘆「且盼兒孫魯且愚,無災無難到公卿」,為的也是平安……追求平安,是人的本能,是生活的真諦。孟子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們應該儘可能迴避危險,使自己處於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