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茜通訊員朱彥姜傳武
「以前接到稅務局電話憂心忡忡,生怕一不小心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現在稅管員就像企業『稅務秘書』,隨時送上貼心服務,還生怕企業多繳稅款漏享優惠。」9日,唯品會(湖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財務經理侯豔徵說,2016年11月至今,累計減免稅優惠383666.67元,離不開稅務局的提醒輔導。
以前,企業怕接到稅務局的電話;如今,卻盼著電話來。變化從何而來?
面對經濟新常態,如何在稅收管理服務機制和方式上「轉型升級」,為市場主體添薪加柴,成為擺放在基層稅務機關面前的一份考卷。
對此,省國稅局開出了一劑「活血化瘀」良方,處方上的「主打藥」是:減法、加法與乘法。
減法:行政許可,僅留2項
「以前補稅要先到市國稅局申報,受理審批後,回到區國稅局交稅,再返回市國稅局開《退運補稅證明》送到區局,一個流程下來起碼需要2天,現在一兩個小時就辦妥了。」聯想移動通信貿易(武漢)有限公司會計葉歡辦完退運補稅業務後,很是感慨。
5月1日,武漢市國稅局將東湖管轄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申報受理和退稅審批等19類、共103個事項全部下放,該區域內發生出口退稅業務的160餘戶外貿企業辦理出口退稅事項,單次辦理的往返時間至少節約了半天。
「做減法」,是省國稅局「藥方」的第一味藥。截至目前,省國稅局僅保留2項省級稅務行政許可事項,其他事項全部下放。
繼統一全省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和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之後,省國稅局、地稅局於2016年聯手開發了湖北稅務數字稽查平臺和稅務稽查雙隨機平臺,對接省政府「楚天雲」平臺, 將執法權力關進「智能鐵籠」,「人在做,雲在看」,防範稅務稽查處罰自由裁量權、彈性空間大等問題,讓違規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截至7月,省國稅局「稽查對象名錄庫」已確定重點稽查對象8148戶,788人入選「檢查人員名錄庫」,有效解決「想查誰就查誰」「想由誰查就由誰查」「想怎麼查就怎麼查」的問題。
加法:「刷臉」,打擊發票犯罪
襄陽市國稅局稽查局檢查認為某水泥公司「偷稅」,擬處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一倍即8.18萬元罰款。
3日,經襄陽市國稅局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人員集體會診,確認該水泥企業可以不定性為偷稅,處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50%即4萬餘元罰款。公司企業財務負責人誠摯地說:「法制審核使稅務處理決定更加客觀公正,保護了企業權益。」
5月底,被國家稅務總局和省國稅局確定為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試點以來,襄陽市國稅局創造性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保護納稅人權益,推動稅收公平正義。
該放的徹底放了,無疑加大了事中事後管理難度,這考驗著基層稅務機關的管理能力和智慧。
為此,省國稅局注重提高「管」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清掃死角,攻克頑症,消除監管「真空」——這是「加法」。
當前,利用增值稅專用發票違法犯罪活動猖獗。省國稅局、地稅局聯手實施源頭治理、前端管控,決定自2018年1月1日全面推行實名制即「刷臉」辦理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發票業務等涉稅事項,目前為過渡期。
截至6月底,全省已採集實名信息31萬餘條,認證識別率逾99.5%,通過前置環節過濾排除虛假信息,從源頭上把「渾水摸魚」者、鑽稅收漏洞預謀者擋在門外,減輕了基層稅務人員負擔和風險,讓他們用更多精力服務真實的市場主體。
乘法:進一個門,辦兩家事
放權到位、管理有力,更要服務優質。省國稅局聯手地稅局,集成優化便民辦稅措施,為基層辦稅再疏堵、再提速、再減負。
2016年4月,「省內通辦」全面開花,除退、抵稅款以及契稅申報繳稅等特殊業務須到辦稅服務廳外,其他辦稅事項均可省內通辦,一年來已有1133.8萬戶次納稅人網上申報、956.5萬戶次網上劃繳稅款,通辦涉稅事項78.1萬餘戶次。
藉助「金稅三期」工程,國稅、地稅業務實現通辦,全省基層稅務部門的131個辦稅服務廳實現「一窗式」聯合辦稅,讓納稅人「進一個門、叫一次號、到一個窗、辦兩家事」,部分地區還嘗試代開發票國稅、地稅「一票聯徵」,刷POS機「一卡繳稅」。「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考驗著改革動力、魄力和責任擔當。」省國稅局局長胡立升表示,要進一步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加強監管的「加法」和優化服務的「乘法」,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